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移動重慶沈長富:手機支付需各方積極推動

作者:中國網友報
日期:2007-09-27 18:14:44
摘要:當前,手機支付在全球特別是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地區發展十分迅猛。在中國,手機支付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人類社會的貨幣發展進程中有三次飛躍,分別是金銀、紙幣和電子貨幣。每一次貨幣的發展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電子貨幣的時代,而手機支付則是電子貨幣發展的一大飛躍。

  現在,我國手機用戶已經突破5億戶,龐大的用戶數為手機支付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我國國民大多把消費當作消遣,而且有面對面交易、賬務實時核對的習慣,所以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現場支付的手機支付是完全符合我國國民消費習慣的。

  當前,手機支付在全球特別是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地區發展十分迅猛。在中國,手機支付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就重慶而言,手機支付的快速發展與幾方面的大背景密切相關——

  一是手機支付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重慶現有常住人口2808萬,到2006年底全市共發行各類銀行卡3270萬張,刷卡消費金額突破300億元,這些都為重慶手機支付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二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手機支付這種便利的支付方式。手機支付可以應用于交通、繳費、網上支付、精確營銷、會員積分、智能管理、消費等多個領域。三是手機支付可以拉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四是促進城市信息化建設。第一,手機支付可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由于手機支付可以實現一機整合多卡應用以及空中無線管理,因此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還可降低發卡成本、節約資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第二,方便市民日常生活。通過手機支付可方便、安全、快捷地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各種支付需求,同時通過空中充值方式,還能減少城市公共事業代收費網點和公交輕軌充值網點的建設成本。第三,可以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的普及。

  如果手機支付產業有政府部門的牽頭部署,有社會各個行業以及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參與,那么手機支付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近年來,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中國移動重慶公司在手機支付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發展初期,主要是遠程在線移動支付業務的應用。從2003年起,重慶移動陸續推出基于USSD的飲料機、小商品機、自動售藥機等,并不斷發展完善。以往,自動售貨機主要采用金屬貨幣的購買方式,十分不方便,中國人也不習慣隨身攜帶金屬貨幣,因此這種方式在中國基本上是失敗的,后來出現的短信購買方式也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如今應用手機支付方式的自動售貨機,由于交易方便、安全,發展潛力十分大。目前,移動電話自動售貨機已遍布重慶市區和郊縣各主要移動營業廳及主要廣場、街道、高檔住宅小區、商業大廈,數量已達300臺,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1000臺,2008年將達到10000臺。

  在發展遠程在線手機支付業務的同時,重慶移動開發了基于RFID手機錢包的現場支付。今年6月,重慶移動、重慶銀行、結行移動商務公司聯合推出了“長江掌中行手機錢包”。這是一種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最新規范、利用國際最先進的非接觸式卡技術、能融合于手機的、用于1000元以下小額消費的電子錢包業務,可應用于小額支付、繳費、公交輕軌等多個領域。此外,基于RFID手機錢包小額支付的應用環境還可以擴展到停車場、住宅小區等領域。以前在重慶移動,員工進小區有門禁卡,進停車場有停車卡,進公司大門有員工卡,在公司食堂就餐有飯卡,現在這些功能全部集成在手機之中,十分方便。

  可以說,重慶手機支付的發展代表了一個方向,也代表了國家信息化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今后,重慶移動將分八層次發展移動支付:今年9月實現手機支付在重慶輕軌的試商用;11月實現手機錢包空中充值;12月實現手機錢包在重慶公交車輛上的應用;12月底,實現手機支付的電子券、優惠券、服務檢索等功能;2008年2月實現手機遠程購物和支付;2008年3月實現手機信用卡商用;2008年6月實現企業信息化服務的商用;2008年6月手機支付用戶將達到30萬。

  在政府、金融等社會各行各業和手機支付產業鏈各方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手機支付業務迅速發展,當然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解決。例如發展手機支付,急需金融制度創新,現在金融運營網點的延伸、空中充值等均面臨現有金融制度等政策管制;在行業應用方面,行業標準亟待統一,比如建設部密鑰體系和人民銀行密鑰體系間的統一,而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總而言之,要進一步發展手機支付,需要積極進行應用領域的探索、商業模式的創新、產業鏈的打造以及用戶群和用戶習慣的培養。我們期待,政府部門能夠全面規劃信息化發展,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制度創新,實施標準建設;運營商集成商能夠強化產品開發,拓展應用領域,匯聚社會資源,打造產業鏈條;金融交通行業能夠突破行業限制,發揮規模優勢,增加服務應用。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