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平臺公司“暗戰”手機支付
移動支付從來不缺喝彩聲。日前舉行的第六屆全球支付報告論壇發布報告顯示,作為新興市場,中國手機普及率較高,移動支付發展迅速且潛力巨大,2012年交易規模有望超千億元。繼而,產業鏈上下游又是一陣沸騰。
在運營商身后,創博國際(TBOW.NASDAQ)(下簡稱“創博”)——這家向電信運營商提供集成技術平臺的新銳公司,愈發摩拳擦掌起來。“移動支付的相關技術應用還存在機會:基于電信和金融的兩類系統集成公司各有短板,而市場又需要這些應用平臺。”創博國際執行董事保霽虹卻很篤定公司在該領域的方向:“技術開發搶前,合作運營模式,配合用戶拓展,領跑移動金融這個新的交集市場。”
SI被轉型AP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是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均涉及移動通訊業務,而移動增值業務是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包括所有增進移動用戶體驗的非話音服務,在中國目前主要的四大移動增值業務有短信、彩信、WAP和彩鈴業務。
以電信新技術開發為主導的創博公司2001年成立,最初走的也是系統集成(SI)的路子,并且是國內最先開發出彩鈴業務平臺的企業,然而為市場所迫,將賣平臺變為提供平臺,合作運營收入分成,卻帶來了公司第一次跨越發展。此后,嘗到了甜頭的創博就持續不斷地埋頭開發各種新的應用平臺,繼續借合作運營模式低調隱身開源賺錢。保霽虹說 , 創 博 也 許 是 最 早 以 A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應用提供商)模式快速發展的“非著名”業內公司。
“在移動應用產業鏈當中,運營商仍然處于核心地位。”保霽虹表示,因為運營商掌握用戶資源和收費渠道、具有網絡資源優勢,所以在業務收入上能完全獲得網絡流量費、獲得消息類業務的絕大部分,并且獲得內容和服務的收入分成,部分市場這一分成比例高達50%。
在合作過程中,AP在這一產業鏈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平臺開發及方案提供者,風險在于對新業務的敏感性、快速開發能力,以及推動合作的商務能力,還有就是業務成功后被模仿復制的危險。而應對的辦法只有一個,又快又好又多地推出新平臺,用企業流行語表述,就是創新能力。現在來看,創博之于運營商的角色有點類似蘋果APP應用程序商店里的應用程序提供商。
知易行難,創博國際今年大年初一登陸納斯達克,十年艱辛唯自知。雖然尚屬小盤,股價不高,但“這是一步步走,一個個平臺做出來的,心里踏實,對后面的臺階也有數”,保霽虹坦言,“無心插柳柳成蔭,既然從SI走向了AP,就要把AP做透,考驗的是眼——超前判斷,腦——看到有辦法,手——想到能做出,口——溝通合作,以及腳—跑步圈地”。而從創博國際公告的信息分析,其下一個臺階應該就是移動支付,在中國電信啟動移動支付才一年多的時間里,創博已無聲無息地介入了十余個省,其眼腦手口腳的綜合能力可見一斑。
金融“通路”更賺錢
中國移動“手機錢包”美好前景值得期待,而電信、聯通又波瀾漸興,更強調支付等金融服務。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研究員認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用戶揮之不去的安全疑慮難以消除,加盟的商家和用戶過少,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荊林波說,移動支付在中國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產業利益格局,重新梳理產業鏈上的利益關系,必須從如下三個核心方面入手:加強風險管理體系,改善支付產業安全環境、明確第三方支付的產業定位,合理制定企業目標、改進電子支付市場監管體系,構建和諧健康的支付環境。
而從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來看,目前仍是一片“各自為戰”的狀態。移動支付作為跨通信與金融的模式,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產業鏈的通力合作,而在此過程中,各方圍繞利益分配和主導權的競合也是亟待突破的瓶頸。對此,易觀國際認為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非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才能保證相關支付業務的順利開展。
既然定位了AP這個前腰位置,保霽虹認為,移動支付會因為銀聯和銀行的推動,自發卡布網的類金融業務服務商尋求出路的動力,以及電信運營商的強力加入,而成為大有機會的市場。與金融服務有關的“通路和平臺”則成為香餑餑。
創博在移動支付上并不限于最有看頭的現場應用,比如RFID/NFC應用,刷手機搭地鐵、開門禁、買東西等等,而且也看重后向應用,就是把手機作為個人賬務終端,處理轉賬支付及還款等等,當然這是通過特定的客戶端。在三月份內蒙電信的發布會上,已經有創博提供的客戶端展示了多種應用,與創博合作運營的平臺,以及創博提供的現場應用相結合,形成了移動支付的接近完整的業務鏈。
在這個商用移動支付平臺上,移動支付用戶可以在接入該平臺的商戶聯盟中使用手機刷卡購物、消費,該商戶聯盟覆蓋超市、餐廳、影院、團購、水、電、煤氣費繳納及城市一卡通(用戶可以使用手機刷卡乘坐公交、繳納停車費等)。創博為內蒙古電信提供的支付平臺還建立了商戶聯盟消費積分機制,目前該平臺上的用戶交易活躍,日平均活躍用戶達到10%,交易額達到了累積余額的7%。
“各自為戰”格局或變
事實上,近幾年來,除日韓外,歐美移動支付發展并不很好。保霽虹認為,首先因為它們的金融業務很完善、方便,用戶甚至不需要掏手機也能進行支付。其次,當地運營商推動力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最近歐美手機支付市場漸漸被撬動起來,來自企業的推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蘋果、摩托羅拉和諾基亞,所謂的蘋果模式,讓制造,網絡與應用成為閉環。
有意思的是,國內三大運營商近來也動作頻頻,“競享”移動支付盛宴。先是中國聯通啟動大規模招聘籌備成立支付公司。到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兩會”期間確認,中移動正在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準備和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再到中國電信組建 “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讓這個市場迅速升溫。
創博自然不會放棄這一機會,并提前布局。目前,創博已與中國電信展開合作,而對于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創博也表示會密切關注合作機會。保霽虹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的平臺不僅僅限于電信運營商,任何擁有巨大用戶群的運營公司都有機會成為平臺,比如門戶網站、游戲運營商、數字電視運營商等等。
移動支付市場培育時間有多久?保霽虹認為取決于運營商,他樂觀估計需要一到兩年。保霽虹同時表示,創博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電信和金融兩個行業的軟件和應用系統開發企業,面對這樣一片藍海,更多更新的引用,以及更快更好地圈地,成為考驗入局者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