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大趨勢——訪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
作者:中國信息產業網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8-11-13 09:02:53
                    摘要:高新民認為,移動通信技術有其獨特的能力:可移動的智能計算平臺,無處不在網絡接入;“Allinone”———手機+電腦+互聯網終端+多媒體播放機+照相機+攝像機+信用卡;與消費電子、時尚設計、數字內容高度結合;較固定互聯網更好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網絡信用環境;精確、即時的定位能力;與條碼技術、RFID技術的結合;個性化的獨特呈現能力,用戶需求和信息的精確反映和提取能力……
                    
                      在不久前舉行的200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提出了互聯網新興服務業態的概念,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這一概念被大家放在當前“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入討論,互聯網如何服務于工業化和信息化也成為熱門話題。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高新民教授,請他詳細解讀互聯網服務發展的大趨勢。高新民指出,互聯網新興服務業代表著一個新的商業服務形態或者商業的模式,這種業態的出現和興盛,表明了融合將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的大趨勢。 
高新民指出,互聯網新興服務業態是利用互聯網最新技術,提供創新型服務的服務業形態,以創新為其核心特征、服務內容更新穎、附加值更高的業態。現在互聯網新型服務業態的發展趨勢是,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的大趨勢;移動互聯網開辟互聯網服務的新空間;SaaS創造軟件產業革命性機遇;基于P2P應用的互聯網服務業的發展。
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大趨勢
融合的含義是什么?高新民認為,這包括互聯網與產業升級的融合(制造業、服務業、農業)、互聯網與文化事業的融合、互聯網與社會發展的融合、互聯網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融合。在互聯網服務產業鏈上,融合發生在多個層次:網絡融合是基于IP寬帶網,包括固網移動網融合、“三屏合一”(手機\\TV\\電腦);服務融合是由于終端功能多元化使之可訪問Web應用并提供新型或傳統增值服務;市場/產業融合是CCM(CustomerCommuni-cationManagement,企業客戶溝通管理系統,是標準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擴展,將客戶關系的管理擴展到客戶關系管理和溝通管理的層面,融合了大量關于統一通信的理念)的市場融合;管制機構和規制融合是按內容/服務與網絡分離原則實行促進融合的管制改革;終端裝置融合是終端智能化提供一機多能;用戶體驗融合是用戶界面的一體化。所以融合是在產業鏈不同層次上發生的,融合是互聯網服務的大趨勢。
那么,融合的驅動力是什么?高新民指出,關鍵在于:一是信息內容的數字化,包括現在數字電視的應用、制作和內容的展現數字化;二是網絡平臺IP化;三是寬帶接入的普及化;四是智能終端的創新。產業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大趨勢,以互聯網為平臺,制造業向服務業滲透,互聯網服務向通信服務滲透,通信服務也在向互聯網服務滲透。譬如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就充分體現了產業融合。像Google原來是做互聯網服務的,現在也做手機平臺———開放手機聯盟,向通信功能滲透。互聯網服務與電信服務融合的一個典型就是TelcoWeb2.0,提供個人的電信組合服務和面向企業的組合型服務。TelcoWeb2.0將電信基本能力開放給任何開發者,包括位置信息、用戶信息、話音、鑒權、短消息等等,同時ITWebservice也是互聯網公司開放的Webservice,涉及地圖、各種數據等。運營商將基本能力開放為WebService,而不是私有接口,互聯網公司已經開放WebSer-vice,任意第三方組合電信和IT的WebService,開發者自有渠道推銷業務,這樣就形成了運營商經營業務超市,在用戶和開發者之間牽線搭橋的新業態。Web2.0成就了互聯網服務的創新時代,長尾經濟、對等協同生產拓寬了新經濟增長空間。
移動互聯網將開辟新空間
高新民認為,移動通信技術有其獨特的能力:可移動的智能計算平臺,無處不在網絡接入;“Allinone”———手機+電腦+互聯網終端+多媒體播放機+照相機+攝像機+信用卡;與消費電子、時尚設計、數字內容高度結合;較固定互聯網更好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網絡信用環境;精確、即時的定位能力;與條碼技術、RFID技術的結合;個性化的獨特呈現能力,用戶需求和信息的精確反映和提取能力……這些能力與互聯網內在要素有天然的貼合,移動終端的個性化與互聯網個性化結合造就了移動Web2.0,隨時隨地的移動接入對用戶隨時隨地業務需求的滿足,移動終端多樣化集成功能與互聯網多樣化業務需求的結合,移動定位能力將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相連……目前全球已有30億的手機用戶規模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大部分手機終端已具備互聯網功能。移動互聯網將電信業兩個發展最快、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連接在一起,并憑借數十億的用戶規模,將開辟出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移動互聯網所改變的絕不僅僅是接入手段,也絕不僅是固定互聯網的簡單復制,而是一種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將不斷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業務形態。移動互聯網將成為新的媒體傳播平臺、信息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生活娛樂平臺。高新民強調,移動互聯網是我們目前可以預期、未來最令人期待的發展領域!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業務,主要表現在網絡能力融合、數據聚合、應用聚合三方面。目前這個領域還在開展爭奪戰,沒有分出勝負。
SaaS創造軟件產業新機遇
“平臺”、“軟件+服務”、“服務+軟件”、“平臺+中小企業”是目前軟件產業的主要商業模式,其中微軟一直壟斷著桌面市場,并且還希望繼續壟斷下去;Google使用SaaS挑戰傳統軟件行業,軟件部署為托管服務,通過網絡存取,這次對決,無論勝敗都對軟件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跨時代意義;而阿里軟件將SaaS模式引入中國的公司,并且結合阿里巴巴自身的特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為中小企業在線提供整個生命周期服務的SaaS模式。在此形勢下,國內SaaS機遇空前。高新民認為,基于互聯網的服務,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催生大量新興行業的同時,促進了國內傳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互聯網的發展將引發全球貿易的又一次洗牌,服務外包將占據世界貿易量的半壁江山,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高新民指出,基于互聯網的軟件服務正在改變傳統模式。傳統軟件服務模式軟件開發成本高,客戶需要買軟件和硬件設備,接入成本高、安裝復雜,盜版嚴重,需求和服務響應時間長、更新慢、升級困難,不能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服務和應用,維護困難,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是軟件產業多年來發展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直接導致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滯后。而基于互聯網的軟件服務模式軟件開發的成本大大降低,無需購買軟件和硬件設備,快速安裝和使用運營和銷售模式可徹底解決盜版的問題,實現更低的最終用戶接入成本、更快的需求和服務響應,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服務和應用,可按需定制和按需付費,無需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維護。這種新模式借互聯網東風為軟件產業開創美好發展前景,將有力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因此可以說,在SaaS的沖擊下傳統的軟件業將萎縮,新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環境將不斷產生和完善。SaaS會不會引起軟件產業革命性的變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高新民還強調,SaaS推動了電信、互聯網、軟件三大產業的融合。傳統電信產業利用網絡優勢和服務管理平臺優勢,從通信領域向SaaS服務領域邁進。互聯網ISP利用良好的互聯網技術能力和業務提供能力,滿足小眾需求,開發長尾市場。軟件提供商利用良好的軟件開發能力,提供軟件服務,將軟件服務化進行到底。各產業利用自身的優勢,選擇SaaS服務的切入點,推動三大產業的發展和融合。
P2P應用推動互聯網服務業發展
P2P已經成為互聯網流量的主體,全球50%以上流量是P2P。據了解,中國某固定運營商長途網骨干網超過50%的流量是P2P,東部地區城域網省份白天P2P流量到60%~70%,晚上達到90%。P2P已經衍生了豐富的創新應用,例如即時通信、文件交換和內容共享、流媒體、分布式計算、基于P2P方式的協同工作等。高新民說,從技術發展上看,P2P對互聯網的部分關鍵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對于負荷平衡問題,P2P技術消除了對單個資源的依賴,可控制和實現網上各節點的負荷平衡。對于網絡QoS問題,非集中化組網模式減輕了網絡通信的壓力,使業務質量得以提升,可防范單點運算失敗后帶來的危害,RO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IP技術的關鍵難題———QoS問題。對于成本降低問題,P2P組網方式可取代費用高昂的服務器,每個對等節點分擔存儲數據的檢索和備份,大大節省服務器及帶寬投資。對于資源利用問題,利用P2P技術把服務器的部分功能轉移到客戶端,有效利用用戶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及帶寬資源。
高新民最后指出,從業務應用上看,P2P、Web2.0、博客等將促進互聯網殺手級應用的發展。首先將豐富應用類型,共享文件下載、內容分發、網絡存儲、網絡電話、視頻點播、IPTV等,可以更好地實現各種互聯網應用;其次將帶來新的市場,P2P應用受到互聯網用戶的追捧,VoIP、博客、IPTV、Web2.0等有著廣泛的市場空間;再次是新的業務模式,P2P采用非集中化組網模式,創造了共享網絡資源和終端資源、協同工作的業務模式;最后是新的創業模式,基于個人終端的互聯網創業成為可能,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和風險度。
                    
                高新民指出,互聯網新興服務業態是利用互聯網最新技術,提供創新型服務的服務業形態,以創新為其核心特征、服務內容更新穎、附加值更高的業態。現在互聯網新型服務業態的發展趨勢是,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的大趨勢;移動互聯網開辟互聯網服務的新空間;SaaS創造軟件產業革命性機遇;基于P2P應用的互聯網服務業的發展。
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大趨勢
融合的含義是什么?高新民認為,這包括互聯網與產業升級的融合(制造業、服務業、農業)、互聯網與文化事業的融合、互聯網與社會發展的融合、互聯網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融合。在互聯網服務產業鏈上,融合發生在多個層次:網絡融合是基于IP寬帶網,包括固網移動網融合、“三屏合一”(手機\\TV\\電腦);服務融合是由于終端功能多元化使之可訪問Web應用并提供新型或傳統增值服務;市場/產業融合是CCM(CustomerCommuni-cationManagement,企業客戶溝通管理系統,是標準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擴展,將客戶關系的管理擴展到客戶關系管理和溝通管理的層面,融合了大量關于統一通信的理念)的市場融合;管制機構和規制融合是按內容/服務與網絡分離原則實行促進融合的管制改革;終端裝置融合是終端智能化提供一機多能;用戶體驗融合是用戶界面的一體化。所以融合是在產業鏈不同層次上發生的,融合是互聯網服務的大趨勢。
那么,融合的驅動力是什么?高新民指出,關鍵在于:一是信息內容的數字化,包括現在數字電視的應用、制作和內容的展現數字化;二是網絡平臺IP化;三是寬帶接入的普及化;四是智能終端的創新。產業融合成為互聯網服務發展大趨勢,以互聯網為平臺,制造業向服務業滲透,互聯網服務向通信服務滲透,通信服務也在向互聯網服務滲透。譬如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就充分體現了產業融合。像Google原來是做互聯網服務的,現在也做手機平臺———開放手機聯盟,向通信功能滲透。互聯網服務與電信服務融合的一個典型就是TelcoWeb2.0,提供個人的電信組合服務和面向企業的組合型服務。TelcoWeb2.0將電信基本能力開放給任何開發者,包括位置信息、用戶信息、話音、鑒權、短消息等等,同時ITWebservice也是互聯網公司開放的Webservice,涉及地圖、各種數據等。運營商將基本能力開放為WebService,而不是私有接口,互聯網公司已經開放WebSer-vice,任意第三方組合電信和IT的WebService,開發者自有渠道推銷業務,這樣就形成了運營商經營業務超市,在用戶和開發者之間牽線搭橋的新業態。Web2.0成就了互聯網服務的創新時代,長尾經濟、對等協同生產拓寬了新經濟增長空間。
移動互聯網將開辟新空間
高新民認為,移動通信技術有其獨特的能力:可移動的智能計算平臺,無處不在網絡接入;“Allinone”———手機+電腦+互聯網終端+多媒體播放機+照相機+攝像機+信用卡;與消費電子、時尚設計、數字內容高度結合;較固定互聯網更好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網絡信用環境;精確、即時的定位能力;與條碼技術、RFID技術的結合;個性化的獨特呈現能力,用戶需求和信息的精確反映和提取能力……這些能力與互聯網內在要素有天然的貼合,移動終端的個性化與互聯網個性化結合造就了移動Web2.0,隨時隨地的移動接入對用戶隨時隨地業務需求的滿足,移動終端多樣化集成功能與互聯網多樣化業務需求的結合,移動定位能力將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相連……目前全球已有30億的手機用戶規模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大部分手機終端已具備互聯網功能。移動互聯網將電信業兩個發展最快、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連接在一起,并憑借數十億的用戶規模,將開辟出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移動互聯網所改變的絕不僅僅是接入手段,也絕不僅是固定互聯網的簡單復制,而是一種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將不斷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業務形態。移動互聯網將成為新的媒體傳播平臺、信息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生活娛樂平臺。高新民強調,移動互聯網是我們目前可以預期、未來最令人期待的發展領域!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業務,主要表現在網絡能力融合、數據聚合、應用聚合三方面。目前這個領域還在開展爭奪戰,沒有分出勝負。
SaaS創造軟件產業新機遇
“平臺”、“軟件+服務”、“服務+軟件”、“平臺+中小企業”是目前軟件產業的主要商業模式,其中微軟一直壟斷著桌面市場,并且還希望繼續壟斷下去;Google使用SaaS挑戰傳統軟件行業,軟件部署為托管服務,通過網絡存取,這次對決,無論勝敗都對軟件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跨時代意義;而阿里軟件將SaaS模式引入中國的公司,并且結合阿里巴巴自身的特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為中小企業在線提供整個生命周期服務的SaaS模式。在此形勢下,國內SaaS機遇空前。高新民認為,基于互聯網的服務,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催生大量新興行業的同時,促進了國內傳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互聯網的發展將引發全球貿易的又一次洗牌,服務外包將占據世界貿易量的半壁江山,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高新民指出,基于互聯網的軟件服務正在改變傳統模式。傳統軟件服務模式軟件開發成本高,客戶需要買軟件和硬件設備,接入成本高、安裝復雜,盜版嚴重,需求和服務響應時間長、更新慢、升級困難,不能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服務和應用,維護困難,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是軟件產業多年來發展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直接導致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滯后。而基于互聯網的軟件服務模式軟件開發的成本大大降低,無需購買軟件和硬件設備,快速安裝和使用運營和銷售模式可徹底解決盜版的問題,實現更低的最終用戶接入成本、更快的需求和服務響應,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服務和應用,可按需定制和按需付費,無需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維護。這種新模式借互聯網東風為軟件產業開創美好發展前景,將有力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因此可以說,在SaaS的沖擊下傳統的軟件業將萎縮,新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環境將不斷產生和完善。SaaS會不會引起軟件產業革命性的變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高新民還強調,SaaS推動了電信、互聯網、軟件三大產業的融合。傳統電信產業利用網絡優勢和服務管理平臺優勢,從通信領域向SaaS服務領域邁進。互聯網ISP利用良好的互聯網技術能力和業務提供能力,滿足小眾需求,開發長尾市場。軟件提供商利用良好的軟件開發能力,提供軟件服務,將軟件服務化進行到底。各產業利用自身的優勢,選擇SaaS服務的切入點,推動三大產業的發展和融合。
P2P應用推動互聯網服務業發展
P2P已經成為互聯網流量的主體,全球50%以上流量是P2P。據了解,中國某固定運營商長途網骨干網超過50%的流量是P2P,東部地區城域網省份白天P2P流量到60%~70%,晚上達到90%。P2P已經衍生了豐富的創新應用,例如即時通信、文件交換和內容共享、流媒體、分布式計算、基于P2P方式的協同工作等。高新民說,從技術發展上看,P2P對互聯網的部分關鍵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對于負荷平衡問題,P2P技術消除了對單個資源的依賴,可控制和實現網上各節點的負荷平衡。對于網絡QoS問題,非集中化組網模式減輕了網絡通信的壓力,使業務質量得以提升,可防范單點運算失敗后帶來的危害,RO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IP技術的關鍵難題———QoS問題。對于成本降低問題,P2P組網方式可取代費用高昂的服務器,每個對等節點分擔存儲數據的檢索和備份,大大節省服務器及帶寬投資。對于資源利用問題,利用P2P技術把服務器的部分功能轉移到客戶端,有效利用用戶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及帶寬資源。
高新民最后指出,從業務應用上看,P2P、Web2.0、博客等將促進互聯網殺手級應用的發展。首先將豐富應用類型,共享文件下載、內容分發、網絡存儲、網絡電話、視頻點播、IPTV等,可以更好地實現各種互聯網應用;其次將帶來新的市場,P2P應用受到互聯網用戶的追捧,VoIP、博客、IPTV、Web2.0等有著廣泛的市場空間;再次是新的業務模式,P2P采用非集中化組網模式,創造了共享網絡資源和終端資源、協同工作的業務模式;最后是新的創業模式,基于個人終端的互聯網創業成為可能,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和風險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