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對此次大會在深圳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到會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問候。借此機會,我就社會保障卡規劃和實施的有關問題,向大家簡要做一下介紹。 一、勞動和社會保障業務及社會保障卡簡介 1.勞動和社會保障業務介紹 勞動和社會保障業務,概括說來,包括兩大部分: 一是勞動管理:具體包括就業管理和服務(含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與職業資格鑒定、勞動合同管理、勞動爭議處理、工資分配管理等內容。 二是社會保險,具體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以及和這幾項保險相關的基金收繳、支付、管理、監督等內容。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勞動保障業務與老百姓關系極為密切。一個人的一生或早或晚都要涉足勞動保障各方面業務,從參加工作到退休,都有一個轉換工作、培訓晉職、生病治病、健康保障和退休養老的過程。如當一個勞動者從就業狀態轉向失業狀態時,暫停繳納社會保險費,終止勞動關系,解除勞動合同,根據已繳納的失業保險狀況享受失業保險金,找到新的工作單位后重新建立勞動關系并繳納社會保險費,同時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若此人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進入退休年齡,則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而轉向領取養老金;同時,此人退休后可能去異地兒女家生活,則會在其他地區領取養老金;除此之外,這位勞動者在就業和離退休期間,可能發生的生病、工傷等非預料事件也會使他按繳費狀況和有關政策享受相應的保險金。由此可見,眾多業務的跨地區性、共同性與交叉性并存、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并存,正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最基本特點。為了適應這一特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組織各地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以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提高勞動保障業務的處理手段。社會保障卡就是這個信息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2.社會保障卡介紹 社會保障卡是由勞動和社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應用于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IC卡。社會保障卡包括兩類,一類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卡上標識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和公民身份號碼,記錄持卡人的職業資格、技能、就業狀況、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醫療保險個人帳戶信息、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信息,可作為勞動者在勞動保障領域的電子憑證,作為其辦理有關事務的身份證明。另一類面向城鎮用人單位發放,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卡上記錄用人單位基本信息以及職工人數、工資等信息,在企業進行社會保險繳費、招工等勞動保障業務時作為電子憑證。 二、制定社會保障卡規劃的背景和目的 近年來,隨著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勞動者的就業求職逐漸走向市場化,養老、醫療、失業保險逐漸走向社會化。這些轉變對勞動保障業務的實現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勞動保障工作當中。IC卡作為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由于其具有攜帶方便,存儲容量較大,可脫機使用等特點,在一些地區勞動保障業務中得到利用。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發布以后,很多地區為配合醫保方案出臺,已經或正在打算在醫療保險業務中采用IC卡,用IC卡作為職工個人帳戶支付的工具或憑證。 但是,據我們了解,目前勞動保障領域發放的IC卡,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應用的業務單一。多數用卡地區發行的IC卡只局限于單一的業務,有的地區用于職業介紹,有的地區用于農村流動勞動力管理,有的地區用于醫療保險;與此同時,還有些地區不同的業務各自發卡,結果是勞動保障部門內部就沒有做到一卡多用,既給廣大職工造成不便,也不利于節約資金。(2)標準規范不統一。多種規格和類型并存,卡內信息指標、結構、編碼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系統的讀寫控制和安全管理,不利于IC卡的跨地區、跨業務使用。(3)缺乏對發卡用卡的有效管理。有些地區不顧客觀條件盲目發卡,結果發行的IC卡無法有效使用,造成資源浪費。還有些地區通過高額收費,將系統開發和網絡建設的費用都攤加在卡的費用當中轉嫁給勞動者,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以上現象可以總結為五非,即“非注冊、非國產、非統一、非標準、非安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全國勞動保障領域IC卡的應用進行統一規劃,制訂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規范各地的發卡行為,使勞動保障領域IC卡的應用走上健康有序的軌道。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是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于去年十二月份下發的,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首先,規劃明確了社會保障卡建設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一卡多用,即勞動保障部門面向勞動者個人和用人單位各只發行一張IC卡,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社會保障(個人)卡和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所有擬進卡的業務都放到這一張IC卡上。二是全國通用,即某一地區發行的社會保障卡,要能夠在其他發卡地區使用,以支持勞動保障業務異地處理的需要。 其次,規劃明確了社會保障卡建設的指導思想。社會保障卡建設將本著“統一規劃、因地實施;服從整體,相對獨立;網卡結合,資源共享;強化管理,服務社會”的指導思想進行,并在技術上體現“先進與成熟并舉,高效與安全并重”、“開放并可擴展”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統一規劃、因地實施”,即在全國統一規劃和標準的前提下,把發卡的權力交給地方,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有關的標準、規范和制度,自行實施社會保障卡建設。 第三,規劃明確了“因地實施”時各地應遵循哪幾方面的標準、規范和制度,即要在哪幾個方面實現全國統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統一卡內信息標準,并保持一定彈性。由勞動保障部統一制訂卡內業務目錄結構,確定全國通用指標項及通用指標在卡內的位置、名稱、長度、類型等屬性。對于通常情況下不會變動的個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以及一些各類業務中都可能用到的基礎性指標,如工資、學歷等,我們將其放在基本和公用信息區中,統稱為基礎指標,要求各發卡地區必須選用。對于只在某一項業務中使用的指標,如醫療保險個人帳戶余額,月養老金支付金額等,我們將其放在各自的業務信息區,可由各發卡地區按業務選擇進卡。此外,我們還對各地擴充業務和指標的規則及非勞動保障業務的相關領域指標的進卡規則做了規定。 (2)統一卡片和讀寫終端技術標準。社會保障卡采用國產的接觸式CPU卡,除符合國際、國內標準外,在芯片設計、卡基、讀寫機具、讀寫軟件等方面還要符合勞動保障部制訂的相關標準,卡內操作系統(COS)要采用勞動保障領域專用的擴展指令集。 (3)統一密鑰管理體制。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一的加密算法,由勞動保障部規定全國通讀和通寫指標的讀寫權限,并生成和管理全國主密鑰(一級密鑰)。省級密鑰(二級密鑰)和發卡地區級密鑰(三級密鑰)由全國主密鑰按統一的分散規則分散生成,由相應的地區自行管理。 此外,社會保障卡要有一次全國統一初始化,以完成全國通用密鑰和數據結構的寫入;在卡的顏色、樣式以及卡面信息內容等方面勞動保障部做統一要求,并在管理上實行注冊管理制度和廠商有限選擇制度。同時,社會保障卡作為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的電子身份憑證,不同金融卡和其他商業用卡混用。 第四,規劃明確了各地可自主決定的幾個方面。 在統一各項標準和符合有關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各地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自主權。 (1)自主決定發卡時機。缺乏資金、技術、人力等條件沒有能力發卡的地區,網絡和數據庫無法對發卡、用卡提供有效支持的地區,城市管理水平和部門間協調能力達不到統一發卡、用卡要求的地區,目前可暫不發卡;雖然具備條件,但缺乏用卡需求的地區(如網絡相當完善而無需用卡,或磁卡就可滿足業務要求的地區),目前也可暫不發卡。擬發卡的地區須經勞動保障部審核同意后注冊發卡。 (2)自主選擇進卡業務。發卡地區可以在勞動保障部規定的業務中選擇一項或幾項進卡,一旦選擇了某項業務,其下所含所有全國通用指標須按規則全部進卡。在此基礎上,各地可以擴充本地應用的業務和指標。 對于某一地區而言,有的業務用卡需求迫切,有的需求不迫切,還有的不需要用卡;有的業務已具備用卡條件,有的尚不具備。按照“只發一卡”的原則,我們要求各地在選擇進卡業務時要統籌規劃,將目前需要用卡和將來需要用卡的業務都規劃到一張卡內,以防止將來不必要的換卡。在發卡時,可以先從最成熟、目前最急需的業務開始。對于目前暫不需要或暫不具備用卡條件的業務,可以先在卡內按有關標準預留空間,但暫不寫入具體信息,即“開好房間暫不入住”。待各種條件成熟后,再將信息“入住”卡內。 (3)自主選擇參建廠商。發卡地區可以在經勞動保障部指定的參建廠商中,自主選擇芯片的設計單位、卡的制造單位和機具的生產單位。 (4)自主制訂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包括自行決定發卡時間、發卡方式、發卡進度和發卡范圍等。 發卡地區的進卡業務、參建廠商及實施方案須報勞動保障部備案。 最后,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思想,規劃對社會保障卡建設過程中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責任、權利和義務進行了界定。 四、對幾個問題的考慮 1.關于注冊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集成電路卡注冊管理辦法》(國金卡[1998]003號)的規定,擬應用IC卡和發行IC卡的部門必須事先在國家IC卡注冊中心進行注冊,取得注冊中心分配的IC卡應用標識號和IC卡發卡機構標識號,方可實施發卡和用卡。為使社會保障卡建設能夠穩妥有序地進行,經勞動保障部與注冊中心商定,社會保障卡的注冊將采用如下的方式進行: (1)由勞動保障部統一向注冊中心申請社會保障卡的應用標識號和發卡機構標識號。 (2)擬發行社會保障卡的地區,首先要經過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審查,審查同意后向勞動保障部提出注冊申請。對符合發卡條件的地區,勞動保障部利用發卡機構標識號的擴展位給其分配發卡標識碼,并報注冊中心備案,從而賦予其合法的發卡權力。 在審核各地的發卡申請時,勞動保障部將對發卡地區的費用解決方案、具體發行方案以及數據庫、網絡、用卡布局等方面的準備情況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只有具備條件,能夠正常發卡和有效用卡的地區才予以注冊。目前勞動保障部已向國家IC卡注冊中心統一申請了社會保障(個人)卡的應用標識號和發卡機構標識號,并將在時機成熟時出臺具體的注冊管理辦法,然后開始受理各地的注冊申請。 2.關于廠商有限選擇制度 從全國范圍看,社會保障卡發行量很大,如果統一采用一個廠家設計和提供的芯片,全部由一個廠家進行制作,勢必會形成需求不易滿足的局面,也易造成壟斷。另一方面,如果對各類廠商的資格不進行必要的審查和限制,不僅會引起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而且難以保證卡的質量,也難免影響到全國通用的實現。為此,我們將制訂社會保障卡建設的廠商有限選擇制度,即由勞動保障部在已經國家有關檢測和認證的廠商中選擇若干可參與社會保障卡建設的廠商,各地在發卡時,可以而且只能在已被勞動保障部選擇的這些廠商中選定本地應用的參建廠商。 目前,擬實行有限選擇的主要環節有兩個:芯片設計(提供)和制卡。對所擇參建廠商,要有國家IC卡注冊中心分配的IC卡芯片提供機構標識號或IC卡制造機構標識號,所提供的芯片或生產的IC卡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證明,要在國內有過成功的應用范例,要具備較好的信譽和較強的技術經濟實力,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較好的服務體系,要承諾嚴格履行社會保障卡建設的有關規定,在勞動保障領域應用中沒有不良的表現(如搞不正當競爭等)。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提供的芯片和生產的IC卡要符合社會保障卡的有關標準,對此,勞動保障部將采取相應的檢測措施。 對于在其他環節(如讀寫終端制造)實行有限選擇的問題,勞動保障部正在考慮當中。 對于已被選擇的廠商,勞動保障部將對其在勞動保障領域應用和服務的狀況進行跟蹤和定期檢查,如果廠商不能很好提供產品和服務,或者因自身的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已無法保證在勞動保障領域有效應用,勞動保障部將不再將其列為參建廠商。 參建廠商的選擇辦法將在今年五、六月份出臺,在此之后勞動保障部開始進行廠商選擇工作。 3.關于實施進度和準備工作 有的同志有這樣一種誤解,認為勞動保障部既然制定并下發了社會保障卡建設規劃,就是要積極推動這項工作,就是要馬上發卡用卡。其實,我們制訂用卡規劃的初衷是要規范各地的發卡行為,使勞動領域IC卡建設走向規范有序的軌道。據我們了解,大多數地區目前并不具備發卡用卡的條件。有的地區業務本身不成熟,流程不規范,如果發卡也會因業務模式的變動而被迫廢止;有的地區沒有一定的技術力量,沒有足夠的人員、設備支持IC卡的管理和使用,即使發卡其作用也很難充分發揮出來;有些地區沒有后臺數據庫和網絡支持,這種情況下應用IC卡,將無法保證卡上數據的準確和更新;有些地區沒有能力在發卡前完成使IC卡切實達到應用目的的系統用卡布局,發卡的結果必然是手中有卡,無處用卡;有些地區沒有合理可行的費用解決方案,如果依靠高收費解決發行和使用費用,不僅不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也必定會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還有些城市以區為單位發卡,由于就業、醫療、養老、培訓等項業務并不僅僅局限在本區當中,出了這個區,卡就無法使用,卡的作用會大打折扣;此外,社會保障卡涉及多部門的業務,有些地區各業務部門間的綜合和協調能力以及城市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也會影響卡的成功發行和使用。由于這些實際情況的存在,我們并不主張各地馬上發卡,對于進度也不做統一要求,而要視具體條件而定。社會保障卡是現代化城市管理手段的標志,不能壞形象、砸牌子,只有在條件具備后再發卡用卡,確保社會保障卡建設穩妥有序地展開。 為了保證社會保障卡建設穩妥有序地展開,我們一直強調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消除兩方面的誤區。一是要消除 “沒卡不行”的誤區。消除勞動保障業務,特別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管理必須用IC卡,不發行IC卡就出臺不了醫保改革方案的想法。二是要消除“先卡后網”的誤區,消除把卡放在第一位,為了要用卡,才去建網絡的觀念。我們認為,社會保障卡可以為持卡人提供一種便利,協助行政部門提高辦事效率。但是,在勞動保障業務中卡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它所起到的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沒有網絡和數據庫的支持,卡發揮不了作用,如果網絡系統十分完善,卡只起到身份識別的作用就足夠了。只有當網絡不很完善,或網絡雖然完善,但出于減少網絡運行成本,提高網絡傳輸速度等方面考慮不宜實時聯網的情況下,才用卡輔助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因此,卡是對網絡和數據庫的一個補充,要把網絡和數據庫的建設放在首位,在網絡和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建設和應用社會保障卡。基于這些認識,我們一直要求各地在發卡前要認認真真地進行準備,特別是數據庫的準備與核實,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對于這些,我們也希望有意愿參與社會保障卡建設的各個公司、廠家充分認識,在各地沒有做好準備,不具備發卡條件的情況下,不要為了自身的利益鼓動地方勞動保障部門發卡。對于不顧條件煽動地方發卡,我們將視其為“劣跡”,在選擇參建廠商時不予選擇。 五、工作進展及計劃安排 去年6月,為了適當控制各地盲目上卡的局面,我們下發了《關于勞動保障領域IC卡應用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廳函〔1999〕43號),明確指出勞動保障部將對勞動保障領域IC卡應用進行統一規劃,制訂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明確要求在規劃、標準和規范尚未出臺之前,各地要暫緩卡的發行和制作。去年12月1日,經勞動保障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我們下發《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勞社部函〔1999〕213號)。在這期間,經上海市信息辦申請,勞動保障部領導批準,將上海市社會保障卡工程列為了全國社會保障卡應用試點。在試點過程中逐漸產生了社會保障卡的技術標準、應用標準和有關規范。上海市社會保障卡網絡系統于去年12月22日開通,勞動保障部王東進副部長在開通儀式上親手生成了全國主密鑰。預計各項標準、規范和有關制度將在今年五月前后陸續下發。今年將考慮擴大試點范圍的問題,同時開展參建廠商選擇工作。待總結試點經驗,修訂完善有關標準后,在條件成熟時,開始受理各地的發卡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