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及展望精英論壇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物聯網產業及展望精英論壇
  2010年全球IPv6新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4月7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為2010——中國IPv6商用元年。  
  以下為精英論壇“物聯網產業及展望”實錄:  
  參與嘉賓:  
  思科總部CTO辦公室中國區總監殷康  
  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總工 魏劍平  
  北京中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網應用事業部資深首席架構師 黃波  
  英特爾公司無線標準及技術總監 吳耕  
  張建寧:下面是互動的環節,有請殷康先生,時代凌宇的魏劍平,中星微的黃波先生,英特爾公司的吳耕博士。  
  事實上經過了昨天的一天,今天下午半場的會,我們聊了下一代互聯網、IPv6,很多嘉賓也和我們分享了下一代互聯網和物聯網各自在這個領域里面他們的一些案例、應用、產品和整個的想法。  
  接下來,我們幾位專家還是想就著未來物聯網產業的前景,我們也做一下講解,未來的物聯網產業比云計算還云山霧罩,到底未來的產業是一個什么樣的前景?  
  殷康:這是我們關心的,我也很擔心,就在座的大家想想,就物聯網在中國,大家覺得有泡沫的人舉手?看起來覺得是忽悠的、是泡沫的多一些,還有一些沒有表態,他可能聽大家的分析。  
  如果大家今天在這里認真聽了,起碼從聽的角度我認為是忽悠的。每個人上來都是物聯網的概念,很多人是在跟風。其實這個概念非常簡單,物聯網這個詞最早可能是我翻譯的,因為我2年前就用這個詞,這個詞是Internet of things。許多人把物聯專網也叫做物聯網,這根本不是一個新東西,很長時間就有。大家想想看,我們所有的物要控制,都是聯上網的,這不是一個新東西。明明是物聯到互聯網上去,這不是很東西,物物聯網不是新東西。這兩個有什么區別?物物聯成網,有私有的協議,有傳統的做法和行業的東西,根據第二層來做這個東西,空調是空調的聯網、燈是燈的聯網,它長期存在,但是每一個產業都很小,它是非常分裂的。之所以提出了物物要聯到互聯網上去,是因為這樣會帶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會有一個新的產業,這是最核心、最核心的東西。華為講得很好,但是講著講著說是物物聯著專網,我認為這是忽悠,如果大家都講專網的話,仍然是原來的情況。這個市場會有,靠這個炒作會大一點點,但是形成不了產業規模,何況跟全球走的方向也不一樣。  
  昨天有嘉賓講,如果每個行業還在這里要求自己的,但是也有說我要統一一個協議來做,這個統一協議還不是IP、互聯網的話,它的部分統一不起來。你非要靠以前的經驗拿過來用,這才會形成產業規模,這是被證明過的。所以,這一點我覺得聽下來有一點忽悠。  
  第二個,很多嘉賓的觀點,其實有跟風的現象。很多做研究的地方,按道理說應該需要獨立思考,形成獨立的觀點,起碼是經過思考的觀點,然后再出來,這樣有價值讓我們真正在聽的人有一些新的觀點。否則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傳來傳去,往往很多一開始不是太有真理性的東西,傳著傳著變成了真理性的東西,我覺得這個非常危險。  
  我覺得互聯網原來就是連著PC機、手機,這連著也是物,也是為人所服務的。不能說原來的互聯網是連人的,現在是連物的,人是人、物是物,我看這都是誤傳下來的,傳得很厲害。我們把物聯起來,收集信息的目的也是為人類服務的。他連的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生活率,它最根本還是這樣的。我們人連起來也是通過一個PC相連的,但是我們非要把它分成這樣,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東西,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你把這些理論想清楚以后,真正的物聯網、互聯網,其實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全球也在做這樣的工作。然后,有可能產生一個新的產業,所以這個思路必須這樣突破來看。否則的話,我覺得我們這個話題討論了好長的時間,每次都是跟風,對于我們的創新沒有推動作用。  
  張建寧:昨天是IPv6的推進派,今天成為了一部分否定派。  
  殷康:我是國內很早談物聯網的,所以我認為要看清楚正確的方向。  
  張建寧:魏博士沒有講,時代凌宇也是在我們朝陽區做了一些包括奧運會的視頻的管理、應用,包括了RFID的應用。所以,從他的角度聽一下,魏博士是怎樣的觀點?  
  魏劍平:我沒有聽到論壇當中有什么新的觀點,我覺得從去年到現在大半年的時間,這樣的會議開了很多,沒有什么太新的觀點。您說的,是不是所有的物體直接上了網,才能叫物聯網,我倒不這么認為。它可能是先有一個像您說的網,通過某種方式最終接入到互聯網,或者是提供服務,因為是不是每一個物體都通過IPv6上網,我們在應用的過程中間也會提到這個問題,將來是不是每年到這一步,所有的東西都需要直接上,這可能也是有一個疑問。  
  殷康:這個疑問可以提,如果物聯的網是用諸如此類的結果,就不應該叫Internet of things。我們不是把物體連成網就叫做物聯網,如果你的物件聯到網上去,不是用的互聯網的技術,就不是物聯網技術。互聯網給大家一個什么教訓?以前我們的網也很多,IBM有IBM的網叫做SNA,諾維爾有諾維爾網,從95年以后,大家用一個網絡的技術,它不但做了信息的搜集、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處理,還能做通信、語音和視頻,還可以做昨天所有說的應用。這個網絡平臺有很一個很重要的理念,這也是互聯網人現在還在爭論的東西,就是端到端的網絡平臺。  
  剛才魏博士說了,我們先用其他的技術,用一個網關,最后傳輸靠你互聯網傳,這是不是物聯網呢?這2年前Zigbee也在討論,但是這兩年國外全變了,一個網關這樣是可以,但是它沒有最大效益利用所謂的物聯網的方向,我們端到端的價值沒有出來。如果你仔細聽這兩天談的時候,在IPv4、IPv6、轉換很多人談論有問題,QoS問題、應用不透明、可靠性問題等等,有很多的問題。  
  吳耕:我剛才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問是不是泡沫,有很少一部分人舉手。然后說不是泡沫,也是很少一部分人舉手,大多數人實際上還不清楚。實際上這個問題不是是不是泡沫的問題,物聯網的概念和應用的興起,實際上是有它深厚的經濟原因的。  
  數據業務由于Smartphone和iPhone(手機上網)的壓力,使得運營商的容量不夠,所以需要增容,增容需要錢。另一方面,現在現有的語音主流業務,整個的收入是在往下走的。所以,這個東西在國內實際上也是這樣的,但是在美國最近這兩年由于短信的興起,可能大家不是特別熟悉,實際上這兩年短信起來補了這個空,所以往下走這個東西是不可持續的。運營商在尋找新的營業收入的收入點,新的服務又是什么呢?物聯網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物聯網有一個特殊的特點,今天我沒有聽到任何人談到,就是物聯網的終端,它是不會換運營商的。所以,這是物聯網對于運營商的吸引。  
  另外一個是云計算,實際上這兩件事情都是在解決一個很根本性的問題,所以物聯網從需求的角度上講,實際上是存在的。談到它是不是一個泡沫,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怎么講呢?你有了真實的存在,你不一定不會是泡沫,因為這要看你怎么做。所以,這里面存在著幾件事情,剛才這位先生也講了,現在的物聯網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每一個行業應用的量都是非常小的,這個投入實際上是很大的,重復使用效益很低,所以這取決幾個問題,有幾件事情一定要做對。一個是標準化,而且標準化不是嫌狹義上的寫一個標準的事情,更多的是平臺,整個的服務平臺、實施的平臺、設備的平臺等等,這些實際上都要標準化。如果達不到量產的水平,最后不見得是一個泡沫,但是肯定運營商只好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應用是能夠使得它不是一個泡沫呢?大家實際上可以看3G的整個發展。3G花了10年的時間找殺手級的應用,最后沒有找到,最后找到了什么呢?大家唯一發現的是,只有殺手級多終端,比如說iPhone等這樣的實現了3G到4G的突破。  
  實際上,物聯網是不是泡沫,我管關注兩個,一個是實際的標準化,一個是終端平臺上的應用。  
  提問:我覺得今天在座的大家都是做技術,包括對于互聯網、通信、傳感器的專家非常多,包括芯片。我7年的時間一直在做媒體和節目的發行,為什么我今天會坐在這里,我想講一下我的創業里面,我是07年底的時候,離開了之前非常舒服的媒體經理的工作。我出來這么長時間是經營電視臺的頻道,我了解各個行業的需求,我自己最后有一點,其實經濟活動那么復雜,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信息和需求不對稱的問題。誰解決它的能力強,誰就會發展得最大。  
  我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微軟,在微軟出現之前,計算機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講,就是科學家工作的工具。有DDos、Windows,但是由于有了微軟,所有的計算機、獲知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強。  
  第二個是Google,沒有它之前可能在互聯網上出現的信息是海量的,但是沒有人可以讓大家得到一個精準的信息。  
  我為什么舉這兩個例子?因為我覺得從有人類開始到現在為止,人在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活得更舒服一點、日子過得更好一點。那么,人類發展到今天,全球都在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呢?是節約、環保、集約式的發展,因為人類過度地開發各種各樣的能源,已經威脅到人類未來子孫后代的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物聯網一定不是泡沫,會大就空間。  
  其實,我覺得大家的觀點不應該局限在物聯網這幾個字或者是它的概念,我覺得它的核心就是怎么能夠更多、更好、更快地解決人類工作、生活、生產提高效率解決需求不對稱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是物聯網精準的核心。  
  其實,核心當中的核心,或者是能夠使它落地的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應用。到底物聯網這么大的帽子國家也支持,我相信省政府、一系列的國企、行業的排頭兵大家都會看準這個機會聞風而動。不管是為了政績、自己企業的發展,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我覺得如果從這個角度,它是有過熱的成分的。但是,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從人類核心就是要解決一個信息需求和生活的溝通問題的話,它不是一個泡沫,核心是我們怎么落地,在什么行業、什么需求落地,落地以后才可以解決誰買單、怎么發展、帶動行業等等的問題。  
  張建寧:沒有大網網不住大魚,沒有大魚撞不出大窟窿,所以這個泡沫是先吹起來,然后再帶動市場的發展,還是我們本身在這個網里面,都不好講。  
  黃波:我們現在物聯網的應用,但是怎么做端到端的平臺?我們的行業正在做。所以,我們更多地是想我們實踐、做,在做的當中我們去學這些東西。  
  張建寧:其實我們的廠商已經在做這些方案,已經在面對這些問題,其實感覺來講,特別是從產業現在的實踐推動來講,一定是先把過去的NAT,然后再把它通信的部分先IP化。這個部分就像上午講的,我們和水務局溝通,用戶說我們過去一堆的網絡設備,你叫做物聯網,那我怎么聯到上面去?是你用一個新的設備幫我聯上,還是我演進的過程?所以,這可能是階段性的。  
  殷康:我個人的感覺是這樣的,我們所有的行業都連成網在做,但是我們必須清楚Internet of things的方向是什么。如果不清楚這個,我們還要訂新的標準,然后重復人家做的工作。我們是把整個海洋重新燒開,這個工作太大了,太浪費精力了。因為你只有看清楚了方向,你才知道現在我們的產業比較小,但是我們的目標是要把它變成平臺,會越來越大。然后,我做努力的方向就清楚了。  
  第一,物聯網不等于無線傳感器網,好多人把它混淆了。比如說很多用ITU的圖,說是物聯網的架構圖,那個是傳感器的架構網。很多人定義物聯網的三個功能,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處理,這不是物聯網的遠景,因為這個太簡單了。物聯網有更大的空間,有更多新的價值,單向的信息收集出來處理,為特定的應用可能有一些市場,但是它甚至不能做運營。  
  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個新的平臺,它不單單是信息的收集,它是會被你控制、為你服務,它是會跟你互動,你今后走到一個空間,它都為你準備好,這是很多很多的內容。這樣,才有一個大的市場。所以,我說這個方向非常重要,所以這個詞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老實說,今天很多人的觀點非常好,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觀點,基本上是浪費我的時間。  
  張建寧:既然浪費時間還堅持到最后,也謝謝大家!  
  提問:我是一個老師,因為我也很關心這個IPv6的發展,在清華大學應該是做得不錯,我現在對于這個應用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學校也在建應用型大學,學了理論發表上,做不出東西來,我看到你們做得還不錯。剛剛講安防系統的應用,現在你們應用到什么程度,這個模型已經建起來了嗎?方案已經出來了,現在做到了什么程度?2012年大運會在深圳召開,你們是不是要應用在深圳大運會?  
  黃波:我們主要是針對IPv6的監控,主要是編結碼器。這只是我們項目的一個部分。  
  張建寧:今天確實感謝大家,也感謝我們在座的嘉賓。物聯網來講,我們看下一代互聯網,我部分同意殷總的觀點,但是如果前景看得太清楚的話,也會讓你失望的。因為現在為止發明的兩個可以毀滅人類的技術,一個是克隆,還有一個是自動化。當你的設備可以自主控制的時候,萬一哪一天有一個病毒衍生出來的,讓它控制你的設備那對于人類就是一個毀滅。所以,我們對于物聯網不要看得太清楚,我們高高興興走向模模糊糊的未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