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手機支付構筑移動商務“新三國”

作者:RFID世界網收編
來源:和訊網
日期:2010-08-25 10:09:05
摘要:2010年,手機支付迎來井噴式發展。3G的大規模商用、物聯網技術以及手機實名制推行步伐的加快,使得手機支付向著非接觸、高智能、兼容性強的方向發展,成為移動商務發展強大的驅動力和最牢固的基石。

  2010年,手機支付迎來井噴式發展。世博會上三大運營商將自己的手機支付產品集中亮相,昭示著手機支付時代的來臨。手機支付也稱為移動支付(Mobile Payment),簡而言之,就是允許移動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而今,3G的大規模商用、物聯網技術以及手機實名制推行步伐的加快,使得手機支付向著非接觸、高智能、兼容性強的方向發展,成為移動商務發展強大的驅動力和最牢固的基石。

  艾瑞咨詢發布的《2008~2009年中國移動商務行業發展報告》數據表明,2008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2.1億元。2009年,隨著3G商用時代的到來以及無線與傳統電子商務企業的紛紛試水,交易規模達6.4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05%。艾瑞預計2012年移動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108億元,發展潛力巨大。在此基礎上,2010年,我國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28.45億元,手機支付用戶總數將突破1.5億。巨大的商機,引來無數商家爭相分一杯羹。移動通信運營商、各大銀行、銀聯、傳統第三方支付平臺、手機制造商都競相行動。混戰之中,由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傳統第三方支付或自立陣地,或招兵買馬,或尋求盟友,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移動商務領域的“新三國”。

  手機支付格局已初步成型

  中國移動主動出擊

  今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宣布以398.01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增發的逾22億股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國移動將通過子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600000,股吧)20%的股權。早在世博之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就手機支付開展了一場明爭暗斗的比拼。以世博為支點,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已經在上海簽約了眾多商家開展手機支付業務。與其他兩家不同的是,中國移動斥巨資主動出擊收購浦發銀行股份,彰顯了中國移動欲延續2G神話,繼續做產業鏈領頭羊的愿景。實際上,中國移動早已推出手機錢包業務,但只能停留在小額支付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機支付以及移動商務的發展。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與當年NTT DoCoMo 入股三井住友和瑞穗銀行異曲同工。戰略注資浦發銀行,中國移動便獲得成熟的金融支付結算平臺經驗和大額支付牌照,更將大幅加快手機錢包的推廣速度;浦發借助中國移動在集團客戶和個人用戶的強大資源,發展公司銀行和個人銀行業務。

  銀聯發出邀請函

  中國銀聯近日聯合商業銀行、移動通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中國銀聯方面稱,移動支付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電子等不同行業間的壁壘。聯盟各方將聯合推廣基于金融賬戶、采用ISO有關非接觸通信的國際標準的智能卡手機支付業務。該產業聯盟又是銀行和移動通信運營商共建的基礎服務平臺。不難發現,運營商中獨缺中國移動。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正圍繞手機支付展開一場主導權爭奪戰。報道稱,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體系和相關標準制訂,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均擁有自己的標準。可見,在入股浦發銀行拿到金融牌照以后,中國移動堅定的執行類似NTT DoCoMo的規劃之路以確認自己的主導地位。兩大陣營對陣初步確立,老對手新對手齊聚一堂,火藥味十足。

  傳統第三方支付瞄準手機支付

  2010年1月14日,關于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大舉布局手機支付的消息不脛而走。消息稱,手機支付肯定是財付通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財付通即將在手機客戶端、WAP網站、SMS短信和語音支付等方面完成全面布局。早在去年年末,淘寶網正式宣布,推出三款淘寶定制手機,嵌入三款手機的客戶端包括移動購物、移動支付等在內的一攬子淘寶移動應用服務。而“淘寶手機”的背后則是移動支付寶的頻頻發力。未來,移動商務的潛力將大大超乎我們的想象,第三方支付正是瞄準了移動商務這一超大的產業蛋糕。“我們的強項不是做手機,而是電子商務。”淘寶網副總裁路鵬所強調的大產業鏈生態的理念和思路,可謂一語中的,是對所有第三方支付涉足手機支付的最好詮釋。

 

  至此,移動商務領域新三國初步形成了鼎立格局,移動支付下的移動商務在競合中前行。

  “新三國”商業模式之優劣分析

  移動支付擁有巨大的潛在用戶群、用戶強烈的潛在需求以及逐漸成熟的技術手段。可以看出,移動通信運營商、金融機構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新三國”的三大關鍵實體。由于三方在利益分配、移動支付產業鏈上所處的地位以及責任等方面互相角力,使得“新三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商業模式格局。

  中國移動主導模式

  優勢:(1)以移動支付平臺為核心,構建以商業應用和金融系統為支撐的用戶便利服務體系。中國移動手機支付產業鏈彰顯出中國移動主導的商業模式。中國移動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位置,負責對這個移動支付及整個移動商務的發展進行規劃和運行,從而提高了整個產業鏈的黏合度,進而提高了整個手機支付鏈的運作效率。(2)入股浦發銀行,擺脫小額支付枷鎖,拿到金融執照,在大額支付下中國移動會在移動商務領域里大展拳腳。(3)日本的NTT DoCoMo的成功案例對中國移動來說是很好的一面鏡子。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取長補短,中國移動在手機支付領域為TD業務的發展打了一針興奮劑。

  劣勢:(1)技術標準與其他運營商不同,影響了對現有外網用戶的吸引力。而且僅僅同浦發銀行合作造成金融支持平臺的接口單一,無法實現跨行移動支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戶銀聯賬戶的互聯互通。(2)浦發銀行目前財力緊張,從中國移動獲得的投資有多少能用到手機支付平臺建設上尚無定論。(3)TD業務尚不成熟,如何培養用戶的移動商務消費習慣進而運用移動支付還是個重要問題。

  銀聯運營商支付聯盟

  優勢:(1)該產業聯盟是銀聯和移動通信運營商共建的基礎服務平臺,打通了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電子等不同行業間的壁壘。(2)借助于銀聯強大的整合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銀聯內部銀行之間賬戶的互聯互通,提高銀聯金融管理效率,進而提高移動支付的金融支持效率。(3)銀聯運營商聯手主導,聯合吸引金融和通信客戶群,客戶認知度大大提升。

  劣勢:(1)該聯盟是由銀聯發起,銀聯有著欲擔當“盟主”之勢,中國電(600795,股吧)信、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如何把握自身定位、是否甘當通信管道等問題使得聯盟內部長期合作趨勢仍不明朗。從長遠看產業鏈黏合度相對較低。(2)銀聯是近兩年才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同其他傳統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擁有強大客戶認知度相比,銀聯支付之路還需要時間的考驗。此次進軍手機支付,銀聯更多的是借助于各個商業銀行早已擁有的移動支付接口。事實上,各大銀行還不能實現完全互聯互通,往往出現客戶端標準不同。真正構建互聯互通支付王國,搭建銀聯級別的支付平臺尚待時日。(3)從我國國情來看,各大銀行更多的是把手機支付作為提高客戶黏性的手段,投入多少精力和資金在平臺開發上仍是未知數。

  傳統第三方支付平臺主導模式

  優勢:(1)由傳統第三方主導的手機支付平臺作為傳統電子商務的補充,為移動平臺的搭建提供強大的技術、商務等經驗支持。(2)借助“一點接入,多點服務”的優勢,第三方支付的移動支付平臺不僅各個金融機構都可使用,移動通信運營商也可以使用,商家也可以只提供一個和移動商務平臺連接的接口即可,不必考慮不同銀行用不同的接口。(3)相比各自搭建各自的平臺和系統,更能節省系統搭建費用、維護費用和搭建時間。(4)簡化產業鏈,繞開移動通信運營商直接同手機制造商深度合作,將手機支付客戶端直接嵌入手機中,在手機支付領域掌握主動權。

  劣勢:(1)對第三方服務商的要求很高,包括市場推廣能力、技術研發能力、資金運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求具有很高的行業號召力和執行力。這一點即便是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巨頭支付寶在實現上也是困難重重。(2)平臺運營商簡化了其他環節之間的關系,但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處理各種關系的負擔。支付平臺需要制訂各方與自己交易的標準,同時也需要就與各個金融機構、運營商間的合作提出解決方案。

  手機支付下的移動商務發展策略建議

  手機支付,不應拘泥于支付二字,而是需要圍繞支付為用戶提供一整套的手機消費解決方案,包括資訊、評價、選擇、購買、支付、信用保持等環節。初步成型的三大支付王國如何能夠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發展移動支付產業,進而推動整個移動商務的發展是處在井噴發展的手機支付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緊密協作,互利共贏

  無論是中國移動奉行的主導模式,銀聯發起的支付聯盟,還是由傳統第三方支付構建的支付平臺,都要考慮產業鏈上各個參與方的關系。一家獨大的局面會扼殺其他參與協作方的興趣,因此任何一個主導方或者合作主導方都應當考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引導整個產業鏈各方各司其職,運營商發揮自身通信運營和服務能力,銀行各方發揮自身金融管理能力以及借助金融牌照資格,各個上下游設備提供商和終端提供商積極研發投產,共同培養廣大用戶使用移動商務的興趣,從而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進而形成規模效應,推動移動商務走進大眾,走進生活。

  發掘移動商務應用

  移動商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手機支付仍是新興的支付手段,涉及的應用大部分實現在公交、門票和約定商戶的“刷手機”上,而并不是和銀行卡一樣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主導各方尤其是移動通信運營商首先要協調產業鏈各方,發掘更為豐富多彩的移動商務,進而促進手機支付的大規模商用。

  共促支付標準統一

  目前,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分別具有自己的標準,銀聯內部銀行之間也不能實現無縫隙轉賬,這樣會給廣大用戶在使用手機支付的過程中帶來不便,也給廣大合作商戶引進識別終端帶來不便。有關部門也正在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體系和相關標準制訂,更為重要的是“新三國”在穩固山河后能否向對手伸出橄欖枝,能否以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實現“新三國”的戰略聯盟,這不僅需要標準制訂部門的努力,還要靠手機支付乃至移動商務產業鏈各方相互協作。

  加強支付安全保障,為廣大用戶負責

  手機支付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技術和商業模式具有不成熟性,黑客可能采取欺騙的方式獲得產品或服務,最后甚至可以對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系統進行攻擊。目前,國內外尚無任何關于手機支付的法律法規。因此,相關部門不僅要從技術上加強手機支付平臺的安全建設,還要在業務層面加強對應用服務提供商的監管,更要從法律上實現對廣大用戶權益的維護,真正做到為廣大用戶負責。

  手機支付在我國仍處在一個初步發展階段。正如貨幣、信用卡一樣,手機支付是另一種形式的支付工具,最終為廣大用戶提供豐富多彩、便捷、實用的移動商務才是產業鏈各方的終極目標。移動通信運營商針對2G、3G產品的通信服務展開的“三國”大戰還在繼續上演的同時,給廣大手機用戶帶來的是更為廉價的手機使用費,更為豐富的通信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