物聯網考驗運營商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中國電子報
日期:2010-10-14 14:16:56
摘要: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信息產業的第三次發展浪潮。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信息產業的第三次發展浪潮。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均與無錫市政府簽約,進駐無錫設立研發機構,多層面、多角度地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并在農業、醫療、安防、交通等多個行業加大力度推廣,力圖“全面開花”。顯然,電信運營商期望在信息產業新的發展浪潮中占據主導地位。
其實,這不難理解。在物聯網3個層面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中,網絡層顯然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無論是互聯網、移動網、 M2M,還是傳感網、物聯網,最后是泛在網,只要涉及“網”,都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的身影,畢竟網絡運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不過,和云計算等其他產業類似,電信運營商不會甘心單純地淪為“管道”,占據產業鏈主導地位,更加“有所作為”,才是財大氣粗的電信運營商心中的算盤。但是,物聯網產業鏈相當長,涉及的對象相當多,各種應用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物聯網而言,電信運營商要想主導產業鏈依舊面臨巨大挑戰。
第一,電信運營商需要與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合作更深入更廣泛。
既然不甘心淪為物聯網單純的“傳輸管道”,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個行業不盡相同,復雜程度各異,成功的行業應用需要對該行業有深入的研究,擁有豐富的經驗。電信運營商能力顯然不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然選擇。
此外,與其他產業相比,物聯網產業鏈相當長,包括傳感器、芯片制造、設備制造、網絡服務、網絡運營、軟件開發、內容服務、應用標準、行業應用咨詢等,涉及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服務、運營……因此,行業將產生大批技術提供者、設備制造廠商、運營商、專注于細分領域的軟件開發商、維護商、內容提供商、技術和行業標準制定者、行業應用的專業咨詢機構等。這些機構個體雖然力量不足,但群體卻能形成一股洪流。電信運營商將自己擺在其對立面,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深入廣泛的合作才是上策。
目前物聯網應用分散在各個行業,尚沒有很好的協同化和規模化應用,相關產業鏈并沒有完善。物聯網時代基礎設施更注重構建物聯網以及不同網絡的融合,電信運營商要同以往的平臺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廠商合作,更要面對因無所不在特性產生的客戶生態小圈子。這就要求運營商同行業小生態圈形成充分互動,準確把握其服務需求。
第二,異構體系讓物聯網標準各異,阻礙其大規模推廣,標準的統一需要電信運營商主導。
互聯網、通信網和廣電網已經構成了物聯網的骨干傳輸網絡,但與互聯網通行的TCP/IP協議不同,物聯網現有的RFID射頻技術、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尚無統一標準。電信運營商應整合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盡早推動國家標準的建立。電信運營商通過成立物聯網研究機構,對相關技術標準進行探索,有助于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統一規范的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建立。
第三,應用成本的降低,易用性的提高考驗電信運營商智慧。
規模化推廣必須降低應用成本。手機支付就是一例。手機支付是一個最典型的物聯網應用,概念由來已久,關鍵技術問題也基本攻克,但是普及率卻不盡如人意。盡管電信、金融以及第三方平臺等產業鏈各方利益博弈是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但其使用門檻高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其易用性仍然有待加強。
第四,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加強技術方案的安全性對于電信運營商至關重要。
“萬物互聯”是物聯網的終極目標。在物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雖然應用不同,針對行業不同,但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涉及用戶或企業的信息,包括重要信息。因此物聯網對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問題將不斷出現,提高安全性,完善物聯網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其實,這不難理解。在物聯網3個層面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中,網絡層顯然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無論是互聯網、移動網、 M2M,還是傳感網、物聯網,最后是泛在網,只要涉及“網”,都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的身影,畢竟網絡運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不過,和云計算等其他產業類似,電信運營商不會甘心單純地淪為“管道”,占據產業鏈主導地位,更加“有所作為”,才是財大氣粗的電信運營商心中的算盤。但是,物聯網產業鏈相當長,涉及的對象相當多,各種應用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物聯網而言,電信運營商要想主導產業鏈依舊面臨巨大挑戰。
第一,電信運營商需要與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合作更深入更廣泛。
既然不甘心淪為物聯網單純的“傳輸管道”,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個行業不盡相同,復雜程度各異,成功的行業應用需要對該行業有深入的研究,擁有豐富的經驗。電信運營商能力顯然不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然選擇。
此外,與其他產業相比,物聯網產業鏈相當長,包括傳感器、芯片制造、設備制造、網絡服務、網絡運營、軟件開發、內容服務、應用標準、行業應用咨詢等,涉及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服務、運營……因此,行業將產生大批技術提供者、設備制造廠商、運營商、專注于細分領域的軟件開發商、維護商、內容提供商、技術和行業標準制定者、行業應用的專業咨詢機構等。這些機構個體雖然力量不足,但群體卻能形成一股洪流。電信運營商將自己擺在其對立面,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深入廣泛的合作才是上策。
目前物聯網應用分散在各個行業,尚沒有很好的協同化和規模化應用,相關產業鏈并沒有完善。物聯網時代基礎設施更注重構建物聯網以及不同網絡的融合,電信運營商要同以往的平臺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廠商合作,更要面對因無所不在特性產生的客戶生態小圈子。這就要求運營商同行業小生態圈形成充分互動,準確把握其服務需求。
第二,異構體系讓物聯網標準各異,阻礙其大規模推廣,標準的統一需要電信運營商主導。
互聯網、通信網和廣電網已經構成了物聯網的骨干傳輸網絡,但與互聯網通行的TCP/IP協議不同,物聯網現有的RFID射頻技術、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尚無統一標準。電信運營商應整合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盡早推動國家標準的建立。電信運營商通過成立物聯網研究機構,對相關技術標準進行探索,有助于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統一規范的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建立。
第三,應用成本的降低,易用性的提高考驗電信運營商智慧。
規模化推廣必須降低應用成本。手機支付就是一例。手機支付是一個最典型的物聯網應用,概念由來已久,關鍵技術問題也基本攻克,但是普及率卻不盡如人意。盡管電信、金融以及第三方平臺等產業鏈各方利益博弈是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但其使用門檻高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其易用性仍然有待加強。
第四,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加強技術方案的安全性對于電信運營商至關重要。
“萬物互聯”是物聯網的終極目標。在物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雖然應用不同,針對行業不同,但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涉及用戶或企業的信息,包括重要信息。因此物聯網對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問題將不斷出現,提高安全性,完善物聯網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