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從“兩張卡”(社保卡和公交卡)到網上“過日子”
作者:董純蕾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6-05 08:30:01
摘要:如今一一對照,當年的預言都已實現,當年未曾料想的事情也正在發生。數字媒體、智能標簽、信息安全、軟件、集成電路,初具規模的五大產業鏈送給市民的禮物不再局限于“兩張卡”,而是無處不在的“e背景”,從出租車到軌道交通,從郵局到銀行,從圖書館到博物館,從證券交易所到社區醫療中心
“在一個數字化的城市里,我們會過上怎樣一種生活?辦公室里用電腦工作,回到家接著上互聯網逛!買東西、學知識、醫療咨詢、銀行查賬,哪樣不能在網上‘搞掂’?有了寬帶接入,只要打開電視機就可以永久在線啦!各行各業都在網上安了一個新‘家’,數字化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省力。”這是本報2001年初頭版頭條的報道,那時的上海剛完成信息港主體工程,市民津津樂道的是手中的兩張卡——社保卡和公交卡。
如今一一對照,當年的預言都已實現,當年未曾料想的事情也正在發生。數字媒體、智能標簽、信息安全、軟件、集成電路,初具規模的五大產業鏈送給市民的禮物不再局限于“兩張卡”,而是無處不在的“e背景”,從出租車到軌道交通,從郵局到銀行,從圖書館到博物館,從證券交易所到社區醫療中心……
特殊的運動員證特殊的關愛
2007年夏季特奧會,第一次為特殊人群度身定制了化繁為簡的運動員證。超過4萬名特奧運動員,姓甚名誰、來自何方、住在哪家賓館、參加哪個運動場的哪個項目、有沒有過敏癥,瑣碎的信息統統交給嵌在運動員證里的電子標簽存儲。這張智能運動員證集自助查詢、醫療保障、身份識別、會務管理、制證服務五大類功能于一身,能在近200個場館中“周旋自如”,幫特奧運動員輕松獲取比賽信息,幫志愿者急人所急,幫醫生第一時間掌握運動員病史。
其實,對這類體形迷你、智商超群的電子標簽,上海市民已不陌生。百萬危險化學品氣瓶有了形影不離的安全管理系統,軌道交通運營路線全面完成“一票通”改造,寵物、奶牛和種豬打上了一輩子的標記,都是電子標簽的功勞,其身影遍及安全與強制檢驗、物流、商業零售、交通、通信、倉儲、動物和人員管理等領域。
“在很多先進信息技術的自主開發與推廣應用上,上海‘醒’得比較早,對新興領域的技術敏感度比較高。”市科委信息處處長聶春泥回憶說,早在2001年,上海便已瞄準了國際RFID(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技術的發展潮流,開始關鍵技術布局。2004年,國內第一家RFID演示中心落戶上海。2005年,國內首個電子標簽與物聯網產學研聯盟在滬成立。2006年,國家射頻識別產業化(上海)基地在張江落成。
企業在其中擔當了關鍵角色。數年前,華申智能卡應用系統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拿著國外生產的電子標簽,來到市科委尋求研發支持;也是這家企業,承擔了2006年和2007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完成100萬危險化學品氣瓶的電子標簽標識”的技術活。如今,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標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滬產電子標簽,還在歐洲市場深受青睞。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兩側的行道樹,“植”入了上海生物電子標識有限公司制造的電子標簽,養護信息、健康狀況、園丁出勤記錄都“貼身保存”。
不“塞車”的信息公路不單調的“風景”
一個名為“炫視通”的寬帶網絡增值業務平臺有望今年9月開通,受惠的是目前已逾3萬戶的高性能寬帶網(3TNet)示范家庭。各種需要大帶寬的網絡業務,都可以借助這一平臺,登上千家萬戶的電視屏幕。比如,視頻短信。在某個紀念日,上傳一段聲情并茂的flash祝福或真情實錄的DV短片,在發送地址欄中輸入對方的IP地址,你的心意就可以通過人家的電視“現場直播”。
據介紹,用戶可點擊虛擬大樓,根據“樓層指示”,訪問平臺的電子導航、展覽展示介紹、電子影院、電子圖書、網上醫療等功能區域。在3TNet中,用戶的上網速率高達41兆比特/秒,可在收看一路高清、兩路標清電視節目的同時實現高速上網、互動點播。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不僅不會“塞車”,而且沿途將有越來越多的“風景”,10年內在全球范圍都不會落伍。
如今一一對照,當年的預言都已實現,當年未曾料想的事情也正在發生。數字媒體、智能標簽、信息安全、軟件、集成電路,初具規模的五大產業鏈送給市民的禮物不再局限于“兩張卡”,而是無處不在的“e背景”,從出租車到軌道交通,從郵局到銀行,從圖書館到博物館,從證券交易所到社區醫療中心……
特殊的運動員證特殊的關愛
2007年夏季特奧會,第一次為特殊人群度身定制了化繁為簡的運動員證。超過4萬名特奧運動員,姓甚名誰、來自何方、住在哪家賓館、參加哪個運動場的哪個項目、有沒有過敏癥,瑣碎的信息統統交給嵌在運動員證里的電子標簽存儲。這張智能運動員證集自助查詢、醫療保障、身份識別、會務管理、制證服務五大類功能于一身,能在近200個場館中“周旋自如”,幫特奧運動員輕松獲取比賽信息,幫志愿者急人所急,幫醫生第一時間掌握運動員病史。
其實,對這類體形迷你、智商超群的電子標簽,上海市民已不陌生。百萬危險化學品氣瓶有了形影不離的安全管理系統,軌道交通運營路線全面完成“一票通”改造,寵物、奶牛和種豬打上了一輩子的標記,都是電子標簽的功勞,其身影遍及安全與強制檢驗、物流、商業零售、交通、通信、倉儲、動物和人員管理等領域。
“在很多先進信息技術的自主開發與推廣應用上,上海‘醒’得比較早,對新興領域的技術敏感度比較高。”市科委信息處處長聶春泥回憶說,早在2001年,上海便已瞄準了國際RFID(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技術的發展潮流,開始關鍵技術布局。2004年,國內第一家RFID演示中心落戶上海。2005年,國內首個電子標簽與物聯網產學研聯盟在滬成立。2006年,國家射頻識別產業化(上海)基地在張江落成。
企業在其中擔當了關鍵角色。數年前,華申智能卡應用系統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拿著國外生產的電子標簽,來到市科委尋求研發支持;也是這家企業,承擔了2006年和2007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完成100萬危險化學品氣瓶的電子標簽標識”的技術活。如今,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標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滬產電子標簽,還在歐洲市場深受青睞。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兩側的行道樹,“植”入了上海生物電子標識有限公司制造的電子標簽,養護信息、健康狀況、園丁出勤記錄都“貼身保存”。
不“塞車”的信息公路不單調的“風景”
一個名為“炫視通”的寬帶網絡增值業務平臺有望今年9月開通,受惠的是目前已逾3萬戶的高性能寬帶網(3TNet)示范家庭。各種需要大帶寬的網絡業務,都可以借助這一平臺,登上千家萬戶的電視屏幕。比如,視頻短信。在某個紀念日,上傳一段聲情并茂的flash祝福或真情實錄的DV短片,在發送地址欄中輸入對方的IP地址,你的心意就可以通過人家的電視“現場直播”。
據介紹,用戶可點擊虛擬大樓,根據“樓層指示”,訪問平臺的電子導航、展覽展示介紹、電子影院、電子圖書、網上醫療等功能區域。在3TNet中,用戶的上網速率高達41兆比特/秒,可在收看一路高清、兩路標清電視節目的同時實現高速上網、互動點播。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不僅不會“塞車”,而且沿途將有越來越多的“風景”,10年內在全球范圍都不會落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