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卡便民日益升級
小小的公交卡,經過10年的發展,不僅成為南京市民中500萬人的“身份證”,而且還整合了社保、銀行卡、小額支付、公共交通通乘等諸多功能,真正做到了一卡在手,心中無憂。現在,這張神奇的卡片還有了一個好聽且響亮的名字——智·匯卡。
紙票退出迎來城市通卡蛻變
10年之前,乘車、乘船時交錢買票,以手中的紙質票券作為憑證是南京市民多年養成的習慣,直到2000年11月,隨著南京第一張城市通卡正式發行,一下子讓大家告別使用了44年的紙質月票時,有關這張小卡片能發揮怎樣的功能仍受到懷疑。不過,城市通卡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和便攜性,很快讓這張名片大小的卡片流行起來。
2002年開通輪渡刷卡功能、2003年開通出租刷卡功能、2005年開通地鐵刷卡功能……伴隨著南京市民公共交通的豐富,這張小小的卡片也在第一時間推出了與之互聯的支付方式,標志著智·匯金陵通卡在四大交通領域的全面應用。2006年,超市、旅游景點刷卡消費功能的開通,以及在隨后和揚州、淮安等城市實現的城際互通,在極大方便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初步形成了南京一小時都市圈交通一卡通。
隨著智·匯金陵通卡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從2008年開始,南京提出統一實施南京“市民卡”項目,即在城市通卡應用項目“金陵通”基礎上,整合資源,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提高各類信息利用率,讓更多的南京市民真正享受市民卡“一卡通金陵”的方便快捷。經過一年來的高效工作,在2009年12月份,服務市民的最新科技成果———“南京市民卡”面世了,市民卡整合了社會保障卡、金陵通卡,還完成了對銀行卡等多類電子卡社會服務功能的聚合,是對智·匯這個平臺的最好注解。
30多個應用領域托起智·匯
市民卡的服務內容和外延不斷拓展也促使管理者進行調整,以適應發展需要。2010年1月13日,在南京公用事業IC卡公司基礎上,通過股東結構調整和增資擴股,組建成立了國有控股、多元化股權結構的市民卡公司。如今,發卡量已達500萬張的南京通卡不僅覆蓋了整個南京市及周邊地區,僅服務網點就達100多個。
同時,由客服中心、綜合業務點、充值網點和自助充值設備組成服務網絡,深入居民社區,遍布南京市各個角落,可實現公用事業和日常生活消費等支付,應用涉及公交、出租、地鐵、輪渡四大交通領域,及加油、停車、購物、餐飲等近30個領域。
面對如此多的功能,無論是金陵通還是市民卡,都不足以完全概括出這張小卡片的真正內涵。在這種情況下,“智·匯”這一新的品牌平臺被打造了出來。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智”代表“智能”,體現產品及服務的高科技含量,體現深度;“匯”代表“匯集”,體現作為公共服務平臺的信息廣度,也傳遞出可與各社會團體、個人合作的信息。“智·匯”容納了金陵通、市民卡以及其他公司子品牌的各種含義,準確地解釋了現在及將來的發展定位。
市民卡用途今后將更廣泛
在市民卡10年發展中,其誕生的每一種卡都可以說是便民服務的拓展。為滿足市民對不同的卡種以及追求個性的需要,普通卡、紀念卡和異形卡被迅速推出;9個套系共18張紀念卡,由于畫面精美,一經面世不僅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還成為了收藏界的新寵。為深化和完善公務用車社會化、市場化和貨幣化改革,“公務交通卡”的使用同樣受到各方歡迎。
既然是強調服務便民,那方便和服務就成了市民卡的最大特點,在經過一系列嘗試后,生活小額消費領域也被納入卡片的適用范圍。目前,僅以蘇果超市為例,以智·匯卡刷卡機作為標配的可刷卡門店,覆蓋率已超過95%。與此同時,通過和電信、移動等公司的合作,還為南京智·匯卡500萬用戶與550萬移動手機用戶提供一項全新的手機刷卡應用服務。
南京市民卡,陪伴一代南京人走過了10年,讓南京市民切身體會到了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而這一便利還體現在服務地域的延伸上。目前,智·匯金陵通已可在蕪湖、揚州、杭州等地的部分領域使用。未來,“南京都市圈”城際“一卡通”互通將逐步實現,這種城際互通將在未來進一步擴散到整個長三角地區。而擁有最龐大用戶群體的市民卡將以最快捷的支付手段、最廣泛的使用范圍和最高效的結算平臺,讓南京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