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應用能否帶動安防行業產業化
2009年9月剛剛召開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在隨后公布的會議公告中,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國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繼四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的新一輪刺激經濟的方案。目前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是中國立足當前渡難關、著眼長遠上水平的重大戰略選擇,既要對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更要引領中國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慧聰安防網配圖  
    其中在對上述七大產業做出更為具體的解釋中,介紹信息產業: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傳感網和物聯網方興未艾。其中,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簡單說來就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合。我國已啟動傳感網方面的研究。信息網絡產業將是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結合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其在電力、交通、安防等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已經初見成效。因此,現在已有專家紛紛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的普及。  
    在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中,GPS、紅外傳感等應用技術,目前在安防行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中應用劃分為四大類型:傳感器業務、移動定位、公共領域比較多的串口類業務和視頻監控。安防具有廣闊的行業應用需求,如交通、物流、零售、電力、金融、環保、醫療等。  
    在企業安防中,對振動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的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業標準化生產檢測系統中,通過設置各種傳感器,收集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然后通過有線或者無線視頻方式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生產檢測系統,生產檢測系統對它進行處理和分析,也可進行反向控制。工業監測系統中,通過設置壓力、溫度等傳感器,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電流、功率等數據進行檢測、處理和分析,提供告警、維護功能。  
    醫療健康中利用無限傳感技術,醫生坐在辦公室里,通過病人身上的一個小傳感器,就可24小時獲知病區內所有病人的脈搏、體溫、血糖等身體狀況。病人家屬經過授權,也可通過網絡隨時共享這些信息。  
    智能軌道交通高速不停車收費系統,除了紅外防盜,車載GPS外,射頻識別同樣也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只要在汽車的任意處嵌上一塊存有車主姓名、車型、車牌號等個人信息的射頻標簽,車輛可以自動“認出”主人。如果偷車者沒對這個標簽進行解碼,車輛則會自動報警。  
    在環保監測上,如發生氣體泄漏、水體污染等事件,工作人員可隨身攜帶一箱生化傳感器,像播種那樣在一定范圍內隨機散布,數十個傳感器就能無線聯網,隨時“跟蹤”有害物質的擴散路徑,實時向指揮部“發報”。  
    這意味著安防行業在物聯網發展中占有很大空間,但現在判斷物聯網發展能否帶動安防產品大規模產業化為時過早,在冷靜的市場分析下,目前中國的物聯網還處于概念和科研階段,安防產品整個產業模式還沒有徹底形成,僅處于平穩起步階段。國內還沒幾家具有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傳感器生產企業,傳感器、微處理器無線通信芯片,大多是從國外進口,國內相關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能否抓住這次機會,將決定未來市場歸誰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