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的麥穗總是低著頭——維深總裁李長軍訪談
   維深是我國自動識別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專業從事自動識別(條碼和射頻)技術產品開發和系統集成、基于自動識別技術的移動增值業務、ERP產品開發等業務。近日,我在北京對維深總裁、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李長軍先生進行了專訪。 
    黃培(以下簡稱黃):維深集團在國內自動識別領域已占據了一席之地,那么維深集團切入自動識別領域的初衷是什么?從1996年發展至今,經歷了哪些里程碑,現狀如何?
    李長軍總裁(以下簡稱李):切入自動識別行業與我的經歷有一定關系。我是大學老師出身,曾經在沈陽工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沈陽理工大學)做CAD/CAM/CIMS研究。當時我承擔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柔性制造系統的研究項目,接觸到立體倉庫,引入了條碼技術。從此,開始與條碼技術結緣。
    當時,條碼技術在中國還處于早期的發展階段,盡管同期在國際上條碼技術已經有了比較廣泛的應用:物流運輸業、零售業等都有應用。1992年到1996年,我在校辦企業做了4年的條碼技術研究與應用。
    條碼技術在Internet前時代和Internet后時代有很大的不同。進入Internet時代,隨著時代背景的發展,條碼技術也發生了日新月益的變化。因而,自動識別也劃分為前自動識別技術時代和后自動識別技術時代。前自動識別技術時代是基于PC框架之下的,后自動識別技術時代則是基于互聯網這一IT主旋律。
    維深集團是在條碼技術日益得到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實際上,維深集團把條碼產業鏈拉長了:維深集團旗下有條碼公司(維深科技)、射頻公司(維深電子)、電信增值服務商(維深信業)、ERP軟件公司(維深精益)、電子繳費服務商(上海德豐)等一整條產業鏈,這正是維深集團的特色所在。
    2005年3月,我們開始提供通過手機發送條碼的服務,實現了移動計算,將條碼和通信產業進行了集成。IT技術的發展將條碼與相關的一系列技術結合得更加緊密,形成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的增長率很高。維深集團是用IT思維來做自動識別事業,而不是用自動識別技術做IT。
    自動識別技術創造的應用價值正在不斷增強。譬如說,維深推出的移動解決方案CCM包括數據采集、現場的數據解決能力、數據庫、無線局域網、廣域無線網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任何新型的自動識別的手段都是條碼技術的不斷延伸和發展。條碼技術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發展,不僅已經形成了國際標準,成立了國際組織,而且也形成其特有的經濟和文化特性。今天,全球每一個角落都能夠體驗到條形碼的便利。
    
    黃:最近業界和媒體對RFID非常關注,熱度很高。不少ERP廠商參與到RFID的研發和生產中來,而且,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也對其供貨商提出了應用RFID技術的要求。那么,RFID是否很快取代條碼等其他自動識別技術?
    李:這個問題很多記者都問到過。我認為,任何一種自動識別技術都是條碼技術的一個延伸,這是一個產業規律,不是誰替代誰的關系。就像在汽車時代研制成功了飛機,大家預測飛機會替代汽車,但是實際上現在汽車和飛機都還在使用,并且不斷地向前發展,并沒有驗證當年的“誰替代誰的”預言。
    RFID是對條碼技術的一個補充和發展,而不是替代條碼技術。相對條碼而言,RFID的確有一些優勢。例如,條形碼是只讀的、需要對準標的、一次只能讀一個、且容易破損;而RFID是可擦寫的、使用時不需對準標的、同時可讀取多個、堅固全天候使用,可不需人工參與操作等。但是,RFID現在還有很多誤區,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在美國加州,甚至立法不允許使用RFID技術。從RFID的成本、安全性等因素以及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來看,RFID的普及應用之路還很漫長。
    
    黃:二維條碼已經在身份證和駕照上有所應用。請您能預測一下二維條碼技術未來的應用趨勢。
    李:二維條碼正是為了解一維條碼無法解決的問題而產生的。因為它具有高密度、高可靠性等特點,所以可以用它表示數據文件(包括漢字文件)、圖像等。二維條碼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實現存儲、攜帶并自動識讀的最理想的方法。但是,二維條碼和一維條碼都是條碼。從速度和成本方面來看,一維條碼也有自身的優勢,一維條碼的應用范圍更廣。
    
    黃:e-works關注制造業企業。那么能否介紹一下維深集團的自動識別解決方案在制造業企業中的應用?
    李:國際上有過統計數據,條碼技術有24%應用于制造業信息化,這個比例很大。
    現代制造業作業的過程是依靠制度和規范保障的一個精確的執行過程,這必然要求對計劃和執行進行精確的比對,即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的數據都要準確記錄,并同計劃比較,這需要過程中更多的進行自動識別,保證計劃和執行相符合,并針對不符合的及時采取措施調整。由此可見所以現代制造業對自動識別技術的依賴。從維深這么多年在制造業的服務經驗來看,制造業從生產、物流、倉儲、分銷到售后服務等都離不開條碼技術。可以說,自動識別技術給制造業信息化裝上了“翅膀”。
    我曾參觀過日本豐田的一個儀表工廠,這個工廠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到加工到EDI、到倉儲管理、到商務整個的過程都形成了一個網,其中,條碼技術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這早已超越了條碼技術本身能夠實現自動采集數據的意義。
    
    黃:維深集團不僅僅有自己的產品,還和很多自動識別領域的國際廠商有所合作,那么能介紹一下么?
    李:自動識別行業橫向可以分為醫療、環保、汽車等等行業的自動識別技術;而縱向來劃分則與自動識別技術的上下游產業鏈結合。我們在縱橫兩個方面都有國內外的合作伙伴。
    
    黃:維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里?
    李:維深集團在兩個方面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是通過下屬企業之間的橫向合作,打造一個自動識別的整體解決方案;第二在移動計算方面,維深集團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移動計算解決方案,可以將自動識別技術與無線網絡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對信息進行實時的采集和計算,實現與信息系統的集成,因而可以在物流、交通運輸、零售業和制造業等行業廣泛應用。
    維深在物流、政府辦公等領域都有自己優秀的解決方案,形成了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具有很強的工程實施能力,為客戶提供了良好的售后服務。
    黃:自動識別產業在中國有多少家企業?產業的市場總量有多大?全球與中國的發展速度如何?維深科技在該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
    李:自動識別這個產業在中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可能有上千家。這個產業在中國有著10幾年的發展史,經歷了從貿易、硬件等等的研發、到產生解決方案的發展歷程。這個產業去年統計的產值是20個億,這個數字并不大。
為什么不大呢?
    自動識別產業的收入統計比較困難,與IT產業有比較大的不同。中國自動識別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從產業分工還是從業企業的發展狀態來看都是。但是我相信再經過十年的發展,自動識別產業可能會迎來一個成長和成熟期。企業數量大為降低,產業集中度大大提高,產業分工更細。
    歐美國家已有三十多年的發展史,但它還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亞洲地區則以12%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則以每年35%平均速度增長。再進行細分,中國移動計算的增長速度是每年90%。無線通訊和互聯網的應用帶動了自動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
    2004年,維深集團在自動識別領域的子公司維深科技公司的收入大約1個億,今年的目標是1.5個億。我們希望今年能夠與橫向縱向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合作,實現更快的發展。因為自動識別領域并不是靠某一家企業的力量就能發展壯大的。
    黃:李總是從學者發展成為企業家,李總這十多年來的歷程有怎樣的感悟與經驗?
    李:我在大學教過書、搞過科研、搞過校辦企業,1996年維深成立了來專心地做維深集團。我歸納為三個轉變——第一個階段是:從知識分子到商人的轉變;第二階段是:從普通的商人到一個懂市場的商人的轉變;第三階段是:不僅僅要懂市場,還要懂得企業的管理、企業的戰略、企業文化。
    這三個階段的轉變對自我的挑戰其實挺大的。企業家的發展過程,其實反應了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一個過程。企業做得越強越大,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就越大。
    黃:學者型的企業家有一個可能的誤區:過于關注技術。李總有怎樣的看法?
    李:事實上,我在第二個轉變階段的時候已經走出了這個誤區。技術很重要,是支撐;但是,再好的技術沒有形成產業化、沒有商品化,就沒有市場,更不可能在市場上盈利,使企業生存并發展。
    黃:李總現在即是維深科技的總裁又是維深集團的總裁,您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分配?您對維深集團未來的期許如何?
    李:維深發展了這么多年來,已經形成了規范的企業治理結構,各方面都是規范有序地在發展,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所以,我現在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關注戰略層面。如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形成維深更好的品牌價值,做成一個受尊敬的企業,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核心問題。
    事實上,維深集團盡管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主要是在自動識別產業快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做到了順勢發展。維深集團比較低調,因為我一直認為,飽滿的麥穗總是低著頭,不怎么張揚自己的。而且,我們的自動識別產業才剛剛起步,還要持續努力。未來,我們將始終順應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把握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黃培與李長軍
    后 記:
    李長軍總裁有著東北人的直率、學者的務實與企業家的睿智。在訪談的過程中,李總的一席話給我的印象很深,“飽滿的麥穗總是低著頭,不怎么張揚自己的。而且,我們的自動識別產業才剛剛起步,還要持續努力。”
    這次專訪不僅使我學習到不少新的知識,了解了條碼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也使我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在e-works上開辟自動識別技術的專欄,并對自動識別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進行深度報道。
| ·維深簽約裝載排頭兵 機械重工應用擴軍柳工2005-7-28 8:36:49 | 
| ·維深與Casio共同舉辦客戶會展示無線終端設備2005-6-30 19:00:36 | 
| ·維深電子RFID技術助力國家煙草一號工程2005-5-17 11:03:42 | 
| ·聯手Rafsec、SAMsys 維深電子拓展行業應用2005-5-17 10:2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