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技術:最大理想是做非標公司
作者:程勝 杜雅文
來源:中國證券報
日期:2010-08-18 08:53:59
摘要:作為A股首個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國民技術自登陸創業板就成為焦點。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96.45%,表現搶眼。這種高成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外界關注的移動支付業務進展如何?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民技術總經理孫迎彤。
編者按 一家家曾經弱小的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截至目前,中小企業板以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合計超過560家,總市值占比達到深市的40%以上。這個中小企業軍團,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他們有著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發明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同時,在他們的掌舵人身上,也不斷演繹著一個個令人目眩的財富故事。
這些中小企業高速成長的奧秘在哪里?又有著什么“成長的煩惱”?從今天開始,中國證券報記者將與一批經營業績良好、市場關注度高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掌舵人展開直接對話。
作為A股首個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國民技術自登陸創業板就成為焦點。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96.45%,表現搶眼。這種高成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外界關注的移動支付業務進展如何?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民技術總經理孫迎彤。
創業板不應追求短期收益
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4億元,凈利潤1.0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41.68%和196.45%。請問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孫迎彤:任何一個IC設計公司,當期的業績表現都至少是三年前耕耘的成果。這個行業研發周期比較長,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也比較慢,非常考驗企業對于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能力。有時候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發展和增長有過高期望,高估值大幅折現了公司未來收益預期。不過我認為,公司2010年中報相比去年同期乃至全年,都是比較不錯的成績。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創業板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應如何估值。應該如何判斷創業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孫迎彤:判斷企業是否能持續創造性增長,既考驗企業也考驗投資者。企業的增長、發展機會一定來自于多點,很多企業走到一定階段后才知道它能看見什么,這就是創業板公司魅力所在。現在說國民技術今后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我說不出來。2003年公司發展陷入低谷時,根本想象不到七年后能夠上市,公司全面進入信息安全領域后,接觸到更廣闊的市場,對行業也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隨之就有了更多更好的產品。
從目前看,我們比較突出的優勢在于對行業客戶把握非常好。通過系列產品,我們至少進入了四個主體行業,國內銀行系統、國際知名PC廠商、電信運營商、通訊設備制造商,具有這種客戶鏈的企業在本行業里不多。它帶來的優勢,是為我們打開越來越多的窗口,可以做很多其他企業尚未發現的交叉領域的創新產品。
支付標準不是爭論焦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移動支付業務被普遍認為是國民技術未來最大的利潤增長點,目前在公司業務中占比達到33%。此前,曾有媒體稱中國移動叫停公司2.4G RFID-SIM的推廣,而重拾銀聯標準的13.56MHz,此事件目前進展如何?
孫迎彤:在業績上,去年和今年不具有可比性。去年同期2.4G還處于研發和客戶認證階段,去年下半年后期才開始推廣。我認為,現在對移動支付爭論的焦點并不是技術,如果13.56M可以解決產業化及商業化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研究2.4G方案。13.56M并不是手機支付標準,而是非接觸智能卡標準。只要手機與支付結合到現場支付領域,2.4G方案就一定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理想支付技術。
如果2.4G手機支付方案不能被廣泛認可,短期內對公司業績肯定有不小的影響,但技術本身沒有死亡,企業要不斷改善產品以滿足產業鏈的要求。我們現在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是繼續服務好電信運營商,目前我們的合作仍在正常進行;第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第三,研制RFID-TF卡方案等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手機支付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如何看待其中的不確定性?
孫迎彤:這就是創業板的風險。從全球來看,任何一個創新型的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推廣開的。我們的USBKEY大量運用在網銀上,從推廣到爆發差不多用了兩到三年時間。但它的爆發也有必然性:一是銀行通過推動網銀,極大減輕營業部壓力,為銀行業節省了大量成本;二是在我國誠信體系不斷建設的過程中,PKI安全認證是最為安全有效的認證方式。從這個角度說,2.4G的移動支付技術本身沒有問題,是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但市場何時進入高速發展狀態存在不確定性。
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接受一家IC設計公司,畢竟以前也沒有類似的上市公司案例。IC行業確實是一個具有較高風險的行業,一方面如果技術未規模轉化為產品銷售,高昂的研發成本會使企業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及形成人才流失局面,2003年時的國民技術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一旦技術轉化為產品銷售,特別是進入市場增長拐點時,其業績的增長幅度與傳統產業相比則完全不是相同的數量級。
自主創新企業要做“非標”
中國證券報記者:創業板的推出,旨在推動大量自主創新型企業上市。什么樣的產業才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才是創新型企業?
孫迎彤:目前有一種錯誤觀點,就是自主創新企業必須是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從全球范圍看,絕大多數產品并不具有獨家的優勢。如果在成本、產業鏈認可或知識產權上存在劣勢,即使做出來也無法推廣。
目前,中國實際上處于全球整個IT產業鏈相對低端的位置。我們要做全球引領者,競爭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整個產業鏈,難度非常大。這也使得國內大多數企業只能做替代類產品,除了中興、華為等少數企業以外,國內IT企業對核心技術的控制力度實際很弱。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有創新能力或者是不是創新產品,有三個標準:市場容量、產品毛利率和市場占有率。國民技術的主要產品基本符合這三個標準,是自主創新的具體體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作為高科技企業,國民技術如何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和創新能力?
孫迎彤:中國的希望肯定在創業板,在創業板效應發酵三年后,相信會有更好的企業登陸創業板。國民技術特別適合創業板,因為它的理想是做一個非標準技術的公司,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其成為標準。企業的創造力決定未來命運,包括科技的創造力、市場的創造力推動力、影響客戶的能力等。所以,我們公司產品的布局是從新市場、新領域、網絡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來討論。
我很難回答的一句提問是“你們這個產品符合什么標準?”跟在別人后面跑是很痛苦的。IC設計行業只有兩條路,做替代或者獨辟蹊徑。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在業績上要對投資者有交代,所以不會完全放棄做替代產品的機會。我也希望我們公司的產品能成為國家標準。此外,現在的環境越來越有利于自主創新企業的發展,中國移動率先推動TD、2.4G移動支付等國內創新技術,對我們這樣創新型企業是很大的鼓舞。

截至目前,中小企業板以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合計超過560家,總市值占比達到深市的40%以上。這個中小企業軍團,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他們有著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發明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同時,在他們的掌舵人身上,也不斷演繹著一個個令人目眩的財富故事。
這些中小企業高速成長的奧秘在哪里?又有著什么“成長的煩惱”?從今天開始,中國證券報記者將與一批經營業績良好、市場關注度高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掌舵人展開直接對話。
作為A股首個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國民技術自登陸創業板就成為焦點。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96.45%,表現搶眼。這種高成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外界關注的移動支付業務進展如何?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民技術總經理孫迎彤。
創業板不應追求短期收益
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4億元,凈利潤1.0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41.68%和196.45%。請問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孫迎彤:任何一個IC設計公司,當期的業績表現都至少是三年前耕耘的成果。這個行業研發周期比較長,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也比較慢,非常考驗企業對于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能力。有時候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發展和增長有過高期望,高估值大幅折現了公司未來收益預期。不過我認為,公司2010年中報相比去年同期乃至全年,都是比較不錯的成績。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創業板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應如何估值。應該如何判斷創業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孫迎彤:判斷企業是否能持續創造性增長,既考驗企業也考驗投資者。企業的增長、發展機會一定來自于多點,很多企業走到一定階段后才知道它能看見什么,這就是創業板公司魅力所在。現在說國民技術今后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我說不出來。2003年公司發展陷入低谷時,根本想象不到七年后能夠上市,公司全面進入信息安全領域后,接觸到更廣闊的市場,對行業也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隨之就有了更多更好的產品。
從目前看,我們比較突出的優勢在于對行業客戶把握非常好。通過系列產品,我們至少進入了四個主體行業,國內銀行系統、國際知名PC廠商、電信運營商、通訊設備制造商,具有這種客戶鏈的企業在本行業里不多。它帶來的優勢,是為我們打開越來越多的窗口,可以做很多其他企業尚未發現的交叉領域的創新產品。
支付標準不是爭論焦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移動支付業務被普遍認為是國民技術未來最大的利潤增長點,目前在公司業務中占比達到33%。此前,曾有媒體稱中國移動叫停公司2.4G RFID-SIM的推廣,而重拾銀聯標準的13.56MHz,此事件目前進展如何?
孫迎彤:在業績上,去年和今年不具有可比性。去年同期2.4G還處于研發和客戶認證階段,去年下半年后期才開始推廣。我認為,現在對移動支付爭論的焦點并不是技術,如果13.56M可以解決產業化及商業化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研究2.4G方案。13.56M并不是手機支付標準,而是非接觸智能卡標準。只要手機與支付結合到現場支付領域,2.4G方案就一定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理想支付技術。
如果2.4G手機支付方案不能被廣泛認可,短期內對公司業績肯定有不小的影響,但技術本身沒有死亡,企業要不斷改善產品以滿足產業鏈的要求。我們現在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是繼續服務好電信運營商,目前我們的合作仍在正常進行;第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第三,研制RFID-TF卡方案等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手機支付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如何看待其中的不確定性?
孫迎彤:這就是創業板的風險。從全球來看,任何一個創新型的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推廣開的。我們的USBKEY大量運用在網銀上,從推廣到爆發差不多用了兩到三年時間。但它的爆發也有必然性:一是銀行通過推動網銀,極大減輕營業部壓力,為銀行業節省了大量成本;二是在我國誠信體系不斷建設的過程中,PKI安全認證是最為安全有效的認證方式。從這個角度說,2.4G的移動支付技術本身沒有問題,是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但市場何時進入高速發展狀態存在不確定性。
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接受一家IC設計公司,畢竟以前也沒有類似的上市公司案例。IC行業確實是一個具有較高風險的行業,一方面如果技術未規模轉化為產品銷售,高昂的研發成本會使企業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及形成人才流失局面,2003年時的國民技術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一旦技術轉化為產品銷售,特別是進入市場增長拐點時,其業績的增長幅度與傳統產業相比則完全不是相同的數量級。
自主創新企業要做“非標”
中國證券報記者:創業板的推出,旨在推動大量自主創新型企業上市。什么樣的產業才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才是創新型企業?
孫迎彤:目前有一種錯誤觀點,就是自主創新企業必須是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從全球范圍看,絕大多數產品并不具有獨家的優勢。如果在成本、產業鏈認可或知識產權上存在劣勢,即使做出來也無法推廣。
目前,中國實際上處于全球整個IT產業鏈相對低端的位置。我們要做全球引領者,競爭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整個產業鏈,難度非常大。這也使得國內大多數企業只能做替代類產品,除了中興、華為等少數企業以外,國內IT企業對核心技術的控制力度實際很弱。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有創新能力或者是不是創新產品,有三個標準:市場容量、產品毛利率和市場占有率。國民技術的主要產品基本符合這三個標準,是自主創新的具體體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作為高科技企業,國民技術如何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和創新能力?
孫迎彤:中國的希望肯定在創業板,在創業板效應發酵三年后,相信會有更好的企業登陸創業板。國民技術特別適合創業板,因為它的理想是做一個非標準技術的公司,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其成為標準。企業的創造力決定未來命運,包括科技的創造力、市場的創造力推動力、影響客戶的能力等。所以,我們公司產品的布局是從新市場、新領域、網絡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來討論。
我很難回答的一句提問是“你們這個產品符合什么標準?”跟在別人后面跑是很痛苦的。IC設計行業只有兩條路,做替代或者獨辟蹊徑。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在業績上要對投資者有交代,所以不會完全放棄做替代產品的機會。我也希望我們公司的產品能成為國家標準。此外,現在的環境越來越有利于自主創新企業的發展,中國移動率先推動TD、2.4G移動支付等國內創新技術,對我們這樣創新型企業是很大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