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勾勒物聯網發展地圖
作者:  張懿
                        來源:文匯報
                        日期:2010-04-28 08:42:17
                    摘要:一張世博會門票,不僅意味著一次進入世博園感受全球文明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張體驗“物聯網社會”的入場券。物聯網技術已在上海世博園區生根發芽,同時展現上海在該領域的實力和志向。昨天,本市正式頒布了《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10-2012)》,首次對這一戰略產業進行全盤規劃。
                    
                      一張世博會門票,不僅意味著一次進入世博園感受全球文明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張體驗“物聯網社會”的入場券。物聯網技術已在上海世博園區生根發芽,同時展現上海在該領域的實力和志向。昨天,本市正式頒布了《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10-2012)》,首次對這一戰略產業進行全盤規劃。根據這份文件,上海將力爭成為全球物聯網發展的重鎮;物聯網技術很可能以超出常人預料的速度,進入城市和生活的各個層面。  
      
馬陸葡萄要“物聯網”了
      
世博門票看似一張紙,對光觀察,能隱約看見內嵌著細細的金屬天線。可以說,世博門票就是一張智能標簽,天線能無線發送數據,使門票能與特定設備“對話”——讓進出閘機開啟,統計客流,讓預約機為你安排行程,或讓組織者知道園內的人群分布。
      
要了解上海未來的“物聯網發展地圖”,不妨先離開世博園,去市郊的葡萄園看看。據最新消息,嘉定馬陸葡萄可能很快要“物聯網”了。葡萄園將著手試點,利用各種傳感器,實時感知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等,并將測得的數據無線發送給計算機,然后按需進行自動通風、滴灌、控溫、補光等操作。“物聯網”的葡萄,生產過程更科學,效率更高,口感也應該會更出色。
      
事實上,世博園主要區域所在的浦東、以及馬陸葡萄園所在的嘉定,正是上海“物聯網地圖”上的兩大亮點。《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未來3年,上海將大力推進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軟硬件和服務企業,形成較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和空間布局,在與市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初步實現物聯網應用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其中,嘉定、浦東等將建設物聯網產業基地,形成技術創新、應用方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合力。
上海是國內物聯網技術的發源地之一,在一系列關鍵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十五”起,市政府相關研發投入累計6000多萬元;“十一五”期間,本市承擔相關國家科技專項,總經費逾億元。同時,上海是國內的集成電路、通信設備、信息家電等信息產品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擁有產業化的堅實基礎。而在應用端,上海機場、特奧會大型活動等場合,物聯網安防技術都曾發揮重要作用。
      
10年投入,世博會可以說是上海過去物聯網研發和推廣的一次“中考”和集中示范。除了門票,傳感器在園區內構成一道“電子圍欄”,以防范非法入侵;在世博巴士上,物聯網可以實時定位、查詢軌跡;園內的電網、變電站因為物聯網而變得智能,減少能量波動。甚至是最不起眼的窨井蓋也被聯網了,一旦井蓋發生位置變動,主控系統能及時報警,防止窨井成“陷阱”。
      
科幻故事其實并不遙遠
      
從世博園到葡萄園,不難看出,物聯網對上海而言絕不是一個概念。而根據上海的最新規劃,未來幾年,本市將以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著重在十個方面推進物聯網的示范。如果將這“十個方面”整合起來,聽起來讓人期待:
      
早上出門,馬路上埋設的線圈、攝像頭等,可以感知車流情況,據此,電腦能為你畫出一條最通暢的上班線路。進入公司,樓宇內的傳感器精確控制著辦公空間的溫度、濕度,讓工作環境更舒適、也更節能。午餐時,餐廳的食材保證新鮮、安全,因為它的整個生產、物流過程都被智能標簽監控。下班回家,智能門禁系統能根據面孔判斷是否開門(如果有人闖入,門禁還會通知公安系統)。對老人來說,隨時攜帶的傳感器監控著體溫、心率、血壓等,并與社區衛生中心實時聯網,確保醫務人員能及時處理意外……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些科幻?但實際上,其中每一個細節都能在上海的物聯網產業規劃中找到確切依據,并有望在3年行動方案“到期”后初步化為現實。
      
平心而論,上海物聯網產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總體上,該技術在全球仍剛起步。這是一個值得追趕的領域、不容錯失的機會。上海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本市將把物聯網產業發展納入市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范疇并加以推進,加大資金支持,建立公共平臺,突破前沿技術,引進高端人才。
      
歐洲權威機構曾預測,物聯網的發展未來將經歷三個階段:2010-2015 年實現物與物互聯;2015-2020年進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實現全智能化。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去世博園,看看襁褓中的物聯網,也許十年后,今天的世博體驗將牽引出另一種別樣的“物聯網回味”。
                    
                馬陸葡萄要“物聯網”了
世博門票看似一張紙,對光觀察,能隱約看見內嵌著細細的金屬天線。可以說,世博門票就是一張智能標簽,天線能無線發送數據,使門票能與特定設備“對話”——讓進出閘機開啟,統計客流,讓預約機為你安排行程,或讓組織者知道園內的人群分布。
要了解上海未來的“物聯網發展地圖”,不妨先離開世博園,去市郊的葡萄園看看。據最新消息,嘉定馬陸葡萄可能很快要“物聯網”了。葡萄園將著手試點,利用各種傳感器,實時感知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等,并將測得的數據無線發送給計算機,然后按需進行自動通風、滴灌、控溫、補光等操作。“物聯網”的葡萄,生產過程更科學,效率更高,口感也應該會更出色。
事實上,世博園主要區域所在的浦東、以及馬陸葡萄園所在的嘉定,正是上海“物聯網地圖”上的兩大亮點。《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未來3年,上海將大力推進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軟硬件和服務企業,形成較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和空間布局,在與市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初步實現物聯網應用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其中,嘉定、浦東等將建設物聯網產業基地,形成技術創新、應用方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合力。
上海是國內物聯網技術的發源地之一,在一系列關鍵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十五”起,市政府相關研發投入累計6000多萬元;“十一五”期間,本市承擔相關國家科技專項,總經費逾億元。同時,上海是國內的集成電路、通信設備、信息家電等信息產品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擁有產業化的堅實基礎。而在應用端,上海機場、特奧會大型活動等場合,物聯網安防技術都曾發揮重要作用。
10年投入,世博會可以說是上海過去物聯網研發和推廣的一次“中考”和集中示范。除了門票,傳感器在園區內構成一道“電子圍欄”,以防范非法入侵;在世博巴士上,物聯網可以實時定位、查詢軌跡;園內的電網、變電站因為物聯網而變得智能,減少能量波動。甚至是最不起眼的窨井蓋也被聯網了,一旦井蓋發生位置變動,主控系統能及時報警,防止窨井成“陷阱”。
科幻故事其實并不遙遠
從世博園到葡萄園,不難看出,物聯網對上海而言絕不是一個概念。而根據上海的最新規劃,未來幾年,本市將以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著重在十個方面推進物聯網的示范。如果將這“十個方面”整合起來,聽起來讓人期待:
早上出門,馬路上埋設的線圈、攝像頭等,可以感知車流情況,據此,電腦能為你畫出一條最通暢的上班線路。進入公司,樓宇內的傳感器精確控制著辦公空間的溫度、濕度,讓工作環境更舒適、也更節能。午餐時,餐廳的食材保證新鮮、安全,因為它的整個生產、物流過程都被智能標簽監控。下班回家,智能門禁系統能根據面孔判斷是否開門(如果有人闖入,門禁還會通知公安系統)。對老人來說,隨時攜帶的傳感器監控著體溫、心率、血壓等,并與社區衛生中心實時聯網,確保醫務人員能及時處理意外……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些科幻?但實際上,其中每一個細節都能在上海的物聯網產業規劃中找到確切依據,并有望在3年行動方案“到期”后初步化為現實。
平心而論,上海物聯網產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總體上,該技術在全球仍剛起步。這是一個值得追趕的領域、不容錯失的機會。上海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本市將把物聯網產業發展納入市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范疇并加以推進,加大資金支持,建立公共平臺,突破前沿技術,引進高端人才。
歐洲權威機構曾預測,物聯網的發展未來將經歷三個階段:2010-2015 年實現物與物互聯;2015-2020年進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實現全智能化。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去世博園,看看襁褓中的物聯網,也許十年后,今天的世博體驗將牽引出另一種別樣的“物聯網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