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簽”離我們還有多遠?--回顧篇
導讀-- 去年,沃爾瑪振臂一呼:“從今年1月1日起,沃爾瑪在全球前100家供應商中強制實行所有產品加貼‘電子標簽’。”這一行動得到了來自于吉列、惠普、寶潔、聯合利華、雀巢等大型供應商的支持,并按照要求為沃爾瑪送來了貼好“電子標簽”的商品。
除了我們經常提起的物流領域之外,“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在安全識別、醫藥衛生等領域,都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是“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雖好,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但是其推廣之路卻不那么平坦……
“帶頭大哥”變化難測
去年,沃爾瑪振臂一呼:“從今年1月1日起,沃爾瑪在全球前100家供應商中強制實行所有產品加貼‘電子標簽’。”這一行動得到了來自于吉列、惠普、寶潔、聯合利華、雀巢等大型供應商的支持,并按照要求為沃爾瑪送來了貼好“電子標簽”的商品。
在“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的基礎上,沃爾瑪以及麥德龍提出了“未來商店”的美好構想:在未來商店里, 4萬個NCR Real Price“電子標簽”消除了更換紙價簽的人工勞動,在RFID技術的支持下,商店的檔案價目表與貨架上每一個 “電子標簽”所顯示的價格及收銀處所顯示的價格保持完全一致,而消費者則可以實現無人結賬。
但是2004年沃爾瑪的“電子標簽”計劃卻一直在變。2003年至2004年初,沃爾瑪希望那些較大供應商將所有送往其美國得克薩斯州物流中心的貨物貼上“電子標簽”。不久之后,沃爾瑪又希望供應商能夠在其65%的商品上貼上“電子標簽”。“帶頭大哥”的出爾反爾,使得供應商們開始持觀望態度。
“中國標準”一波三折
2004年2月,我國成立了“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工作組”,負責起草、制定中國有關“電子標簽”國家標準,希望使我國的“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既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同時又和目前國際的相關標準互通兼容,從而把中國“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的發展納入標準化、規范化的軌道中去。但是,原定于在去年年末出臺的“中國RFID標準”卻未能出臺。令人遺憾的場面還出現在了國際標準化組織首次在中國召開的“ISO物流標準與RFID識別2004工作會議”上,中國的物流企業只獲得10個“只聽勿言”的觀察員席位。
然而,到了去年12月中旬,上海RFID演示中心又突然在上海現代物流信息產業園“現身”。包括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等13個部門在內的物流專家到現場參加了揭幕儀式。一時間,峰回路轉,“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在中國的道路似乎又變得明朗了起來。
那么“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離實際推廣應用究竟還有多遠呢?其實除了標準之外,“電子標簽”的芯片設計與制造技術、天線設計與制造技術、芯片封裝技術、讀寫設備開發與生產技術、系統集成和數據管理軟件平臺、應用系統開發等技術問題還都有待完善。
因此,“電子標簽”和RFID技術的推廣道路仍然曲折漫長,還需要國家、相關協會以及企業的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