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移動通信再創輝煌的戰略思考

作者: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7-12-25 09:27:08
摘要:手機融合平臺集成各種業務功能于其中,將3G/B3G、Wi-Fi/WiMAX、UWB、Bluetooth、NFC、ZigBee、RFID、Mobile-TV、GPS/GIS、認知無線電型動態頻譜管理、數十GB硬盤存儲與數GB閃存盤等技術融合在各類終端中,以取得吸引用戶的性價比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實力。
    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通誕生,開創了我國通信領域市場競爭的先河,并為促進GSM在中國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中國移動為例,從其誕生開始起,看起來得益于其優良的“資源”、“資產”及“機遇”優勢,但根本上還在于其十年鑄劍、苦練內功、深化內部管理、再造業務流程,以移動互聯網為中心,結合國情、細分市場、創新增值,深入完善業務支撐系統,全力推行品牌戰略,實現了“全面超越”,從而成為六大運營商中國際知名度與品牌實力影響最強的開路先鋒。  

    從1987年11月18日我國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電話系統在廣州開通,首批移動通信用戶僅700戶,至1997年7月17日中國移動第1000萬戶移動用戶在南京誕生,花了9年零8個月時間。之后移動通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8年8月18日即達到2000萬用戶量,至2001年11月26日,中國移動第1億個用戶在北京出現,國內移動用戶由1000萬戶至1億戶僅用了4年時間;到2004年5月迅速增長到3億戶,由1億戶至3億戶僅用了2年半時間。2007年6月時,國內移動用戶已逾5億戶,目前仍每月保持600萬~700萬戶的增速,其中尚未計及9000萬戶的小靈通“準移動用戶”在內。中國移動通信用戶約占全球總用戶數的1/5~1/6,手機上網人數已超過4300萬,為全球所驚嘆!  

    另一方面,在全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與業務應用飛速發展環境下中國移動通信如何再創輝煌,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話題,它將與TD-SCDMA及手機與手機新媒體等各類個性化及泛在化業務與應用密切相聯系。  

    手機終端始終是任何制式移動通信發展的瓶頸,亦為移動通信快速演進發展的亮點與風向標。目前中國整體手機市場總年產量約達5.6億部,占全球份額的40%左右,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產銷市場。  

    截至2007年中,全球3G終端廠商提供了約一千多款3G終端產品,在中國,TD-SCDMA手機終端將成為奧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TD-SCDMA發展戰略思考  

    目前TD-SCDMA正按10城市擴大規模的網絡技術應用試驗在“積極、穩妥、科學、求實”地務實推進,涉及TD-SCDMA及其手機、手機新媒體的發展戰略,TD-SCDMA有必要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業界應充分注重室內分布式網絡優化,有效利用現有較豐富的頻譜資源,發展初期毋需太多追求頻譜效率,而應創造吸引用戶的性價比與商業模式,快速吸引后向兼容用戶增長。  

    各廠商應加快有效速率增強的卡式終端投入市場時間,并與未來TD-IMT-Advanced演進工作積極配合,考慮未來LTE、UMB與WiMAX競爭的普遍走向。  

    手機終端策略應以低、高端兩頭為主體,并具差異化優勢及市場吸引力。廠商應吸取國際3G發展經驗教訓,以市場驅動為導向,注重應用、服務、產業鏈工作;盡快對比及汲取WCDMA及cdma2000終端進展經驗,改進手機終端的可靠性、待機時間、工作時間及屏幕顯示體驗性能等。  

    產業各方應重視多媒體交互及內容創新,有效確保內容制作安全、健康發展的監管機制改革與創新,在政策范圍內及加強自律基礎上,鼓勵有效擴大產業鏈的第三方創新。  

    對“寬帶無線移動通信”中長期目標而言,業界推進TD-SCDMA與SCDMA及WiMAX的互補、融合及共贏合作工作十分必要。  

    在470MHz~806MHz(大于300MHz帶寬)的700MHz頻段上,隨著數字電視頻譜壓縮技術進展與模擬電視禁用頻道的有效利用,規劃節省出100MHz左右頻譜并借助認知無線電(CR)及動態頻譜管理(DF(S))技術實現手機新媒體通信是可能及可行的,并已成國際趨勢。TD-SCDMA產業各方應積極思考自身可扮演的重要角色。  

    包括TD-SCDMA及手機與手機新媒體發展在內,業界均應積極遵循ITU2007年9月發布的向NGN務實轉型的“電信改革趨勢,通往NGN之路”的政策指導書的基本思想,注重MobileIP/Mobile Internet發展,注重由“e”向“u”演進在接入、終端、應用、內容等方面的發展,積極貫徹NGN“開放、創新、融合”實質內涵,務實推進IMS/P2P/SIP、融合通信、統一接入、FMC及三網融合。  

    在手機技術高端發展方向上,業界應注意多頻、多模、多制式、棄構系統協同工作的融合平臺的發展。芯片制程工藝及多核處理、人工磁導體、射頻微機電系統、隔離磁偶極子天線、多帶天線、可重構天線技術以及各類新興無線電技術,都應彼此有機協同工作,構建未來便攜型融合平臺,這類平臺有望以精小的尺寸與重量及低能耗,集成各種業務功能于其中,將3G/B3G、Wi-Fi/WiMAX、UWB、Bluetooth、NFC、ZigBee、RFID、Mobile-TV、GPS/GIS、認知無線電型動態頻譜管理、數十GB硬盤存儲與數GB閃存盤等技術融合在各類終端中,以取得吸引用戶的性價比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實力。未來借助量子技術與納米計算,一個小小的手機就可能做得比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所有計算機的功能更強大,使未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與人機交互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一萬倍以上,以進行更個性化與更人性化的人機交流,這種設想在未來20年內便可能實現,必須賦予足夠的戰略重視。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