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G應用有瑕疵 RFID則無處不在
因為這是筆者第一次訪問日本,所以在臨下飛機之前,腦海中對日本東京的粗略印象,還僅僅停留在那部日劇《東京愛情故事》的層面。而真正的東京一周之行,才開始領略到一些日本社會基礎的信息化建設以及3G網絡的便捷性。
此次東京之行主要是受NEC公司之邀參加日本IExpo展覽會。在日本,NEC公司所擁有的品牌資源要遠遠高于國內,可以說是最受尊重的日本企業之一。因為日本的3G網絡大多采用的都是NEC產品,影響力由此可知。為了避免在日本走失,NEC公司特意為每位記者配備了一部3G手機,這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3G的優勢。
3G并不遙遠
由于中國3G牌照的發放日期遲遲不定,因此人們對3G何時上馬,在心理上已經處于一種麻木期,總感覺3G離現實生活還很遙遠。而日本的3G應用,比歐美還要領先一、兩年,這也讓日本人感到非常自豪。
在日期間我們曾經用3G手機打國內長途,雖然要撥一大串難以記住的數字,但聲音信號確實非常清晰穩定,通話雙方都感覺不到是在打越洋電話,通話質量幾乎等同于我們在同一個城市間的固網電話的清晰度。但是,信號的覆蓋范圍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廣泛,一旦走進電梯間或是地下,手機就會完全沒有信號,而日本人似乎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這次行程的最后第二晚是在日本的溫泉勝地箱根渡過,在這種稍微小一點的城市中,3G手機的信號已經非常不好,哪怕是在房間里,信號也是時有時無,更不要說地下或者是電梯間了。
在日本,有三大電信運營商,除了NTT DoCoMo和AU外,還有一家相對較小的運營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這三家運營商之間的電話網絡,并不能互聯互通。所以我們此行的導游金先生的脖子上,隨時掛著兩部手機,為了方便和不同的人聯系。看來在這種商業競爭和政府調節行為之間,有時候在排他性的商業競爭之外,政府的干預行為也必不可少。
日本的手機價格非常便宜,而且基本上都是翻蓋手機,而屏幕的設計特別大,主要是為了滿足拍照和視頻功能,做成翻蓋可以讓體積更小巧。手機往往是運營商贈送的,所以手機號碼都隨機綁定,用戶只需要保證一個號碼使用一年以上就可以。因此如果想更換手機,往往就需要換掉號碼,因為保留號碼的費用很高不劃算。
盡管有這些不便,但3G網絡中各種各樣的新應用,在日本卻是層出不窮。現在,日本通過手機進行視頻電話已經非常普及,就像我們的語音通話一樣方便。而通過手機錢包進行小額支付,也開始非常流行。在日本,現在有800萬部手機錢包用戶,有兩萬三千家商鋪提供這種利用手機進行小額支付的POS機服務,有將近五千部自動販售機上也可以使用手機錢包進行支付。
由于日本除了一萬、五千和一千這樣面值大小的鈔票是紙幣外,一千日元以下的全部為硬幣。而一千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差不多相當于70塊錢。在日本,一碗拉面的價格一般在700日元,飲料一般在150日元,食品、零食等都在幾百日元之間。由此可見,日本人在生活中的花銷往往離不開硬幣,再加上日本是一個不太喜歡使用 信用卡支付的國家,所有這些因素都促成了使用手機錢包進行小額支付的興盛。這樣,如果日本人在晚上想下樓買瓶飲料或者香煙時,就不用隨身攜帶錢包和一大堆硬幣了。
今年,是日本通信自由化的第20年。20年前,日本只有固定電話一種通訊工具。而從今年11月開始,日本又有幾家運營商獲得了移動電話運營事業的牌照,這是繼1994年三大運營商獲取牌照12年后第二批發放的牌照。
日本未來的“普適”網絡
盡管日本的互聯網寬帶已經十分發達,擁有2441萬寬帶用戶,可是一般酒店卻不習慣提供寬帶接口,只能通過電話線上網。在日本,寬帶的費用十分便宜,一小時的上網費用只有6美分左右,而韓國的寬帶則需要24美分,美國則高達1美元。由于日本的光纖到戶幾乎已經成為必備條件,因此日本東京的街頭也很少看見網吧,極少有“Internet Services”的廣告牌。
雖然大多數酒店房間不給提供寬帶接入,但日本大多數的公用電話亭卻提供ISDN服務。據說日本早先的每一臺電話亭都可以用來打國際長途,用戶只需要購買一張電話卡。不過,后來由于很多人大量制造假電話卡,不僅能打國際長途,而且還能反復使用,而價格只有真卡的1/10不到,這讓日本的電信運營商們飽受打擊,因此能撥打國際長途的電話亭已經逐漸消失了。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研討會、演講和交流中,常常能聽到人們談論“普適網絡”這個話題。如果翻譯成國內的說法,大概就是“無所不在的網絡”的意思,不過這種概念已經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具體應用。
關于未來的普適網絡,日本的發展思路是:固話網將逐漸走向免費,利用Skype等工具構建無償使用的IP固話網;大力發展移動網絡,到2007年帶寬將達到2GHz;移動通信業務將和金融服務進一步融合;廣播和通信將由一個帶寬提供所有的“三連環”服務,并計劃明年開始面向手機等移動通信終端推出地面波數據廣播業務。
隨著基礎網絡的發展,日本今后的通信和金融、通信和廣播都將更深層次的融合。今年夏天,在通信與廣播的融合領域中,已經有了一些具體行動,民間電視臺開始進行節目的網上轉播。通信和金融的結合,將表現在電子錢包的非接觸IC芯片與移動通信網相連結后,可以提供電子貨幣、票務、會員證、加點等多種服務。
無所不在的RFID
品川車站是東京幾條地鐵線路和新干線的交匯站,這里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各式各樣的商鋪、小店。在這塊繁華地段,伊士丹百貨在這里開了一家高檔超市,在這個超市中,有一個專門銷售酒類的專區,貨架上琳瑯滿目擺了上百種不同的瓶裝酒。
這里每瓶酒上都帶有一個透明的塑料RFID標簽。每瓶酒只要一拿下貨架,離這瓶酒最近的 液晶顯示器上就會自動顯示出這瓶酒的產地、年份、價格、生產商等信息,其實像這樣的RFID標簽,在日本已經很常見了。往往銷售經理手中還握有一個PDA,從PDA中可以顯示出顧客的喜好,以前曾經購買的商品等信息。除了方便向客戶推薦外,PDA中還存有庫存信息,這些信息又同時與供貨商實時分享。在伊士丹的酒柜專區,我們還特意體驗了一下系統對顧客愛好的了解程度,結果系統推薦的一瓶包裝精美的 葡萄酒,恰好就是我們在柜臺里一眼看中的商品。
在這次的IExpo展會中,NEC也同時展出了關于RFID標簽的應用。在餐廳或食堂,每一個盛滿食物的碗和盤子底部,都有一個關于價格的RFID標簽,客人自取喜歡的食物后,拿著托盤在傳感器上一刷,金額就在POS機上自動顯示出來,顧客還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手機錢包支付。據說這套系統將馬上應用到日本的幾所大學食堂中。
由于日本人對食品的品質和溫度非常講究,例如米飯在什么溫度最好吃,啤酒在什么溫度最爽口都有說法,為了保持食品最佳的狀態,往往需要在運輸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溫度管理。因此日本的一些運送食品的貨車中,往往會放一到兩個RFID標簽,隨時監測送貨過程中的車廂內溫度變化。
RFID在中國的應用也跟3G有些類似,雷聲大雨點小,盡管推廣了很多年,但卻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沒有普遍應用。或許是由于中國的服務行業還沒有競爭到殘酷慘烈的程度,使用RFID這種“奢侈”服務手段就顯得為時尚早。不過,信息社會有時候發展的速度又常超出人們的想象,很多應用手段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就開始遍布大街小巷。或許當RFID標簽的價格再便宜一些,企業的服務意識再增強一點,中國的RFID產業也能很快催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