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個性化促使物聯網向未來互聯網演進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NOKIA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馬建
12月19日消息,國內首屆“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NOKIA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馬建表示,未來的互聯網應該是個性化的,這就促使了物聯網向著未來互聯網演進。
未來的互聯網伴隨每個人無處不在的,應該是更好的互動的,不僅僅是跟人互動,同樣也要跟位置、物進行互動,人與物、人與位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它應該是情境感知的,這種感知可能來自人文的環境,也可以是來自一個終端,也可能來自周邊的物理世界,或者周邊的物理世界。
馬建指出,現在所看到的手機是連接人的,同樣它現在也連接地點,因為現在有GPS定位,有室內定位,它可以把人與環境、地點進行緊密的聯系。手機在物聯網方面應該是人的接口對物的接口、對物聯網的接口,這樣可以讓人們聯到任何事、物和任何地點。
從互聯網的個性化來可以看到,移動設備將是個性化的個人到物理世界的接口。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馬建:各位專家下午好,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是物聯網如何向互聯網的轉變,從互動人生到互動環境,最終是給人一個更好、更精彩的體驗。
在說之前,我們會看到手機的普及率非常高,現在已經將近了40億。早上也說了,它的應用也是最大面積的應用,遠遠超過互聯網。而且現在每時每刻都在增加。對于NOKIA來講,我們的愿景是以人為本,讓每個人都能夠最大限度的把握每個時刻。每個時刻意味著什么呢?并不僅僅意味著通信上的每個時刻,同時每個時刻是在這個環境之中,所以你要在這個環境之中把握你的每個時刻。
對于我們研究中心的人來講,我們的使命就是開拓科研前沿,迎接新的科技挑戰,為NOKIA傳遞明天最精彩的、不可抗拒的人生體驗。所以物聯網可以增強這種人生體驗,我們一會兒可以看到。
今天上午也好、下午也好,談了很多關于物聯網的定義范疇,我不再談了。但是我覺得有時候大家會忽略的一點,就是其實物聯網是互動,或者是連接物理世界的,并不僅僅是物,這里頭應該包括地理、位置,所以應該是能夠連接任何物和任何位置的。這兩個應該在物聯網的范疇之內。
為什么說物聯網向著未來互聯網演進呢?我們理解未來的互聯網應該是個性化的,也就是說伴隨每個人無處不在,應該是更好的互動的,不僅僅是跟人互動,同樣也要跟位置、物進行互動,人與物、人與位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再進一步,它應該是情境感知的,這種感知可能來自人文的環境,沒準是來自一個終端,也可能來自周邊的物理世界,或者周邊的物理世界,再進一步是語意的,也是更加智能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手機是連接人的,同樣它現在也連接地點,因為現在有GPS定位,有室內定位,它可以把人與環境、地點進行緊密的聯系。手機在物聯網方面應該是你的接口對物的接口、對物聯網的接口,這樣可以讓你聯到任何事、物和任何地點。
從互聯網的個性化來講我們可以看到,移動設備(手機)將是以個性化的個人到物理世界的接口。因為本身手機已經集成了很多傳感器,也許有 RFID,現在大家都有照相機,有麥克風,有一些手機現在也有一些加速傳感器、GPS等等,這些都是你與這個物理世界互動的接口。同樣也是你與你周邊環境的接口,如果你的手機有接入周邊環境的通信的設備,那么你就可以進入很多應用的領域,比如環境等等。
另外一個特點,未來互聯網的特點就是互動。移動手機將來可以進行人文世界的互動,現在是數字世界的互動,進一步的到物理世界的互動。比如如果你的手機能夠接入到傳感網上面,在有一些情況下比如你想旅游,比如你到頤和園旅游,你可以在手機上看到現在頤和園在你的路線上的參觀人員的情況、氣侯的情況等等,你都可以感受到遠端的這些感受,這也叫增強型的虛擬世界。
你也可以實時的搜索實物,現在咱們搜索都是從網上進行搜索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在網上的,將來你可以通過你的手機搜索到你周邊的這些東西。移動設備也是為了將來支持情境感知的,或者是語義的服務。手機是感知信息的愈合器,它從物理世界把這個信息收集上來,然后傳到網上去。另外手機將來可以為對于物理世界的“物”打標簽,因為有很多東西不能夠打電子標簽,打電子標簽的成本很高,比如你要貼上RFID,每個設備商都有一個RFID,這個是持有成本的。
但是你要想想,手機其實有很多的傳感器,有照相機、GPS,也可以室內定位,通過Wi-Fi進行某種定位。我可以把這個設備進行一個標簽,照張相,這個照片里頭蘊藏著什么呢?蘊藏著它的地點、時間,也可能有其他的東西。如果這張照片在網上,其實它就有一個所謂的ID了,這個ID包括它的時間、地點等等一切的信息,這些在網上都是可搜索的,如果可搜索了,也就可以知道這是屬于是的了。
舉一個簡單的在研究院研究的例子,這是我們在北京做的,大家都有手機,手機上一般都有SD存儲卡,我們把存儲卡集成了天線和特有的短距通信,然后把這個插上去,就可以搜索到跟他周邊部署的傳感器。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室內,在辦公環境下哪個辦公室有這些傳感器,我們就可以知道相應的辦公室,如果還有一些傳感信息的話,就知道這些辦公室是否有人,溫度情況怎么樣等等。
再有就是我們通過移動的感知,或者是互聯網跟物聯網,我們就可以看到移動手機、移動互聯網加上傳感網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人上網的行為也可以改變,他的行為逐漸的進行改變,也可能不光是手指點鍵,也可能通過你的動作而理解你的需求,你就逐漸的變得自由。
總結就是說面向將來互聯網的演進,我們可以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這是一個新的道路。另外就是所謂物聯網,這些大的信息都是預先存儲的,網上很多的信息都是預先存儲的,將來會是全實時的,而且一個東西可以實時的,從虛擬的世界,現在互聯網上可以是人文的虛擬世界,變成進一步的增強型的世界。
我們也可以展望,現在物聯網還是行業性為主,如果通過大量的人應用的手機,也可以把它引進到消費者服務,比如能夠跟環境互動的游戲,或者是健康服務,這樣就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感受,從永遠被連接到你可以永遠被感知等等。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從消費者服務后面探討更多的服務的場景,或者是這種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