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無線電管理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物聯網帶來的偉大變革。
物聯網就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ITU發布的《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它將帶來繼互聯網、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有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發展成為上萬億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屆時,在個人健康、交通控制、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等幾乎所有領域,物聯網都將發揮作用。相信物聯網的發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驚喜。
物聯網與無線電管理工作
無線傳輸在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都得到了大量應用,在物聯網能整合的所有技術功能中3個最關鍵的技術與無線電技術有關。這也是擺在無線電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新考驗。
一是射頻識別(RFID)與無線電。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RFID為物體貼上電子標簽,實現高效靈活管理,是物聯網最關鍵的一個技術。典型的RFID系統由電子標簽、讀寫器和信息處理系統組成。當帶有電子標簽的物品通過特定的信息讀寫器時,標簽被讀寫器激活,并通過無線電波將標簽中攜帶的信息傳送到讀寫器以及信息處理系統,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完成信息的自動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工作。
二是傳感器和傳感節點技術與無線電。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節點平臺是構成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基礎,是承載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信息感知、數據處理和網絡功能的基本單元,所有與傳感器網絡相關的協議、機制、算法等都需要在節點上實現并優化。傳感節點具有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也就是在傳統傳感器基礎上,增加了協同、計算、通信功能,傳感節點間相互協同無線通信是其常用手段。系列節點可以組成無線傳感網數據采集系統,進一步實現相應的智能監控,并完成實時數據采集和統計功能。
三是網絡和通信技術層面的無線電技術應用。在物聯網通信中,傳感器依托網絡和通信技術實現感知信息的傳遞和協同。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對象,完成獲取相關數據后,再將采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后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這個環節的無線通信分為長距離的無線廣域網(WWAN)和中、短距離的無線局域網(WLAN),以及超短距離的無線個人網、衛星通信等等。進而通過互聯網實現更大范圍的跟蹤、監控,這就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相互依存的關系,而在移動通信高度發達的今天,在信息通信網絡方面,2G/3G移動通信興起,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移動通信又完全依賴無線電頻率,使得物聯網-互聯網-無線電技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目前,物聯網正處在信息通信網絡向下一代網絡發展的重要時期,寬帶接入迅速發展,互聯網正向下一代(NGI)發展,連接速率將提高至今天Internet速率的100倍到1000倍;3G/LTE、寬帶無線接入(WiMAX)等寬帶無線技術也迅速發展。直接帶動了物聯網的通信速率,通信領域也將逐漸由人-人通信向人-物、物-物方向發展,多種網絡、技術和業務的融合趨勢明顯。歸根結底,就是隨著無線傳感網的發展無線電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物聯網時代無線電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物聯網作為下一代信息技術,目前在技術標準制定上還存在缺陷,還沒有進入到規?;逃秒A段。但無線電管理部門必須未雨綢繆,積極進行戰略部署,應對未來新的要求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