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物聯網風靡 消費者應分清李逵與李鬼

作者:陳驥
來源:搜狐博客
日期:2010-10-14 08:13:40
摘要:相信這幾年持續最火爆的就是炒房。但09年的下半年開始,有一新名詞橫空出世,就刮起了一股新的炒作風暴。美國總統叫它“智慧地球”,溫總理稱它“感知中國”,著名調查機構說是信息技術的第三次浪潮,將成為下一個兆億的通訊產業,媒體說它比互聯網產業大30倍,領軍企業說它將會徹底改變現今企業的經營方式,它就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的“物聯網”。
關鍵詞:炒作物聯網

    這年頭,最盛行的就是炒作,只要能吸引眼球,能賺錢的就炒,直到炒成“芝麻糊”為止,大到炒樓,炒礦,小到炒普洱茶、炒大蒜,炒辣椒。媒體和咨詢機構、調查公司更是推波助瀾,興風作浪。更有甚者,還沒炒就涌進一批打劫的,端著碗,看著鍋,等炒。炒作之風就如同六月的熱浪,一浪接一浪。

    相信這幾年持續最火爆的就是炒房。但09年的下半年開始,有一新名詞橫空出世,就刮起了一股新的炒作風暴。美國總統叫它“智慧地球”,溫總理稱它“感知中國”,著名調查機構說是信息技術的第三次浪潮,將成為下一個兆億的通訊產業,媒體說它比互聯網產業大30倍,領軍企業說它將會徹底改變現今企業的經營方式,它就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的“物聯網”。

    從去年溫總理考察江蘇無錫,聽取了有關物聯網的匯報以后,物聯網就開始風靡大江南北,一場新技術,新產業的革命就以國家謀劃開始,席卷全中國。

    各位不妨去城市大街上做個調查就知道了,估計7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物聯網?

    這時候問題來了,大街上的平民百姓不禁要問,什么是物聯網?如果你拿著專家和研究機構給出的定義去向他們解釋的時候,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是一頭霧水,就是滿臉茫然。

    打開百度一搜“物聯網”三字,有關文章750萬篇,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百度百科給出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這個解釋,我相信專業人士看得懂,但一般人估計還不明白,其實物聯網就是傳感網+(移動)互聯網。是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感應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無線網絡。人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交流”。這些物體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鑰匙,也可以是汽車、樓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變得“有感覺、有思想”。這些微型感應芯片包括電子標簽、各類傳感器、二維碼等。物聯網與互聯網最大的差別就是:如果說互聯網讓全世界變成了一個村,那物聯網就讓這個村變成了一個人,這個人充滿著智慧;互聯網連接虛擬信息空間,而物聯網連接現實物理世界;如果說互聯網是人的大腦,那物聯網是人的四肢。其實,和互聯網相比,物聯網實際上是多了一個底層的數據采集環節,大致是四類數據的采集:電子標簽顯示身份,傳感器捕捉狀態,攝像頭記錄圖像,GPS進行跟蹤定位。

    我相信說了這么多,還有很多人弄不懂。現實生活中,其實運用傳感網技術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例如:RFID在第二代身份證、門禁卡、生物識別(指紋等)、感應燈、公交車卡、飯卡、商品標簽等領域普遍使用,但它們都是獨立的運用,沒有相互支持和遠程聯網。而物聯網不是孤立的“傳感網”,它是通訊技術,寬帶技術、移動網絡技術、傳感技術升級后,水到渠成的產物。傳感網是物聯網的底層技術,傳感網是局部,而物聯網是全部。弄清楚了這些以后,當物聯網與互聯網、移動通訊網相連時,我們就可隨時隨地全方位‘感知’對方,人們的生活方式將從‘感覺’跨入‘感知’的階段。正是這種與互聯網結合的“物聯網”范疇,才是未來智能城市、智慧地球的真正核心依據。并且將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未來人們的生活將是智能的。

    確實,從長遠來看,物聯網是大勢所趨,是國家戰略的必要,是中國趕超世界信息化強國的最好契機,但是在這場新興產業戰役中,在全國各地都在大干快上的熱潮中,各級政府、各種資源、各路企業、各路PE/VC全都齊刷刷的指向物聯網。這個行業儼然成為了最不缺資金、最富想象力的“香餑餑”。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更要冷靜下來,睜大眼睛提防那些掛羊頭賣狗肉,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為的就是忽悠消費者,欺騙政府資源與投資者的企業和項目。

    最近我在車上收到了一條短信,大致內容是這樣:“互聯網二次革命,融電信、電視、互聯網三網合一的物聯網應用,首次在中國誕生并將呈爆炸式的速度向全球輻射,將帶來人類生活的又一次大變革……”看完以后,知道了這是一個公司招商會的宣傳短信,打開他們公司的網址看個究竟,原來是個做視頻的網站。我不禁汗、狂汗、暴汗、十八羅漢,迷失的我成吉思汗。想想也很正常,最近許多做視頻的、音頻的、通訊設備的都在說自己是物聯網公司。不僅很多研討會有物聯網的論壇,更重要的是,物聯網論壇基本上是這些研討會最有人氣的論壇。而且,也出現了很多出于不同目的組織的專場物聯網高峰會。這些公司、個人、專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向著同一個方向,開始炒作。為了公司的曝光率也好,宣傳公司產品也好,提高個人知名度也好,獲得網站流量也好,借東風轉型為物聯網專家也好,可以說,物聯網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

    鼓吹者,支持者,質疑者,冷眼旁觀者,很多都是在不知物聯網到底為何的情況下就卷入這場潮流。這讓我想起了上個世紀末的“納米科技”的熱炒,本來被稱為21世界三個關鍵技術之一的納米技術應該代表的是高科技。結果一夜之間,各式各樣貼有“納米”標簽的商品在市場上出現,大到冰箱、洗衣機,小到杯子、鞋墊,簡直是五花八門。許多企業看到暴利的存在,大玩概念、大肆炒作、牽強附會,最后當潮水褪去,我們看清楚了這些產品的真實面貌時,才急呼上當。以至于,今天優秀的企業拿出真正的“納米”產品出來時,很多人都會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納米技術就這樣被庸俗化了,被炒成了“芝麻糊”,最終損壞了納米產品市場。

    今天,同樣的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國家政府在推動物聯網戰略規劃的本身,是希望借此能縮短和世界先進國際在高新科技領域的差距,讓我們的生活、工作更加智能化、享受低碳化的生活;讓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加節能、環保,讓GPD的增長更加綠色,結構更加合理。所以我們沒必要因為一個2005年就提出來的“老概念”而在今天莫名激動。在中國炒作之初,就有屬于自己的炒作特色。有的公司聲稱自己已經做了十年以上的物聯網,有的專家則以過去從事過傳感領域的研究,就以物聯網技術專家和科研工作者自居。除了演講時將傳感技術的內容稍作改動換成物聯網之外,舊瓶里壓根就沒有“新酒”,要想成為專家,恐怕得做出科研成果,解決一些問題,發表一些論文,做出一些創新,至少,發表一些非正式的報告。在此之前,“專家”在眾人心中還是物聯網愛好者或者物聯網鼓吹者的角色。無論什么人或者公司,如果聲稱在物聯網概念出現之前,就已經做了多久多久的物聯網,這完全是掩耳盜鈴。這是最低層次的炒作伎倆,是無益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一種炒作,也基本上是中國特色的炒作。十年前國內廠商就開始炒作“網絡家電、智能家居”,可惜到今天都沒有推廣開來。我們應該腳踏實地搞清楚物聯網的本質,靜心研究核心關鍵技術、開發、生產好的物聯網產品,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讓我們早日能過上更加智能化的生活。

    每個企業的存在,肯定是以盈利為目的,適當炒作可以提升知名度和眼球經濟,炒作雖好,但可不能貪炒哦!很多好東東就因為炒作過度,最后被炒得丑陋不堪,談之色變。不利于行業發展,對企業也不見得有好結果。我們鄙視那些打著物聯網的旗號,做欺騙人勾當的企業,更不希望過度的炒作,讓物聯網再次陷入“納米”庸俗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