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琳:以激情與創新構筑“圖書館之城”
“我希望,有一天,讀者不必拘泥于圖書館地域和館舍的限制,可以自由享受閱讀的快樂……”源于這樣的夢想,2006年10月,甘琳在深圳圖書館業已成功應用的自助服務基礎上,深圳圖書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甘琳發現,自助服務對變革傳統圖書館服務與管理模式的價值,隨即提出了研發“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的創意。在她的積極努力下,2007年該項目被文化部確立為重點科技項目,并列入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
2009年,40臺自助圖書館服務機構成的“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服務網”全面為市民服務。這一集數字化、人性化、智能化為一體的新型圖書館發展模式,被稱之為“第三代圖書館”。
該項目成為國內首創、世界首例的自主創新成果,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嶄新的發展思路和可供借鑒的范例,已獲得四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國家發明專利,2009年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
20年來,甘琳以優秀的專業素質和精湛的業務能力,主持圖書館基礎業務和技術管理工作,勇于開拓創新,甘于拼搏奉獻,使深圳圖書館走出一條服務立館、技術強館之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作為項目負責人,她規劃、組織并管理多個國家級、部、市級重點科研項目,尤其是研制了“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屬國內首創、世界首例的自主創新成果,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她本人被提名深圳經濟特區30年30位杰出人物候選人和“南粵巾幗十杰”候選人。
采訪從她主持的幾項創新成果開始,她說獲獎也好,成果也罷,這只是結果,其實,當初為什么要去做?完全取決于圖書館的定位。
“有了明確的定位,做什么,要不要做,怎么做,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她快人快語地總結著,流露出對前輩同道的尊敬和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謙。
甘琳1982年畢業于湘潭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從此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1990年,她從湖南省圖書館調任深圳圖書館,走過整整20年的歷程。多年的圖書館職業生涯,在旁人眼里只是一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甘琳卻甘之如飴。從最基礎的圖書分類、編目、書目數據庫建設,到讀者服務,再到技術支持和管理,不論在何種崗位上,她始終全身心投入。
“永遠要將讀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從讀者出發,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甘琳把“職責所在”看得很重,強烈的職業理想和情懷煥發著內心的激情,也催生她的夢想,她將自己的職業情懷與創新精神根植于深圳圖書館和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成長發展的沃土。
1998年,她因參加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中國國家書目回溯數據庫”,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因創建并管理全國“地方版文獻聯合采編協作網”獲首屆文化部創新獎。
2005年,她以敏銳的洞察力,抓住新館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全面引入RFID(無線射頻技術),并主持了研制“RFID文獻智能管理系統”,全面解決RFID技術在圖書館行業應用的各類問題,使深圳圖書館成為國際、國內圖書館行業全面應用RFID技術的成功范例,成為國內外圖書館行業RFID技術應用的“深圳標準”。
……
2007年底,甘琳承擔起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和文化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深圳中心推進工作的重任。
對于甘琳來說,“圖書館之城”是一個夢想,這不僅僅在于“圖書館之城”寄托著她對于圖書館服務美好愿望與理想,更在于它是一個存在著諸多技術、業務、服務及管理難點,工作量繁雜巨大,短期幾乎難以實現的目標。
甘琳常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認準了是對讀者有利的事情,她總是身體力行,明知難為而為之,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努力爭取。經過她的辛勤耕耘,“圖書館之城”建設有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圖書館之城”統一技術平臺研制成功,統一標識和統一服務規則已經審定并開始實施,數據庫合庫工作順利進行……
“圖書館之城”正向著為全市讀者提供無障礙、無差異服務這一目標穩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