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何時由政府主導邁向市場驅動?
作者:趙經緯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11-05-16 17:11:19
                    摘要:物聯網,又一熱得發燙的領域。資本市場表現更為明顯,凡是與物聯網沾點邊的上市公司,都備受投資者青睞。溫總理“感知中國”理念的提出,更讓各級政府紛紛加大了關注和投入力度。
                    關鍵詞:物聯網
                          物聯網,又一熱得發燙的領域。資本市場表現更為明顯,凡是與物聯網沾點邊的上市公司,都備受投資者青睞。溫總理“感知中國”理念的提出,更讓各級政府紛紛加大了關注和投入力度。 
初級階段,是我們在采訪許多運營商和設備商物聯網領域人士時,其對我國物聯網發展階段的定位。在這樣的階段,政府的作用固然重要,而且各級政府確實肩負起了應有的重擔,然而,一位設備商人士向記者坦言,我國的物聯網產業大多在低價值環節和領域大量投入、重復投資且無序競爭,如果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我國的物聯網將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
其實,即便在資本市場,所謂物聯網企業分布的結構性問題也十分突出——在物聯網概念股中,幾乎80%的企業與RFID相關,遠望谷、新大陸、上海貝嶺等企業都屬此類。
在物聯網試點城市中,北京市走得比較靠前。接近北京市經信委決策層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北京市政府啟動了“感知北京”計劃,共組織實現物聯網領域新增投資3億元,實現直接帶動經濟效益113億元,總計有8個項目已具備規模產業化條件,相關市場總額達100億元以上;“感知北京”工程涉及到6大行業的13類應用,在城市管理、公眾安全、智能電網三大領域成效較突出,北京移動的二維碼電子門票項目、北京聯通的通信人孔井蓋集中遠程監控系統都包括在其中。
但他指出,大多數企業積極參與“感知北京”計劃,緣于政府的資金支持,這在當前物聯網整體環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理解,但隨著公眾對物聯網需求的猛增,加速物聯網深層次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的探索,由政府主導過渡到市場驅動,成為關鍵點。
 
愛立信中國及東北亞區技術部技術經理李娜告訴記者,當前制約我國物聯網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首先,標準不統一,沒有國家及行業標準,很多物聯網小型應用系統都是自成一體,采用私有通信協議,導致不同廠家系統和方案無法互通,不易擴展;
第二,物聯網應用主要體現在各個不同的垂直行業應用,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農業、智能家居等,每個垂直行業應用都需要端到端解決方案,其中涉及到多個不同的行業及部門,如業務提供商、業務運營商、通信運營商、政府職能部門、垂直行業主體部門/公司等,整個產業鏈的建立以及跨行業合作運營的業務模式還遠未成熟;
第三,物聯網的應用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特點,但也有很多共性,如何將這些共性挖掘提煉出來使其服務于不同行業,將極大降低研發及產品成本,這些應用一旦大規模實施,勢必會給現有網絡帶來巨大的影響,現有網絡應如何應對,如何通過新的技術甚至架構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以上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只有這樣,物聯網才得以大規模、有序、健康的發展。
                    
                初級階段,是我們在采訪許多運營商和設備商物聯網領域人士時,其對我國物聯網發展階段的定位。在這樣的階段,政府的作用固然重要,而且各級政府確實肩負起了應有的重擔,然而,一位設備商人士向記者坦言,我國的物聯網產業大多在低價值環節和領域大量投入、重復投資且無序競爭,如果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我國的物聯網將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
其實,即便在資本市場,所謂物聯網企業分布的結構性問題也十分突出——在物聯網概念股中,幾乎80%的企業與RFID相關,遠望谷、新大陸、上海貝嶺等企業都屬此類。
在物聯網試點城市中,北京市走得比較靠前。接近北京市經信委決策層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北京市政府啟動了“感知北京”計劃,共組織實現物聯網領域新增投資3億元,實現直接帶動經濟效益113億元,總計有8個項目已具備規模產業化條件,相關市場總額達100億元以上;“感知北京”工程涉及到6大行業的13類應用,在城市管理、公眾安全、智能電網三大領域成效較突出,北京移動的二維碼電子門票項目、北京聯通的通信人孔井蓋集中遠程監控系統都包括在其中。
但他指出,大多數企業積極參與“感知北京”計劃,緣于政府的資金支持,這在當前物聯網整體環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理解,但隨著公眾對物聯網需求的猛增,加速物聯網深層次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的探索,由政府主導過渡到市場驅動,成為關鍵點。
愛立信中國及東北亞區技術部技術經理李娜告訴記者,當前制約我國物聯網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首先,標準不統一,沒有國家及行業標準,很多物聯網小型應用系統都是自成一體,采用私有通信協議,導致不同廠家系統和方案無法互通,不易擴展;
第二,物聯網應用主要體現在各個不同的垂直行業應用,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農業、智能家居等,每個垂直行業應用都需要端到端解決方案,其中涉及到多個不同的行業及部門,如業務提供商、業務運營商、通信運營商、政府職能部門、垂直行業主體部門/公司等,整個產業鏈的建立以及跨行業合作運營的業務模式還遠未成熟;
第三,物聯網的應用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特點,但也有很多共性,如何將這些共性挖掘提煉出來使其服務于不同行業,將極大降低研發及產品成本,這些應用一旦大規模實施,勢必會給現有網絡帶來巨大的影響,現有網絡應如何應對,如何通過新的技術甚至架構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以上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只有這樣,物聯網才得以大規模、有序、健康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