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被列入首批國家文化創新工程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自助圖書館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閱讀生活 
   一張居民身份證,100元人民幣押金,就能通過“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服務終端,坐擁深圳圖書館450多萬冊館藏文獻,樂享24小時圖書借閱服務。這可不是神話。40臺遍布全市多個居民區、工業區以及人流密集網點的“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為深圳人的“悅讀”生活再開便利之門。這一臺臺長3.57米、寬1.5米、高2.5米,不銹鋼外殼,可借400多冊、容量為500多冊圖書,一身冷峻氣質的“大家伙”被深圳市民親切地稱為“會吐知識的ATM機”。  
  文化加科技引領深圳制造海外輸出  
  記者得知,金秋10月深圳“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再獲殊榮。根據《文化部關于公布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獲獎項目名單的通知》,本屆創新獎經專家評審和入圍項目完成單位答辯,共評出創新獎20項。深圳圖書館“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在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被列入首批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并已獲得五項國家專利,其中一項國家發明,四項國家實用新型。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后,除了有深圖人的不懈努力,還有一群深圳科技工作者的堅持與奉獻。這就是深圳市海恒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承擔了“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技術部分的全部研發工作。  
  海恒智能是一家在行業內名聲遐邇,專業研發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高科技公司,擁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奮斗”的隊伍。公司總工程師楊敬紅給記者講述了海恒智能與深圳圖書館牽手的始末。一切開始于RFID。2006年懷揣著打造世界一流圖書館夢想的深圳圖書館,通過政府公開招標與業內頂尖的法國TAGSYS公司在深圳的代理公司——海恒智能相逢,共同為深圖新館安裝先進的RFID系統。所謂的RFID譯成中文即“射頻識別技術”。這種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的應用化技術,現在被廣泛地用于標簽識別。RFID同時也是時下最熱的“物聯網”的基礎技術之一。  
  楊敬紅形容“城區自助圖書館”是被深圳圖書館給“逼”出來的產物。“概念是他們提出,通過招標我們再次攜手合作,共同實施。深圖人開闊的眼界、爽落的做事風格令人印象深刻!”楊敬紅感嘆說,是深圖的“內驅力”帶動著海恒智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產品代理到軟件設計,再到自主創新,“自助圖書館”的項目為公司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在采訪中,楊敬紅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包括北京、西安、上海等國內多個城市自助圖書館項目都已經或年內啟動試運行,廣州、長沙、香港等均已著手立項建設,海外的咨詢電話更是絡繹不絕,現在公司正在申請海外專利和產品出口需要的CE和UL安全論證,年內將有2臺自助圖書館交由海外合作伙伴銷往國外,可以預見,由深圳人自己打造的文化新產品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科技對于文化的重要即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的相輔相成。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是一項科技含量很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其研發與實施具有十分明顯的“創新型”特征和十分清晰的“產業化”思路。無論是“創新型”還是“產業化”,其文化建設都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也就是說,科技在深圳的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乃至決定性的作用。其實,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創新,本身就預示了某種“產業”前景。有理由相信,由深圳人打造的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是一次“文化”與“科技”的深情相擁,帶給世界文化發展的將是一道燦爛光環。  
  一張居民身份證,100元人民幣押金,就能通過“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服務終端,坐擁深圳圖書館450多萬冊館藏文獻,樂享24小時圖書借閱服務。這可不是神話。40臺遍布全市多個居民區、工業區以及人流密集網點的“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為深圳人的“悅讀”生活再開便利之門。這一臺臺長3.57米、寬1.5米、高2.5米,不銹鋼外殼,可借400多冊、容量為500多冊圖書,一身冷峻氣質的“大家伙”被深圳市民親切地稱為“會吐知識的ATM機”。  
  “吐的不是錢,而是知識!”這款獨一無二的ATM機或許最能代表中國改革的試驗田——深圳,這座年輕移民城市的追求。從概念到研發再到實物,“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的新鮮出爐,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這一臺臺凝聚著深圳人智慧和汗水的“大家伙”是地道的“深圳原創”,更是深圳市政府提出“文化+科技”發展戰略的現實寫真。在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實現產品輸出的同時,自助圖書館潛移默化地提升著城市的閱讀品質。  
  “會吐知識的ATM機”簡單又好用  
  11月13日晚上9點,家住桃源村的市民蔡雪小姐,花兩三分鐘時間走到樓下,在24小時自助圖書服務機上按幾下鍵盤,就輕松借到兩本心儀的圖書。而在以前她坐公交車來回深圳市圖書館一趟需要半天時間。對深圳市民而言,“深圳創造”的自助圖書館就像是銀行的ATM機,只不過存取的是書和知識。在自助圖書館服務機辦一個借書卡,10秒鐘之內就可以搞定——只需把第二代身份證給機器驗證,在驗證合格之后,根據熒幕提示,在進鈔口塞入一張百元紙幣,作為借書押金,鈔票驗證合格,機器就會吐出一張讀者卡。這張借書卡和在深圳圖書館本部辦理的一色一樣。拿著它,就能享受包括閱覽、查閱電子書刊和數據庫在內的所有服務。  
  此外,這張借書卡還可以幫助讀者從自助圖書館櫥窗里展示的400多本圖書里,借閱最多5本圖書。只要輸入書籍的架位號,所借圖書就會自動“下落”到取書口。還書更簡單。只需要把書塞進圖書口,等機器確認完還書信息就行?!盁o人值守的自助圖書館,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見過,現在真實來到了自己身邊。沒想到公共文化服務能如此便利、便捷!”蔡小姐感嘆道。因為家門口有了自助圖書館,社區里幾個從來不去圖書館的居民也憑第二代身份證在自助機上申辦了借書證,從此頻頻到自助機上借書還書,大家成了書友,經常交流,“有這樣一個自助圖書館在家門口,鄰居們都說想不讀書都不可能了?!?nbsp; 
  當記者問起蔡小姐,自助圖書館是否能滿足讀書需求之時,她笑著回答,別看自助圖書館占地僅10平方米,卻容納了深圳圖書館龐大的圖書資源,宛如一個智能“窗口”。“有了借書要求,我就通過自助圖書館查詢機訪問深圳圖書館網站查詢,提出預借中文圖書和遠程文獻傳遞請求,之后不久就會收到圖書館短信通知,即可按時來取書了。所借的圖書,還可歸還到任何一個自助圖書館。” 自助圖書館的“家”——深圳圖書館位于深圳中心區,是一座極富現代感的知識殿堂。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讀者來這里不用帶證件,不用帶錢包,因為館內一般服務全部是免費的,而且不設任何門檻,這個“開放、平等、免費”的服務理念堪稱全國超前。   
  巨額圖書借閱量催生自助圖書館  
  自2008年4月23日首臺“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在深圳圖書館正門東側揭牌以來,到今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深圳圖書館現共投入40臺機器服務市民。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月到9月,自助圖書館已累積完成辦理借書證9547張,服務讀者330115人次,處理文獻806485冊次,完成預借送書26323冊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今時今日,翻看這些數據,不禁令人喟嘆深圳圖書館的“遠見卓識”。然而在這個項目上馬之初,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一些外地同行曾感嘆,40萬一臺的“自助圖書館”,深圳“真有錢!”面對這些非議,深圳市圖書館館長吳晞解釋說,做這個項目的初衷是為了“省錢”而不是“花錢”。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倘若在全市各地建基層圖書館,房子起碼需要200平方米,不管是建、買、租,這40萬連房子的零頭都不到。更重要的是節省土地資源。自助圖書館占地僅6平方米,加上旁邊走動的地方大概只要10平方米,而且不需要國土局批,就利用城市的邊邊角角、超市的門口、地鐵售票廳等等現成的地方就把它解決了。吳晞說:“還有就是編制問題。一個基層圖書館至少要有5個人值守,還有各種相應的設備。自助圖書館不需要人現場值守,我們現在有一個自助圖書館工作部,有五六個人,一兩年后大概會增到10個人,我們用5到10個人就可以管理40到300個圖書館?!?nbsp; 
  “深圳創造”的“自助圖書館”的問世打破了多項世界第一:世界第一臺遠程圖書借閱機、世界第一臺預約圖書借閱機……它的出現引起了全國各省市乃至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那么,這臺引領“潮流”,渾身洋溢著“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機器是如何面市的呢?吳晞館長告訴記者,自助圖書館的創意是甘琳副館長首先提出,傾全館之力而精心打造的。2006年7月12日上午,位于蓮花山下的深圳圖書館新館開館,僅半天就迎來了2.3萬人的讀者高峰,次日下午,又有1.5萬人進館,此后的一個多月,每天接待讀者超過1萬人,遠遠超出了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8000人的能力。  
  從老館的1.3萬平方米擴大到新館的3.5萬平方米,圖書館仍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這個現實深深觸動了包括吳晞館長在內的圖書館所有工作人員?!笆忻駥D書的需求這么大,我們的手段又這么有限,一定要想一個新的手段把書送出去?!眳菚務f“我們要做一個擺放在街頭的圖書館,并不只是一臺機器,而是一個真正的圖書館,具備圖書館各項功能的完備系統?!贝竽憚撘獗澈笥邢冗M的RFID技術在撐腰。新圖書館建設時,花了2000萬元,在國內率先采用了RFID技術。這是一種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與傳統的條碼技術相比,理論上它在幾公里內都能識別圖書。RFID同時也是自助圖書館的技術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