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網新:高起點、細規(guī)劃,打造市民卡平臺
作者:李闖
來源:卡市場
日期:2008-01-07 17:55:39
摘要:日前,在寧波市民卡一期工程總設計集成、應用開發(fā)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中標。為此,本刊記者與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旭光先生展開了對話,就市民卡工程進行了交流。
——訪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旭光
編者按:日前,在寧波市民卡一期工程總設計集成、應用開發(fā)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中標。為此,本刊記者與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旭光先生展開了對話,就市民卡工程進行了交流。
《卡市場》:浙大網新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了國內最大的IT應用服務提供商和中國主要的軟件出口商之一,請問,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取得這樣快速的發(fā)展,其原因是什么?
《卡市場》:貴司在智能卡領域取得哪些成績,又在此領域具有怎樣的優(yōu)勢?
張總:浙大網新在智能卡領域的成績主要來源于“一卡多用”領域,尤其是“一卡多用”當中的“社會保障卡”、“市民卡”、“城市(小額支付)一卡通”,目前在國內的這個方面處于一定的領先地位,已經擁有了幾個標志性的項目。在這個領域當中,說到智能卡系統(tǒng)的技術和應用,我們已經做了12年了,在嵌入式軟件開發(fā)、中間件平臺產品、企業(yè)一卡通、校園一卡通、公交一卡通、醫(yī)保卡和銀行卡系統(tǒng)等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成功經驗。
在智能卡一卡多用應用系統(tǒng)領域,我們具有設計、咨詢和規(guī)劃上的高端優(yōu)勢,在一個大的IT系統(tǒng)里面,重要的不是能提供一個具體的產品或系統(tǒng),而是要能提供整體的咨詢規(guī)劃和設計服務,并能提供相應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軟件系統(tǒng),包括城市一卡通的清算結算管理服務平臺系統(tǒng)、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系統(tǒng)、卡管理服務系統(tǒng)、經人民銀行信息中心認證的金融IC卡終端產品等。我們有自己的核心平臺,在這個核心平臺上,我們已有五、六年的經驗積累,正是這些經驗積累和技術積淀構成了我們的優(yōu)勢。
《卡市場》:作為一家依托浙江大學建立的企業(yè),是來源于教育,那么,浙大網新跟其它企業(yè)比起來有著哪些不同?
張總:作為一家來源于教育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yè),浙大網新跟其它的企業(yè)是有著一些不同的特點,首先就是我們的很多高管都是大學專業(yè)老師出身,來源于學校,我們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陳純教授還兼任浙大軟件學院院長、博導。但是我們又不同于以前的校辦企業(yè),我們完全是一家獨立的具有清晰法人治理結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受過市場經濟大潮的歷練;其次,從企業(yè)本身來說,我們管理人員的素質比較高,擁有很多高學歷的管理人員,同時我們還擁有為數眾多的高素質員工,浙大網新與浙江大學及國內外其它大學的產學研結合與合作比較緊密,擁有大量的設計、規(guī)劃、咨詢、開發(fā)、管理等綜合性人才和資源,旗下各大業(yè)務子公司已形成良性互動價值鏈優(yōu)勢。浙大有25個學院,背靠浙大多學科的優(yōu)勢,可以說我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都是浙大網新的優(yōu)勢。但總的來說,我們企業(yè)的目的只有一個:創(chuàng)造客戶。主要職能只有兩個:一是營銷;二是創(chuàng)新。
《卡市場》:中標寧波市民卡工程是對于浙大網新企業(yè)實力的肯定,那么請問,浙大網新是憑借什么獲得了認可,從而得以擊敗其他對手呢?
張總:我覺得“市民卡工程”這種項目有一個特點,它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的IT項目,在中國也可以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其它的企業(yè)呢,可能以前是給別人作過一個清算管理系統(tǒng),也有的只是做某一個應用系統(tǒng)或產品,相對而言,網新的起點是比較高的,我們是從一個系統(tǒng)大的規(guī)劃、咨詢、設計起步的。市民卡工程項目不像是校園一卡通、公交一卡通等項目那樣相對單一,它體現了聯動服務、協同服務,體現了發(fā)卡體系和應用體系互相分離的服務與運作機制,過去無論是社??ㄟ€是醫(yī)療卡、校園售飯卡等系統(tǒng),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卡及卡的管理系統(tǒng)都是嵌在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里面的,所以,可以說網新對于市民卡工程,是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的。其次,不是說網新只是會做規(guī)劃咨詢、做設計,網新有十幾年對智能卡技術的應用經驗,包括對終端、卡技術、軟件、系統(tǒng)集成等方面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的終端產品和應用軟件產品,所以我們的技術背景及對產品的應用等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市民卡工程其實是一個體現資源整合、協同管理、聯盟營銷的一個城市公共服務IT綜合應用系統(tǒng),沒有一定高度和廣度是不行的,不像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公交卡系統(tǒng),公交卡僅僅是一個應用,如果跨到很多應用的時候,卡就有一個聯動服務和協同管理問題,就算是一個單一卡掛失的問題都是很復雜的。說到協同、制定標準的問題,網新還是積累了很多經驗,有一些優(yōu)勢,而且,特別是“一卡多用”,我們還是有著很深的基礎和較廣的學習和借鑒渠道,近幾年來,就我本人來說,我已經考察訪問過三十多個國家,見識和學習到全世界很多的“一卡多用”的應用和案例,從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那么,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城市管理現象和需求中把握城市信息化建設脈搏?我們在城市信息化建設領域,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規(guī)劃、咨詢、設計、開發(fā)、實施、服務的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BEEDS策略觀”(也俗稱為“彼此策略”),作為我們公司做城市信息化設計的理論指導,我們提出的“五個觀”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策略是:
1. 主體觀B(body):不同主體的協同、分工合作的建設主體觀
2. 變化觀E(evolvement):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演變觀
3. 交互觀E(exchange):信息互動、交換、協同的聯系觀
4. 數據觀D(data):抓住核心基礎數據的數據觀
5. 標準觀S(standard):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準觀
這套BEEDS策略觀在市民卡工程設計和建設中很有指導作用。
《卡市場》:寧波市民卡項目的建設,將為市民提供諸多便利,它具體的應用功能將有哪些?最終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張總:寧波市民卡的功能,主要分成兩大類,其一是政府公共服務,是以社會保障為代表的,這是一個大社會保障的概念,它不僅僅體現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管轄范圍內的社保,它包含了市民醫(yī)療健康服務、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救濟保險、工傷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管理、民政低保等政府大社會保障及其它公共服務,政府在進行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每個業(yè)務主管部門都要有一個業(yè)務處理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這些政府面向市民公共服務業(yè)務的辦理,需要市民有一個電子憑證,這個電子憑證,就是市民卡中的一個部分,也就是一個電子身份(ID)的功能和個人基本信息。這都是屬于市民卡公共服務的范圍;還有一大應用部分就是便民服務,主要涉及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應用是公共交通小額電子支付,包括公交車、出租車、輪渡、地鐵等電子票,另外還有小區(qū)門禁、停車、加油等跟交通出行關聯的方面,還有城市日常生活小額支付應用,如街邊或社區(qū)的便利店、洗衣店、咖啡館、茶室、快餐店、超市、外賣、送貨上門等服務的小額電子支付。市民卡便民服務應用主要分成電子錢包和身份識別兩大類。另外,寧波市民卡還將與校園卡系統(tǒng)對接,以滿足大中小學校園公共服務與增值服務的需要。
在寧波,我們的做法是把市民卡設計成A卡、B卡兩類卡,公共服務方面將使用統(tǒng)一的一張市民卡A卡,A卡按照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社會保障卡規(guī)范和標準來設計,而且其應用已經擴展到政府多個公共服務部門的業(yè)務,這就是如前面所講的是一個大社會保障卡的概念,涵蓋很多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應用,做到市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類社會保障及其它公共服務中使用統(tǒng)一的“市民卡”,在A卡中也設計了符合PBOC2.0標準的電子錢包,用作電子支付應用;另外一張市民卡B卡,也可以叫做“城市通卡”,主要提供小額電子支付服務。我們在市民卡B 卡電子錢包的技術標準采用了中國人民銀行PBOC2.0金融IC卡規(guī)范,因為寧波市將作為中國人民銀行PBOC2.0金融IC卡電子錢包應用的試點城市。
說到“城市通卡”,我們以前似乎有一個誤區(qū),就是要做成“城市一卡通”,必須是統(tǒng)一的一張卡,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城市中各種各樣的人群,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所以說到“一卡通”,我們還是要在“通”字上面做文章,在聯盟營銷的服務概念上去創(chuàng)新,而不要糾纏于形式上的“一張卡”,拿工行“牡丹卡”來說,“牡丹卡”有很多種,我們都會認為它只是一張“牡丹卡”,而不會認為它有很多種卡,其實,牡丹卡也是一個卡集,它背后有不同的服務產品。“城市一卡通”的道理也是一樣的。說到“城市一卡通”,我們還是要關注其邏輯概念、服務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香港的“八達通卡”,“八達通卡”也不是僅僅只有一張卡的,它已成為一個應用概念。是在一個卡集中分出了很多種個性化卡,以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政府公共服務方面,我們是統(tǒng)一使用一張市民卡A卡的,而在便民服務方面,就存在一些個性化、差異化方面的需求,就像是其它卡種,也會有不同的分類,像是VIP卡、金卡、白金卡、銀卡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為了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市民卡也是一樣。這也是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
寧波市民卡管理服務平臺及受理環(huán)境今后既可服務于市民卡A卡及B卡集的拓展應用、還可支持手機小額支付等新終端的應用。未來可能將會成為一個虛擬市民“卡”應用的大服務平臺。為城市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創(chuàng)造城市品質生活。
《卡市場》:市民卡項目是一個跨行業(yè)的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牽扯的因素很多,作為總集成商,您認為將面臨的最大困難會是什么?
張總:我們把“市民卡”工程總結出來六個字:“整合、改造、新建”。因為我們的市民卡應用系統(tǒng)不可能全部都是新建的,市民卡可能是新發(fā)的,但是其背后的應用系統(tǒng)不可能全部都是新建的,以前建設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統(tǒng),比如說原有社保系統(tǒng)、醫(yī)療系統(tǒng)、民政系統(tǒng)等等,都沒有事先考慮用統(tǒng)一的市民卡作為電子憑證。那么,到了現在就出現了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整合和改造?
市民卡工程是一個面、一個整體,一個區(qū)域應用。要怎么把以前的各個部門的系統(tǒng)整合起來,這就是整合的問題。還有就是原先的各個行業(yè)的標準、規(guī)范程度不一樣,這又要怎樣去整合?我覺得這是很大的一個難點。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四大智能卡應用行業(yè)標準是公安部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標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社保卡標準、建設部的交通事業(yè)智能卡標準、人民銀行的PBOC金融卡的標準,這四個標準乃至密鑰也都是沒有辦法橫向整合的,所以整合問題是很困難的。
我們市民使用一張市民卡辦理公共服務事務,實際上是一種政府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流程再造的過程,是為了讓老百姓更加方便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務,以前的什么醫(yī)保卡、就診卡等等都只是局限在一個業(yè)務應用范疇之內,而現在則是要體現聯動服務、協同管理、信息共享理念,可以說是對過去的一個挑戰(zhàn)、一種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的是什么呢?挑戰(zhàn)的就是流程再造!有很多的阻力和困難要解決。因此,我認為整合和改造是在設計和總集成中面臨的最大困難。
那么,要怎么樣來體現整合和改造呢?首先要標準先行,要先做科研、做規(guī)劃、做標準,把所有可能要整合的系統(tǒng)整理出來,把所有可能要改造的東西整理起來。這些我們之前都是做了很充足的準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夠中標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們跟政府去談的時候,首先談到的是項目這些問題的難點在哪里,項目的重點在哪里,而不是僅僅的去談我們有什么先進的技術、產品或系統(tǒng)。
具體說來,首先是要領導的重視,市政府領導是不是認識到了項目實施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有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其次就是協調,各個不同的部門如何協調?市民卡工程如何做成一張卡,技術問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做成后臺的一個協同的網絡。我們在杭州市市民卡工程中設計了一個數據交換平臺,第一期涉及到八個政府公共服務部門(社保、衛(wèi)生、民政、公積金、工商、地稅、公安、信息辦等)的信息系統(tǒng),八個部門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協同和信息共享,同時,市政府還成立了一個“市綜合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全市市民基礎共享數據庫及數據交換共享服務平臺的管理和運維。專門成立了一個“市民卡服務中心”負責市民卡的發(fā)放、管理與便民增值服務。
此外,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在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方面,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小額支付領域,預付費管理標準規(guī)范的缺失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一卡通”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電子小額支付,但是,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卡多用”預付費小額電子支付標準。這樣做起來就很難甚至有政策風險。在各地各城市有這樣的應用需求情況下,我們的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還相對落后。行業(yè)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無法為“一卡多用”提供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
《卡市場》: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浙大網新已經奠定了自己在業(yè)內的地位,展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浙大網新又有著什么樣的遠景目標呢?
張總:我們公司董事會曾經提出公司“三個一”的遠景目標,這“三個一”包括一萬名員工、一千億營業(yè)收入、一百個大客戶。目前我們網新集團已經有四千多名員工,我們的遠景目標是發(fā)展到一萬名員工的規(guī)模。目前浙大網新的年合同營業(yè)額已經超過一百億,達到一千億也是我們的一個遠景目標。而說到一百個大客戶,比如像電信、移動、網通、電力、政府、銀行、社保等都是我們的大客戶,擁有一百個這樣的大客戶是我們的一個發(fā)展目標。
現在,我們也投入到了RFID應用領域,已有些應用在推進。當然現在業(yè)務還沒有完全成熟,正在積極開發(fā)和試點準備之中。特別是應用到物流和數字城市解決方案之中。
公司簡介:浙大網新是依托浙江大學綜合應用學科優(yōu)勢組建的高科技IT上市公司,2006年被信息產業(yè)部評為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è)第六位,2007年又被評為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è)第五位。被信息產業(yè)部確認為“全國重點軟件企業(yè)”、獲得“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集成一級資質”、“建設部專項工程設計甲級證書”、“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集成甲級資質”、“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施工一級資質”等多項行業(yè)資質;擁有“軟件產品登記證書”50余項、“軟件著作權”40余項;現為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理事單位。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智能卡專委會理事單位。先后承擔“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基金”等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十余項,為我國IT產業(yè)的科技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張旭光簡介: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現為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委員、高級會員,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理事,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智能卡專委會理事。
編者按:日前,在寧波市民卡一期工程總設計集成、應用開發(fā)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中標。為此,本刊記者與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旭光先生展開了對話,就市民卡工程進行了交流。
《卡市場》:浙大網新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了國內最大的IT應用服務提供商和中國主要的軟件出口商之一,請問,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取得這樣快速的發(fā)展,其原因是什么?
550)this.style.width=550;" border=0>
張旭光總裁(以下簡稱“張總”):浙大網新近年來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其原因主要是創(chuàng)新,有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和經營模式的創(chuàng)新。而且,浙大網新有著三個很好的資源:一是人力資源,依靠浙江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資源背景,為網新源源不斷的輸送高質量專業(yè)人才,正是這些優(yōu)質人才的輸送與儲備,才保證了網新的快速發(fā)展;第二,是產學研結合、跨學科合作機制,促進公司快速掌握高端技術與解決方案,并有效提升規(guī)劃設計能力;第三,浙大網新是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緊密結合,有良好的融資能力。公司的上市時間雖只有近六年時間,但是,作為網新組成部分的各個子公司歷史都很長,市場開拓能力很強,通過整合和并購,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網新IT服務互動價值鏈,所以公司的人才、技術、資金和市場開拓的能力都是很強的。2007年在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è)排行榜里面已經排在了第五位。《卡市場》:貴司在智能卡領域取得哪些成績,又在此領域具有怎樣的優(yōu)勢?
張總:浙大網新在智能卡領域的成績主要來源于“一卡多用”領域,尤其是“一卡多用”當中的“社會保障卡”、“市民卡”、“城市(小額支付)一卡通”,目前在國內的這個方面處于一定的領先地位,已經擁有了幾個標志性的項目。在這個領域當中,說到智能卡系統(tǒng)的技術和應用,我們已經做了12年了,在嵌入式軟件開發(fā)、中間件平臺產品、企業(yè)一卡通、校園一卡通、公交一卡通、醫(yī)保卡和銀行卡系統(tǒng)等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成功經驗。
在智能卡一卡多用應用系統(tǒng)領域,我們具有設計、咨詢和規(guī)劃上的高端優(yōu)勢,在一個大的IT系統(tǒng)里面,重要的不是能提供一個具體的產品或系統(tǒng),而是要能提供整體的咨詢規(guī)劃和設計服務,并能提供相應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軟件系統(tǒng),包括城市一卡通的清算結算管理服務平臺系統(tǒng)、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系統(tǒng)、卡管理服務系統(tǒng)、經人民銀行信息中心認證的金融IC卡終端產品等。我們有自己的核心平臺,在這個核心平臺上,我們已有五、六年的經驗積累,正是這些經驗積累和技術積淀構成了我們的優(yōu)勢。
《卡市場》:作為一家依托浙江大學建立的企業(yè),是來源于教育,那么,浙大網新跟其它企業(yè)比起來有著哪些不同?
張總:作為一家來源于教育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yè),浙大網新跟其它的企業(yè)是有著一些不同的特點,首先就是我們的很多高管都是大學專業(yè)老師出身,來源于學校,我們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陳純教授還兼任浙大軟件學院院長、博導。但是我們又不同于以前的校辦企業(yè),我們完全是一家獨立的具有清晰法人治理結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受過市場經濟大潮的歷練;其次,從企業(yè)本身來說,我們管理人員的素質比較高,擁有很多高學歷的管理人員,同時我們還擁有為數眾多的高素質員工,浙大網新與浙江大學及國內外其它大學的產學研結合與合作比較緊密,擁有大量的設計、規(guī)劃、咨詢、開發(fā)、管理等綜合性人才和資源,旗下各大業(yè)務子公司已形成良性互動價值鏈優(yōu)勢。浙大有25個學院,背靠浙大多學科的優(yōu)勢,可以說我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都是浙大網新的優(yōu)勢。但總的來說,我們企業(yè)的目的只有一個:創(chuàng)造客戶。主要職能只有兩個:一是營銷;二是創(chuàng)新。
《卡市場》:中標寧波市民卡工程是對于浙大網新企業(yè)實力的肯定,那么請問,浙大網新是憑借什么獲得了認可,從而得以擊敗其他對手呢?
張總:我覺得“市民卡工程”這種項目有一個特點,它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的IT項目,在中國也可以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其它的企業(yè)呢,可能以前是給別人作過一個清算管理系統(tǒng),也有的只是做某一個應用系統(tǒng)或產品,相對而言,網新的起點是比較高的,我們是從一個系統(tǒng)大的規(guī)劃、咨詢、設計起步的。市民卡工程項目不像是校園一卡通、公交一卡通等項目那樣相對單一,它體現了聯動服務、協同服務,體現了發(fā)卡體系和應用體系互相分離的服務與運作機制,過去無論是社??ㄟ€是醫(yī)療卡、校園售飯卡等系統(tǒng),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卡及卡的管理系統(tǒng)都是嵌在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里面的,所以,可以說網新對于市民卡工程,是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的。其次,不是說網新只是會做規(guī)劃咨詢、做設計,網新有十幾年對智能卡技術的應用經驗,包括對終端、卡技術、軟件、系統(tǒng)集成等方面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的終端產品和應用軟件產品,所以我們的技術背景及對產品的應用等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市民卡工程其實是一個體現資源整合、協同管理、聯盟營銷的一個城市公共服務IT綜合應用系統(tǒng),沒有一定高度和廣度是不行的,不像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公交卡系統(tǒng),公交卡僅僅是一個應用,如果跨到很多應用的時候,卡就有一個聯動服務和協同管理問題,就算是一個單一卡掛失的問題都是很復雜的。說到協同、制定標準的問題,網新還是積累了很多經驗,有一些優(yōu)勢,而且,特別是“一卡多用”,我們還是有著很深的基礎和較廣的學習和借鑒渠道,近幾年來,就我本人來說,我已經考察訪問過三十多個國家,見識和學習到全世界很多的“一卡多用”的應用和案例,從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那么,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城市管理現象和需求中把握城市信息化建設脈搏?我們在城市信息化建設領域,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規(guī)劃、咨詢、設計、開發(fā)、實施、服務的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BEEDS策略觀”(也俗稱為“彼此策略”),作為我們公司做城市信息化設計的理論指導,我們提出的“五個觀”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策略是:
1. 主體觀B(body):不同主體的協同、分工合作的建設主體觀
2. 變化觀E(evolvement):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演變觀
3. 交互觀E(exchange):信息互動、交換、協同的聯系觀
4. 數據觀D(data):抓住核心基礎數據的數據觀
5. 標準觀S(standard):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準觀
這套BEEDS策略觀在市民卡工程設計和建設中很有指導作用。
《卡市場》:寧波市民卡項目的建設,將為市民提供諸多便利,它具體的應用功能將有哪些?最終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張總:寧波市民卡的功能,主要分成兩大類,其一是政府公共服務,是以社會保障為代表的,這是一個大社會保障的概念,它不僅僅體現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管轄范圍內的社保,它包含了市民醫(yī)療健康服務、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救濟保險、工傷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管理、民政低保等政府大社會保障及其它公共服務,政府在進行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每個業(yè)務主管部門都要有一個業(yè)務處理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這些政府面向市民公共服務業(yè)務的辦理,需要市民有一個電子憑證,這個電子憑證,就是市民卡中的一個部分,也就是一個電子身份(ID)的功能和個人基本信息。這都是屬于市民卡公共服務的范圍;還有一大應用部分就是便民服務,主要涉及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應用是公共交通小額電子支付,包括公交車、出租車、輪渡、地鐵等電子票,另外還有小區(qū)門禁、停車、加油等跟交通出行關聯的方面,還有城市日常生活小額支付應用,如街邊或社區(qū)的便利店、洗衣店、咖啡館、茶室、快餐店、超市、外賣、送貨上門等服務的小額電子支付。市民卡便民服務應用主要分成電子錢包和身份識別兩大類。另外,寧波市民卡還將與校園卡系統(tǒng)對接,以滿足大中小學校園公共服務與增值服務的需要。
在寧波,我們的做法是把市民卡設計成A卡、B卡兩類卡,公共服務方面將使用統(tǒng)一的一張市民卡A卡,A卡按照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社會保障卡規(guī)范和標準來設計,而且其應用已經擴展到政府多個公共服務部門的業(yè)務,這就是如前面所講的是一個大社會保障卡的概念,涵蓋很多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應用,做到市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類社會保障及其它公共服務中使用統(tǒng)一的“市民卡”,在A卡中也設計了符合PBOC2.0標準的電子錢包,用作電子支付應用;另外一張市民卡B卡,也可以叫做“城市通卡”,主要提供小額電子支付服務。我們在市民卡B 卡電子錢包的技術標準采用了中國人民銀行PBOC2.0金融IC卡規(guī)范,因為寧波市將作為中國人民銀行PBOC2.0金融IC卡電子錢包應用的試點城市。
說到“城市通卡”,我們以前似乎有一個誤區(qū),就是要做成“城市一卡通”,必須是統(tǒng)一的一張卡,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城市中各種各樣的人群,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所以說到“一卡通”,我們還是要在“通”字上面做文章,在聯盟營銷的服務概念上去創(chuàng)新,而不要糾纏于形式上的“一張卡”,拿工行“牡丹卡”來說,“牡丹卡”有很多種,我們都會認為它只是一張“牡丹卡”,而不會認為它有很多種卡,其實,牡丹卡也是一個卡集,它背后有不同的服務產品。“城市一卡通”的道理也是一樣的。說到“城市一卡通”,我們還是要關注其邏輯概念、服務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香港的“八達通卡”,“八達通卡”也不是僅僅只有一張卡的,它已成為一個應用概念。是在一個卡集中分出了很多種個性化卡,以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政府公共服務方面,我們是統(tǒng)一使用一張市民卡A卡的,而在便民服務方面,就存在一些個性化、差異化方面的需求,就像是其它卡種,也會有不同的分類,像是VIP卡、金卡、白金卡、銀卡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為了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市民卡也是一樣。這也是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
寧波市民卡管理服務平臺及受理環(huán)境今后既可服務于市民卡A卡及B卡集的拓展應用、還可支持手機小額支付等新終端的應用。未來可能將會成為一個虛擬市民“卡”應用的大服務平臺。為城市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創(chuàng)造城市品質生活。
《卡市場》:市民卡項目是一個跨行業(yè)的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牽扯的因素很多,作為總集成商,您認為將面臨的最大困難會是什么?
張總:我們把“市民卡”工程總結出來六個字:“整合、改造、新建”。因為我們的市民卡應用系統(tǒng)不可能全部都是新建的,市民卡可能是新發(fā)的,但是其背后的應用系統(tǒng)不可能全部都是新建的,以前建設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統(tǒng),比如說原有社保系統(tǒng)、醫(yī)療系統(tǒng)、民政系統(tǒng)等等,都沒有事先考慮用統(tǒng)一的市民卡作為電子憑證。那么,到了現在就出現了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整合和改造?
市民卡工程是一個面、一個整體,一個區(qū)域應用。要怎么把以前的各個部門的系統(tǒng)整合起來,這就是整合的問題。還有就是原先的各個行業(yè)的標準、規(guī)范程度不一樣,這又要怎樣去整合?我覺得這是很大的一個難點。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四大智能卡應用行業(yè)標準是公安部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標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社保卡標準、建設部的交通事業(yè)智能卡標準、人民銀行的PBOC金融卡的標準,這四個標準乃至密鑰也都是沒有辦法橫向整合的,所以整合問題是很困難的。
我們市民使用一張市民卡辦理公共服務事務,實際上是一種政府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流程再造的過程,是為了讓老百姓更加方便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務,以前的什么醫(yī)保卡、就診卡等等都只是局限在一個業(yè)務應用范疇之內,而現在則是要體現聯動服務、協同管理、信息共享理念,可以說是對過去的一個挑戰(zhàn)、一種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的是什么呢?挑戰(zhàn)的就是流程再造!有很多的阻力和困難要解決。因此,我認為整合和改造是在設計和總集成中面臨的最大困難。
那么,要怎么樣來體現整合和改造呢?首先要標準先行,要先做科研、做規(guī)劃、做標準,把所有可能要整合的系統(tǒng)整理出來,把所有可能要改造的東西整理起來。這些我們之前都是做了很充足的準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夠中標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們跟政府去談的時候,首先談到的是項目這些問題的難點在哪里,項目的重點在哪里,而不是僅僅的去談我們有什么先進的技術、產品或系統(tǒng)。
具體說來,首先是要領導的重視,市政府領導是不是認識到了項目實施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有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其次就是協調,各個不同的部門如何協調?市民卡工程如何做成一張卡,技術問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做成后臺的一個協同的網絡。我們在杭州市市民卡工程中設計了一個數據交換平臺,第一期涉及到八個政府公共服務部門(社保、衛(wèi)生、民政、公積金、工商、地稅、公安、信息辦等)的信息系統(tǒng),八個部門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協同和信息共享,同時,市政府還成立了一個“市綜合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全市市民基礎共享數據庫及數據交換共享服務平臺的管理和運維。專門成立了一個“市民卡服務中心”負責市民卡的發(fā)放、管理與便民增值服務。
此外,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在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方面,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小額支付領域,預付費管理標準規(guī)范的缺失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一卡通”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電子小額支付,但是,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卡多用”預付費小額電子支付標準。這樣做起來就很難甚至有政策風險。在各地各城市有這樣的應用需求情況下,我們的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還相對落后。行業(yè)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無法為“一卡多用”提供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
《卡市場》: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浙大網新已經奠定了自己在業(yè)內的地位,展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浙大網新又有著什么樣的遠景目標呢?
張總:我們公司董事會曾經提出公司“三個一”的遠景目標,這“三個一”包括一萬名員工、一千億營業(yè)收入、一百個大客戶。目前我們網新集團已經有四千多名員工,我們的遠景目標是發(fā)展到一萬名員工的規(guī)模。目前浙大網新的年合同營業(yè)額已經超過一百億,達到一千億也是我們的一個遠景目標。而說到一百個大客戶,比如像電信、移動、網通、電力、政府、銀行、社保等都是我們的大客戶,擁有一百個這樣的大客戶是我們的一個發(fā)展目標。
現在,我們也投入到了RFID應用領域,已有些應用在推進。當然現在業(yè)務還沒有完全成熟,正在積極開發(fā)和試點準備之中。特別是應用到物流和數字城市解決方案之中。
公司簡介:浙大網新是依托浙江大學綜合應用學科優(yōu)勢組建的高科技IT上市公司,2006年被信息產業(yè)部評為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è)第六位,2007年又被評為中國軟件百強企業(yè)第五位。被信息產業(yè)部確認為“全國重點軟件企業(yè)”、獲得“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集成一級資質”、“建設部專項工程設計甲級證書”、“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集成甲級資質”、“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施工一級資質”等多項行業(yè)資質;擁有“軟件產品登記證書”50余項、“軟件著作權”40余項;現為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理事單位。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智能卡專委會理事單位。先后承擔“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基金”等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十余項,為我國IT產業(yè)的科技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張旭光簡介:浙大網新軟件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現為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委員、高級會員,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理事,中國信息產業(yè)商會智能卡專委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