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看日本
作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李東
來源:中國計算機用戶
日期:2007-11-06 08:55:37
摘要:一個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的新的生產和交易體系正在形成,而軟件企業就是推動這樣一種社會變化的生力軍。
一個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的新的生產和交易體系正在形成,而軟件企業就是推動這樣一種社會變化的生力軍。
10月,我應邀參加亞洲應用軟件論壇,該論壇是2005年由中、日、韓三國軟件行業協會合作發起的,中國和韓國分別舉辦了前兩屆會議,今年在日本千葉召開。
主辦方將會場設在日本千葉的幕張,這里又叫幕張新都心(Makuhari New City)。這是在過去的荒地上建起的新興城市。
它位于東京灣邊,在成田機場與東京市區的中間。幕張類似于上海的浦東。雖說是新建,但也有十多年的歷史了。看上去一點不像傳統的日本,這里的街道和樓房都很大氣,但是住家很少,到處是新建的高樓大廈,一些展覽設施主要用于展覽和交流。
幕張從建立時就定位為“千葉新產業三角”,有巨蛋球場、展示會場等大型展覽設施,并以一些漂亮的辦公大樓吸引高科技企業前來駐足,把自己打造成為多功能的21世紀未來型國際都市。
日韓軟件業新動態
會議在10月4日上午開始。首先由論壇主席、日本軟件協會的和田會長發言,然后由三國的軟件協會對本國軟件行業分別作了介紹。
今年三國共有100多家企業參加,中方有四十余所企業、政府和學校代表報名參會。
根據日本信息技術和商業空間大學前川教授的報告,日本的軟件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軟件行業在2001年的銷售額是12.7萬億日元, 到2005年也只增長到13.6萬億,軟件人員從56萬5千人增加到57萬3千人。
在5年中的增長量并不是很大。從產品內容來看,46.3%是屬于定制開發,18.4%屬于信息處理服務。從ERP廠商來看,SAP占39%,OLACLE占13.8%,其它占47%。
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美國軟件界大部分(65.1%)企業都是用軟件包產品,但日本僅僅有16.9%的企業用軟件包,而83.1%的企業都是用定制開發的形式。
日本學者認為,日本軟件界新的發展方向是SAAS,不僅大部分中小企業會采用這樣的形式,許多大中型企業也會朝此方向發展。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日本軟件工作者的勞動時間過長,根據統計,日本軟件工作者的正式工作時間加上加班時間,每年要比一般的事務工作人員多工作322個小時,也就是多干43天左右的工作。
韓國的文教授以“ERP行業的藍海戰略”為題做了報告。他認為現在亞洲企業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給ERP企業帶來的課題是如何在競爭戰略、經營理念、績效測度、價值取向、組織協作等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轉變。
韓國的ERP市場還是在增長,但是增長幅度已經減小。對于韓國的ERP企業來說,今后藍海戰略將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文教授提出了幾條原則:如創造新的需求,尋找新的、互補的發展空間,將公司的成本和差異化等更多地作為一種系統性的活動來推進等。
而新的價值曲線將從多個方面來認識,一方面要創造新的價值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傳統的價值因素。他將韓國的ERP企業和國際ERP企業做了比較,發現韓國的企業在8個方面有明顯的差距。
為了實行藍海戰略,應當在加強管理、戰略合作、績效管理和IT治理以及減少成本等方面進一步努力。
中方的多位代表在會上做了相應的報告。明年將在中國舉行第四屆亞洲論壇,屆時會有更多的朋友參會。
順路看熱鬧
在幕張會場附近,當時正在舉行日本最大的電子綜合展覽會CEATEC JAPAN2007(CEATEC全稱是Combined Exhib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Providing Imag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有四百多家公司在此展出最新研發的產品、設備和各種電子器件。
借此機會我也走馬觀花參觀了一下。展會熱鬧非凡,日本的電氣大公司包括松下、日立、富士通等都有很大的展臺,各種最新款式的家庭電器令人目不暇接。
夏普展臺上一款最薄的12英寸的有機液晶電視僅有2.88毫米厚。日立的一款家用攝像機,除了可以將攝像的內容直接存入機器的硬盤內,還能夠通過局域網將圖像直接在電視機上播放。
可以想象,傳統的通過聯線方式播放攝像的方式今后將被這種新的方式所取代。
另外,各種移動通信的應用也十分令人矚目。例如富士通展臺中展示的洗衣店的RFID應用,現場用衣架掛了一排衣服,觀眾可以看到衣服可以輕松地通過RFID讀取信息。如果有顧客取走了一件衣服,儀器就會記錄下是哪一件衣服被取走了,從而通知付款臺收款。
還有一個RFID應用是企業內部的數據安全管理,這個系統通過個人靜脈認證來識別用戶,實現對數據媒體的管理。只有通過了認證的人才可以進入房間,使用相應的數據。
當使用者取出磁帶等數據媒體時,媒體上的RFID就會和利用者的信息一起進入數據庫。如果他沒有取走相應資料的權限,RFID設備就會通知管理人員。這種設備可以用在金融、企業內部管理等許多方面。
還有一個公司展示了顧客圖像識別技術,可以通過普通的攝像頭來推斷客戶的年齡和性別等,從而為客戶關系管理提供數據。
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在會后的活動中,都可以感到移動通信是近年來日本社會的發展亮點。
根據會議上日本通信運營商KDDI副總裁的報告,日本的移動通信業務從1995年以后急速增長,從1000萬用戶開始發展到2001年的7000萬用戶,而在其后的5年中,增長趨勢趨于平緩,到今年發展到9855萬用戶。這個數字已經占到日本人口的82%。
這樣普及的移動通信用戶,帶來了移動通信服務業務發展的商機。KDDI從2000年開始提供圖像通信服務,2001年開始GPS導航,2004年開始數字錢包Felica服務和音樂下載服務,2006年開始移動SUIKA服務和數字視頻、音頻服務。
另外,近年來已經開始了面向企業的移動通信服務,這一類業務在近幾年中有顯著的增長,估計到2009年會有1000萬企業用戶。
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普及,日本社會的數字化進展也十分明顯。在CEATEC上我看到東芝等展出的新型汽車儀表盤設備,將傳統的儀表盤改變為數字化設備。
在數字化的儀表盤上不但能夠有和傳統模擬表盤相同的指示,而且駕駛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其切換到GPS導航、地圖顯示、信息提供和汽車周圍狀況指示等,還可以轉換為相應的iPod操作甚至視頻等娛樂設施。
在朋友的家中也看到高清晰度的數字電視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模擬電視,汽車中也都普遍裝上了GPS。
在山手線的地鐵中,傳統的地鐵指示圖已經變成了電子指示圖和天氣預報兩個屏幕。這種電子屏幕比過去的指示圖更加清晰,而且是動態變化的。
隨著電車的行進,已經到過的站點就變為白色,還沒有到的站點是綠色,地鐵到下面各站所需要的時間也隨著地鐵的行進不斷變化,可以使乘客獲得更為清楚的信息。
這些日本社會的變化都使我感到信息化的進步和發展,一個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的新的生產和交易體系正在形成,而軟件企業就是推動這樣一種社會變化的生力軍。
10月,我應邀參加亞洲應用軟件論壇,該論壇是2005年由中、日、韓三國軟件行業協會合作發起的,中國和韓國分別舉辦了前兩屆會議,今年在日本千葉召開。
主辦方將會場設在日本千葉的幕張,這里又叫幕張新都心(Makuhari New City)。這是在過去的荒地上建起的新興城市。
它位于東京灣邊,在成田機場與東京市區的中間。幕張類似于上海的浦東。雖說是新建,但也有十多年的歷史了。看上去一點不像傳統的日本,這里的街道和樓房都很大氣,但是住家很少,到處是新建的高樓大廈,一些展覽設施主要用于展覽和交流。
幕張從建立時就定位為“千葉新產業三角”,有巨蛋球場、展示會場等大型展覽設施,并以一些漂亮的辦公大樓吸引高科技企業前來駐足,把自己打造成為多功能的21世紀未來型國際都市。
日韓軟件業新動態
會議在10月4日上午開始。首先由論壇主席、日本軟件協會的和田會長發言,然后由三國的軟件協會對本國軟件行業分別作了介紹。
今年三國共有100多家企業參加,中方有四十余所企業、政府和學校代表報名參會。
根據日本信息技術和商業空間大學前川教授的報告,日本的軟件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軟件行業在2001年的銷售額是12.7萬億日元, 到2005年也只增長到13.6萬億,軟件人員從56萬5千人增加到57萬3千人。
在5年中的增長量并不是很大。從產品內容來看,46.3%是屬于定制開發,18.4%屬于信息處理服務。從ERP廠商來看,SAP占39%,OLACLE占13.8%,其它占47%。
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美國軟件界大部分(65.1%)企業都是用軟件包產品,但日本僅僅有16.9%的企業用軟件包,而83.1%的企業都是用定制開發的形式。
日本學者認為,日本軟件界新的發展方向是SAAS,不僅大部分中小企業會采用這樣的形式,許多大中型企業也會朝此方向發展。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日本軟件工作者的勞動時間過長,根據統計,日本軟件工作者的正式工作時間加上加班時間,每年要比一般的事務工作人員多工作322個小時,也就是多干43天左右的工作。
韓國的文教授以“ERP行業的藍海戰略”為題做了報告。他認為現在亞洲企業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給ERP企業帶來的課題是如何在競爭戰略、經營理念、績效測度、價值取向、組織協作等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轉變。
韓國的ERP市場還是在增長,但是增長幅度已經減小。對于韓國的ERP企業來說,今后藍海戰略將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文教授提出了幾條原則:如創造新的需求,尋找新的、互補的發展空間,將公司的成本和差異化等更多地作為一種系統性的活動來推進等。
而新的價值曲線將從多個方面來認識,一方面要創造新的價值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傳統的價值因素。他將韓國的ERP企業和國際ERP企業做了比較,發現韓國的企業在8個方面有明顯的差距。
為了實行藍海戰略,應當在加強管理、戰略合作、績效管理和IT治理以及減少成本等方面進一步努力。
中方的多位代表在會上做了相應的報告。明年將在中國舉行第四屆亞洲論壇,屆時會有更多的朋友參會。
順路看熱鬧
在幕張會場附近,當時正在舉行日本最大的電子綜合展覽會CEATEC JAPAN2007(CEATEC全稱是Combined Exhib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Providing Imag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有四百多家公司在此展出最新研發的產品、設備和各種電子器件。
借此機會我也走馬觀花參觀了一下。展會熱鬧非凡,日本的電氣大公司包括松下、日立、富士通等都有很大的展臺,各種最新款式的家庭電器令人目不暇接。
夏普展臺上一款最薄的12英寸的有機液晶電視僅有2.88毫米厚。日立的一款家用攝像機,除了可以將攝像的內容直接存入機器的硬盤內,還能夠通過局域網將圖像直接在電視機上播放。
可以想象,傳統的通過聯線方式播放攝像的方式今后將被這種新的方式所取代。
另外,各種移動通信的應用也十分令人矚目。例如富士通展臺中展示的洗衣店的RFID應用,現場用衣架掛了一排衣服,觀眾可以看到衣服可以輕松地通過RFID讀取信息。如果有顧客取走了一件衣服,儀器就會記錄下是哪一件衣服被取走了,從而通知付款臺收款。
還有一個RFID應用是企業內部的數據安全管理,這個系統通過個人靜脈認證來識別用戶,實現對數據媒體的管理。只有通過了認證的人才可以進入房間,使用相應的數據。
當使用者取出磁帶等數據媒體時,媒體上的RFID就會和利用者的信息一起進入數據庫。如果他沒有取走相應資料的權限,RFID設備就會通知管理人員。這種設備可以用在金融、企業內部管理等許多方面。
還有一個公司展示了顧客圖像識別技術,可以通過普通的攝像頭來推斷客戶的年齡和性別等,從而為客戶關系管理提供數據。
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在會后的活動中,都可以感到移動通信是近年來日本社會的發展亮點。
根據會議上日本通信運營商KDDI副總裁的報告,日本的移動通信業務從1995年以后急速增長,從1000萬用戶開始發展到2001年的7000萬用戶,而在其后的5年中,增長趨勢趨于平緩,到今年發展到9855萬用戶。這個數字已經占到日本人口的82%。
這樣普及的移動通信用戶,帶來了移動通信服務業務發展的商機。KDDI從2000年開始提供圖像通信服務,2001年開始GPS導航,2004年開始數字錢包Felica服務和音樂下載服務,2006年開始移動SUIKA服務和數字視頻、音頻服務。
另外,近年來已經開始了面向企業的移動通信服務,這一類業務在近幾年中有顯著的增長,估計到2009年會有1000萬企業用戶。
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普及,日本社會的數字化進展也十分明顯。在CEATEC上我看到東芝等展出的新型汽車儀表盤設備,將傳統的儀表盤改變為數字化設備。
在數字化的儀表盤上不但能夠有和傳統模擬表盤相同的指示,而且駕駛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其切換到GPS導航、地圖顯示、信息提供和汽車周圍狀況指示等,還可以轉換為相應的iPod操作甚至視頻等娛樂設施。
在朋友的家中也看到高清晰度的數字電視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模擬電視,汽車中也都普遍裝上了GPS。
在山手線的地鐵中,傳統的地鐵指示圖已經變成了電子指示圖和天氣預報兩個屏幕。這種電子屏幕比過去的指示圖更加清晰,而且是動態變化的。
隨著電車的行進,已經到過的站點就變為白色,還沒有到的站點是綠色,地鐵到下面各站所需要的時間也隨著地鐵的行進不斷變化,可以使乘客獲得更為清楚的信息。
這些日本社會的變化都使我感到信息化的進步和發展,一個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的新的生產和交易體系正在形成,而軟件企業就是推動這樣一種社會變化的生力軍。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幕張以漂亮的辦公大樓吸引高科技企業前來駐足,把自己打造成為多功能的21世紀未來型國際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