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大中華區副總裁俞偉:建設“智慧的地球”通信與IT融合領先機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電信與傳媒事業部總經理俞偉在2009中國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智慧的地球,智慧的中國——通信與IT融合領先機”的演講。他介紹了IBM倡導建設“智慧的地球”的背景及意義,同時闡述了通過“新銳洞察”、“智慧運作”、“動態架構”以及“綠色未來”實現“智慧的地球”。
俞偉指出,IBM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智慧的地球”這一理念的。從以往的歷史來看,19世紀、20世紀之交,科學打破了國界;20世紀經濟打破國界,帶來經濟全球化;在互聯網之前,信息是區域性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無線互聯網、物聯網的延伸,信息已經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和世界的每一個縫隙中。信息大爆炸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如何智慧地發現、挖掘、使用有效的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的趨勢是一個“智慧的地球”。
今天,我們的地球還不夠智慧,主要表現在信息大爆炸而且是孤島信息,造成人們每天淹沒在大量無效信息當中;新業務及流程的需求壓力出現;基礎設施架構不夠靈活,成本太高;資源是有限的。
“智慧的地球”是一個廣義的觀念,包括人、企業、機構、行業、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智慧的地球”的愿景和目標是:世界是可感知的(Instrumented)、互聯互通的(Interconnected)、智慧的(Intelligent)。全球目前有40億的手機用戶,未來兩年內預計RFID能達到300億個,不久的將來,上萬億的物體相連,通信與IT的結合,即移動寬帶連接以及新的計算模式,才能使地球變得更智慧。
俞偉認為,在這場變革中,如何實現“智慧的地球”的愿景,一定需要思考四個關鍵問題。
第一,面對信息大爆炸且是孤島的問題,構建高效的信息架構是解決之道,通過商業智能技術,讓信息充分體現出其價值。即新銳洞察(NewIntelligence)。
第二,面對新業務和流程需求的壓力,需要整合的業務、流程架構,讓企業實現新的業務可持續發展。也就是智慧運作(Smart Work)。
第三,解決基礎設施不靈活、成本高的問題,通過適應性更強的架構使信息資源能夠協同作戰并保證未來長期的應用。動態的IT架構是關鍵,即動態架構(Dynamic Infrastructure)。
第四,整合且按需分配的資源架構能夠有效解決資源受限的問題,意即綠色未來(Green &Beyond)。
俞偉最后強調,迎接信息爆炸的挑戰需要變革,而任何一個變革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他認為,在變革當中有四個因素對變革的成功非常重要:一是最高管理層的支持;二是員工的參與;三是企業文化;四是誠懇并及時地溝通。他說,當前,每一個企業的領導都在考慮創新和變革,而企業最高領導層的支持則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因素。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電信與傳媒事業部總經理俞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