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三足鼎立的安防格局能維持多久?
·主持人· 林貞宇
·對話嘉賓·
南京三品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戴 瑤
深圳市聯特微技術有限公司營銷經理 王義學
上海雷迅防雷技術有限公司分公司經理 王 云
廣州中朗潤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幼林
北京華飛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總經理 楊 明
深圳市雅迅達液晶顯示設備有限公司策劃部經理 陳光耀
·議題綜述·
在國內安防產業布局中,一直存在三足鼎立的說法。華南、華東和華北被稱為是國內安防的三大重鎮,華南地區側重制造,華東地區側重貿易,華北地區側重工程。然而,發展至今,這種產業格局似乎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安防開始在深圳,興盛在深圳,成熟卻在華東,另外還有人提出了“全球安防看中國,中國安防看華東”的觀點。
華東地區將會稱為國內安防的中心嗎?華東地區具備怎樣的優勢?安防產業格局是否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預示了什么發展趨勢?歡迎加入本期話題討論。
全球安防看中國?
主持人:從發展趨勢來看,國內安防格局將朝著怎樣的方向演變?如何看待“全球安防看中國,中國安防看華東”這個觀點?在不久的將來,華東地區是否會成為世界安防的中心?
戴 瑤:隨著安防產品網絡化、智能化以及產品個性化的加強,縱深連橫式的發展逐漸成為安防行業的一種趨勢。經濟較發達的華東地區在全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用戶對產品的要求比較高,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為國內安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陳幼林:“全球安防看中國”這種說法有點夜郎自大。中國的安防份額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據我所知,全球規模較大的安防公司在美國和德國,他們更側重于整體解決方案,如果單從安防企業數量來看,中國肯定最多。
目前,華東安防企業的現狀的確值得行業欣慰,但華東地區將成為世界的安防中心,這種說法有點為時過早,畢竟這些企業的品牌還沒有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況且國際及國內一些知名的大型制造企業還未開始分享國內安防市場這塊蛋糕,一旦他們進入,將會搶占很大的市場份額。
楊 明:這個說法欠妥。華東地區將在國內的安防市場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但還不能承擔“世界安防中心”這一重任。畢竟對于全球而言,整個安防市場所帶來的效益是相當巨大的,華東地區無論從人員結構以及技術創新等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陳光耀:從現有的數據來看,國內安防事業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從國外安防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來看就不難發現這一點。至于“中國安防看華東”這一說法我認為不適合。舉例來說,現在西南地區安防事業的發展迅猛,尤其是去年海康威視拿下重慶50億的工程來看,未來中國安防事業到底是什么樣的,現在還不能妄下結論。
國內安防三足鼎立
主持人:請問國內安防產業三足鼎立的說法是否符合事實?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各自具備哪些地域優勢?
王 云:安防市場比較活躍的地區以華南、華東和華北為主。伴隨我國安防產業規模的擴大,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環渤海地區等安防制造基地已經形成。安防制造企業集中,產業鏈比較完整,具有很強生產和配套能力是這三個地區的共同優勢。
華東市場由于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市近年來全面推進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建設以及2010 年上海世博會,安防產品在各地一至三級市場遍地開花,以杭州為中心的長三角也因此成為國內最重要的DVR制造、安防監控軟件基地。
陳幼林:華南地區自改革開放以來,便以制造加工業為主,特別是經濟特區的設立,促成了許多民營企業在華南地區發展。華北地區側重工程,個人認為與華北地理位置有關,華北長年氣候干燥,雨水較少,適合外出施工。
楊 明:國內安防產業三足鼎立的說法基本符合事實,其實這幾個區域的安防產業發展得比較理想,這與當地整體經濟水平較高有一定的關系。作為經濟較發達地區,無論是從研發、生產和系統集成幾個重要環節來看,都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技術研發能力強,系統集成能力強;高端品牌的產品種類多,新產品更新速度快;生產設備先進,產業規模化運作能力強;完善齊全的配套產品供應鏈;人力成本比較理想。
陳光耀:三足鼎立的說法確實存在。華南地區是中國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對于發展制造業來說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華東地區由于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再加上區域內已經形成了幾家企業獨大的狀況,其他企業想生存下來的壓力非常大,所以華中地區就形成了以貿易為主的地區。華北地區的狀況就相對復雜一些,以工程為主,貿易為輔,以特大型的安防企業來支持整個地區安防事業的發展。
因地制宜的產業格局
主持人:因地制宜進行產業布置和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產業布局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安防行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國內安防產業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這種產業格局是否合理?為什么?
戴 瑤: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安防產業正從粗放型經營的發展模式逐步邁入集約化發展的新安防時代。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行業競爭格局、安防技術的內涵、企業構成和整個安防產業結構、格局都在發生深刻地變化。安防市場要求研發能力強、管理水平高以及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安防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由單一產品的競爭發展為全系列產品研發生產供應能力的競爭。中國安防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趨勢、安防技術與IT通信技術快速融合,一批具有IT和通信行業優勢背景的企業進入安防行業,提升了安防行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
王義學:國內安防產業格局已發生了改變,不僅僅是原來專業做安防的企業,IT以及通信龍頭企業進入,提升了安防行業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構建于IP通信技術基礎之上的集成化系統平臺將成為未來中國安防技術發展的新方向。
王 云:高科技的電子安防產業,最早在深圳開始起步,之后迅速帶動了全國安防產業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以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大城市為中心的“華南”、“華北”和“華東”三大安防商圈。這樣的產業布局與擴張會更加促進安防行業的集成化。
陳幼林:因地制宜進行產業布置和規劃的確很重要,但是從近兩年安防產業的發展速度來看,其產業格局越來越模糊。做工程的想做器材銷售,做器材銷售的想做生產制造,做生產制造的總想著打包上市,企業上市之后又有高管集體辭職,這種混亂的現狀阻礙的行業的發展。
楊 明:國內的安防產業格局正從早期的“規模小、品牌雜、市場亂”的這個狀況逐步轉為正規的、規范的專業市場格局模式。集中體現在:1.公司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系統商正逐漸增多。公司規模小、公司資質弱的系統集成商正逐漸減少;2.綜合實力強的產品生產廠商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小作坊式的生產廠家步履維艱;3.無論是系統集成還是單純產品的選擇,用戶對品牌的認同感都遠超以前。
這種布局是行業規范的一個苗頭,也比較合理。只有這樣,我們的行業才會良性地發展,對國內的集成商或者是廠家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陳光耀:從布局上來說,國內安防格局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明顯改變,因為每個區域的發展都是犬牙交錯的。過去三十年形成了以“華南地區側重制造,華東地區側重貿易,華北地區側重工程”的布局,也許在下個三十年我們將會看到不同的狀況。
華東地區略占優勢
主持人: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安企開始在深圳,興盛在深圳,成熟在華東”,這種說法是否妥當?國內安防成熟在華東的依據是什么?華東地區具備什么特點?
戴 瑤:高科技電子安防產業,最早是在深圳開始起步與發展的,之后迅速帶動了全國安防產業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安防商圈。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安防產業鏈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產品數量、種類最多的安防高新產品加工密集地區。
作為經濟發達的華東地區,用戶對產品的要求比較高,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為國內安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華東是比較開放的區域,與國際接軌緊密,對國內的高新技術了解,吸收的程度和時效較高。華東地區匯聚了全國乃至全球頂尖安防企業,當地集成專業水平普遍較高,企業和客戶的自律程度較高,技防標準制定速度快,體系較完善,新技術和新應用可以快速實現。這些有利因素使華東地區的安防產業發展很成熟。
王義學:國務院在明確長三角作為經濟龍頭地位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規劃。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華東地區安防行業迅速發展,世界的最新技術和產品陸續出現。粗放型經營的發展模式逐步邁入集約化發展的新安防時代,構建于模擬基礎之上的傳統安防技術也轉型成安防技術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王 云:華東地區是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安防市場和安防企業的發展都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方面,作為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華東地區用戶對產品的要求普遍較高,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接受程度也較高,這就為安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另一方面,華東地區是較為開放的區域之一,與國際接軌緊密,對國內外高新技術了解、吸收的程度和時效性較高,因而華東地區安防企業的產品往往具有技術含量高、技術領先等特點。
陳幼林:從目前安防產業來看,“成熟在華東”這種說法,我想大家都會贊成,因為從華東走出來的安防上市企業的確占了很大比例。
深圳地區自主創業和就業機會很多,再加上安防行業大多數人認為其門檻較低,深圳的安防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其中的骨干人員多會自立門戶,由一家企業裂變成多家企業,造成企業很難發展壯大。
我個人認為華東地區會比深圳多一些文化底蘊,在華東安防界從業的人士并不認同“工字不出頭”,當這些企業做強做大后,他們得到了很多益處。
楊 明:此說法有一定依據。作為經濟較發達地區,華東地區用戶對產品要求普遍較高,由于對創新技術、具有創新意識的產品更容易接受一些,這樣就為很多致力于長期在行業內發展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另外,華東當地用戶的信譽度非常高。用戶非常在意自己對供應商的承諾,并努力按照該承諾去兌現,這一點是國內其他區域的用戶需要學習的。
陳光耀:這種的說法有點牽強,每個區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各有千秋。
華南市場后勁不足
主持人:華南地區的深圳是我國最大的安防制造地區,你對深圳安防的發展前景和行業地位有何看法?
戴 瑤: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不平衡使我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城市、主流城市與二三級城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內地城市相比,沿海城市經濟條件更為發達,消費能力強,而這正是安防產業發展的后盾,而二三級城市卻比主流城市擁有更為廣闊的安防消費市場,尤其是在主流城市市場趨于飽和時,二三級市場卻有著無限的消費潛力。一線城市市場容量的飽和現象將更加明顯,在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安防產品的需求在下滑,但總體上安防市場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其中,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已經成為安防企業開拓的重點。新的消費周期將使安防市場發展領域進一步擴大,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按照不同的消費層次漸進地步入消費升級期。專業化細分的趨勢對廣大安防企業來說,企業想要保持在某一領域內的“發言”權,就要憑實力(資金、技術、用戶等)說話,合理的運用這三種資源才是用最重要的。
王 云:論市場潛力,深圳可能比不上北京、上海甚至廣州等大城市,但深圳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縱深地開拓國內市場,可以以設立分公司、辦事處或尋找地區代理等方式,去實現自己占領全國市場的野心和雄心。相比之下,深圳企業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和較強的市場意識,更熟諳市場運作。
楊 明:深圳安防市場給人的感覺是產品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產品很多。
華北地區擁有集群優勢
主持人:華北市場今后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其在全國的行業位置有何重要性?
王義學:華北地區安防企業原來是重集成、重流通、輕制造,其主要原因在于生產成本較高。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祖國60周年大慶,以政府為主導的安防需求,促使國內外眾多安防企業在2008年前逐漸把拓展市場重點轉移至北京。另外國內、國外安防企業的營銷機構、生產工廠也在悄然北移。華北地區安防制造企業逐漸壯大,產業鏈也逐漸完善起來,形成“集群”優勢。華北地區將會成為安防行業后起之秀。
王 云:華北地區是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大安防市場。伴隨我國安防產業規模的擴大,華北地區安防制造企業正逐漸壯大,產業鏈也逐漸完善起來。
西南大市場或將爆發
主持人:除了華東、華南、華北三大市場之外,你認為還有沒有其他地域的安防發展后勁會爆發出來?有沒有形成挑戰上述三大區域地位的可能性?
王義學:目前,西南大市場還沒有形成挑戰上述三大區域市場的實力,但有這種趨勢。近年來西南地區涌現出眾多知名安防企業,如:成都鵬博士電信傳媒、四川長虹電器、四川艾普視達數碼、成都神州數碼等等,一些安防公司的研發中心也都設在成都市。
王 云:西南地區的安防潛力能否爆發,形成規模,還有待發展。
陳幼林:華東、華南、華北三大市場已經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大半江山,并且安防產品的應用條件比較成熟,個人認為其他區域暫時無法與之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