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地球"是噱頭還是趨勢
IBM歷來是創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拋出一個新概念,從e-Business、到隨需應變再到創新,如今又倡導"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地球"產生的背景是什么?是IBM自己造出來的噱頭、只是冠了一個名稱而已還是真的符合發展的需要?在IBM論壇2009會議現場,有位用戶站起來批評IBM制造噱頭,給用戶造成了混亂。他質問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為什么叫"智慧的地球"而不翻譯成智能化地球?
IBM究竟為什么要在此時推出"智慧的地球"呢?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錢大群認為,IBM在2008年底提出智慧的地球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今天有太多的信息,收集以后經過處理就可能變成很有智慧的知識。今天每個人都有手機,很容易把手機的信息收集起來,今天平均每個人可以分享10億個芯片,大家有多少資料在上面?而每個芯片有十萬分之一美元。所以現在手機可以瀏覽很多很多的資訊,不管是在手機上提供、PC端上提供的或者在RFID端上提供的。此時此刻,坐在家里就有很多信息進來,這個信息進來的同時,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在中國有兩億多人口無時無刻不在網上做交流;同時,今天處理這些資訊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大幅度提升以后,使得前端收集的信息,經過很快的互通以后,在后端處理以后可以提供出很多很好的資訊,解決一些大問題,這可以幫助企業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使得經濟體系除了修補原來之外還可以往前走。其次,互聯網和物聯網結合起來,可以極大提升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的競爭力。在碰到寒冬的時候,很多企業都想怎么樣度過這個冬天,包括如何降低成本、如何緊縮甚至于裁員。同樣全世界的政府,此時此刻都在想提出新的振興計劃。中國政府提出4萬億的人民幣投入,美國政府最近也批準了新的振興計劃。全世界的振興計劃超過300億萬美金以上。假如這么做,只是修補過去或者拿過去的觀念,繼續修高速公路或者建基礎建設,而沒有辦法把創新的觀念接起來,相反接起來以后這些振興計劃的投資,不但可以振興經濟,甚至于使得未來更具有競爭力。我們已經有了發達的互聯網,再用科學的手段使得物流也聯系起來,變成一個物聯網,這樣兩個結合起來以后,可以創造很大的智慧,可以提升你的競爭力或者新的方案。和物聯網結合起來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創以前做不到的更有智慧的城市、更有智慧的電網、更有智慧的企業,使得人類文明往前走。
智慧的地球對中國或者對中國的客戶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中國企業和世界企業是站在平等的角度競爭。今天中國很大規模在做基礎建設,假如說這個基礎建設是智慧的基礎建設,不但能提升經濟增長,甚至使我們的國家更有潛力。同樣的道理,今天我們的銀行已經是世界上五大了,假如用更新的智慧的能力做風險預估管理。很多銀行談到為什么造成金融危機,就是很多世界銀行創造了很多金融手段,明明知道有風險,但是他們做的事情把這個風險轉嫁給不同的單位去分散,并沒有能力預估風險。IBM最近做的事情在更加智慧方面,很多的中央銀行都沒有信心說我現在有很多數據,IBM的超級計算機和我們結合起來幫助銀行預估風險在哪里。中國在做基礎建設的時候,假如用同樣的觀念,相信我們會超越很多競爭對手。
同樣的道理對企業也是一樣,雖然中國今天要保8,要成長,我們不斷地要轉型到新興的服務型的產業,甚至我們認為我們很驕傲的制造業,在大環境改變的時候IBM在全球分析的是每個制造業,比如說汽車業,比如說寒冬過去以后,會有成功的更好的汽車業,寒冬過去以后會有更成功的,當企業在整個產業過程中,假如做的對,中國的汽車產業利用這個機會提升,在外面的汽車業碰到寒冬的時候,我們把它提升到高附加值的汽車業。如果各個項目結合起來,解決以前的"三農"政策,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假如我們一起合作的話,都可以取得大的突破。我們認為雖然是寒冬,但是只要我們做的對,中國的機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