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系統設計論壇探討信息產業創新之路
本次論壇的召開正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一年后。中國是電子信息產業制造的大國,2008年產業總值超過6萬億,占全國GDP的5%(全球的平均水平為3~4%),電子信息產業已是我國支柱性、先導性,同時也是基礎性、戰略性的一個產業。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電子信息產業并不是一個強國,尤其是此次金融海嘯的發生,使產業內部的一些矛盾更加凸顯出來,比如研發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林潤華指出,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的任務非常艱巨,也非常光榮,而這個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電子系統設計主管的肩上。把電子系統設計主管作為會議主體,在當前中國的研討會中不多見,舉辦這樣的論壇是抓住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進步的核心。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一: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林潤華
“這次會議開創了電子系統設計主管討論的先河?!绷置貢L提出,這樣的探討從小處而言,有助于參加會議的企業的創新發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全局來看,這樣的一種討論和氛圍,對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有效地應對金融危機,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意義非常大。希望這樣的會議從深圳開始,很快地擴展到其他一些區域,中國從整體上能形成電子系統設計創新的大環境。
林秘書長認為,電子系統設計創新在方法上要抓住兩個根本點:一是對市場、用戶的現實或潛在需求要有很強的洞察能力和把握能力,二是對技術趨勢的把握、對新興技術的快速應用。除此之外,還需要設計主管相互間多溝通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從而形成電子信息產業群體性的進步和創新的氛圍。
深圳電子學會理事長楊淑雯教授提到從IDH開始,全球都投入了創新潮中。中國的電子設計公司在手機、上網本等產品上表現出了突出的創造性,促進了相應的產業鏈的發展,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使整個產業鏈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二:深圳電子學會理事長楊淑雯
在隨后的交流當中,Xilinx公司亞太區市場營銷及應用工程部總監張宇清為在場的設計主管們講述了“FPGA可編程邏輯芯片如何幫助中國創新”。時值FPGA發明25周年,市場(不斷細分)、成本(ASIC定制芯片、ASSP標準芯片的NRE成本加速攀升)和資金三個推動力正在推動FPGA成為主流芯片。除手機外,FPGA已被絕大多數行業所采用,通訊、計算機、工控、航天航空、消費電子等各個領域都能夠找到FPGA的身影。而Xilinx公司目標設計平臺的推出,可以減少FPGA開發工程師的開發時間和復雜度。FPGA實際上是一個平臺,中國工程師在其上進行的所有創新設計、IP和開發資源,都屬于自己這樣一個開發平臺將會推動國內的工程師不斷創新、研發。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三:Xilinx公司亞太區市場營銷及應用工程部總監張宇清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孟彪笑稱,系統廠商從不做IC到重新做IC,是被逼的。到3G后,標準不停地變,沒有合適的芯片可用。通訊設備可以說是用IC堆起來的,IC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信號處理過程,整個IC的用量是在不斷增長的,DSP和FPGA的應用越來越多。通訊芯片的“山寨化”是一定的,因為芯片的先期成本越來越高,如何能把量做上去,聯發科樹立了榜樣,SoC其實就是山寨化的一個過程。功耗、新工藝的價格成為制約,DSP和FPGA是現在用的,至于之后是否設計成ASIC,不取決于技術,而是取決于量。當4G后,依然覺得芯片的邏輯門不夠多,速度不夠快,因此多核、矢量處理器是趨勢。多模多制式是不可避免,所以一定要實現軟件無線電。成熟的市場還是用ASIC,但不成熟的市場還是用FPGA、DSP、DSP+FPGA。雖然有各種困難,作為21世紀的電子企業,如果不掌握IC,肯定沒有發展前途。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四: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孟彪
針對目前關注度極高的物聯網,論壇也進行了專門的討論。華南理工大學副研究員賴曉錚說,物聯網是國際電聯“Any time, Any place, Any thing”目標的第三步,主要包含的技術是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智能識能系統。其中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應用于集裝箱、智能建筑、工業基礎設施監控、環保等,需要關注的技術主要有兩個,一是節點的電池技術,另一個則是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歷史相對較長,應用范圍較廣,但此前遭遇不少問題,賴曉錚認為,解決之道是在移動終端集成RFID功能,這樣手機的應用就可以擴展到數字家庭、智能家居等領域。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五:華南理工大學副研究員賴曉錚
深圳市遠望谷公司技術總監武岳山提到,物聯網包括物、網、人的需要三個因素,物的信息一定要轉換為數據才能上網,通過網來滿足人的需要。在物聯網的這個大概念之下,RFID是一個具體的信息采集的技術。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RFID的應用一是二代身份證,另外則是鐵路的抄車號。從技術到需求的轉換,關鍵取決于五點:1.識別的距離;2.誤別的速度;3.標簽里存儲的數據量;4.識別區域內需識別的標簽數量;5.在無接觸的情況下信息的改寫。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六:深圳市遠望谷公司技術總監武岳山
RFID目前還是以廣義物流為最大的應用。從人工識別、條碼識別、無源的標簽識別、有源的標簽識別,再加上實時定位、GPS定位,這些基本技術集合起來,如果不計成本,可以構建一個物聯網的要素。物聯網從哪些地方一點點落地,是個大問題。
中國企業產品的差異化為什么如此嚴重?深圳力合微電子公司總經理劉鯤博士從芯片的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解讀,他認為:從芯片到終端,再到系統,這樣一個設計鏈其實也構成了一條創新鏈,產品創新其實可以體現在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本來這三部分應該是由不同的供應商來做,但由于現在芯片供應商觸角不斷向下延伸,不但提供芯片,還要提供完整的參考設計?,F在大部分系統廠商都不做任何改動,將方案直接加外殼,就變成了產品,這樣必然導致同質化。解決之道唯有系統企業對芯片不要采取完全的“拿來主義”。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七:深圳力合微電子公司總經理劉鯤博士
在互動討論環節,20余家企業負責人、技術主管等進行了精彩發言,對電子設計產業如何整合資源、共同發展、促進知識產權保護、改變山寨現象等,做了深入的討論,并提供了較好思路。
本次論壇上,還發布了“電子設計聯盟”成立的消息。很多代表的發言很具創新性,對“電子設計聯盟”的工作開展有較強的操作性。
在整整一天的交流當中,與會的設計主管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一起分享了電子設計中的經驗體會、探討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國際產業競爭格局的變化為我國信息企業充分利用全球核心技術、專利等戰略資源帶來機遇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發展核心研發創新能力是改變以往發展模式的重要途徑之時,這樣的討論與交流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