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上半月)通信市場綜合分析
作者:中國行業咨詢網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3-04 11:45:27
                    摘要: 一、國內3G與TD-SCDMA   二、政策前瞻:手機實名制相關法規年內可能出臺  三、網通高管對我國電信企業做優做強的建議 IEEE審定無線網絡新標準 
                    
                     一、國內3G與TD-SCDMA 
技術:CCSA完成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近日在國內率先完成了“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的研究報告。
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是現在被廣泛研究的一種新興無線通信技術。現在被業界廣泛接受的一個UWB設備定義是:相對帶寬大于0.2,或者發射信號帶寬至少是500MHz。UWB技術與傳統窄帶無線技術不同,是一種采用極寬的頻帶,極低的發送功率,并且抗干擾性能強、傳輸速率高(幾十Mbit/s——幾百Mbit/s)、保密性好,與其它業務共享頻譜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在目前十分擁擠的頻率資源條件下,UWB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頻譜管理與分配的思路,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但是,UWB具有極寬的發送帶寬,當與其它窄帶業務共存時,多個UWB設備產生的集總效應或者當UWB設備距離很近時有可能對其它設備造成干擾,因此CCSA于2005年初在無線通信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研究UWB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干擾保護問題。
本次完成的是“UWB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干擾保護”系列研究報告之一—“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Intel中國研究中心、大唐移動、鼎橋通信等單位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今后還將陸續發布“UWB與IMT-2000FDD”、“UWB與GSM”、“UWB與IMT-Advanced”研究報告。
該報告主要分析單個或多個UWB設備對TD-SCDMA基站和終端設備干擾研究的仿真假設、分析方法和研究結果等,最終將給出能夠保證UWB與TD-SCDMA系統共存的UWBPSD的理論研究數值。
點評:該報告對即將商用的3G網絡規劃設計,UWB設備的研發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技術:TD-SCDMA測試儀表研討會推動TD商用化進程
為配合正在進行的TD-SCDMA規模網絡技術應用試驗,更好地解決TD-SCDMA測試儀表環節存在的各項問題,TD-SCDMA技術論壇于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召開了“TD-SCDMA測試儀表研討會”。
會上,在TD-SCDMA測試儀表需求探討環節,來自大唐移動和T3G的測試主管人員分別對當前測試儀表的需求提出了簡要概括。大唐移動中測部測試四室經理孫嘉晨結合實際測試情況,對測試儀表提出了“協議一致性、射頻一致性以及綜測儀要滿足大規模生產”的具體需求。T3G業務發展部技術市場經理程景柏也提出:“在當前已經開始的廠商聯調階段,尚沒有一致性測試設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向在座測試廠商呼吁:“希望盡快開發出一致性測試儀,以幫助終端廠商提高效率,同時也希望在今年11月份,綜測設備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以滿足TD-SCDMA的整體發展需求。”
研討會期間,羅德與施瓦茨中國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高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兩家新加入論壇成為高級成員。
牌照:市場傳言國內3G牌照發放前運營商將重組
國內3G發牌臨近,9月30日坊間傳聞稱國內運營商將重組為三家,重組將在11月底之前完成。國慶節之后,新一波國內運營商重組傳聞的影響繼續持續,甚至越演越烈。10月10日,傳出消息,有電信業資深人士打算專門向國資委上書,建議聯通出售其中的一張網絡,以保護國有資產。同時香港富昌證券分析師藺常念也爆料,稱從大型經紀人那里聽說將把中國聯通網絡進行分拆,GSM和CDMA兩張網絡將被并入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甚至連分拆后的股價都已定好,10港元/股。光大證券研究報告甚至預言:電信運營行業重組最早2006年底、最遲2007年2季度將會有明確的結局;3G牌照格局亦將于同一時間內逐步清晰。其間,預計采用廈門、青島、保定形式,以規模試驗名義實質建設TD網絡的做法將一直持續。這個“最新版本”的電信重組傳聞是:中國移動拿TD-SCDMA牌照,聯通CDMA網給中國電信,聯通自己則留下GSM網并與網通合營,此外,電信與衛通的電信資產合并,鐵通則作為試點引進海外戰略合資方。
點評:雖然2003年以來先后流傳了的幾種運營商重組版本,都沒有成為現實。但是,隨著3G牌照發放日期的臨近,國內運營商重組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在加大。因為盡管國內移動運營領域有移動和聯通相互競爭,但由于兩家實力懸殊,競爭是不對等的,并沒有形成有效競爭的格局。結合國內的環境,在我國電信行業中,理想的模式應該有三家實力相當的,擁有全業務許可的運營商共同競爭。另外,因為聯通現在擁有兩張通信網絡,但是在未來一家運營商不大可能擁有兩張3G牌照,建兩張3G網絡,所以聯通分拆出一張網也顯得順理成章。
雖然和過去幾次傳出的重組方案一樣,信產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對此沉默,中國聯通公司堅決否認。但是,有望拿到聯通移動網絡的兩大固網運營商卻不排斥聯通網絡的分拆。一位網通高層曾透露,網通希望趕快拿到一張移動運營業務的牌照,不管是自己新建3G網絡還是拿到聯通的帶用戶2G網絡都可以接受。中國聯通拆分傳言受到股市追捧,也說明資本市場認為聯通拆分有其合理性。當然,中國聯通究竟會不會拆分,國內運營商怎樣實現重組,是不是會像傳言那樣重組,目前還很難說。
牌照:將拍賣WCDMA牌照補貼TD?
關于3G牌照的發放,近來市場還有一則消息在流傳。10月10日,《南方日報》報道聲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有關部門已經向國務院提交了一個出乎各方意料的方案,建議拍賣WCDMA運營牌照,用以補貼我國自主標準TD-SCDMA的網絡建設。對于該建議方案由何方提出,消息人士的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簡稱國信辦),另一種說法是信息產業部。
點評:這一方案既不違背由企業自主選擇3G標準的原則,又能體現國家對自主標準的扶持和傾斜,似乎兩全其美。但考慮到四大運營商都是國家控股企業,拍賣實際是自家人在買和賣。所以,通過拍賣發放任何一張3G牌的可能性不大。
二、政策與監管
政策前瞻:手機實名制相關法規年內可能出臺
據信息產業部網站今年五月份的信息說,今年將適時頒布《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信息產業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透露,《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頒布后,手機實名制將啟動。《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由公安部、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共同制定,國務院法制辦已經就這部部門規章的草案征求過各方意見。《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將對手機實名制做出規定。
另據搜狐IT報道,10月9日,搜狐IT從信產部電信管理局獲悉,有望于今年出臺的手機實名制將推行用戶實名補登機制,信產部將與基礎運營商一道,制定相關的資費優惠措施,吸引過去沒有采用實名上號的用戶補充登記實名信息。而具體實施細則將很大程度借鑒“上海模式”。
點評:如果即將出臺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手機實名制做出了規定,這意味著中國將從法律的層面對手機實名制予以確定。國家下大力推行手機實名制進程,顯示了規范發展電信產業的決心和力度,有利于對通信市場的有效監控,同時有利于信息增值服務的規范,并對違法短信、敲詐、欺詐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將減少利用手機短信進行的違規、犯罪行為。
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四億,據估計未實行實名登記的手機用戶超過二億。目前,韓國、歐盟的一些國家已經實行了手機實名制。據統計,大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目前短信息服務投訴是電信服務投訴中最多的業務,投訴的主要內容是垃圾短信和服務提供者的不規范經營。實行手機實名制,旨在遏制違法短信、詐騙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規范經營,減少通過手機短信進行的違規、違法行為。
手機實名制短期內增加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因為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后,運營商將在技術、設備上進行改動,擴充現有的數據庫。此外,營銷模式、業務流程、產品設計也要跟著變化。但從長遠角度看,實行手機實名制對運營商來講是利大于弊。因為它不僅能減少用戶欠費風險,還可以對客戶進行精確管理。從目前來說,客戶資料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實名制恰巧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手機實名制對正規SP影響較小,但違規SP面臨淘汰。詐騙短信、垃圾短信等業務隨著實名制推行將受到迅速遏制,從而將打擊非法經營的SP的收入。因為短信是目前主要的移動數據業務,占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也是支持SP收入的主要來源。對那些不依靠違法、違規短信業務賺錢的正規SP來說,手機實名制影響并不大,其影響遠小于信息產業部及兩大運營商對SP業務的規范和管理制度調整。
SP監管:電信增值業務“職業索賠”引發爭議
近日,在2006全國電信用戶委員會座談會上,電信運營商代表江蘇移動表示,目前,在大部分投訴妥善解決的前提下,兩類“投訴專業戶”最令企業“頭疼”。一類是胡攪蠻纏型,第二類是高學歷高智商型用戶,這類用戶在發現SP的問題后,也會向運營商投訴,購買服務并不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以索賠為目的,這類投訴是新出現的情況。江蘇就有這么一位“職業”投訴用戶,該用戶熟悉電信業務和相關法規,經常利用SP經營中的漏洞進行高額索賠。SP要么高額索賠,要么面對摘牌危險,在權衡二者利弊后,多數SP忍痛放血。據介紹,這位用戶每月收入少則幾千,多則數萬。信產部電信管理局服務監督處處長游建青表示,SP高額賠付收買用戶會滋生行業不正之風。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應按照相關法規進行索賠。對SP違規行為的處罰,也應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不會因為SP收買了用戶而姑息。不過游建青同時認為,用戶的投訴也是企業的財富。通過用戶的投訴,企業能夠看到流程、管理方面的問題。邱建國認為,消費者提出的問題能夠推動問題的解決,如電話卡余額問題的解決就是由消費者首先提出并推動的,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投訴專業戶”有存在空間。
點評:雖然移動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但由于初期SP門檻低,造成了SP質量不齊。SP行業存在泡沫,其違規經營行為已經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為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在2004年發布了《關于規范短信息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又以部長令的形式發布《電信服務規范》,其中包括對信息服務業的規范;2006年又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整治專項。通過警告、書面限期整改、社會公開通報、吊銷經營資格等幾個層次對SP進行處置。今年一季度,信產部通報10家SP,要求整改30家,二季度,再次通報10家SP,要求41家SP整改。
但SP行業的規范,不僅僅要依靠自上而下的監管,還要依靠消費者對自身利益的自覺維護。只有政府、運營商、SP企業和消費者都行動起來,對規范發展形成共識,移動信息服務業才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發展。SP業務的“投訴專業戶”也許令SP和運營商“頭疼”,但也一定程度約束了SP的違規行為。
3G給增值電信業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虛高的SP行業現在擠出泡沫、打好基礎則有利于在3G時代健康發展。目前許多SP已經嘗試營銷轉型和業務轉型。以前業務靠營銷拉動,現在則開始鉆研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農信通、家校通、旅游信息化等一批新型業務應運而生。這是好現象。
三、電信業界
網通高管對我國電信企業做優做強的建議
日前,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江在《求是》雜志發表《我國電信企業做大做強的幾點思考》一文,文章提出我國電信產業要盡快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還必須在宏觀布局、管理體制、產業結構、技術研發、政策環境等多個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一)經營綜合化。一是全業務經營,即固網業務和移動業務捆綁經營(FMC)。目前組成電信網絡的三個技術層面中,基礎傳送層面和核心交換層面已經趨同,只是與用戶連接的接入層面分為有線和無線方式。因此,實行全業務經營對于電信企業來說,有利于網絡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一攬子”服務。二是“三網融合”,即電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的融合。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電信體制改革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將通信和廣播電視網絡管理部門合而為一,以適應生產力變化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二)產權多元化。資本運作是中國電信業做優做強的重要途徑。由于目前四家電信企業國有股仍然過大且過于集中,出現了重復投資、無序競爭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電信企業產權改革,在多個層面推進產權多元化進程。首先,要保證產權主體多元化。通過股權結構的合理設置,防止和矯正由國有股東獨大產生的非正常行為。其次,要保證產權結構平衡。可以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入民營資本等方式,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強國有資本的市場活力和產業控制力。
(三)管理現代化。一是要推動管理機制創新,健全并不斷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以體制創新強化企業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二是要推動管理理念創新,注重速度和規模、效益和質量的有機統一,不斷增強企業戰略決策、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三是要推動管理模式創新,堅持走集約化經營模式,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全新管理模式,建立“操作有規、風險有控、授權有度”的內部控制體系。四是要推動管理手段創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打造滿足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要求的高效、靈活、可視的信息系統。
(四)市場全球化。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注重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應當抓住經濟全球化和電信業復蘇的有利時機,盡快“走出去”,在不斷吸取國外電信企業跨國經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市場全球化途徑,大膽開拓國際市場,努力創造出自己的品牌。近期,我國電信企業可以優先考慮參股境外電信企業的方式開拓全球市場。
(五)服務個性化。我國電信企業的服務水平不僅要順應國內市場的競爭趨勢,而且要滿足與國際接軌的現實要求。特別是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我國電信企業必須不斷完善流程、強化管理、規范操作,把“客戶第一”的理念體現在通信服務的方方面面,為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通信服務。要改變傳統的以方便自我運營為主的建設性流程,形成以方便客戶為主的服務性流程,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置于企業各項工作的中心環節。要將客戶感知和價值提升作為重要依據,高度重視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加強細分市場和客戶群的對策研究,不斷推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全新服務。
(六)監管法制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機制,促進形成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建設電信強國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電信產業存在的電信資費惡性競爭、互聯互通矛盾重重等問題,都與當前我國電信法規不完善有關。因此,我國必須加速《電信法》的制定進程,以真正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依法經營、用戶依法維權的法治環境。
網通先行試水AVS AVS的產業化進程在提速
日前,網通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音視頻編解碼AVS進行的IPTV試驗目前進展順利,該試驗比此前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發起的更為注重設備兼容性、不同標準間的互通性等細節。負責此次AVS試驗的中國網通研究院姜智峰表示,“如果試驗項均能達標,我們將在11月底的北方某沿海城市開展現網試驗。”“一旦現網試驗結果良好,我們將有可能集中力量推廣AVS。”姜智峰證實說,“AVS在成為國家標準后,由于其在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相比國外標準具有顯著優勢,如果AVS芯片與設備技術水平能迅速滿足量產和規模商用的要求,則是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的優選編碼。”目前,網通已與華為、中興、UT及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廠商展開AVS的相關合作。
點評:電信運營商通過市場化行為選擇AVS,將刺激其他企業加入其中,加之AVS不久前成為IPTV國際候選標準的利好消息,AVS的產業化進程十分令人期待。網通采用AVS標準,使得AVS的發展很快找到了一個立足點和起爆點,在更多的企業加入后,AVS產業聯盟預計明年可以正式商用。
四、技術與標準
IEEE審定無線網絡新標準
負責面向低速行業市場的無線個人局域網標準編制工作的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5.4a工作組,日前選定了NanotronTechnologiesGmbH公司的線性調頻脈沖擴頻物理層技術作為基本的物理層標準。
隨著802.3超寬頻帶局域網標準于去年廢除之后,802.15.4a被普遍認為是超寬頻帶局域網核心標準之一。經過了幾次信件投票之后,這項標準以94%的贊同率通過了第一次發起人投票。這種網絡在精確定位和感應上的要求十分嚴格。802.15.4a工作組的前任副主席、StaccatoCommunications公司的杰森埃利斯將這種網絡稱作是ZigBee和RFID的綜合體,但是其2-Mbit/s的數據傳輸率和低功耗更適用于工廠和醫療機構,而不是家庭或者大企業。Nanotron公司計劃開發一些基于線性調頻脈沖擴頻的、既可用于室內60米以內應用領域又可用于戶外900米以內應用領域的芯片產品。
韓國WiBro被定為無線寬帶碼的國際參照標準
韓國信息通信部電波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韓國無線寬帶因特網——WiBro技術標準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ITU-RSG8大會上,被確定為無線寬帶碼的國際參照標準。據報道,WiBro技術標準被規定為能與美國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WiMax—IEEE802.16互換的標準。因此,如果其他國家采用移動寬帶碼無線接觸(Mobile-BWA)標準時,可以選擇韓國WiBro技術標準。
點評:WiBro技術標準被定為國際參照標準,將進一步促進韓國WiBro設備和終端設備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韓國已于6月30日正式啟動了WiBro商用服務,8月則成功登陸美國。8月9日,三星電子和美國SprintNextel移動通信公司、英特爾、摩托羅拉等4家公司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推動在美國境內全面實施WiBro商業服務。Sprint于去年接受三星電子提供的WiBro系統及終端設備,實施了示范服務。WiBro未來幾年將得到快速發展。據估計,WiBro系統和終端設備的市場規模有可能在2007年達到1.6萬億韓元,2008年達3.8萬億韓元,2009年達6.6萬億韓元,2010年則達11.6萬億韓元。
                    
                技術:CCSA完成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近日在國內率先完成了“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的研究報告。
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是現在被廣泛研究的一種新興無線通信技術。現在被業界廣泛接受的一個UWB設備定義是:相對帶寬大于0.2,或者發射信號帶寬至少是500MHz。UWB技術與傳統窄帶無線技術不同,是一種采用極寬的頻帶,極低的發送功率,并且抗干擾性能強、傳輸速率高(幾十Mbit/s——幾百Mbit/s)、保密性好,與其它業務共享頻譜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在目前十分擁擠的頻率資源條件下,UWB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頻譜管理與分配的思路,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但是,UWB具有極寬的發送帶寬,當與其它窄帶業務共存時,多個UWB設備產生的集總效應或者當UWB設備距離很近時有可能對其它設備造成干擾,因此CCSA于2005年初在無線通信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研究UWB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干擾保護問題。
本次完成的是“UWB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干擾保護”系列研究報告之一—“UWB與TD-SCDMA干擾保護研究”。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Intel中國研究中心、大唐移動、鼎橋通信等單位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今后還將陸續發布“UWB與IMT-2000FDD”、“UWB與GSM”、“UWB與IMT-Advanced”研究報告。
該報告主要分析單個或多個UWB設備對TD-SCDMA基站和終端設備干擾研究的仿真假設、分析方法和研究結果等,最終將給出能夠保證UWB與TD-SCDMA系統共存的UWBPSD的理論研究數值。
點評:該報告對即將商用的3G網絡規劃設計,UWB設備的研發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技術:TD-SCDMA測試儀表研討會推動TD商用化進程
為配合正在進行的TD-SCDMA規模網絡技術應用試驗,更好地解決TD-SCDMA測試儀表環節存在的各項問題,TD-SCDMA技術論壇于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召開了“TD-SCDMA測試儀表研討會”。
會上,在TD-SCDMA測試儀表需求探討環節,來自大唐移動和T3G的測試主管人員分別對當前測試儀表的需求提出了簡要概括。大唐移動中測部測試四室經理孫嘉晨結合實際測試情況,對測試儀表提出了“協議一致性、射頻一致性以及綜測儀要滿足大規模生產”的具體需求。T3G業務發展部技術市場經理程景柏也提出:“在當前已經開始的廠商聯調階段,尚沒有一致性測試設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向在座測試廠商呼吁:“希望盡快開發出一致性測試儀,以幫助終端廠商提高效率,同時也希望在今年11月份,綜測設備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以滿足TD-SCDMA的整體發展需求。”
研討會期間,羅德與施瓦茨中國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高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兩家新加入論壇成為高級成員。
牌照:市場傳言國內3G牌照發放前運營商將重組
國內3G發牌臨近,9月30日坊間傳聞稱國內運營商將重組為三家,重組將在11月底之前完成。國慶節之后,新一波國內運營商重組傳聞的影響繼續持續,甚至越演越烈。10月10日,傳出消息,有電信業資深人士打算專門向國資委上書,建議聯通出售其中的一張網絡,以保護國有資產。同時香港富昌證券分析師藺常念也爆料,稱從大型經紀人那里聽說將把中國聯通網絡進行分拆,GSM和CDMA兩張網絡將被并入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甚至連分拆后的股價都已定好,10港元/股。光大證券研究報告甚至預言:電信運營行業重組最早2006年底、最遲2007年2季度將會有明確的結局;3G牌照格局亦將于同一時間內逐步清晰。其間,預計采用廈門、青島、保定形式,以規模試驗名義實質建設TD網絡的做法將一直持續。這個“最新版本”的電信重組傳聞是:中國移動拿TD-SCDMA牌照,聯通CDMA網給中國電信,聯通自己則留下GSM網并與網通合營,此外,電信與衛通的電信資產合并,鐵通則作為試點引進海外戰略合資方。
點評:雖然2003年以來先后流傳了的幾種運營商重組版本,都沒有成為現實。但是,隨著3G牌照發放日期的臨近,國內運營商重組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在加大。因為盡管國內移動運營領域有移動和聯通相互競爭,但由于兩家實力懸殊,競爭是不對等的,并沒有形成有效競爭的格局。結合國內的環境,在我國電信行業中,理想的模式應該有三家實力相當的,擁有全業務許可的運營商共同競爭。另外,因為聯通現在擁有兩張通信網絡,但是在未來一家運營商不大可能擁有兩張3G牌照,建兩張3G網絡,所以聯通分拆出一張網也顯得順理成章。
雖然和過去幾次傳出的重組方案一樣,信產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對此沉默,中國聯通公司堅決否認。但是,有望拿到聯通移動網絡的兩大固網運營商卻不排斥聯通網絡的分拆。一位網通高層曾透露,網通希望趕快拿到一張移動運營業務的牌照,不管是自己新建3G網絡還是拿到聯通的帶用戶2G網絡都可以接受。中國聯通拆分傳言受到股市追捧,也說明資本市場認為聯通拆分有其合理性。當然,中國聯通究竟會不會拆分,國內運營商怎樣實現重組,是不是會像傳言那樣重組,目前還很難說。
牌照:將拍賣WCDMA牌照補貼TD?
關于3G牌照的發放,近來市場還有一則消息在流傳。10月10日,《南方日報》報道聲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有關部門已經向國務院提交了一個出乎各方意料的方案,建議拍賣WCDMA運營牌照,用以補貼我國自主標準TD-SCDMA的網絡建設。對于該建議方案由何方提出,消息人士的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簡稱國信辦),另一種說法是信息產業部。
點評:這一方案既不違背由企業自主選擇3G標準的原則,又能體現國家對自主標準的扶持和傾斜,似乎兩全其美。但考慮到四大運營商都是國家控股企業,拍賣實際是自家人在買和賣。所以,通過拍賣發放任何一張3G牌的可能性不大。
二、政策與監管
政策前瞻:手機實名制相關法規年內可能出臺
據信息產業部網站今年五月份的信息說,今年將適時頒布《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信息產業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透露,《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頒布后,手機實名制將啟動。《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由公安部、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共同制定,國務院法制辦已經就這部部門規章的草案征求過各方意見。《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將對手機實名制做出規定。
另據搜狐IT報道,10月9日,搜狐IT從信產部電信管理局獲悉,有望于今年出臺的手機實名制將推行用戶實名補登機制,信產部將與基礎運營商一道,制定相關的資費優惠措施,吸引過去沒有采用實名上號的用戶補充登記實名信息。而具體實施細則將很大程度借鑒“上海模式”。
點評:如果即將出臺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手機實名制做出了規定,這意味著中國將從法律的層面對手機實名制予以確定。國家下大力推行手機實名制進程,顯示了規范發展電信產業的決心和力度,有利于對通信市場的有效監控,同時有利于信息增值服務的規范,并對違法短信、敲詐、欺詐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將減少利用手機短信進行的違規、犯罪行為。
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四億,據估計未實行實名登記的手機用戶超過二億。目前,韓國、歐盟的一些國家已經實行了手機實名制。據統計,大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目前短信息服務投訴是電信服務投訴中最多的業務,投訴的主要內容是垃圾短信和服務提供者的不規范經營。實行手機實名制,旨在遏制違法短信、詐騙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規范經營,減少通過手機短信進行的違規、違法行為。
手機實名制短期內增加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因為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后,運營商將在技術、設備上進行改動,擴充現有的數據庫。此外,營銷模式、業務流程、產品設計也要跟著變化。但從長遠角度看,實行手機實名制對運營商來講是利大于弊。因為它不僅能減少用戶欠費風險,還可以對客戶進行精確管理。從目前來說,客戶資料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實名制恰巧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手機實名制對正規SP影響較小,但違規SP面臨淘汰。詐騙短信、垃圾短信等業務隨著實名制推行將受到迅速遏制,從而將打擊非法經營的SP的收入。因為短信是目前主要的移動數據業務,占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也是支持SP收入的主要來源。對那些不依靠違法、違規短信業務賺錢的正規SP來說,手機實名制影響并不大,其影響遠小于信息產業部及兩大運營商對SP業務的規范和管理制度調整。
SP監管:電信增值業務“職業索賠”引發爭議
近日,在2006全國電信用戶委員會座談會上,電信運營商代表江蘇移動表示,目前,在大部分投訴妥善解決的前提下,兩類“投訴專業戶”最令企業“頭疼”。一類是胡攪蠻纏型,第二類是高學歷高智商型用戶,這類用戶在發現SP的問題后,也會向運營商投訴,購買服務并不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以索賠為目的,這類投訴是新出現的情況。江蘇就有這么一位“職業”投訴用戶,該用戶熟悉電信業務和相關法規,經常利用SP經營中的漏洞進行高額索賠。SP要么高額索賠,要么面對摘牌危險,在權衡二者利弊后,多數SP忍痛放血。據介紹,這位用戶每月收入少則幾千,多則數萬。信產部電信管理局服務監督處處長游建青表示,SP高額賠付收買用戶會滋生行業不正之風。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應按照相關法規進行索賠。對SP違規行為的處罰,也應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不會因為SP收買了用戶而姑息。不過游建青同時認為,用戶的投訴也是企業的財富。通過用戶的投訴,企業能夠看到流程、管理方面的問題。邱建國認為,消費者提出的問題能夠推動問題的解決,如電話卡余額問題的解決就是由消費者首先提出并推動的,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投訴專業戶”有存在空間。
點評:雖然移動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但由于初期SP門檻低,造成了SP質量不齊。SP行業存在泡沫,其違規經營行為已經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為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在2004年發布了《關于規范短信息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又以部長令的形式發布《電信服務規范》,其中包括對信息服務業的規范;2006年又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整治專項。通過警告、書面限期整改、社會公開通報、吊銷經營資格等幾個層次對SP進行處置。今年一季度,信產部通報10家SP,要求整改30家,二季度,再次通報10家SP,要求41家SP整改。
但SP行業的規范,不僅僅要依靠自上而下的監管,還要依靠消費者對自身利益的自覺維護。只有政府、運營商、SP企業和消費者都行動起來,對規范發展形成共識,移動信息服務業才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發展。SP業務的“投訴專業戶”也許令SP和運營商“頭疼”,但也一定程度約束了SP的違規行為。
3G給增值電信業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虛高的SP行業現在擠出泡沫、打好基礎則有利于在3G時代健康發展。目前許多SP已經嘗試營銷轉型和業務轉型。以前業務靠營銷拉動,現在則開始鉆研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農信通、家校通、旅游信息化等一批新型業務應運而生。這是好現象。
三、電信業界
網通高管對我國電信企業做優做強的建議
日前,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江在《求是》雜志發表《我國電信企業做大做強的幾點思考》一文,文章提出我國電信產業要盡快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還必須在宏觀布局、管理體制、產業結構、技術研發、政策環境等多個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一)經營綜合化。一是全業務經營,即固網業務和移動業務捆綁經營(FMC)。目前組成電信網絡的三個技術層面中,基礎傳送層面和核心交換層面已經趨同,只是與用戶連接的接入層面分為有線和無線方式。因此,實行全業務經營對于電信企業來說,有利于網絡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一攬子”服務。二是“三網融合”,即電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的融合。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電信體制改革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將通信和廣播電視網絡管理部門合而為一,以適應生產力變化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二)產權多元化。資本運作是中國電信業做優做強的重要途徑。由于目前四家電信企業國有股仍然過大且過于集中,出現了重復投資、無序競爭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電信企業產權改革,在多個層面推進產權多元化進程。首先,要保證產權主體多元化。通過股權結構的合理設置,防止和矯正由國有股東獨大產生的非正常行為。其次,要保證產權結構平衡。可以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入民營資本等方式,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強國有資本的市場活力和產業控制力。
(三)管理現代化。一是要推動管理機制創新,健全并不斷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以體制創新強化企業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二是要推動管理理念創新,注重速度和規模、效益和質量的有機統一,不斷增強企業戰略決策、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三是要推動管理模式創新,堅持走集約化經營模式,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全新管理模式,建立“操作有規、風險有控、授權有度”的內部控制體系。四是要推動管理手段創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打造滿足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要求的高效、靈活、可視的信息系統。
(四)市場全球化。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注重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應當抓住經濟全球化和電信業復蘇的有利時機,盡快“走出去”,在不斷吸取國外電信企業跨國經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市場全球化途徑,大膽開拓國際市場,努力創造出自己的品牌。近期,我國電信企業可以優先考慮參股境外電信企業的方式開拓全球市場。
(五)服務個性化。我國電信企業的服務水平不僅要順應國內市場的競爭趨勢,而且要滿足與國際接軌的現實要求。特別是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我國電信企業必須不斷完善流程、強化管理、規范操作,把“客戶第一”的理念體現在通信服務的方方面面,為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通信服務。要改變傳統的以方便自我運營為主的建設性流程,形成以方便客戶為主的服務性流程,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置于企業各項工作的中心環節。要將客戶感知和價值提升作為重要依據,高度重視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加強細分市場和客戶群的對策研究,不斷推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全新服務。
(六)監管法制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機制,促進形成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建設電信強國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電信產業存在的電信資費惡性競爭、互聯互通矛盾重重等問題,都與當前我國電信法規不完善有關。因此,我國必須加速《電信法》的制定進程,以真正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依法經營、用戶依法維權的法治環境。
網通先行試水AVS AVS的產業化進程在提速
日前,網通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音視頻編解碼AVS進行的IPTV試驗目前進展順利,該試驗比此前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發起的更為注重設備兼容性、不同標準間的互通性等細節。負責此次AVS試驗的中國網通研究院姜智峰表示,“如果試驗項均能達標,我們將在11月底的北方某沿海城市開展現網試驗。”“一旦現網試驗結果良好,我們將有可能集中力量推廣AVS。”姜智峰證實說,“AVS在成為國家標準后,由于其在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相比國外標準具有顯著優勢,如果AVS芯片與設備技術水平能迅速滿足量產和規模商用的要求,則是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的優選編碼。”目前,網通已與華為、中興、UT及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廠商展開AVS的相關合作。
點評:電信運營商通過市場化行為選擇AVS,將刺激其他企業加入其中,加之AVS不久前成為IPTV國際候選標準的利好消息,AVS的產業化進程十分令人期待。網通采用AVS標準,使得AVS的發展很快找到了一個立足點和起爆點,在更多的企業加入后,AVS產業聯盟預計明年可以正式商用。
四、技術與標準
IEEE審定無線網絡新標準
負責面向低速行業市場的無線個人局域網標準編制工作的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5.4a工作組,日前選定了NanotronTechnologiesGmbH公司的線性調頻脈沖擴頻物理層技術作為基本的物理層標準。
隨著802.3超寬頻帶局域網標準于去年廢除之后,802.15.4a被普遍認為是超寬頻帶局域網核心標準之一。經過了幾次信件投票之后,這項標準以94%的贊同率通過了第一次發起人投票。這種網絡在精確定位和感應上的要求十分嚴格。802.15.4a工作組的前任副主席、StaccatoCommunications公司的杰森埃利斯將這種網絡稱作是ZigBee和RFID的綜合體,但是其2-Mbit/s的數據傳輸率和低功耗更適用于工廠和醫療機構,而不是家庭或者大企業。Nanotron公司計劃開發一些基于線性調頻脈沖擴頻的、既可用于室內60米以內應用領域又可用于戶外900米以內應用領域的芯片產品。
韓國WiBro被定為無線寬帶碼的國際參照標準
韓國信息通信部電波研究所正式對外宣布,韓國無線寬帶因特網——WiBro技術標準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ITU-RSG8大會上,被確定為無線寬帶碼的國際參照標準。據報道,WiBro技術標準被規定為能與美國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WiMax—IEEE802.16互換的標準。因此,如果其他國家采用移動寬帶碼無線接觸(Mobile-BWA)標準時,可以選擇韓國WiBro技術標準。
點評:WiBro技術標準被定為國際參照標準,將進一步促進韓國WiBro設備和終端設備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韓國已于6月30日正式啟動了WiBro商用服務,8月則成功登陸美國。8月9日,三星電子和美國SprintNextel移動通信公司、英特爾、摩托羅拉等4家公司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推動在美國境內全面實施WiBro商業服務。Sprint于去年接受三星電子提供的WiBro系統及終端設備,實施了示范服務。WiBro未來幾年將得到快速發展。據估計,WiBro系統和終端設備的市場規模有可能在2007年達到1.6萬億韓元,2008年達3.8萬億韓元,2009年達6.6萬億韓元,2010年則達11.6萬億韓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