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實施電子監管碼防止造成新浪費
作者:李麗云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期:2008-03-10 09:56:33
摘要:日前,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在預包裝食品產品實施電子監管碼的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在建議中擔憂實施電子監管碼制度將帶來新的資源浪費。
日前,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在預包裝食品產品實施電子監管碼的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在建議中擔憂實施電子監管碼制度將帶來新的資源浪費。
據宗慶后介紹,2007年12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網站上發布了“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實施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的通知”。通知要求“重點產品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包裝上使用電子監管碼后,方可出廠銷售。”宗慶后代表認為這一舉措對預包裝食品生產企業影響巨大,實際是設置了新的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條件。
宗慶后認為,“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是否能真正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值得商榷。據介紹,實施電子監管碼的好處是通過產品上的電子標簽,可以很快地追溯到食品生產的有關情況。宗慶后認為,對于某些產品,如汽車、電視、冰箱等,對最小包裝進行監管可能是管理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對于預包裝食品,除了增加操作難度和成本外,其對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真正積極意義值得商榷。因為食品生產有其自身特點,一個批次可以有數以萬計或十萬計的最小包裝。一個獨立銷售包裝(瓶或箱)的安全性并不代表該批次食品的安全性。即使該銷售包裝“賦碼”信息正確,也不能代表該批食品安全。目前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是按照生產批次進行監管,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此外,實施這一制度,生產企業尤其是最小包裝數額巨大的食品生產企業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進行設備改造、配置人力、購買耗材以及獲取幾乎是天文數字的電子監管碼。對于產品附加值較小且已經是微利的食品企業將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而廣大消費者除了需要承擔生產企業不可避免地轉嫁的部分成本外,如果要利用該監管體系辨別產品真偽(而不是產品安全性),還需付出電話費、短信費或上網費等。因此該電子監管碼的實施,不僅無助于提高對產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的監管,反而會對近期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