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下注RFID 國內外冰火兩重天
最近,一個高科技的夢想將在日本變成現實。風投人士和射頻識別技術或電子標簽(RFID)的廠商正在努力把人、機器和物聯系到一起改變人們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相信未來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秦磚、漢瓦、石雕門樓、彩繪斗拱……都會有一個ID。那時候,假如顧客到日本的連鎖超市“家庭市場”購買胡蘿卜,用手機掃描一下胡蘿卜上的條碼,就會聽到:我是冬季胡蘿卜,產自日本千葉縣,請在1月12日前把我吃掉……
Divx創投公司的華人大使James Lee說:“10年前我跟大家講,未來每個人的名片上都會有一個e-mail地址,那時候人們很難相信這個判斷,而今天這已是事實;人們可以繼續想象,不遠的將來,每個人的名片上都會有一個ID,用手機掃描一下,就可以知道相關信息:電話、e-mail、網頁、信仰……”
國內國外兩重天
在日本和美國,創投和廠商用想象和行動向RFID市場發起猛攻。據海南周博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戰略顧問黃志光介紹,IBM、HP等多家大公司都非常看好相關市場,紛紛投入數十億美元對相關技術開發升級;風投也在熱捧有潛質的企業,“尤其在日本,凡是與RFID相關的企業都火的不得了” 。
Nomura研究所高級顧問Taiichi Inoue表示,日本和韓國特別支持RFID,比如日本在“e-Japan”口號下制定了推進寬帶基礎設施的國家政策,現在正向基于RFID的網絡構建——“u-Japan”進行轉變。 
因為,RFID產業將帶動芯片、標簽、軟件、讀卡機具、系統集成、印刷等領域廣大廠商以及物流、包裝、零售、制造、交通、公共事業等各應用領域企業的巨大發展,經濟價值不言而喻。但與日本和美國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我國創投業對其極為冷淡,而日本超市“會自我介紹的胡蘿卜”對中國企業而言更像是“烏托邦”。
北京南開戈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二維條碼(二維條碼是RFID技術的一種)有關產品的企業。據該公司市場部趙金保表示,我國二維條碼市場上升緩慢,而且國內能夠生產二維條碼設備的廠商很少,設備大多從國外進口,“也從來沒有創投公司找過我們”。
投資的價值
南開戈德只是一個縮影。國內的投資公司并不熱衷RFID企業,還處在觀望階段。
凱威資本經理許朝亮表示,投資公司選擇項目是為了低買高賣,但現在國內面向全球供應鏈和國際物流的RFID應用還沒有起步,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明顯,盈利模式不清晰。雖然供應商在大力宣揚,但應用方依然徘徊不前。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還沒有讓各方共贏的成功案例和商業模式。只有投資有穩定或高額回報、產業鏈上各方有共贏的商業模式,VC才能實質性推進RFID在中國的發展。
北京博雅愛信科技有限公司經理丁哲根表示,雖然RFID在國外應用很廣泛,并且得到投資者認可,但國內這種局面短期內很難有明顯改善。丁哲根分析,用手機攝像頭掃描RFID條碼很容易,只需要用戶從網上下載一個軟件就可以,但前提是條碼和軟件都需要得到運營商的支持,否則無法進行推廣。這就使RFID業務變得很復雜,線上媒體、線下媒體以及運營商,涉及的環節很多。對投資者來說,風險時時存在,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意味著投資失敗。
標準難題
另外一個讓VC們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是,我國RFID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無論投資哪一方都意味著巨大風險。
黃志光表示,目前國內與RFID形似的技術很多,國家正委托相關企業制定RFID統一標準。在這方面,美國和日本也在競爭,誰能勝出還不知曉。另外,我國標準如何與國際標準接軌也是一個重要問題。“IBM、HP雖然都對RFID投入數十億美元,但主要都看好國外的標準,因為其標準是建立在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基礎上的。”
另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風投人士指出,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之一和最大的消費國之一,毫無疑問將成為RFID技術應用的大國,市場前景廣闊,但我國的RFID標準基本是在封閉的環境中試點應用,而且自成體系。如果只能相對封閉應用而不能與國際接規,那么投資也沒有多大意義。“2006年我國將完成標準的制定工作,過了2006年,國內風投對RFID的熱情也許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