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總醫院使用RFID提高診所的效率
作者:劉瑜
來源:RFID射頻快報
日期:2009-10-27 16:56:24
摘要:麻省總醫院(MGH)經過幾年的對RFID技術的測試使用之后(用來追蹤手術室的病人和工作人員),現在將RFID技術放在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環境里使用——放在整個波士頓地區的醫療診所里使用,在那樣的環境里,病人的移動很難掌握。
麻省總醫院(MGH)經過幾年的對RFID技術的測試使用之后(用來追蹤手術室的病人和工作人員),現在將RFID技術放在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環境里使用——放在整個波士頓地區的醫療診所里使用,在那樣的環境里,病人的移動很難掌握。該系統由Radianse提供,稱為Radianse Reveal,包含433MHz有源的RFID標簽,以證章的形式佩戴在員工和病人身上。到目前為止,有3個診所在采用Radianse Reveal,計劃到2010年第一季度末,該系統在其他5個點也投入使用。
麻省總醫院技術評估研究所的醫學博士兼高級科學家James Stahl 說:“我們的動機是為了更加了解我們的臨床系統是如何運行的。不像在手術室里追蹤資產或病人,追蹤診所里病人的移動,從資源的管理方面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雖然醫院的目標是提供給病人更好的照顧,然而了解病人的移動情況和他們要接受的治療內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病人和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接受的治療內容也不一樣。雖然診所可以使用一些證據來了解正在提供的服務是否有效率,但是沒有一個衡量每次診療效率的好方法,很難知道應該改善和提高哪一個方面。例如,醫院很難跟蹤哪些地方延誤時間了、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時間是否適當以及病人單獨坐在檢測室的時間有多長。
麻省總醫院波士頓的3個診所使用該系統通常一天一個醫生可以為20至40名病人診病,每個診所有3個醫生。其中兩個診所和病人有預約,而另外一個診所是沒有預約的。
2005年,麻省總醫院設立了一個Radianse RFID技術試點追蹤手術室里的員工和病人。當時,Stahl擔任這個試點項目——未來手術室(ORF)的研究主管。該項目的目標是為了確定RFID技術是否可以追蹤病人和員工的移動,并在相關數據的基礎上改善手術室的工作流程。
Stahl說,RFID技術在診所的使用是一個永久性的部署,將首先用于業務分析,在未來,這項技術可望被工作人員用于報警和實時定位。作為一個醫生,Stahl曾覺得醫療診所可以運行得更有效率,但當時他缺乏足夠的數據使醫院能了解其臨床系統以及了解病人是如何得到照顧的。他說,要了解臨床系統的運行,需要使用像RFID一樣的工具。醫院希望能夠追蹤診所里的病人流動和病人聚集的地方,以便了解醫生對病人一對一的診療需要的時長。Stahl說, 使用RFID系統,他們現在開始研究診所是如何運作的了。
每個醫生都有一個Radianse的ID證章,可以固定在夾克衫上或附到一個掛繩上。證章里電池供電的433 MHz RFID標簽由一個唯一的ID號碼編碼,在Radianse的軟件里與醫生的名字相連。安裝在診所天花板上的Radianse的閱讀器接收到ID號,ID號碼由標簽以每10秒種的速率傳輸。閱讀器的讀距大約有30英尺,使用三角測量可以找出在大約3英尺之內的標簽的位置。通常情況下,至少有三個閱讀器捕捉一個標簽在任何特定時間的傳輸。 Radianse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ve Schiefen說,根據診所的大小,每個診所約安裝15至25個閱讀器。
當病人到達診所時,登記并獲得一個 Radianse的ID證章。工作人員先輸入病人的有關信息,然后掃描標簽上的條形碼,使病人的個人信息與證章RFID標簽的ID號碼相連。從那時起,病人在診所里的位置就可以追蹤了。該系統會存儲相關數據,包括病人在診所中去過的地方、病人在某一特定地點的時長以及病人與診所工作人員在一起的時長。在病人就診結束時,病人將證章放在接待處的一個籃子里,以便之后的病人重復使用。
Stahl說,工作人員可以登錄Radianse的軟件,可以在任何特定時間找出診所里的某個特定的病人,盡管在這個階段,該系統被用于查詢歷史資料,但可以確定比如說哪些可能是臨床系統中的瓶頸。該診所還可以研究病人護理方面的任何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如果新的電子病歷系統被引入之后,Radianse的數據可以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新系統如何影響病人的流動。
一旦系統能夠提供有用的業務數據分析,如診所在特定的時間里特定的醫生診療病人的數目,Stahl說,他希望看到,在病人去到診所的禁地(非工作區)時該系統可發送警報。他還預計,如果病人在檢測室等待的時間太長,該系統也將會發送警報。
麻省總醫院技術評估研究所的醫學博士兼高級科學家James Stahl 說:“我們的動機是為了更加了解我們的臨床系統是如何運行的。不像在手術室里追蹤資產或病人,追蹤診所里病人的移動,從資源的管理方面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雖然醫院的目標是提供給病人更好的照顧,然而了解病人的移動情況和他們要接受的治療內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病人和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接受的治療內容也不一樣。雖然診所可以使用一些證據來了解正在提供的服務是否有效率,但是沒有一個衡量每次診療效率的好方法,很難知道應該改善和提高哪一個方面。例如,醫院很難跟蹤哪些地方延誤時間了、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時間是否適當以及病人單獨坐在檢測室的時間有多長。
麻省總醫院波士頓的3個診所使用該系統通常一天一個醫生可以為20至40名病人診病,每個診所有3個醫生。其中兩個診所和病人有預約,而另外一個診所是沒有預約的。
2005年,麻省總醫院設立了一個Radianse RFID技術試點追蹤手術室里的員工和病人。當時,Stahl擔任這個試點項目——未來手術室(ORF)的研究主管。該項目的目標是為了確定RFID技術是否可以追蹤病人和員工的移動,并在相關數據的基礎上改善手術室的工作流程。
Stahl說,RFID技術在診所的使用是一個永久性的部署,將首先用于業務分析,在未來,這項技術可望被工作人員用于報警和實時定位。作為一個醫生,Stahl曾覺得醫療診所可以運行得更有效率,但當時他缺乏足夠的數據使醫院能了解其臨床系統以及了解病人是如何得到照顧的。他說,要了解臨床系統的運行,需要使用像RFID一樣的工具。醫院希望能夠追蹤診所里的病人流動和病人聚集的地方,以便了解醫生對病人一對一的診療需要的時長。Stahl說, 使用RFID系統,他們現在開始研究診所是如何運作的了。
每個醫生都有一個Radianse的ID證章,可以固定在夾克衫上或附到一個掛繩上。證章里電池供電的433 MHz RFID標簽由一個唯一的ID號碼編碼,在Radianse的軟件里與醫生的名字相連。安裝在診所天花板上的Radianse的閱讀器接收到ID號,ID號碼由標簽以每10秒種的速率傳輸。閱讀器的讀距大約有30英尺,使用三角測量可以找出在大約3英尺之內的標簽的位置。通常情況下,至少有三個閱讀器捕捉一個標簽在任何特定時間的傳輸。 Radianse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ve Schiefen說,根據診所的大小,每個診所約安裝15至25個閱讀器。
當病人到達診所時,登記并獲得一個 Radianse的ID證章。工作人員先輸入病人的有關信息,然后掃描標簽上的條形碼,使病人的個人信息與證章RFID標簽的ID號碼相連。從那時起,病人在診所里的位置就可以追蹤了。該系統會存儲相關數據,包括病人在診所中去過的地方、病人在某一特定地點的時長以及病人與診所工作人員在一起的時長。在病人就診結束時,病人將證章放在接待處的一個籃子里,以便之后的病人重復使用。
Stahl說,工作人員可以登錄Radianse的軟件,可以在任何特定時間找出診所里的某個特定的病人,盡管在這個階段,該系統被用于查詢歷史資料,但可以確定比如說哪些可能是臨床系統中的瓶頸。該診所還可以研究病人護理方面的任何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如果新的電子病歷系統被引入之后,Radianse的數據可以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新系統如何影響病人的流動。
一旦系統能夠提供有用的業務數據分析,如診所在特定的時間里特定的醫生診療病人的數目,Stahl說,他希望看到,在病人去到診所的禁地(非工作區)時該系統可發送警報。他還預計,如果病人在檢測室等待的時間太長,該系統也將會發送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