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應用多點開花 運營商或成變革推手
日前,由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2010中國國際智能卡與RFID博覽會暨第八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在京隆重召開,包括芯片制造商、卡生產商以及系統集成商等在內的全體產業鏈成員共100多家企業均高調亮相,展出氣氛相當熱烈。
與熱鬧的展會同期,一則轟動的消息在展館內外流傳,那就是中國移動擬叫停2.4GHzRFID-SIM的推廣,轉向13.56MHz技術,即中國銀聯倡導的NFC技術。該消息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就此在展館內采訪了多家參展企業,他們均對此諱莫如深。顯然,中國移動真有此舉定會給產業帶來地震,而產業鏈集體也正在為此而準備著。
運營商舉動左右市場格局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使用的移動支付方案主要有4大類:基于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的雙界面卡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的NFC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的SD卡方案和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標準,但在推廣中仍是各有側重:中國移動主要發展2.4GHz標準,但同時也不放棄13.56MHz標準;中國電信在將13.56MHz頻段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的同時也支持2.4GHz的應用;中國聯通自2006年以來在上海等地分別進行了基于13.56MHz標準的NFC及SIMpass終端技術方案和基于2.4GHz標準的RF-SIM終端技術方案,但主要以SIMpass為主。
之所以引起強烈反響,是因為中國移動擁有的龐大用戶數。根據中國移動201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中國移動的用戶數已達5.274億戶。對于所有移動支付供應鏈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如今這一金礦即將失去,產業鏈將何去何從呢?
中興通訊RFID產品部總經理杜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移動的變陣對于中興通訊這樣的系統商來講影響不會很大,受影響最大的要數那些卡制造商。記者就此也詢問了幾家卡制造商,其中國民技術的展臺人員表示不方便評述此事,而在其上市公司網站上記者發現有下列澄清:公司未收到中國移動以任何形式發布的關于“叫停RF-SIM”的通知,公司當前仍在持續支持和配合中國移動在RFID-SIM方向的技術、標準之研究和開發。根據公告顯示,2009年,國民技術的移動支付芯片及解決方案實現營業收入5165.84萬元,占全年營業收入的11.09%。
而瑞薩電子大中國區MCU產品中心市場部產品技術科專家諶宗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與中國銀聯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中國移動此舉將給瑞薩帶來非常大的市場機遇。
應用呈現百花齊放
盡管在移動支付領域變數很多,但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RFID技術正在遍地開花,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并且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恩智浦半導體(NXP)在展會上展示了RFID技術在智能衣架、拉拉秀以及輪胎方面的應用,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關注和體驗。其中智能衣架體現了RFID技術在服裝和倉儲方面的應用,衣架上的每件衣服均貼有UCODEG2X或G2iL標簽,用以存儲衣服的信息。
當衣服從衣架上被拿走時,系統會自動檢測當前衣架上衣服的數量。而RFID輪胎則是在輪胎的生產過程中植入RFID芯片,記錄生產信息,并通過網絡系統記錄用戶使用及翻新等信息,實現輪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與追溯。
中興通訊則在展會上高調展出了其與華夏銀行剛剛推出的速通卡,用戶持華夏速通卡配合速通電子標簽使用,實現不停車通行高速公路收費站。高速公路通行費從銀行賬戶中自動扣劃,避免收費站停車用現金繳費,提高了收費站口的通行速度。該公司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在RFID標簽、閱讀器領域擁有廣泛的產品門類,目前已在交通、家電、酒業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未來公司將立足國內向國際市場推廣RFID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技術上也不斷向更高的超高頻領域邁進。
記者點評
RFID或將從移動支付中爆發
近期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移動支付市場上可謂動作頻頻。先是今年3月,中國移動以398億元認購浦東發展銀行20%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之后5月10日,中國聯通與中國銀行在北京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電信也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達成合作意向,并選擇在浙江寧波與中行進行試點合作,推出“翼支付”手機,集成多種應用,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移動支付服務。
移動支付已然成了電信運營商和銀行業眼中的大蛋糕。來自易觀國際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2月底,我國已有超過7.5億的手機用戶,是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移動互聯網也已突破2億戶的規模,預測2010年底會突破3億戶。
目前,主流的近距支付的標準包括NFC、RFID-SIM、SIMPass、智能SD卡等幾種解決方案,中國移動選擇了RFID-SIM技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選擇了SIMPass技術,而中國銀聯選擇了智能SD卡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各方試圖掌控產業鏈主導權的重要表現。
盡管標準問題尚未統一,但是手機支付的市場大門已經敞開,異業合作正在為電信運營商和銀行業帶來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異業合作在3G時代正成為主流方式,對于運營商業務豐富和創新意義重大,競合將成為主旋律。而可以預見的是,RFID在歷經成本高、推廣難、標準亂等多重磨難之后,移動支付有望先突破這些瓶頸,成為RFID應用的先行者,而受益的除了人們使用的便捷性得到提高之外,當然還包括產業鏈上的那些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