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RFID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之道”

作者:徐東英
來源:RFID中國網
日期:2008-12-11 08:50:59
摘要:通過這幾年在RFID市場的親身經歷,使我現在更愿意從某一個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整體視角來看待RFID。把RFID作為整個信息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用戶需要的角度出發,提供數據采集的產品方案。

 RFID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之道” 


    張革軍,北京烽火聯拓科技公司總經理,2003年開始投身于中國RFID應用市場。幾年來在RFID市場的拼搏,經歷了挫折與磨礪之后,終于為公司明確了生存與發展的方向,在目標市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與競爭壁壘。在經歷了維深、烽火聯拓的發展歷程后,張革軍對于中國RFID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有著自身務實地感受,對中國RFID總體發展環境的看法,也更加冷靜和現實。 

    精彩觀點一:通過這幾年在RFID市場的親身經歷,使我現在更愿意從某一個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整體視角來看待RFID。把RFID作為整個信息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用戶需要的角度出發,提供數據采集的產品方案。單純地定位在RFID產業的企業現在依舊會很難生存。我認為要把RFID的技術與產業經驗當成你企業的競爭優勢之一,而不要把它當成企業唯一的核心競爭力。 

    徐東英:從2003年到現在已經五個年頭了,可以說您見證了中國RFID五年的發展歷程,那么,從您的親身經歷來看,您對今年中國RFID市場的總體發展環境持何看法? 

    張革軍:企業外部環境方面:一是政策環境好,政府的引導性投入,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從業公司數量增多;二是市場環境有待發展,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從客戶內部自發產生的需求還很少;企業內部環境方面:企業需要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 
    這幾年在RFID市場上的經歷,使我現在很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不要單獨談RFID技術和產業。因為從技術角度而言,RFID是信息采集的一個手段,它就象條碼和指紋一樣。如果非要把RFID當作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環境來對待,就會導致這樣一種現象:企業閉門造車的開發了一款產品,之后到處去找客戶,告訴客戶這個產品有多好、你應該如何使用。但是用戶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未必處于這個階段,沒有這個需求。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很容易陷入一個死胡同。現在,相當一部分RFID企業規模小,無法突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現在更愿意從一個行業信息化需求的整體視角來看待RFID,把RFID作為一個組成部分,用戶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 

     徐東英:那么基于這樣一種認知,您是怎樣定位烽火聯拓、設定他的發展方向的? 

    張革軍:烽火聯拓的定位是面向某一個細分市場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中的設備供應商。基于這樣一種地位,RFID便只成為我們整體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現在我們主要面向軍方市場,在這一細分的市場上我們的重點又是人員管理與物流管理兩個方面。圍繞這兩個方面,我們針對軍方需求,研發相應的產品,提供解決方案。從產品的角度包含了三個方面:即RFID技術、無線自主網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如果其中部分產品能夠轉成通用產品,我們今后會把它們推向相適應的民用市場。 
  基于這樣一種操作思路,烽火聯拓僅僅兩年的時間業務發展極其迅速。我們預測:今后三年每年會以2倍的速度遞增,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徐東英:通過烽火聯拓一年多的經營實踐,您是不是認為如果公司僅定位在RFID上,企業生存將非常艱難? 

    張革軍:一項新的技術產品的市場推廣應用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如果企業僅定位在RFID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例如:做標簽或是讀寫器等,然后去找用戶,生存會是比較艱難。因為,你不確定哪一部分才是你真正的客戶。我們可以看看這個產業中,凡是發展的還算不錯的企業,幾乎都是從某一個具體的細分市場起步,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認為一個新技術的起步大部分都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先得到某一個細分市場的認可,用戶買單后,才能使技術得以發展和應用。所以,對于RFID企業,應該從細分市場的應用解決方案入手,在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的RFID產品與方案,才是RFID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條比較正確的路徑。 

    精彩觀點二:目前產業鏈的總體現狀是: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公司存在,從業公司不在少數,但總體而言規模都不大,產品相比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企業自身的能力和成熟度還很低,產業鏈不能說成熟。用大家比較熟悉的Gartner曲線來描述目前的RFID技術發展現狀,我認為是處于相對低谷階段。  

    徐東英: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國RFID產業的現狀,您認為中國RFID產業鏈成熟了嗎? 

    張革軍:我認為中國RFID市場仍舊處于市場早期階段。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沒有本質的差別,從RFID技術的發展上也沒有特別的亮點。目前產業鏈的總體現狀是: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公司存在,從業公司不在少數,但總體而言規模都不大,產品相比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企業自身的能力和成熟度還很低,產業鏈不能說成熟。其實一個新技術要想真正得到普及和應用,五年的時間是絕對不夠的。看看現在我們最熟悉的手機和互聯網產業,也是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才到達今天的這種程度。用大家比較熟悉的Gartner曲線來描述目前的RFID技術發展現狀,我認為是處于相對低谷階段。 

     徐東英:看來您對目前RFID市場發展的現狀并不樂觀,那么您認為制約中國RFID產業發展的因素是什么? 

    張革軍:我認為制約目前RFID產業發展的因素有幾點:首先,市場的需求還很不明顯,很多領域RFID應用還沒有起步;其二,應用水平低,有一些用戶已經開始了有價值的試點應用,但是,由于用戶信息化水平比較低、管理水平不配套,而目前提供RFID服務的企業實力又有限,很難為客戶提供長效的幫助,雙方都是停留在較低水平的層次上,這樣的現實就造成一種現象:用戶花了很大的精力卻沒有得到回報,信心度大大喪失。所以,難以形成真正的應用典范效應,反而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徐東英:基于這樣一種觀點,您認為標準問題是制約中國RFID市場發展的瓶頸嗎? 

    張革軍:我現在認為標準問題不是制約RFID產業發展的瓶頸。標準的產生大多是由于某項技術發展迅速,為了實現互聯互通,大家采用同一標準。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應用,沒有應用,也就談不上標準。 

    徐東英:您如何看待低頻、高頻、超高頻市場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張革軍:對于高頻市場,我認為它有著廣闊的應用市場。例如一卡通、各種票證等等,從安全角度,這些應用高頻更適合。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內高頻技術產業的劃分已經非常細了,這方面的應用依然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軍方的特點,我們現在是定位在超高頻上,但是,超高頻目前的應用市場還處于早期,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精彩觀點三:五年來,RFID的發展有喜有憂。如果當時,沒有炒作的過熱,沒有過高的期望,也許RFID的發展比現在要好。 

    徐東英:您如何看待這幾年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 

    張革軍:這幾年RFID的發展有喜有憂,喜的是國家資金引導,帶動產業發展,很多企業投身其中,RFID的發展也已得到各方面的關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目前,產業鏈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這些特點,使得如果一旦有爆發性的應用,中國RFID產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積累,可以迅速迎來其大發展的時代。憂的是:當初設想的能夠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應用并沒有得到很好實現。以人們最看好的物流為例,至今沃爾瑪還僅僅在嘗試各種各樣的推進方案。美國軍方的一些計劃也未得到很好實施。這一切不可避免地會讓人對RFID技術本身和能帶來的收益產生懷疑。如果當時沒有過高的期望值,也許會比現在更好。 

    徐東英:那么未來三到五年,您最看好的RFID應用領域是什么? 

    張革軍:不同企業,應該有不同答案,面向你定位的目標市場的客戶群體,你要回答自己如下幾個問題:你能夠清晰的辨識客戶的問題所在嗎?在這些問題中有存在對你技術的需求嗎?你以及你的合作伙伴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嗎?你公司有足夠的資源支撐這些工作嗎?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這就是你的主流市場。就我們目前情況看來,首先是軍方市場,我堅信RFID在軍方市場將會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當然,我也看好物流中RFID的應用,但這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是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我覺得車輛管理,例如不停車收費可能會很快成為RFID最先被接受的主流應用,因為,它有著現實而旺盛的需求。防偽也將是一個RFID技術非常適用的應用領域。 

    徐東英:您認為今年推動RFID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張革軍: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性投入、國際重大事件、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都為RFID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與方向。 

    通過和張總的一席對話,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冷靜和現實。經歷了一線RFID市場的考驗和洗禮,最重要的問題其實就是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張革軍通過自己的實踐悟出了自身企業的生存之道,使他終于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機遇。這些現實的經驗對每個RFID的企業應該是有所啟發和幫助的。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