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從票時代到卡時代的跨域 一卡即可走“天下”?

作者:中國一卡通網
來源:三秦都市報
日期:2009-09-22 08:41:47
摘要:從1985年第一張銀行卡在我國發行,到今天中國銀行卡發卡數量突破18億張。隨著“銀行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銀行卡替代過去的現金支付,享受支付革命帶來的生活便利。
  經濟對于國家是宏觀的數字,對于老百姓是實在的日子。糧票、油票、布票……這些聽起來已經十分陌生的名詞,卻是當年普通百姓衣食住行離不開的小紙片。如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些票證已經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一卡走天下”變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1985年第一張銀行卡在我國發行,到今天中國銀行卡發卡數量突破18億張。隨著“銀行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銀行卡替代過去的現金支付,享受支付革命帶來的生活便利。 

  1300斤糧票見證一段歷史 

  買油要油票,買布要布票,買糧要糧票,根據家中人口采取供給制按月由街道居委會發放――那些顏色鮮艷設計獨特的票證,曾經見證了一段物質貧乏的艱難歲月。 

  家住西安市東郊東方小區,今年47歲的沙昕從1990年開始收集糧票、布票、油票、糖票、理發票、購貨券和外匯券等票證,在他的收藏中,最多的是他岳母白月娥老人提供給他的1300多斤全國通用糧票,那是老人家為了防災度難,用幾年時間背著家人從口中節省下來的。誰能想到,有一天會作廢變成了文物。即使糧票作廢了,送給女婿時,老人仍然依依不舍。 

  沙昕說,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旬,票證曾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70年代初達到頂峰,幾乎所有的商品供給都要憑各種各樣的票證才能購買,比如每月每人四兩的油票,一年幾尺的布票,十斤、五斤、一斤、三兩、二兩的糧票,還有糖票、煙票、肉票、理發票、購貨券等等。買糧還要糧本,買煤還要煤本。即使有票也不一定隨時能買上東西,每次要排半天隊才能買到生活必需品。”在他的記憶中糧食供應是粗糧多細糧少,由于他家是上海人,每月供應的大米根本不夠吃。無奈之下父親只有在周末借上一輛自行車騎上幾十公里去斗門鎮、大王鎮用面粉或糧票、油票換大米吃。雖然這樣換他們很吃虧,但能吃上大米已經很知足了。后來他父親經常去上海出差,就千方百計和列車員搞好關系從上海往西安捎大米。憑票供應的豬肉非常難買,每個星期天早上六點就得起床去排隊,用半天或一天時間才能買到1-2斤豬肉,肉不夠吃就去周邊縣城趕集花高價買雞回來吃。 

  那年月要買輛自行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在單位排隊,排幾年才能等到一張購車票。買車時,還要加2-3個月的購貨券。沙昕的父親因為是普通工人,等到他得到一輛“飛鴿”自行車車票,已經是1980年春天了。他家拿出積攢了三個多月的工資終于買到了一輛自行車,那時全家高興得不得了,像過年一樣。布票的供應,對于他們家總不夠用,每年的布票又要做被子又要做衣服,不可能四季換新衣。加上工資又低,只有過年時,才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當時的布料主要是化纖品卡其布和的確良。沙昕記得1976年春節,他媽給他買了一件卡其布外套,一直穿到1980年,實在穿不成了才扔掉。當時流行的口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顯得窘迫而無奈。 

  如今當他把這些票證的故事講給上大學的兒子聽,他像聽天方夜譚,覺得不可思議,可那畢竟見證了一段蹉跎歲月。上世紀90年代中期,票證、糧本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民間收藏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卡”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 

  強力:銀行卡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共成長 

  面對銀行卡發卡量的快速增長、刷卡消費的日益興起以及接受銀行卡支付商家的逐漸普及,我國已開始進入銀行卡消費普及期。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強力教授告訴記者,從老百姓買東西支付各種票證到今天一張銀行卡就能走遍天下的變化,印證了我國60年經濟突飛猛進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和簡單,“卡”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消費理念。用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一卡走天下”不僅是GDP 增長的表現,更是老百姓富裕的表現。富裕分國家富裕和民間富裕兩種,這些年我國宏觀經濟總量的上升,一直領先于世界水平。這標志著我們已經從貧窮落后的國家變成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速度很快,增長的潛力還很大。 

  去年我國的GDP總量是3000多億,宏觀經濟數據不斷增長的同時,人均GDP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居GDP已經達到了2700美元左右。2008年我國各大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量近50萬億,其中有20多萬億是居民儲蓄,這個數字已經很有力的說明了,老百姓真的有錢了。 

  陜西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在過去的60年里經濟發展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去年全國的GDP增長是8.1%,而陜西是10.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2個多百分點。直觀的數字告訴我們,陜西在共和國成長的腳步中不僅沒有掉隊,而且還走在前面。相信這種增長的優勢還會保持一段時間,因為我們有資源有后勁。 

  從1985年第一張銀行卡在我國開始發行,到今天19億張銀行卡塞滿國人錢包;從出門要攜帶大量的票證和現金,到現在“一卡走天下”的便利生活。“卡時代”的來臨見證了過去幾十年銀行卡為老百姓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請問您用現金還是刷卡? 

  “請問您用現金還是刷卡?”對于這樣的問題,大家并不會感到陌生。無論是朋友間的聚餐,還是家人在超市采購,甚至是小青年結婚時購買成套的家用電器,有了銀行卡后大家再也不用裝著厚厚的現金到處跑了,銀行卡一刷便能輕松解決問題。在很多年輕人的眼中,“卡”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蘭州來西安上大學的徐紅錢包里裝滿了各類“卡”。銀行卡、信用卡、校園一卡通、打折卡、積分卡、會員卡、還有最新的陜西省旅游年票。徐紅每學期開學前,父母總是早早就給她的銀行卡里存好了學費和生活費,她只要妥善保管好這張卡片,到學校交學費時再也不用像她爸爸當年上大學時那樣,從內衣的口袋里掏出大量的現金。“我爸說他當年上大學的時候,為了安全地將學費帶到學校,我奶奶總是在他出發前將厚厚的學費縫在他貼身的衣兜里。即便是那樣,也總是提心吊膽的。現在有了銀行卡,我們的生活方便多了,內衣里面縫學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徐紅笑著說。 

  徐紅是西安一所大學大三的學生,在大一入學的時候,她就收到了學校給新生的第一份禮物:一張校園一卡通。“在學校里,吃飯、打水、買東西、洗澡都可以用到它。”徐紅帶著自己的一卡通帶記者去學校里的超市和食堂切身體驗了一次。只要你的一卡通里有足夠的現金,有了這張卡。在偌大的學校里哪怕一分錢不帶,照樣也能正常購物和生活。“我們在學校里基本都用這個,不用拿現金去買,只要在學校的打卡機上輕輕一刷,一切搞定。不擔心有假錢,更不用天天裝著厚厚的錢包。”徐紅半開玩笑地說。 

  1985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我國首張銀行卡“中銀卡”,這是我國第一張自主品牌的銀行卡,也是我國第一張信用卡。此后,我國銀行卡受理網絡的不斷拓展,銀行卡得到了快速普及和應用,新的支付手段應運而生。有專家曾稱,銀行卡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塑料卡片,但引爆的卻是一場由紙幣到銀行卡的支付革命。 

  數字說話 

  2008年我國新增發放銀行卡30043.86萬張,同比增長16.7%,增速較2007年回落15.9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發卡量為 14232.9萬張,同比增長57.7%,增速較2007年回落24.3個百分點。借記卡發卡量為165806.02萬張,占銀行卡發卡量的92.1%,占比同比減少1.9個百分點。 

  央行報告顯示,銀行卡業務已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日常消費當中,2008年共發生銀行卡業務1667023萬余筆,涉及金額1271573億余元。其中截至2008年末,信用卡期末信貸總額為9804.57億元,期末應償信貸總額為1582.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8%和110.9%。 

  從發卡機構來看,國有商業銀行貸記卡發卡增長速度超過股份制商業銀行。截至2008年底,前者貸記卡累計發卡6493.11萬張,后者貸記卡累計發卡5346.68萬張。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始發放貸記卡,累計發卡1.72萬張。 

  此外,到2008年底,加入銀聯網絡的發卡機構235家,較2007年底增加43家。其中,境內發卡機構195家,境外發卡機構40家。 

  陜西亮點 

  根據陜西省統計局數據,2008年陜西國民生產總值685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3.72億元,增長 7.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08億元,增長18.8%,占5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55.52億元,增長 13%,占32.9%。人均生產總值18246元,比上年增長15.2%。 

  2008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可比口徑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790.8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9%,增幅提高12.8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389.79億元,增長26.7%,增幅提高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485.24億元,增長28.4%,增幅提高23.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可比口徑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056.8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3%,增幅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短期貸款2144.23億元,增長 11.6%,增幅提高2.8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3498.82億元,增長20.1%,增幅下降2.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