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植入“精確芯片”
作者:解放軍報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8-12-11 09:16:26
                    摘要:未來信息化戰場保障對象復雜多元,保障需求變幻莫測,保障進程險象環生,這都給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軍區某分部把“精確芯片”植入保障關節點,促進了保障效益的提升。 
                    
                      未來信息化戰場保障對象復雜多元,保障需求變幻莫測,保障進程險象環生,這都給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軍區某分部把“精確芯片”植入保障關節點,促進了保障效益的提升。 
物資一拉就走
深秋月夜,某野戰貨場集裝箱林立。“快速向1號陣地發放×型彈藥××噸!”接到命令后,南京軍區某分部保管員張明池手持一個手機般大小的“掌中寶”,輕點按鍵,50米外的兩棟庫房配置的射頻卡上,立即發出淡藍色的光芒和“嘀嘀”的提示音。隨著他按動鍵碼,剛才還呈艙形的庫房自動收攏兩翼,如“變形金剛”一般,變成了一個國際標準的集裝箱。駕駛員操作裝卸車,準確地將集裝箱移至車上,緊急駛往前沿陣地。
現代保障戰場呼喚更靈敏的“眼睛”和“手腳”。為提高精確識別查找能力,該分部自主研發了野戰物資可視系統,初步實現了貨場物資儲存、發放和管理的可視化,保障效能大大提高。他們還積極進行物資箱裝化改造,利用功能方艙、標準集裝箱、集裝油罐等分別對彈藥、物資、油料、管線實行箱裝化處理,逐步建立了儲運箱裝化、裝卸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現代物流保障模式,實現了戰時保障物資“一推就上、一拉就走、一放就用”。
衛星導航前送
“2號陣地右側戰斗激烈,請求將發往1號陣地的彈藥緊急調往2號陣地右側……”野戰指揮方艙內,分部部長朱淮清用比手機略大的指揮型用戶機,通過衛星向前方車隊發出保密短信:“車隊馬上變更路線!速從右側道路迂回,將彈藥送到2號陣地右側。”
未來戰場后勤保障需求多元、多變,傳統的直線式、點對點保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保障對象的動態需求。為突破精確指揮調度這個保障關節點,近年來,該分部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出3大系統、20個軟件,具備有線和無線數據傳輸、野戰快速組網、視頻廣播等功能,使各保障要素形成了上下聯通、銜接順暢的野戰機動后勤指揮系統。該系統能自動生成保障計劃,指揮員可通過網絡向保障分隊發出指令,并實時準確掌控保障物資的庫存數量和動態情況,實施精確調度。
筆者在后勤指揮方艙內看到,指揮員進入機動目標跟蹤系統,輕點鼠標就可對機動保障目標進行實時跟蹤和控制,實現了部隊機動和在運物資的可視化、指揮控制實時化,使就近、實時、適量的戰場精確保障變成現實。
溝壑瞬間變通途
前沿陣地,炮聲更急,硝煙更濃。突然,唯一通往2號陣地的公路被“敵”炮火炸毀,一輛輛滿載彈藥的車輛被迫停下。通過快速勘察,官兵很快發現了一條泥路,但路面松軟,重載車輛無法通行。
面對突然而至的“攔路虎”,官兵們迅速從一輛卡車上卸下繩結式沙地活動路面及鋪設裝置,很快就鋪設了100米長的防陷防滑活動路面,重新發動的運輸車如履平川,轉眼間魚貫而過。
演練現場,眼看彈藥就要成功送達,沒想到一個60°的斜坡再次橫在車隊面前。官兵啟動多功能輸送車,其輸送履帶迅速前后伸展,一端對著陣地,一端對著運輸車,在山包上架起了一座“天橋”,一箱箱彈藥通過輸送履帶源源不斷地轉移到陣地。
為了與變幻莫測的未來戰場精確對接,該分部先后完成了繩結式沙地活動路面、野戰輸油管線集裝裝置、野戰多功能輸送車等12類裝備革新,攻克了重載車輛裝備灘涂障礙通行、海上無碼頭卸載配送、車隊編組高速開進等14大類80多個保障難題。
                    
                物資一拉就走
深秋月夜,某野戰貨場集裝箱林立。“快速向1號陣地發放×型彈藥××噸!”接到命令后,南京軍區某分部保管員張明池手持一個手機般大小的“掌中寶”,輕點按鍵,50米外的兩棟庫房配置的射頻卡上,立即發出淡藍色的光芒和“嘀嘀”的提示音。隨著他按動鍵碼,剛才還呈艙形的庫房自動收攏兩翼,如“變形金剛”一般,變成了一個國際標準的集裝箱。駕駛員操作裝卸車,準確地將集裝箱移至車上,緊急駛往前沿陣地。
現代保障戰場呼喚更靈敏的“眼睛”和“手腳”。為提高精確識別查找能力,該分部自主研發了野戰物資可視系統,初步實現了貨場物資儲存、發放和管理的可視化,保障效能大大提高。他們還積極進行物資箱裝化改造,利用功能方艙、標準集裝箱、集裝油罐等分別對彈藥、物資、油料、管線實行箱裝化處理,逐步建立了儲運箱裝化、裝卸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現代物流保障模式,實現了戰時保障物資“一推就上、一拉就走、一放就用”。
衛星導航前送
“2號陣地右側戰斗激烈,請求將發往1號陣地的彈藥緊急調往2號陣地右側……”野戰指揮方艙內,分部部長朱淮清用比手機略大的指揮型用戶機,通過衛星向前方車隊發出保密短信:“車隊馬上變更路線!速從右側道路迂回,將彈藥送到2號陣地右側。”
未來戰場后勤保障需求多元、多變,傳統的直線式、點對點保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保障對象的動態需求。為突破精確指揮調度這個保障關節點,近年來,該分部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出3大系統、20個軟件,具備有線和無線數據傳輸、野戰快速組網、視頻廣播等功能,使各保障要素形成了上下聯通、銜接順暢的野戰機動后勤指揮系統。該系統能自動生成保障計劃,指揮員可通過網絡向保障分隊發出指令,并實時準確掌控保障物資的庫存數量和動態情況,實施精確調度。
筆者在后勤指揮方艙內看到,指揮員進入機動目標跟蹤系統,輕點鼠標就可對機動保障目標進行實時跟蹤和控制,實現了部隊機動和在運物資的可視化、指揮控制實時化,使就近、實時、適量的戰場精確保障變成現實。
溝壑瞬間變通途
前沿陣地,炮聲更急,硝煙更濃。突然,唯一通往2號陣地的公路被“敵”炮火炸毀,一輛輛滿載彈藥的車輛被迫停下。通過快速勘察,官兵很快發現了一條泥路,但路面松軟,重載車輛無法通行。
面對突然而至的“攔路虎”,官兵們迅速從一輛卡車上卸下繩結式沙地活動路面及鋪設裝置,很快就鋪設了100米長的防陷防滑活動路面,重新發動的運輸車如履平川,轉眼間魚貫而過。
演練現場,眼看彈藥就要成功送達,沒想到一個60°的斜坡再次橫在車隊面前。官兵啟動多功能輸送車,其輸送履帶迅速前后伸展,一端對著陣地,一端對著運輸車,在山包上架起了一座“天橋”,一箱箱彈藥通過輸送履帶源源不斷地轉移到陣地。
為了與變幻莫測的未來戰場精確對接,該分部先后完成了繩結式沙地活動路面、野戰輸油管線集裝裝置、野戰多功能輸送車等12類裝備革新,攻克了重載車輛裝備灘涂障礙通行、海上無碼頭卸載配送、車隊編組高速開進等14大類80多個保障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