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中國移動電子商務騰飛尚需時日
作者:機電商情網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9-08-24 08:48:24
摘要:RFID技術無疑會對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帶來一次革命機遇。RFID可以為每一件貨品提供單獨的識別身份,然后通過無線數據傳輸讓計算機網絡隨時掌握各式各樣貨品的詳細信息。這樣一來在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過程中,供應商、商家和用戶都可以從這些重要的數據中受益。
不少人都有在淘寶上購物的經歷,但手機商城對不少人來說還是個新鮮事。事實上,移動電子商務是3G時代手機上網用戶的最愛。目前90%的日本韓國手機用戶都已經習慣在手機上消費,甚至是購買大米、洗衣粉這樣的日常生活用品。專家預計,中國未來手機購物會有一個高速增長期,用戶只要開通手機上網服務,就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商品信息,并在線支付購買產品。根據艾瑞咨詢即將發布的《2008-2009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報告》數據表明,08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2.1億元,09年隨著3G商用時代到來,以及無線與傳統電子商務企業的紛紛試水,預計交易規模將達6.4億,同比增長約205%.艾瑞預計2012年移動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108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移動電子商務處于剛起步階段,但是傳統電子商務的成功發展以及中國擁有的龐大移動用戶基礎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移動電子商務是移動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融合的產物,具有獨有的優勢:其一、商務泛在性,移動電子商務的一個最大優勢是用戶可以及時獲取信息,并能隨時隨地進行商務活動。其二、服務個性化,移動電子商務需要提供給用戶個性化的商務服務,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定制移動電子商務的子類服務和信息。其三、基于位置的服務,移動電子商務基于移動通信網,能獲取和提供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與位置相關的商務應用成為移動電子商務的一大亮點。其四、支付方便快捷,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付費——可直接轉入銀行、用戶電話賬單或者實時在專用預付賬戶上借記。
縱觀全球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一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NTT DOCOMO公司在2000年就成功推出I-mode移動互聯網服務,在最初的移動電子商務中,語音和壁紙等移動內容的銷售占有很大的比例,但2005年移動互聯網站傳統貨物的銷售首次超過了移動內容。2005年日本移動互聯網商務市場的銷售收入達7240億日元合63億美元。日本移動電子商務之所以能迅速發展,是因為日本的電信運營商加強與內容提供商合作,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商一方面可以通過用戶收取和發送的數據來收取費用,另一方面可從它們的收費方式中獲得一定的利潤。在日本,移動商務的應用范圍包括機場自助檢票、娛樂場所門票、交通支付等,用戶可在手機上查看余額、銀行轉帳,通過移動網絡充值等。日本目前有2萬多商家可接受移動支付。
經過對國內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跟蹤研究,德瑞電信咨詢認為,盡管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但發展起步階段尚有些不足之處亟待完善:第一,誠信問題需解決。誠信問題是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障礙,傳統電子商務在發展中也存在相關問題。2007年,互聯網服務投訴中,網購被騙位居首位。今年,在政策層面,即將出臺的《電子商務監管意見》目的就在于規范解決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
移動電子商務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鑒傳統電子商務,比如通過電子認證手段對商家和用戶進行身份的認證,但是移動電子商務相比傳統電子商務更有優勢,因為終端號碼的唯一性并且號碼能對應真實的身份,通過對終端的有效管理,就可以降低誠信風險。
第二,須建安全靈活的移動支付機制。移動電子商務屬于新事物,商業模式還需要逐漸完善,而構建安全靈活的移動支付機制是完善商業模式的關鍵環節。目前移動支付的資金來源有三種:一是從話費里直接扣除;二是手機與銀行卡綁定,由銀行賬戶支付;三是采用預存等方式在移動服務商那里建立專門賬戶。
要構建安全高效的移動支付機制,各電信運營商以及銀行之間必須加強聯系和合作,消除支付障礙,在提供高速網絡服務的同時不斷增強客戶終端的功能。電信運營商和銀行還要降低移動支付的手續費,從而使移動用戶更方便地選擇購物或者支付。其次,可將原有的各個不同支付服務、支付方式進行系統化整合。
第三,創造條件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移動電子商務前期市場培育是艱難的,用戶習慣的培養是痛苦的。但是移動電子商務要想長期健康發展,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就勢在必行。
應用數據挖掘技術不僅可以分析出用戶的獨特需求,更可以通過對用戶偏好信息的關聯分析,找到甚至連用戶自身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偏好。在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網站可以根據挖掘出來的信息向用戶提供相關服務——改變傳統被動、缺少個性的“Pull”信息服務模式,采用“Push”方式,利用服務器按照客戶預先設定的觸發事件和發送要求,在條件滿足時自動向客戶發送消息。
第四,利用RFID技術推廣應用。RFID技術就是以電子標簽代替條形碼,作為商品的識別技術。與條形碼依靠被動式的手工依次讀取方式相比,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瞬間自動讀取大量標簽的信息。RFID技術無疑會對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帶來一次革命機遇。RFID可以為每一件貨品提供單獨的識別身份,然后通過無線數據傳輸讓計算機網絡隨時掌握各式各樣貨品的詳細信息。這樣一來在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過程中,供應商、商家和用戶都可以從這些重要的數據中受益。
對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的建議:優化功能:加強平臺基礎建設,開發多元化的創新盈利模式根據企業自身實力及優勢選擇創新方式,不斷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實現商家、用戶規模的逐步擴展及使用黏性的不斷提高。此外,平臺提供商還應加強自身WAP網站建設,在營銷模式、推廣方式上有所創新,逐步擺脫短信廣告的單一模式。
精準營銷:重視用戶體驗,為細分用戶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重視用戶體驗和業務運營。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在加強拓展用戶規模的同時,還需加強用戶需求、消費行為、消費偏好的研究,從而開拓細分市場,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
提高認知:廣泛挖掘互動媒體資源,與線下資源互補在市場培育期,在推廣方式上應加強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并注重廣告投放效果與監測,從而吸引中小企業積極加入其中。如可通過線下活動提高自身曝光率,通過免費公益信息服務增強用戶認知,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等。
加強合作:與終端廠商定制合作,拓寬業務推廣渠道。
加強和終端廠商在定制手機上的合作,通過方便用戶接觸自身產品以拓展業務推廣渠道。在運營商對內置合作進行限制的情況下,國內終端廠商是其爭取的重點。
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處于導入期,重點是用戶培育和商業模式探索。移動電子商務培育期,產業鏈各環節應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提高用戶認知,通過合理的商業模式吸引更多商家參與其中,各平臺提供商應根據自身定位及資源優勢特點,進行細分市場和差異化經營,抓住機遇,以致在3G商用時代的起始階段占據“制高點”。
目前國內移動電子商務處于剛起步階段,但是傳統電子商務的成功發展以及中國擁有的龐大移動用戶基礎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移動電子商務是移動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融合的產物,具有獨有的優勢:其一、商務泛在性,移動電子商務的一個最大優勢是用戶可以及時獲取信息,并能隨時隨地進行商務活動。其二、服務個性化,移動電子商務需要提供給用戶個性化的商務服務,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定制移動電子商務的子類服務和信息。其三、基于位置的服務,移動電子商務基于移動通信網,能獲取和提供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與位置相關的商務應用成為移動電子商務的一大亮點。其四、支付方便快捷,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付費——可直接轉入銀行、用戶電話賬單或者實時在專用預付賬戶上借記。
縱觀全球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一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NTT DOCOMO公司在2000年就成功推出I-mode移動互聯網服務,在最初的移動電子商務中,語音和壁紙等移動內容的銷售占有很大的比例,但2005年移動互聯網站傳統貨物的銷售首次超過了移動內容。2005年日本移動互聯網商務市場的銷售收入達7240億日元合63億美元。日本移動電子商務之所以能迅速發展,是因為日本的電信運營商加強與內容提供商合作,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商一方面可以通過用戶收取和發送的數據來收取費用,另一方面可從它們的收費方式中獲得一定的利潤。在日本,移動商務的應用范圍包括機場自助檢票、娛樂場所門票、交通支付等,用戶可在手機上查看余額、銀行轉帳,通過移動網絡充值等。日本目前有2萬多商家可接受移動支付。
經過對國內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跟蹤研究,德瑞電信咨詢認為,盡管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但發展起步階段尚有些不足之處亟待完善:第一,誠信問題需解決。誠信問題是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障礙,傳統電子商務在發展中也存在相關問題。2007年,互聯網服務投訴中,網購被騙位居首位。今年,在政策層面,即將出臺的《電子商務監管意見》目的就在于規范解決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
移動電子商務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鑒傳統電子商務,比如通過電子認證手段對商家和用戶進行身份的認證,但是移動電子商務相比傳統電子商務更有優勢,因為終端號碼的唯一性并且號碼能對應真實的身份,通過對終端的有效管理,就可以降低誠信風險。
第二,須建安全靈活的移動支付機制。移動電子商務屬于新事物,商業模式還需要逐漸完善,而構建安全靈活的移動支付機制是完善商業模式的關鍵環節。目前移動支付的資金來源有三種:一是從話費里直接扣除;二是手機與銀行卡綁定,由銀行賬戶支付;三是采用預存等方式在移動服務商那里建立專門賬戶。
要構建安全高效的移動支付機制,各電信運營商以及銀行之間必須加強聯系和合作,消除支付障礙,在提供高速網絡服務的同時不斷增強客戶終端的功能。電信運營商和銀行還要降低移動支付的手續費,從而使移動用戶更方便地選擇購物或者支付。其次,可將原有的各個不同支付服務、支付方式進行系統化整合。
第三,創造條件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移動電子商務前期市場培育是艱難的,用戶習慣的培養是痛苦的。但是移動電子商務要想長期健康發展,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就勢在必行。
應用數據挖掘技術不僅可以分析出用戶的獨特需求,更可以通過對用戶偏好信息的關聯分析,找到甚至連用戶自身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偏好。在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網站可以根據挖掘出來的信息向用戶提供相關服務——改變傳統被動、缺少個性的“Pull”信息服務模式,采用“Push”方式,利用服務器按照客戶預先設定的觸發事件和發送要求,在條件滿足時自動向客戶發送消息。
第四,利用RFID技術推廣應用。RFID技術就是以電子標簽代替條形碼,作為商品的識別技術。與條形碼依靠被動式的手工依次讀取方式相比,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瞬間自動讀取大量標簽的信息。RFID技術無疑會對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帶來一次革命機遇。RFID可以為每一件貨品提供單獨的識別身份,然后通過無線數據傳輸讓計算機網絡隨時掌握各式各樣貨品的詳細信息。這樣一來在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過程中,供應商、商家和用戶都可以從這些重要的數據中受益。
對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的建議:優化功能:加強平臺基礎建設,開發多元化的創新盈利模式根據企業自身實力及優勢選擇創新方式,不斷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實現商家、用戶規模的逐步擴展及使用黏性的不斷提高。此外,平臺提供商還應加強自身WAP網站建設,在營銷模式、推廣方式上有所創新,逐步擺脫短信廣告的單一模式。
精準營銷:重視用戶體驗,為細分用戶市場提供個性化服務重視用戶體驗和業務運營。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在加強拓展用戶規模的同時,還需加強用戶需求、消費行為、消費偏好的研究,從而開拓細分市場,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
提高認知:廣泛挖掘互動媒體資源,與線下資源互補在市場培育期,在推廣方式上應加強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并注重廣告投放效果與監測,從而吸引中小企業積極加入其中。如可通過線下活動提高自身曝光率,通過免費公益信息服務增強用戶認知,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等。
加強合作:與終端廠商定制合作,拓寬業務推廣渠道。
加強和終端廠商在定制手機上的合作,通過方便用戶接觸自身產品以拓展業務推廣渠道。在運營商對內置合作進行限制的情況下,國內終端廠商是其爭取的重點。
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處于導入期,重點是用戶培育和商業模式探索。移動電子商務培育期,產業鏈各環節應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提高用戶認知,通過合理的商業模式吸引更多商家參與其中,各平臺提供商應根據自身定位及資源優勢特點,進行細分市場和差異化經營,抓住機遇,以致在3G商用時代的起始階段占據“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