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國RFID產業與應用的春天(組圖)
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 張 琪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作為本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已得到全球業界的高度重視;中國擁有產品門類最為齊全的裝備制造業,又是全球IT產品最重要的生產加工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國家金卡工程啟動14年來推動了各類IC卡的廣泛應用,這些都為我國電子標簽產業與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國家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RFID技術與電子標簽應用必將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個新機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金卡工程奠定了RFID應用的基礎
金卡工程是中國信息化建設的起步工程之一,實施14年來,在國務院有關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金卡工程的實施,促進了銀行卡全國聯網、業務快速發展,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推動了金融商貿電子化。隨著智能IC卡在各行業、各地方的廣泛應用,不僅創立了中國的智能卡產業、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識,而且促進了政府與行業管理模式、與工作方法的轉變,推動著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并為我國的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1、全國IC卡應用蓬勃發展
隨著金卡工程的推進,行業性IC卡應用工程陸續啟動,IC卡已在我國金融、電信、社會保障、稅務、公安、交通、建設及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組織機構代碼管理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發卡總量已達25億張,這對提高各行業及各級政府部門現代化管理水平,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IC卡發卡情況(單位:百萬張)
"十五"期間我國IC卡發卡量持續快速上升,由2000年底的5.4億張增加到2005年底的25億張,5年增長了四倍。我國IC卡年均發卡量已占到全球發卡總量的15%。
IC卡主要應用行業市場比例
2、智能卡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金卡工程建設,特別是各大行業IC卡應用工程的啟動,對信息產品提出了眾多新需求,拉動了信息產業的發展,使中國的智能卡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猛發展。
目前我國從事與IC卡相關產品研發與生產的企業約有2800家,從業人員約有10萬人。從芯片設計、模塊封裝、卡片和讀寫機具的開發生產、卡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開發,到提供各類整體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及智能卡生產用專用設備,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卡產業鏈,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目前國內自主研制的各類卡、讀寫機具、應用軟件及系統產品已占據了國內IC卡市場80%以上的份額,新興的智能卡產業已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國產計算機、通信和網絡產品,以及金卡工程城市信息交換中心大型應用軟件系統等都得到了大規模運用,對金卡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物質保障。
國家金卡工程建設認真踐行了中央關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戰略方針,經過14年的艱辛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積累了有益經驗,從一個側面映射出中國信息化建設走過的開拓創新、求真務實之路,也全面帶動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3、RFID技術在金卡工程中的應用
隨著金卡工程建設和IC卡應用的蓬勃發展,射頻識別RFID技術已在行業性IC卡工程中得到應用,如:我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采用了RFID技術制成非接觸式IC卡身份證,現已換發1.1億張,計劃至2008年將達9億張。此外,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各類電子證照與重要商品防偽、特種設備強檢、信息安全管理、動植物電子標識、以及現代物流管理等領域先后啟動了RFID應用試點。我國RFID產業也在智能卡產業的基礎上,根據市場與應用需求,進入了初創階段。在芯片設計與制造、電子標簽封裝、各類讀寫器的研制以及應用軟件開發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等方面取得實際進展。金卡工程奠定了RFID產業與應用的基礎。
二、從智能卡到電子標簽,金卡工程向縱深發展
根據金卡工程建設的需要,國家金卡辦自2004年第七屆全國IC卡應用工作會后,已把RFID技術與電子標簽應用正式列入國家金卡工程年度重點工作,并列入"十一五"規劃的重點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正在組織應用試點。
(一)金卡工程電子標簽應用試點項目啟動
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和探討,經有關行業和地方申報,目前已在有條件的部門和地方啟動了RFID試點工作,正積極、穩妥地推進RFID應用示范工程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于"三農",推進農業(農產品)產業化,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不斷突發的瘋牛病、口蹄疫及禽流感等,給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我國在目前粗曠的管理方式下,只能盲目的大范圍捕殺,不僅給各級政府部門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給中央及地方財政帶來因經濟補償增加的開支,也給農村牲畜養殖企業和廣大農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我國農產品(肉類)的信譽,不利于出口和國際化發展。為此,我們把RFID電子耳標用于牲畜養殖、食品加工產業鏈,建立電子標識系統,進行實時、動態、可追溯的信息管理。一旦發生疫情,可及時確定污染鏈,進行有效控制和科學決策,最大限度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這項試點意義重大,不僅為各級領導分憂解難,使廣大人民吃上"放心肉",更為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擴大生豬出口做了一件實事,在基層深受歡迎。現已在四川(上海)啟動了試點,在養豬大省四川的邛崍先為一萬頭豬安裝了電子耳標。
2、面向工業生產過程與安全生產管理,促進生產力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近年我國煤礦瓦斯爆炸引發的礦難頻繁,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礦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受到直接威脅,也牽動著中央及各級領導的心。為此我們把RFID用于公共安全、生產管理與控制,首先用于煤礦安全生產對礦工的安全保護與實時定位。一旦發生礦難,能及時進行準確定位和實施有效搶救。目前正在貴州(山西、內蒙)進行試點。
3、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
選擇大型連鎖超市、郵政、鐵路、遠洋運輸等行業進行試點,包括:倉儲管理、物流配送、集裝箱運輸及郵政業務等,實現物品動態跟蹤和信息共享。
4、重要物品的防偽和安全管理
如:用于危險化工品、煙花爆竹等的安全管理與動態跟蹤,有效防范風險;對貴重物品的防偽識別管理;軍用物資、軍事后勤的動態定位及可視化管理等。
5、數字旅游產業與現代服務業
試點:貴州數字旅游服務產業建設等
(二)RFID電子標簽應用試點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
認真貫徹國家金卡工程建設確定的,"堅持五個統一"的原則,在推廣電子標簽應用時一定要堅持"先試點、后推廣","因地制宜、求真務實、力求實效"的原則;既要積極,又要穩妥,不能一哄而上。要以科學、務實的態度,認真解決試點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不斷調整和完善應用解決方案。擬定國家標準要堅持自主創新,兼顧對外開放;應用工程建設,要堅持產用結合,立足于國內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各級政府部門、各地區、行業和企業的積極性,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國家金卡工程RFID應用試點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三、RFID在中國的有關情況
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和希望了解的事宜,現將有關情況簡介如下:
(一)關于《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
RFID產業與應用的發展涉及眾多行業、部門和地方,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統一認識、分工合作、大力協同,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的整合和資金的合理配置。為此科技部會同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等共14個部委,用了一年的時間,共同編寫了《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白皮書由五部分組成,經多次修改、近日即將出臺。
(二)關于RFID標準工作
我國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標準先行",統一規范,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電子標簽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做好標準化對電子標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2005年10月信息產業部批準成立"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2005年12月2日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
該標準工作組的任務是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電子標簽標準體系的研究,并圍繞該標準體系進行標準的預先研究和制修訂工作。標準工作組首批成員單位54家,目前已有71家。標準工作組采取開放、透明和協商一致的方式開展工作。企事業單位在自愿的基礎上可向標準工作組提出書面申請,參與工作。
RFID標準工作組確立了"聯合、服務"的工作方針,強調了標準制定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發展產業與開拓應用必須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優先解決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標準與產業、產業與應用、應用與信息安全,要相互促進、融合互動發展。必須制訂符合中國國情、堅持創新發展、確保信息安全的電子標簽國家標準,要結合中國國情制定RFID標準體系與信息安全體系,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參考、研究和借鑒國外標準,考慮兼容與互聯互通。
目前RFID標準工作組下設7個專題組:總體組、知識產權組、頻率與通信組、標簽與讀寫器組、數據格式組、信息安全組和應用組。工作組秘書處設在信息產業部電子四所,網站:www.rfidgroup.org.cn。
2006年2月標準工作組召開第二次會議,明確了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制定了2006年工作計劃,各專題組已開始工作。截止2006年4月底,共收到27份具體的標準制定計劃草案。
RFID標準工作組現有成員71家,其中:
| 組 別 |
企業數 |
上報標準草案 |
| 總體組成員 |
31家 |
|
| 標簽與讀寫器組 |
35家 |
6個 |
| 頻率與通信組 |
22家 |
8個 |
| 數據格式組 |
12家 |
7個 |
| 信息安全組 |
12家 |
2個 |
| 應用組 |
41家 |
4個 |
| 知識產權組 |
4家 |
2006年6月將向主管部門上報標準制定工作計劃。
(三)中國RFID產業聯盟簡介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必須植根于國內信息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應用,努力打造完整的RFID技術、產業與應用相互配套的產業鏈。為此,在信息產業部的指導與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的具體組織協調下,中國RFID產業聯盟應運而生,加強了產業隊伍的自身建設和產業鏈的打造。
中國RFID產業聯盟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信人函[2005]105號)、民政部(民社登[2005]第365號)正式批準于2005年11月正式成立。它由國內外從事電子標簽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組織、個人,在自愿原則下,組成的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的直屬專業分會(射頻識別與電子標簽應用分會),其業務歸口信息產業部,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領導與監督管理。
RFID產業聯盟的宗旨是:聯合國內致力于射頻識別與電子標簽產業發展與應用推廣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下,積極推動RFID技術與電子標簽產品的自主創新與科學發展;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推廣電子標簽的應用。
它將在RFID標準制定、產業發展、市場開拓、應用推廣及國際合作等方面為政府、企業與用戶加強溝通、搭設橋梁,做好服務工作。竭誠為會員單位提供技術、業務支持與信息服務。
中國RFID產業聯盟現有正式注冊會員109個,參與聯盟活動的企業有400多個。聯盟于2006年3月24日在廈門召開了理事長會議,初步確定了聯盟的組織機構。
聯盟首批啟動的應用項目
1、上海華申:危險品管理(煤氣鋼瓶)
2、南京三寶:集裝箱物流管理
3、大唐高鴻:貴州煤礦安全生產項目(含危險品管理)
4、北京實華開:四川生豬管理項目
(四)努力營造RFID的良好發展環境
1、堅持自主創新,積極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RFID標準,建立標準體系;
2、加強政策研究與立法工作,加快擬定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加快分配頻率資源;制定RFID發展戰略及"十一五"規劃;
3、充分發揮中國RFID產業聯盟在產業鏈建設、行業自律和應用試點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堅持自主創新,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推動RFID相關產品研發及產業基地建設;
4、國家金卡辦將支持有條件的行業應用RFID技術,積極、穩妥地開展電子標簽應用試點工程;
5、營造良好投資環境,鼓勵企業及國內外資金投資于RFID領域;
6、建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大力支持我國信息產業界建立開放式的RFID國家實驗室、技術產品研發基礎平臺和支撐應用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建立RFID檢測中心及質保體系的立項申請;
7、廣泛開展中外合作,建立RFID技術培訓體系,采取多種模式,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8、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
中國發展RFID技術、電子標簽產業與應用,涉及眾多行業和政府部門,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絕非任何一個部門和地方能獨自完成的。它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相互配合、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在堅持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的同時,也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奠定了RFID應用的基礎,同時RFID應用試點與示范工程的啟動,正推動著我國金卡工程建設從以城市應用為主,開始進入到工農業生產第一線,將在更廣闊的領域向縱深發展。我深信,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國家金卡工程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將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做出更大貢獻,為中國的信息化建設積累更多的經驗、再創新的輝煌。
來源:RFID中國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