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智能卡市場之整合開拓

作者:羅強
來源:安全自動化
日期:2007-11-26 16:06:00
摘要:根據拉丁美洲智能卡聯盟(SCALA)副理事Edgar Betts統計,2006年全球智能卡(SmartCard)行業增長率達到了27%,這主要得益于移動通信推動了智能卡的應用,與2005年相比,移動通信智能卡的使用增長了29%。
關鍵詞:市場智能卡
    根據拉丁美洲智能卡聯盟(SCALA)副理事Edgar Betts統計,2006年全球智能卡(SmartCard)行業增長率達到了27%,這主要得益于移動通信推動了智能卡的應用,與2005年相比,移動通信智能卡的使用增長了29%。Betts還談到,幾乎全球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保持了這種強勁的增長趨勢,尤其是在印度、中東、哥倫比亞等發展中國家,此外,他還特別提到,中國智能卡市場繼2005年的穩定發展之后,將再次引來增長狂潮。  

    ABI調研機構所作的調查有利地支持了Betts的預測。該調研機構表示,2011年全球非接觸式支付卡軟硬件上的銷售額將達到8.7億美元,與2006年的2.6億美元相比,平均每年的增長率達到27%。  

    何謂智能卡 

    智能卡的概念是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來的。其發明人是法國人羅蘭•模瑞諾(Roland Moreno)。1976年,法國BULL公司的MICHEL VGON制造出了第一片智能卡。第一代智能卡實際上并不擁有任何“智慧”,而且是采用接觸式讀取方式的。它首先被法國應用于電話卡上,后來,通過存儲器和微電腦的結合使卡片有了“智慧”,并制造出了免接觸式智能卡。這也使得智能卡開始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和交通運輸領域。  

    所謂智能卡,也叫IC卡,它是一個帶有微處理器和存儲器等微型集成電路芯片的、具有標準規格的卡片,其大小和普通名片相仿的塑料卡片,內含一塊直徑1cm左右的硅芯片,具有存儲信息和進行復雜運算的功能。在智能卡的芯片上,集成了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單元等,因此它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電子計算機。根據裝載芯片類型、信息通訊方式的不同,智能卡又可以分為存儲式卡片和微處理器卡片以及接觸式卡片、非接觸式卡片和雙界面卡片等。  

    通訊、金融兩大主戰場 

    近年來,智能讀卡系統在很多垂直應用領域倍受青睞,應用場合涉及身份識別、門禁控制、衛生保健、旅館和娛樂場所、校園ID卡、通訊業、交通運輸、停車收費、金融、電子錢包等各種場合,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安全保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06年全球智能卡的銷售量達到24.05億張,比2005年增長27%,其中電信和金融行業所需智能卡分別為18億張和4億張,占據了整個智能卡行業80%的份額。 

    通訊業 

    據全球GSM協會統計,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有超過19億GSM用戶,而GSM移動電話中就包括一張智能卡,即用戶身份識別模塊(SIM),卡中包括手機的基本信息,它的作用是允許手機在網絡服務區內是接通的,能進行電話、發信息等,而如果沒有SIM卡的,GSM手機基本上就不能正常工作。  

    據了解,目前全球已經超過100個國家使用智能卡來支付電話費,這樣不僅方便了用戶,還對電信運營商有好處,因為現金越少,現金損失的風險就越小,而現在,手機用戶已經開始直接用手機來支付各種增值服務,諸如游戲、彩鈴等其他增值服務,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也都可以在POS機上進行支付。由于實用性的加強,更多的移動設備和新的支付技術使得快速交易成為可能。盡管部分業內人士表示,2007年,智能卡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發展腳步會放慢,但終端SIM卡在全球的銷售額將超過21億美元,由此可見,通訊業近年內依舊將是智能卡銷售的主戰場。  

    金融業 

    浙江工大盈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舒唯敏談到,目前,接觸式智能卡主要用于銀行業和與電腦相關的領域,例如從簡單的考勤到網絡安全訪問和密碼管理,通常,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或需要很高安全性的地方就會用到非接觸式智能卡技術。他還表示,智能卡應用于金融行業的最好詮釋就是信用卡市場了,通過使用非接觸式信用卡或借貸卡,能在消費者使用現金支付的地方,能提高交易的速度和用戶使用的便利性。  

    而大多業內人士也都表示,中國現在正在巨資投建3G網絡,而金融服務業的EMW卡,也必將乘著這股春風,繼續創造新的高峰。  

    除了通訊和金融這兩大領域之外,政府和醫療保險部門對智能卡應用的增長趨勢也相當的可觀,這兩個領域在2006年的增長率也達到了50%,這主要是由于電子身份證的有利促進,據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約有1.5億張第二代身份證正在使用。而在未來,交通運輸、停車收費、校園一卡通等也將是智能卡應用前景無限的關鍵領域。拉丁美洲智能卡聯盟(SCALA)副理事Edgar Betts就表示,智能卡行業未來的增長更多是來自于不斷拓展的應用領域,而不是那些令人驚嘆的新技術和新發明。 

    運算功能成下一重點 

    近年來,隨著IT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門禁自身技術的日益成熟,智能讀卡系統單個產品在功能上的改變并不太大,在識別以及扇區存儲空間的應用上,其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而在未來,則主要側重于在運算功能上的不斷加強。洛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劉學群就表示,智能卡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電子計算機,以往一直注重于識別和存儲功能,近年來,智能卡的存儲容量是逐漸增大,比如現代所辦的第二代身份證,其容量便已經增加到8M,而有些智能卡的容量已經達到了16M甚至更多,而在下一階段,則主要是側重于對硅芯片的深度開發,也就是是增加其運算功能的能力。  

    以色列DDS公司北京辦事處于海也談到,智能讀卡系統目前已經處在一個穩定上升的階段,而在運算功能上的發展,則主要體現在加密和數據處理上了,就加密而言,其在未來主要是如何完成流動性加密,數據處理除了傳統的報表等功能外,還有一個統計功能,而這些技術在現在的智能讀卡系統中應用的并不是很多。瑞立德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狄秀峰也表示,目前帶有CPU功能的智能卡現在應用的比較少,而在未來,雙界面的CPU卡將越來越受到歡迎,其不但運算速度快,同時還有加密和防仿造能力,由于CPU里面有一個算法,這與傳統的卡片如果只知道頻率就能探測到相應的信號后,便能進行相應的密碼破解相比,其在保密性上也會有相當大的提高。  

    同時,英特韋特門禁系統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蘇天雄就保密性上也談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國內很多廠商還僅僅是局限于對卡的加密,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TCP/IP門禁系統逐漸新興起來,如何對后臺的管理也逐漸提上了日程,網絡技術的發展,隨之而來的網絡黑客也新興起來,如何保護整個門禁系統的安全,從前端讀頭一直到后端的數據庫服務器,這也是國內廠家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國內現在很多后臺軟件都不是很重視安全性和保密性,如果在后臺軟件進行相應的權限修改過后,那整個系統也就將面臨癱瘓了,因此如何進行加密,也成為考驗廠家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了。  

    整合主旋律,依舊唱不斷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智能讀卡系統廠家都表示,僅僅埋頭于自己的那點“一畝三分地”已經越來越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如果沒有復合型的產品和整體的系統集成方案,智能讀卡系統將很難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浙江工大盈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舒唯敏就表示,就技術層面而言,智能讀卡系統與RFID、生物識別技術的整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智能讀卡系統的IT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智能卡系統將逐漸成為整個安防系統的一部分,比如將智能讀卡系統與電腦資料,與CCTV、防盜報警、消費、電梯等的整合也將是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與RFID、生物識別的整合 

    RFID與生物識別這兩種自動識別技術,都是隨著現實生活中需要快速、準確地識別流動性的人和物而產生的。瑞立德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狄秀峰談到,RFID作為數據采集的前端,可以提高識別大量人和物的準確性和效率,生物識別是基于人體特征所固有的不可復制的唯一性,這一生物密鑰具有無法復制、被遺忘等特點,將兩者進行結合,不但能增加了保密性,安全性能也更高了。  

    洛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劉學群也表示,目前整合了FRID和生物識別技術的智能卡系統在物流上應用得比較多,利用RFID對資產和貨物進行出入庫管理、出入監控、定位查找;倉庫、辦公室、機房安裝門禁產品進行人員認證;在計算機硬件及配件上貼有RFID標簽,監控其位置來確保在安全允許的區域內使用;在計算機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中,嵌入指紋識別、面相識別模塊來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最終利用RFID技術實現各環節的資產和貨物信息采集,生物識別技術保障資產和貨物的物理上安全、貨物數據的信息化安全,達到安全有序地管理人、財、物、事的目標。  

    但部分業內人士對于結合了RFID和生物識別技術的智能讀卡系統在安防領域的應用,還是提出了一些尚需考量的地方:首先,安全性和方便性其實是相互矛盾的。對于授權人員和物品,最好能夠快速、方便地通過系統檢驗,而對于非授權人員和物品,要能夠準確地檢測并告警。但要同時很好的滿足這兩項要求,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例如,生物識別系統為了提高安全級別,在提取生物特征時會增加特征點數量、驗證時要檢驗同樣數量的特征點,這必然對人員在通過識別系統時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指紋驗證對手指表皮有一定要求,面相驗證時不能戴墨鏡等)。又如,安防系統中隨著黑名單人員數目的增多,系統驗證時間也會增長,為此,也需要在驗證系統中增加可以靈活設置的參數,來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情況下的需求。  

    其次,RFID與生物識別技術相結合為智能讀卡系統在技術上提供了可行性,但解決方案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細分。用戶要根據自身的安全級別的設定,來選擇配置自己的解決方案,選擇的內容有很多,例如:是指紋識別、面相識別還是兩者結合使用?是單人認證,還是多人認證?使用一段時間后,用戶要改變一些需求,又該如何處理?因此,要求解決方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靈活構建和靈活配置。  

    最后,卡片的標準問題也是一個必須要考量的重點。據了解,統管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智能卡的制造和通信協議的主要標準化組織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S07816是接觸式智能卡的主要標準;而ISO14443A、ISO14443B、ISO15693是非接觸式智能卡的標準,這些都是全球通用的標準,但目前用戶對系統兼容性的需求超出了標準化組織所作的努力,由于市場發展太快,相應的標準體系的建議已經落后于市場的需求了。  

    與各安防系統、辦公自動化的整合 

    眾多智能讀卡系統廠家向筆者表示,目前智能讀卡系統除了自身技術的不斷完善外,與各安防子系統、辦公自動化整合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以色列DDS公司北京辦事處于海就表示,智能讀卡系統作為門禁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也逐漸加入了整合的大軍,而門禁系統與其他安防子系統進行整合是近年來市場上最主流的呼聲,而這種集成化整合的趨勢在未來幾年內也是門禁系統的主流趨勢。除此之外,隨著智能讀卡系統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智能讀卡系統的整合也不單單局限于傳統安防子系統的整合,基于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現在也出現了與短信平臺、辦公自動化、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整合的現象產生。  

    機遇總是伴著挑戰而同時進行,智能讀卡系統在面對整合所帶來的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很多業內人士就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智能卡應用的基礎架構系統需要發展,包括柜臺銷售、移動電話、門禁控制、PC機、醫用設施和邊境問題等,芯片技術支持以上所有應用,但對應的具備讀卡技術的集成化硬件,則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良,以支持芯片。同時,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通信接口,接觸式卡與非接觸式卡之間在相互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更復雜的技術,而在某些應用中必須支持這兩種智能卡,這樣也就減緩了基礎設施的部署。  

    結語 

    智能卡行業歷經了一次空前的高速成長之后,其已經逐漸成為安全領域一種主流技術,尤其是在金融、財政、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已經日漸白熱化。盡管部分業內權威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智能卡行業不會有戲劇性的擴展,但其仍然是一個十分看好的應用領域。  

    在技術和應用領域上已經日漸成熟的今天,國內的廠家如何去挖掘行業的內在需求,結合自身的產品特點、市場資源、自身實力如何去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確定自己的市場目標,走出適合自己的專業化道路,則是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除此之外,國內廠家更要知道服務的重要性,新技術對供應商和集成商的要求都相當高,目前國內不論是廠家的技術支持,還是工程的施工隊伍,其在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上都很難達到甲方的真正目標,如何通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切實而有效地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是考量智能讀卡系統廠家目前實力及發展潛力的的一個重要標準。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