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大唐科技投身物聯網 擬2013年上市

作者:重慶商報
日期:2010-05-12 09:03:00
摘要:如今,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社會,“物聯網”三個字在資本市場得到了瘋狂追捧,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讓埋頭做了十幾年衡器的唐廷燁突然發現, “我最近幾年搞的正是物聯網。”這個無心插柳的發現,帶給唐廷燁的是一次站在科技發展潮頭的機會。他立即把企業原來的名稱——大唐測控有限公司更名為“大唐科技有限公司”,將公司的主營業務定位為“物聯網數據服務商”。



大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廷燁本組圖片記者鄒飛攝  


  

  技術人員在調試監控設備
 

 
  當下,“互聯網”這個詞對人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什么是物聯網?簡單而又形象地說,“互聯網”是人上網,而“物聯網”則是物上網。 

  如今,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社會,“物聯網”三個字在資本市場得到了瘋狂追捧,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讓埋頭做了十幾年衡器的唐廷燁突然發現, “我最近幾年搞的正是物聯網。”這個無心插柳的發現,帶給唐廷燁的是一次站在科技發展潮頭的機會。他立即把企業原來的名稱——大唐測控有限公司更名為“大唐科技有限公司”,將公司的主營業務定位為“物聯網數據服務商”。

  創業故事 

  兩次轉型唐廷燁勇立物聯網潮頭 

  目前,大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的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業務,主營計量與網絡,而作為這個高科技公司帶頭人的唐廷燁,所學專業卻是農業。“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吧!”唐廷燁自己都不曾想到,他的創業會與高科技沾上邊。唐廷燁在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后,在北碚區農業局工作了一段時間。1992年,他下海創業,在合川辦起了一家飼料廠。 

  1996年,國家有關部門頒布政策,要求取消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桿秤,改用電子秤、彈簧秤。這讓唐廷燁看到了商機。于是,他籌集了數十萬元資金,轉做電子秤生產,這是企業第一次轉型。 

  但機遇背后往往隱藏著危機,緩慢的更新換代造成產品大量積壓。他意識到缺乏技術門檻的產品不但競爭激烈而且難以盈利。1997年,公司開始轉做競爭較少的工業衡器,這次轉型為唐廷燁積累了第一桶金。 

  2005年,唐廷燁從銷售人員那里獲得一條重要信息,稅務系統詢問能否開發一套檢測煤礦產量系統,防止礦企逃稅。而這個重要信息,也破解了唐廷燁多年來企業發展方向的困擾。他帶領科研隊伍反復攻關,終于通過在礦道安裝傳感器,再配合監控中心的數據分析處理系統,公司的礦產品產量監控系統解決了地方稅務的實際需求。一個稅務客戶安裝系統后,規費收入增長10倍,稅費收入翻了一番,這也使他公司的產品占領了全國煤炭行業約8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物聯網概念在2005年由ITU(國際電信聯盟)提出后,當時的人們都還沒意識到,“物聯網”這三個字將在未來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唐廷燁為自己的網絡測控系統申請了多項國家專利。當時這種投入并非來自物聯網的刺激,而是他明顯感到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系統,利潤遠遠高于自己做的工業秤。 

  最近一年來,沸騰的市場把唐廷燁推到了潮頭,企業的發展步伐正好和物聯網發展方向一致。科技大趨勢的裹挾,已有的市場占領份額,再加上他對未來市場的信心,關于一次企業轉型的路徑又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在專業領域內,完成物聯網組件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研發制造,成為領先的行業數據服務商。”唐廷燁所說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深圳創投在去年成為唐廷燁通往資本市場的戰略投資伙伴。而唐廷燁也為自己的公司定下了一個短期目標—— 2013年在創業板上市。

  新聞名詞 

  物聯網: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 

  本組稿件由記者蔡文沛采寫 

  對話 

  唐廷燁 

  產品就是行業CPU 

  重慶商報:您是怎樣認識“物聯網”的? 

  唐廷燁:當初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沒什么感覺,后來越炒越熱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公司在搞的業務就屬于物聯網范疇。應該來說,物聯網是我們企業面臨的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去年底企業股改完成后,深圳創新投資也成為戰略投資者。我認為,物聯網所對應的就是一個大的需求趨勢,順應了這個趨勢,產業就會大爆發。 

  重慶商報:從一個做秤的企業,生產科技含量如此高的產品,您的這一跨越是怎樣實現的? 

  唐廷燁:最初是購買國內外的同類產品來組裝,成本很高。現在我們通過自主研發核心的主板、軟件系統,做集成產品,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重慶商報:現在大唐公司正在生產的物聯網產品是哪種產品? 

  唐廷燁:目前我們在生產代號DT0812的數字控制模塊,相當于電腦上的CPU,對前端傳感器感知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在物聯網產業里,比如傳統的溫濕度傳感器、視頻頭、信息采集終端、監控器等都屬于紅海競爭,而運用于行業系統運營支撐的管理平臺和信息處理的芯片產品屬于高價值產品,是藍海。 

  我們所研發的這個產品就是藍海產品。從市場需求長期來看,這款產品適用范圍非常廣,可以作為物聯網大量需要的組件產品。而在我們公司發展路線設計里,產品就是“行業CPU”。 

  重慶商報:貴公司目前研究的物聯網最新產品是什么? 

  唐廷燁:車載測控系統和燃煤計量監控系統,都將在今年面世。

  具體來講,車載測控系統就是在需要監控的車輛上安裝重量傳感器、GPS衛星定位系統和無線數據通信等設備,通過設備實時的數據傳輸,監控中心可以遠程監控車輛是否超載、超速和超區域行駛,解決困擾交通部門多年的超載痼疾。此外,該系統還可以通過傳感器,向總機控制室傳回實時監控的車輛行進路線畫面,用于環保領域可以控制運渣車的揚塵。燃煤計量監控系統,則是燃煤消耗企業安裝重量傳感器和數據傳輸,讓管理部門實時掌握整個城市的鍋爐燃煤消耗情況,計算企業產品的單位能耗,支持城市的節能減排決策管理。 


  單純以車載測控市場為例,每年全國會新增上百萬輛車,按最簡單的投資概算,如果給每輛車都裝一臺約1萬元的設備,這就是一個每年上百億的市場。需求決定市場。以往國家每年治超費用大概在700億元,這次公布預算,交通部達到1200億元,很大部分就是用于公路治理超載超限。產品如果能給客戶帶來非常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客戶就會買單,而我們公司的物聯網產品也會步入收獲期。 

  重慶商報:大唐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唐廷燁:目前國際標準近乎空白的物聯網領域,所有企業都有機會參與,而國家、企業、市民,也可從物聯網這個新領域中獲益。公司準備把現在的數字控制模塊發展成芯片級產品,這將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有技術,未來行業對這個產品會有很大的需求。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估計需要1~2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