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三步走 構建“物聯網產業生態村”
作者:中國聯通技術部物聯網辦公室 劉毅敏 |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10-11-01 15:47:13
摘要:大力發展物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今后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各行各業特別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物聯網的研究力度,積極探討業務發展之路。
如果說2009年是物聯網發展的元年,那么2010年則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一年。在中國,2010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準備啟動年,各地方政府已經紛紛在規劃討論中將發展物聯網設為重要議題。在實際應用層面,各行業基于物聯網的應用也如雨后春筍,早期以政企應用為主的物聯網產業初見成效。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物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今后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各行各業特別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物聯網的研究力度,積極探討業務發展之路。
起步階段問題多
在探討業務發展路線之前,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的物聯網發展現狀做一個梳理。總結起來,目前中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相比于已規模使用物聯網應用的歐美地區,中國的物聯網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該階段,商業模式和相關技術尚在摸索之中,距離大規模產業推廣還有不少差距。該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大量新生行業市場的無序開拓,這對電信運營商提供整合式服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正如第一點的分析,目前中國的物聯網業務種類繁多,大部分業務都還處于試驗或示范運營的階段,這也是因為缺乏商業模式的緣故。從具體方向看,目前的業務種類以面向政府和企業的應用為主,面向大眾的很少,如圖1所示。
鑒于中國物聯網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國物聯網的規模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
孤島現象。目前各類應用分布在不同行業,應用之間過于零散,沒有形成物聯網產業的整體效能,另外物聯網各應用系統之間差別較大,有的即使在同一行業內也難以復制,缺乏與通信網絡的有機融合,深層次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更是做不到,這些都限制了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
標準缺乏。統一的終端標識和標準的通信協議是形成“網”的標志,而目前物聯網方面雖然成立了相當數量的標準化組織,但是在行業和國家層面都缺乏整合力度。部分通信運營商只能先通過企業標準規范市場,但是發展統一的行業標準迫在眉睫,并且這也有利于我國在未來進一步獲得相關國際標準的話語權。
成本偏高。成本偏高實際上是前兩個問題導致的直接結果,行業解決方案成本居高不下將嚴重制約成功的商業模式的建立,而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另外,物聯網發展還面臨著信息安全、地址資源、行業合作壁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物聯網發展同樣重要。
物聯網的促進作用
盡管物聯網問題較多,然而其發展潛力非常可觀,且對于電信運營商本身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物聯網能突破行業增長極限。目前,傳統通信用戶的爭奪已經白熱化,開拓新市場是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物聯網開辟了全新的市場,蘊藏了豐富的、低離網率、高ARPU值的用戶資源。目前全球人口總數67億,移動用戶已接近50億戶,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日趨飽和;而全球有100億臺機器和傳感器,只有大概不到1%使用了物聯網業務。
其次,物聯網可幫助運營商縱深切入行業用戶領域。相對于傳統的增值業務比較偏重于娛樂資訊,物聯網面對的是更廣泛的行業應用。物聯網業務使電信運營商與客戶的關系更加緊密,能顯著降低營銷和管理成本,并能促使電信運營商滲透到企業生產鏈條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實現與企業的共贏。
最后,物聯網能促進收入的增長。物聯網是一個發展迅速、規模巨大的市場,雖然ARPU值較低,但是終端數量的極大提高將拉動總體通信業務收入的上升。
運營商發揮主導力量
電信運營商應該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應起到主導作用。筆者認為,發揮電信運營商的主導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移動通信網絡。對于移動通信網絡,電信運營商首先應通過資費模式創新來降低使用移動通信網絡的成本門檻,促使更多的物聯網應用加入到移動通信網絡中來;其次應充分重視物聯網業務特點對網絡帶來的影響,比如業務的稀疏傳輸、終端的群組特性、數據的高安全要求等,及時對網絡進行優化;最后應進一步擴大3G新型網絡的覆蓋廣度,滿足交通、物流等特定行業對物聯網應用的迫切需求。
積極建立合作共贏關系。物聯網業務的產業鏈條很長,而且多數應用涉及“兩化”融合,需要服務商具備豐富的相關行業經驗。得益于近年來中國政府和龍頭企業對于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在行業信息化服務領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系統集成商和信息服務運營商。電信運營商應充分利用產業鏈各方的力量,一方面在支撐層面推行中間件架構,為業務的靈活實現創造環境;另一方面在商業模式上要更加開放,創新收入分成模式,雙管齊下與社會各方積極建立合作共贏關系。
著力推進先導應用。電信運營商應選擇具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效應、技術產業帶動作用強、關聯性高的重點領域開展物聯網先導應用示范,推動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的創新突破。這些領域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精細化農牧業、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
促進終端融合。通信終端對物聯網發展至關重要。電信運營商應大力推進通信終端的小型化、智能化、規模化和低成本化,更為重要的是要促進通信終端與各類傳感器的融合,形成標準接入模塊,進一步實現即插即用、自動配置、自動升級等功能。
建立運營支撐平臺。物聯網產業鏈中間必須部署一個運營支撐平臺,為相關物聯網應用提供中間支撐功能,比如接入、信息采集、傳輸轉發、通信關聯、開放接口、維護、安全、計費、管理等輔助功能,應用服務商基于該平臺提供業務的時候只關注應用本身而無需考慮在網絡運行中的其他問題,便可提供可靠和可信的物聯網服務,而這個運營支撐平臺的最佳提供者就是電信運營商。
推進標準化。物聯網產業的標準化是克服物聯網產業發展障礙和降低成本的關鍵,電信運營商多年標準化的網絡和支撐系統的積累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財富,無論是通信中間件還是物聯網運營支撐架構,都可以成為電信運營商推進物聯網標準化的務實切入點。
三步走路線建議
根據網絡與支撐系統成熟度、運營經驗、系統集成能力、標準化程度的進展,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產品推廣可以通過三個階段實現。
第一階段(2010年~2011年):通道類產品為主。在本階段,運營商的重點是提供通道類產品。對于物聯網產業而言,管道服務是基礎,也是產業鏈對于基礎電信運營商最基本的需求,該類產品簡單易行,適合運營商快速切入物聯網市場。
要提供該類服務,運營商需要在現有通信產品的基礎上完成下列工作:首先,創立專門服務物聯網的產品品牌,在產業界逐步建立“物聯網服務商”的認知;其次,建立統一的終端編碼體系,為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再次,建立專屬資費體系,機器通信在業務量模型上完全不同于人與人的交互通信,電信運營商有必要為物聯網提供更加靈活的資費體系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在具體行業應用層面,受限于整個產業成熟度不足,電信運營商應以廣泛合作、積極試點方式為主,在產業鏈各層面尋找一批可靠的合作伙伴,但是在產業政策、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還未完善時要避免盲目復制擴大規模。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開始建設或完善信息運營支撐平臺,為物聯網終端提供統一的管理,為各類應用開發提供標準接口。
第二階段(2011年~2015年):商業模式成熟。在該階段,物聯網產業的標準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成熟商業模式開始不斷涌現,電信運營商已經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物聯網信息運營支撐平臺,在重點行業已經具備相當經驗,產業合作已經初具成效。
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著重完成下列工作:第一,開發成熟的物聯網中間件產品并推向市場;第二,提供運營商定制的移動通信與近距無線通信融合的物聯網通信終端,同時開始建立基于這些終端的“應用商店”;第三,促進傳統通信業務和物聯網應用進一步結合,實現綜合信息服務;第四,以行業應用為基礎,積極拓展面向公眾用戶群的物聯網應用;第五,在運營商網絡覆蓋范圍內促進各類物聯網應用規模增長。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以更積極的姿態投入到物聯網標準化設計、物聯網產業咨詢等服務中,在產業標準方面保持話語權。
第三階段(2015年以后):標準化程度極大提高。在該階段物聯網服務已經無處不在,標準化程度極大提高,“物聯網產業生態村”開始形成。電信運營商在該階段的工作包括:首先,促進各種網絡及應用高度的協同和融合,實現跨網絡,跨行業的泛在應用;其次,促進各類基于物聯網平臺和物聯網終端的增值業務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再次,促進物聯網應用在公眾用戶中的普及,使之逐步成為基礎性服務。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整合物聯網技術和產業構架,建立政府引領、電信運營商主導的和諧共贏的物聯網生態環境,物聯網終端數量規模增長,向著“感知中國”、“智慧地球”的終極目標不斷邁進。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物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今后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各行各業特別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物聯網的研究力度,積極探討業務發展之路。
起步階段問題多
在探討業務發展路線之前,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的物聯網發展現狀做一個梳理。總結起來,目前中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相比于已規模使用物聯網應用的歐美地區,中國的物聯網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該階段,商業模式和相關技術尚在摸索之中,距離大規模產業推廣還有不少差距。該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大量新生行業市場的無序開拓,這對電信運營商提供整合式服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正如第一點的分析,目前中國的物聯網業務種類繁多,大部分業務都還處于試驗或示范運營的階段,這也是因為缺乏商業模式的緣故。從具體方向看,目前的業務種類以面向政府和企業的應用為主,面向大眾的很少,如圖1所示。
鑒于中國物聯網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國物聯網的規模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
孤島現象。目前各類應用分布在不同行業,應用之間過于零散,沒有形成物聯網產業的整體效能,另外物聯網各應用系統之間差別較大,有的即使在同一行業內也難以復制,缺乏與通信網絡的有機融合,深層次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更是做不到,這些都限制了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
標準缺乏。統一的終端標識和標準的通信協議是形成“網”的標志,而目前物聯網方面雖然成立了相當數量的標準化組織,但是在行業和國家層面都缺乏整合力度。部分通信運營商只能先通過企業標準規范市場,但是發展統一的行業標準迫在眉睫,并且這也有利于我國在未來進一步獲得相關國際標準的話語權。
成本偏高。成本偏高實際上是前兩個問題導致的直接結果,行業解決方案成本居高不下將嚴重制約成功的商業模式的建立,而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另外,物聯網發展還面臨著信息安全、地址資源、行業合作壁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物聯網發展同樣重要。
物聯網的促進作用
盡管物聯網問題較多,然而其發展潛力非常可觀,且對于電信運營商本身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物聯網能突破行業增長極限。目前,傳統通信用戶的爭奪已經白熱化,開拓新市場是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物聯網開辟了全新的市場,蘊藏了豐富的、低離網率、高ARPU值的用戶資源。目前全球人口總數67億,移動用戶已接近50億戶,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日趨飽和;而全球有100億臺機器和傳感器,只有大概不到1%使用了物聯網業務。
其次,物聯網可幫助運營商縱深切入行業用戶領域。相對于傳統的增值業務比較偏重于娛樂資訊,物聯網面對的是更廣泛的行業應用。物聯網業務使電信運營商與客戶的關系更加緊密,能顯著降低營銷和管理成本,并能促使電信運營商滲透到企業生產鏈條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實現與企業的共贏。
最后,物聯網能促進收入的增長。物聯網是一個發展迅速、規模巨大的市場,雖然ARPU值較低,但是終端數量的極大提高將拉動總體通信業務收入的上升。
運營商發揮主導力量
電信運營商應該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應起到主導作用。筆者認為,發揮電信運營商的主導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移動通信網絡。對于移動通信網絡,電信運營商首先應通過資費模式創新來降低使用移動通信網絡的成本門檻,促使更多的物聯網應用加入到移動通信網絡中來;其次應充分重視物聯網業務特點對網絡帶來的影響,比如業務的稀疏傳輸、終端的群組特性、數據的高安全要求等,及時對網絡進行優化;最后應進一步擴大3G新型網絡的覆蓋廣度,滿足交通、物流等特定行業對物聯網應用的迫切需求。
積極建立合作共贏關系。物聯網業務的產業鏈條很長,而且多數應用涉及“兩化”融合,需要服務商具備豐富的相關行業經驗。得益于近年來中國政府和龍頭企業對于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在行業信息化服務領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系統集成商和信息服務運營商。電信運營商應充分利用產業鏈各方的力量,一方面在支撐層面推行中間件架構,為業務的靈活實現創造環境;另一方面在商業模式上要更加開放,創新收入分成模式,雙管齊下與社會各方積極建立合作共贏關系。
著力推進先導應用。電信運營商應選擇具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效應、技術產業帶動作用強、關聯性高的重點領域開展物聯網先導應用示范,推動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的創新突破。這些領域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精細化農牧業、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
促進終端融合。通信終端對物聯網發展至關重要。電信運營商應大力推進通信終端的小型化、智能化、規模化和低成本化,更為重要的是要促進通信終端與各類傳感器的融合,形成標準接入模塊,進一步實現即插即用、自動配置、自動升級等功能。
建立運營支撐平臺。物聯網產業鏈中間必須部署一個運營支撐平臺,為相關物聯網應用提供中間支撐功能,比如接入、信息采集、傳輸轉發、通信關聯、開放接口、維護、安全、計費、管理等輔助功能,應用服務商基于該平臺提供業務的時候只關注應用本身而無需考慮在網絡運行中的其他問題,便可提供可靠和可信的物聯網服務,而這個運營支撐平臺的最佳提供者就是電信運營商。
推進標準化。物聯網產業的標準化是克服物聯網產業發展障礙和降低成本的關鍵,電信運營商多年標準化的網絡和支撐系統的積累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財富,無論是通信中間件還是物聯網運營支撐架構,都可以成為電信運營商推進物聯網標準化的務實切入點。
三步走路線建議
根據網絡與支撐系統成熟度、運營經驗、系統集成能力、標準化程度的進展,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產品推廣可以通過三個階段實現。
第一階段(2010年~2011年):通道類產品為主。在本階段,運營商的重點是提供通道類產品。對于物聯網產業而言,管道服務是基礎,也是產業鏈對于基礎電信運營商最基本的需求,該類產品簡單易行,適合運營商快速切入物聯網市場。
要提供該類服務,運營商需要在現有通信產品的基礎上完成下列工作:首先,創立專門服務物聯網的產品品牌,在產業界逐步建立“物聯網服務商”的認知;其次,建立統一的終端編碼體系,為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再次,建立專屬資費體系,機器通信在業務量模型上完全不同于人與人的交互通信,電信運營商有必要為物聯網提供更加靈活的資費體系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在具體行業應用層面,受限于整個產業成熟度不足,電信運營商應以廣泛合作、積極試點方式為主,在產業鏈各層面尋找一批可靠的合作伙伴,但是在產業政策、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還未完善時要避免盲目復制擴大規模。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開始建設或完善信息運營支撐平臺,為物聯網終端提供統一的管理,為各類應用開發提供標準接口。
第二階段(2011年~2015年):商業模式成熟。在該階段,物聯網產業的標準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成熟商業模式開始不斷涌現,電信運營商已經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物聯網信息運營支撐平臺,在重點行業已經具備相當經驗,產業合作已經初具成效。
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著重完成下列工作:第一,開發成熟的物聯網中間件產品并推向市場;第二,提供運營商定制的移動通信與近距無線通信融合的物聯網通信終端,同時開始建立基于這些終端的“應用商店”;第三,促進傳統通信業務和物聯網應用進一步結合,實現綜合信息服務;第四,以行業應用為基礎,積極拓展面向公眾用戶群的物聯網應用;第五,在運營商網絡覆蓋范圍內促進各類物聯網應用規模增長。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以更積極的姿態投入到物聯網標準化設計、物聯網產業咨詢等服務中,在產業標準方面保持話語權。
第三階段(2015年以后):標準化程度極大提高。在該階段物聯網服務已經無處不在,標準化程度極大提高,“物聯網產業生態村”開始形成。電信運營商在該階段的工作包括:首先,促進各種網絡及應用高度的協同和融合,實現跨網絡,跨行業的泛在應用;其次,促進各類基于物聯網平臺和物聯網終端的增值業務發展,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再次,促進物聯網應用在公眾用戶中的普及,使之逐步成為基礎性服務。
在該階段,電信運營商應整合物聯網技術和產業構架,建立政府引領、電信運營商主導的和諧共贏的物聯網生態環境,物聯網終端數量規模增長,向著“感知中國”、“智慧地球”的終極目標不斷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