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五官 生物密碼為門禁把關
   「生物密碼」是與生俱來,且是唯一、無人可取代的,包括指紋、人臉、瞳孔(虹膜)、指靜脈、聲音(紋)、掌紋等,是目前較成熟的生物辨識系統,隨著辨識技術的提升,人類的五官、指掌紋路已成了一把最安全的鎖。  
    指紋辨識 最早且普及  
    指紋辨識算是發展最早、成熟度較高的辨識系統,價格也便宜,辨識時間約1~6秒,拒絕率約1%,目前已有滑鼠、筆電、PDA、數位鑰匙等產品,不須攜帶任何卡片,也不用記密碼,指紋輕輕滑過就可驗證過關。  
    指紋辨識因與后端資料讀寫整合不易,目前多用在簡易安全辨識系統上,最常見的是商用筆電或門禁開關。  
    人的指紋相似率低于10億分之一,19世紀時指紋辨識已運用在犯罪證據收集上,現在的3C產品指紋辨識多是採用CCD攝取採樣。使用者若有嚴重富貴手及手汗癥,拒絕率會增高,指上塵垢或油污也會影響辨識效果。  
    不過,現有的指紋辨識系統整合了體溫,或是皮下靜脈感應,想要破解指紋辨識也愈來愈難。   
   指紋辨識目前大量運用在門禁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指紋辨識目前大量運用在門禁。記者祁安國/攝影  
    虹膜辨識 精確度高  
    辨識精確度最高的是虹膜辨識,每個人的眼睛瞳孔都不一樣,不可能複製,只要在辨識器前凝視一下,就會啟動過關;缺點是辨識時間要7~10秒,比指紋和靜脈辨識慢許多。  
    聲紋辨識 效果不佳  
    「芝麻開門」不再是天方夜譚,聲紋辨識科技也廣泛運用在網通產品,現有採用微軟Windows Mobile系統的手機幾乎都支援聲控,對著手機大聲說出連絡人名字,就會自動撥號。  
    另外門禁也有利用聲紋辨識,只要記錄一組「口令」,對著聲紋機發號施令,芝麻真的會開門,只是目前聲紋辨識系統并不聰明,錯誤率仍高。   
    虹膜辨識系統讓雙眼成為獨一無二隨身通行證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虹膜辨識系統讓雙眼成為獨一無二隨身通行證。圖/Panasonic提供  
    指靜脈辨識 豪宅最愛  
    由于每個人的指靜脈不同,利用靜脈的管紋路,可在一秒鐘內辨識使用者的身分。指靜脈的優點是方便、快速,幾乎不可能被複製,而且還會感應使用者的溫度;不過,當天氣寒冷,整個人快被凍僵時,靜脈可能感應不到。   
    指靜脈辨識 豪宅最愛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靜脈辨識會感應使用者的溫度。記者祁安國/攝影  
     臉部辨識 靠五官比對  
    人的臉部有鼻子、嘴巴、眼睛等器官,因為位置都不同,只要把臉靠近感應器,就能利用角度的差異來辨識,目前臉部辨識有採用視頻和熱成像技術兩種。  
    視頻是利用攝影臉部進行比對,而熱成像技術是分析臉部的毛細管,以及血液產生的熱度來製造臉部圖像。熱成像技術在光線不足下也能感應,但視頻攝影則要有良好的光源。   
    手掌辨識 日本銀行廣用  
    富士通也大量採用生物辨識系統在門禁和ATM提款機上,提款時除了插上晶片卡,還須用手掌感應靜脈紋路,主要是人的手掌靜脈血液流量不多,透過紅外線掃描可明顯辨識靜脈血,銀行會有用戶的手掌紋資料,可快速辨識。  
    富士通本來計畫引進臺灣,但國內對手掌紋、指紋的隱私爭議未歇,以致遲遲未引進。  
    打擊犯罪利器  
    生物辨識目前運用最廣的是指紋辨識,國內只要是役男,幾乎都有留下指紋紀錄。臉部辨識也日漸運用在犯罪防治上,主要是臉部辨識採用非接觸比對,只要在門禁資料庫輸入歹徒的臉部資料,當歹徒出現時,辨識系統會自動啟動偵測比對。  
    另外,靜脈、掌紋、虹膜檔桉因取得不易,運用在犯罪防治方面并不多見。  
    容易交叉感染  
    生物辨識系統大量使用在數位產品,尤其是運用在商用電腦上,安全性大幅提升,不過生物辨識也有秀逗的時候,有時感應太慢,造成員工排隊入口阻塞,或是消毒不良,讓接觸輸入裝置可能帶來交叉感染而有所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