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銀行卡發展30年回顧

作者:周樹基
來源:CIO時代
日期:2008-05-06 09:42:48
摘要:今天,當我們這些金融界離退休的老人,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金融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分享的成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也不會忘記那些站在時代前列、立志改革、勇于創新、為我國金融事業繁榮昌盛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杰出人物。他們是我們金融界的基石、社會的楷模、時代的精英。我們在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之時,應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8年,不止是中國的奧運年,更是金融事業突飛猛進的總結年。1978年至今,30年來,我國金融事業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根本改變。

  今天,當我們這些金融界離退休的老人,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金融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分享的成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也不會忘記那些站在時代前列、立志改革、勇于創新、為我國金融事業繁榮昌盛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杰出人物。他們是我們金融界的基石、社會的楷模、時代的精英。我們在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之時,應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是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那年,在石家莊市,參加革命工作的,在銀行工作了50年,現已離休。當我們這些70多歲的老人,手持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在全國各地的商場、飯店、醫院、賓館,旅游等地方,劃卡消費時,我們不僅感到是種時尚,而且更感到很自豪。因為,我國銀行卡今天能取得全國聯網通用的成果,真是來之不易啊!那么,我們是怎么走上網絡通用和聯合發展之路的呢?常言道:“盛世修史”為的是以史為鏡。孔夫子說:“溫故而知新”。就是研究歷史,總結過去,找出正反兩方面經驗,使后來人,后來的工作,有所繼承,有所借鑒,有所棄揚,從而更上一層樓,開拓新天地。 

  銀行卡發展概況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隨著改革開放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友人,港澳華僑紛紛來大陸辦廠、經商及旅游觀光,他們從國外帶來了最為流行的支付方式,即各種貨幣的信用卡。但在國內大陸條件不成熟,無法使用。這就為我國銀行界發出了一個信號,如何組織開辦信用卡業務的問題?

  當時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就指定涉外的中國銀行為國外信用卡代辦行。就是收單時,憑護照和信用卡,辦理代辦業務,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以解決燃眉之急。后來為了方便入境客戶,各家商業銀行,也都相繼開始了代辦國外信用卡業務。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信用卡這一當今世界普遍流行的先進支付工具,以其能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服務的特點,受到了我國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視和歡迎。1985年3月1日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我國大陸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從而叩開了中國信用卡的大門。

  之后,我國自己發行的各種信用卡便紛紛出臺。1986年6月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發行了長城信用卡,后來中國銀行總行將長城信用卡指定為中國銀行系統的信用卡,在全國發行。1987年11月,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在廣州分行發行了紅棉信用卡。試點成功后,在1989年10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決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發行了工商銀行系統的牡丹信用卡。1990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在廣州地區發行了第一張人民幣萬事達卡,1991年3月又在北京發行了第一張人民幣維薩卡,后來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又統一更名為龍卡,在全國發行。1991年2月5日中國農業銀行在廣州、佛山、中山、海口等城市,開始發行農業銀行系統的金穗卡。總之,經過6年多的時間,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發卡的努力工作,據有關資料記載,截至1992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00多個城市,開辦發行信用卡業務,共發卡約80萬張,指定受理的營業機構(包括儲蓄所)共有5402個,特約商戶8000多家,年交易額達112億元。從此國際上流行的先進支付工具——信用卡,我們也有了。這樣就為我國金融史上填平了一個空白。

  由于信用卡開始進入千家萬戶,人們持卡在特約商場(店)購物、在賓館住宿、在飯店用餐、在卡拉OK場所娛樂,持卡消費都十分方便。銀行經濟效益,也由投入到逐步盈利。這時,帶動了其他各家商業銀行,蜂擁而上。深圳發展銀行,開始發行了“深發卡”;交通銀行發行了“太平洋卡”;招商銀行發行了“儲蓄一卡通”;民生銀行發行了“民生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發行了“東方卡”;中信銀行發行了“中信卡”;廣東發展銀行發行了“廣發卡”;華夏銀行發行了“華夏卡”;光大銀行發行了“陽光卡”等等。大都在90年代相繼投入運營。

  大家都知道信用卡的發展,是隨著商品經濟交換的高度發達,科學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訊網絡暢通的快捷,并在銀行電子化業務中的廣泛應用,信用卡業務才能如虎添翼,得到迅速發展。從90年代起,各家商業銀行,根據社會需要和內部經營能力,在信用卡的種類上,大做文章,名目繁多,什么金卡、銀卡、外幣卡、儲蓄卡、貸記卡、借記卡、貴賓卡、ATM卡等等,可以說,統稱為銀行卡,也可以說是電子貨幣吧!盡管各家銀行所發行的銀行卡的功能并非完全一致,然而作為銀行卡的基本功能是一樣的。也就是:1,轉賬結算功能,如到商店購物、飯店消費;2,儲蓄存款功能,如儲蓄通存通兌;3,匯兌功能,如異地匯出匯款;4,消費貸款功能,可在規定限額范圍內進行短期透支等等。此外,各家商業銀行為了更方便、更安全的為客戶服務。在商場設立POS機(銷售點終端)和ATM自動柜員機。這是信用卡發展必不可少的配套設備。截止到1994年,我國各家商業銀行大約投入使用的POS機已有一萬多臺,ATM機也有2500多臺。

  總之,信用卡的發展是集存款、貸款、消費、結算為一體的現代化支付工具,因而,其自身的時代特色和嶄新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迫切的需求。

  經濟效益與影響

  經過銀行界這幾年的努力,銀行卡在發行、普及、應用上,對整個社會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影響,我認為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第一,人們的經濟思想意識,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銀行卡的廣泛發行,社會上的普及使用,對于人們在貨幣流通領域里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用卡既能取得存款利息,又能給予貸款,使人們可以超前消費。由于擴大了消費能力,就可以提高了人們的消費水平,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同時在結算支付手段上,大大簡化了手續,方便了客戶。這樣既繁榮了經濟,又為民造福。
  第二,減少流通領域中的貨幣發行量,節約物資和社會勞動力。由于采用了電子貨幣的轉賬結算手段,那么,在社會上就可以大大減少市場上的現金流通量。也可以說,減少了人民幣印刷數量,這樣既可以節約紙張,又減少了造幣工作人員、運輸工具、警衛押運、庫款保管、出納人員收付清點等繁瑣的社會勞動力。
  第三,減少資金周轉環節,加速資金周轉。隨著電子貨幣的應用,促進支付手段的現代化。銀行卡在銀行業務結算,資金清算,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少了在途資金的占壓,加速了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周轉率。
  第四、方便了客戶,擴大了消費。由于銀行推廣使用銀行卡的支付工具,人們外出,避免了攜帶大量現金的麻煩,大大增強人們的安全感,既方便購物,又享受服務,既可取現金,又可進行轉賬。
  第五、擴大商品銷售,繁榮市場經濟。采用銀行卡進行商品交易,就可以擴大銷售額,又減少銷費時。同時商店的銷貨款及時在銀行收帳,為經濟往來交易,提供了很多方便。
  第六、加強社會治安,防范壞人犯罪。由于銀行卡采用驗證和密碼手段,再加上銀行內部的限額授權和防火墻的技術控制,就可以防范壞人竊取,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的先進手段。 

  遭遇發展瓶頸

  信用卡自1985年引入我國經濟生活中以來,短短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有人講;“外國人有的,我們也有了”。但與國際相比之下,我們有的太少了,占全國人口總數的比例還非常低,普及率依然不高。同時,各家發卡銀行在激烈的競爭中,遇到了不少問題,都感到越向縱深發展,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就擺在了面前,原因固然很多。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九十年代初期,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偏低。信用卡作為一種信用支付工具,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其推行和使用,要受到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制約。那時,我國社會發展總體水平還偏低,人們的消費水平還不高。僅為一少部分富起來的人服務,為數尚少。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1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為1570元,職工平均工資為2365元,扣除吃、穿、用等消費支出后,所剩無幾。人們零星支付多,習慣于使用現金消費,對于使用信用卡還感到別扭。所以要求改變古老的消費觀念,還為時過早。 
    2、九十年代初期,我國通信網絡相對滯后,給金融電子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當時的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區域性系統內的聯網,各家自成系統,都在逐步形成。但投資過大,時間又長,設備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資源浪費。當時,作為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正按照“六五做準備,七五打基礎,八五上規模,九五電子化”的戰略設想。正在建設衛星通信網的工程中,還未正式投入運行。這樣就造成全國金融業,在通信網絡上的重復建設和投資上的浪費。
  3、各家銀行的信用卡自成系統,不能互相聯網運行。由于我國各家發卡銀行起步時,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結果造成各特約商戶的柜臺上,都豎立著各家銀行信用卡的標識牌,給特約商戶和消費者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大家都知道電子貨幣是國民經濟中的流通工具,是不能分割的,因此也影響到銀行卡的發行。
  4、軟件開發的技術標準不統一,難與國際技術標準(ISO9000系列)接軌。各家發卡銀行起步時,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開發的軟件,再加上金融業務的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的不規范、計算機設備接口不統一。對推動信用卡互聯網的普及發展,也造成了很大困難。
  5、九十年代初期,各家銀行組建的特約商戶網點還比較少,也不普遍,顧客持卡消費就感到不方便,銀行卡的作用也就很難得到發揮。

  聯合通用之路是方向

  信用卡進入人們的生活,是我國金融業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和新世紀挑戰的需要,是我國社會進步的趨勢。盡管90年代銀行卡在普及中遇到了不少問題。但這些問題在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組織協調各家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入探討研究中,加以優化、充實、提高、完善、改進的基礎上,逐步走向聯合通用之路。

  我們大家都知道,銀行作為國民經濟資金貨幣活動的總樞紐,必須努力采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手工作業模式,迅速實現服務手段和經營管理自動化、現代化,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和宏觀調控功能,支持社會進步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

  那么,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就必須高度強化自身電子化的發展,才能統領全國銀行業現代化的不斷擴展。1988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負責組建衛星通信網的建設工程,為全國各家銀行異地間的聯網,資金劃撥和資金清算,而提供運行平臺。經過三年多的建設,電子聯行業務逐步投產運行。

  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又成立了主管金融電子化的職能機構——金融科技司,各分行下設金融科技處。負責金融電子化發展規劃、技術標準、制度規定、管理辦法、項目審批、檢查指導和聯合協調等。1992年在已建成北京中央衛星總站和全國236個大中城市地面衛星接收發射小站,并在開通運行的基礎上,又組建起中國人民銀行資金清算總中心,各分行設分中心。此外,人民銀行還組建起金融標準化委員會(簡稱金標委)。這樣就為銀行卡走上聯合發展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和組織發展保證。

  黨中央、國務院對全國金融電子化發展很重視。1993年6月1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國務委員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的陪同下,到北京沙河衛星總站,親自視察了人民銀行資金清算總中心。并作了重要講話,還提出建設“金卡”工程的指示。后來在朱镕基總理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期間,就加快金融信息化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1994年全國金卡工程開始啟動。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城市的各家商業銀行,相繼合資組建起地方性的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從而逐步走向區域性的聯合之路。

  在人民銀行的組織領導和各家商業銀行的共同努力下,經過6年多的聯合建設和發展,受中央各部委(發改委、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商貿部等)的支持,把全國18個城市的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聯合組織起來。在此基礎上,2002年3月26日,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注冊資本金16億人民幣。這是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股份制金融公司。也就是由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銀行卡發卡金融機構共同投資設立的一個公司。這樣就真正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跨銀行、跨地區的銀行卡信息交換網絡中心。從而真正走上了“市場資源共享,業務聯合發展,公平有序競爭,服務質量提高”的良性發展之路。為普及推廣銀行卡應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務。這才是我們常說的實現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目標。也可以說真正實現了電子貨幣“一卡通’。

  自從中國銀聯公司成立后,我國銀行卡的發展逐年擴大。截止2006年2月,全國發行帶有銀聯卡的銀行機構,包括香港、澳門在內共有121家。截止2007年10月,中國銀聯卡,已經在亞太、歐美、東南亞、澳新等26個國家和地區。也就是中國人常去的商店實現受理。同時持人民幣銀聯卡,可直接實現外幣和人民幣的轉換,還可減少貨幣互換間的麻煩,節省貨幣兌換費用。這樣我國銀行卡的發展,從此就走出國門,走向了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