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平臺模式多樣 多卡合一漸成主流
作者:語馨 收編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8-07-16 10:21:22
摘要:社會保障卡、銀行卡、交通卡等的多卡合一模式,“卡”應用已經成為社會信息應用整合的主要模式,而上海、北京等城市是其中的先行者。
在2007電子政務重大工程CIO報告會上,與會的政府CIO們普遍認為,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大趨勢是“以效益為中心”,即大力推進低成本、高效率的電子政務。在對社會信息應用的整合平臺建設過程中,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對低成本、高效率的追求方式有異,因此出現了多樣化的整合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會保障卡、銀行卡、交通卡等的多卡合一模式,“卡”應用已經成為社會信息應用整合的主要模式,而上海、北京等城市是其中的先行者。
目前上海市已經發放了970多萬張社會保障卡,在這張社保卡上,不僅包含了傳統身份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戶籍所在地等全部信息,而且包含了社會保險、公積金繳納情況、個人的婚姻狀況和職業技能等信息。一個上海市民持社保卡不僅可以辦理戶口登記、遷移、注銷,辦理駕駛執照、因私護照,而且可以辦理就醫、求職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如果有必要,他還可以申領社會救助和優待撫恤事務、辦理婚姻狀況變更。近日,市信息委與上海銀行簽署了“申卡—社會保障卡副卡”合作框架協議。“社保卡與銀行卡綁定支付項目”開展至今,全市已有46家醫院建立了綁定支付的應用環境,其中長寧、虹口兩試點區的醫院已達到全覆蓋,綁定的銀行將達到近10家,銀行卡種類達數十種。
北京市政一卡通自投入使用以來,除了刷卡乘坐公交、地鐵外,還陸續開通了撥打IC卡公共電話、繳納水電費、在70余家快客超市消費等功能。伴隨著覆蓋人群的擴大,一卡通的功能也在不斷增加,從9月21日開始,有700多家超市、西餅屋、餐廳、藥店等商業單位也可以接受一卡通付賬消費。預計到明年會有 1500家商業單位接受一卡通消費。屆時,市民只要擁有一張一卡通,就可以實現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出行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卡付費。
福州采用商業銀行獨立發卡模式,在超市、快餐、醫療就診、公路收費、交通罰沒款等領域,使銀行卡成為市民的小額支付工具,已發卡10萬張;杭州市的 “市民卡”,首批開通了9項功能,除了醫保、勞保等應用外,還可在公交、出租、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刷卡,已發卡100萬張;寧波市整合銀行卡、IC卡的跨行業通用卡,預計年內也可發行,并明確今后不再發行功能類似的卡。
在廣州,社保卡目前首先啟用的功能是代替醫保磁體卡和各醫院的診療卡,市民看病、買藥無需再攜帶醫保卡和多家醫院的診療卡,而只需要刷社保卡即可。廣州市信息辦主任謝學寧表示,廣州市還將結合城市信息化的發展,將社會保障卡應用到其他社會服務領域中,如診療卡、公積金卡以及借書證等。順德市目前已逐步擴大社保卡的服務范圍,并延伸至勞動就業、社會救助、優待優撫等個人相關社會保障事務。
目前上海市已經發放了970多萬張社會保障卡,在這張社保卡上,不僅包含了傳統身份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戶籍所在地等全部信息,而且包含了社會保險、公積金繳納情況、個人的婚姻狀況和職業技能等信息。一個上海市民持社保卡不僅可以辦理戶口登記、遷移、注銷,辦理駕駛執照、因私護照,而且可以辦理就醫、求職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如果有必要,他還可以申領社會救助和優待撫恤事務、辦理婚姻狀況變更。近日,市信息委與上海銀行簽署了“申卡—社會保障卡副卡”合作框架協議。“社保卡與銀行卡綁定支付項目”開展至今,全市已有46家醫院建立了綁定支付的應用環境,其中長寧、虹口兩試點區的醫院已達到全覆蓋,綁定的銀行將達到近10家,銀行卡種類達數十種。
北京市政一卡通自投入使用以來,除了刷卡乘坐公交、地鐵外,還陸續開通了撥打IC卡公共電話、繳納水電費、在70余家快客超市消費等功能。伴隨著覆蓋人群的擴大,一卡通的功能也在不斷增加,從9月21日開始,有700多家超市、西餅屋、餐廳、藥店等商業單位也可以接受一卡通付賬消費。預計到明年會有 1500家商業單位接受一卡通消費。屆時,市民只要擁有一張一卡通,就可以實現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出行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卡付費。
福州采用商業銀行獨立發卡模式,在超市、快餐、醫療就診、公路收費、交通罰沒款等領域,使銀行卡成為市民的小額支付工具,已發卡10萬張;杭州市的 “市民卡”,首批開通了9項功能,除了醫保、勞保等應用外,還可在公交、出租、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刷卡,已發卡100萬張;寧波市整合銀行卡、IC卡的跨行業通用卡,預計年內也可發行,并明確今后不再發行功能類似的卡。
在廣州,社保卡目前首先啟用的功能是代替醫保磁體卡和各醫院的診療卡,市民看病、買藥無需再攜帶醫保卡和多家醫院的診療卡,而只需要刷社保卡即可。廣州市信息辦主任謝學寧表示,廣州市還將結合城市信息化的發展,將社會保障卡應用到其他社會服務領域中,如診療卡、公積金卡以及借書證等。順德市目前已逐步擴大社保卡的服務范圍,并延伸至勞動就業、社會救助、優待優撫等個人相關社會保障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