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一醫院考勤用臉“簽到” 院長希望淘汰考勤機
遼陽一醫院機關引入人臉識別系統 1秒鐘完成識別 試用兩周效果很好 院長希望職工用自覺淘汰考勤系統
晨報遼陽訊(記者 董南迪)遼陽一醫院引進了新考勤機:職工想實現考勤,得用臉“刷”機器。
而且這考勤機還挺聰明,認識人臉不認識相片。試用兩周以來,遲到早退的職工大大減少了。
院長卻表示,希望大家盡快形成自覺,用自覺來淘汰考勤機。
機器“以貌取人”來考勤
昨日,記者在遼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機關樓內的墻壁上發現了一個小黑匣子。它中間有一個攝像頭和一個小屏幕,這個小機器竟然會“以貌取人”。
“信息被輸入到這個系統的員工,在它面前露出正臉,系統就會馬上出現提示信息,記錄下姓名、科室和時間。”二院人力資源部干事張華說。
張華介紹,由于醫院機關、后勤部門的個別科室工作量比較集中,在工作不忙時,會有遲到早退的現象出現。以往醫院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都會每天檢查,但由于部門、人員較多,人為檢查考勤情況并不全面。
12月1日,第二醫院針對考勤問題安裝了兩臺人臉識別系統,對醫院機關、后勤、部分輔助科室人員進行人臉識別考勤。
昨日,記者站在識別系統面前,在屏幕上能清晰看到記者的臉,一道綠光在屏幕上閃過之后,既沒有記錄下時間,也沒有播報科室和姓名提示音。
“你不是醫院職工,信息沒有輸入進來,所以它不能識別出來,試用這段時間還沒有出現過誤差,”張華說。應記者的要求,一男一女兩名工作人員分別給記者演示了一下,距離系統前一尺遠的距離站了一秒鐘后,提示音準確地說出了所在科室和人員姓名,同時鎖定當時的時間。
是否缺勤,用顏色顯示
“每天上下班,在考勤機前站一下,系統自然生成數據,取出這些數據,便可以在電腦上一目了然,”張華說,“數據表格用不同顏色標注,沒有任何顏色代表考勤正常,黃色代表考勤時間異常,綠色代表遲到早退,紅色則代表曠工。”
用照片能否蒙混過關?張華說,不能。張華曾用自己照片來試,結果機器無法識別。“這臺考勤機是立體成像。”張華說,但到目前為止,考勤機的識錯率仍有待驗證。考勤系統的數據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同時使用才能提取。系統時間為北京時間,他們也通知了大家準確對時。現在,這種考勤方式試用14天,只有一人遲到。
院長:希望新系統被淘汰
據介紹,系統剛剛安裝時,由于院長及領導班子成員事務較多,人力資源部曾建議將院領導信息排除在外,但院長翁興彥第一個將信息錄入到系統,表示考勤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記者在人力資源部看到了副院長馮妍的假條,“由于人大代表活動請假一小時”。張華說:“職工病事假、公出、倒班都要履行請假和制定排班計劃,否則將按遲到或曠工處理。”
至于該系統試用多長時間,院長翁興彥說:“原計劃是試用半年,但我們希望試用半年之后就淘汰這個系統,若大家通過使用這個系統都能自覺端正工作作風,按時上下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先進的考勤系統也沒有必要用了,”翁興彥說。
相關鏈接 人臉識別系統
是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從視頻中提取人像特征點,利用生物統計學的原理進行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由于利用人體骨骼的識別技術,即使對方易容改裝,也難以蒙過它的眼睛。
相對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系統有使用壽命高、使用成本低、用途廣泛的特點,而且并不構成對人格的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