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州科技攻關專項申報指南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
日期:2011-06-10 11:42:36
摘要:2011年科技攻關專項重點圍繞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支持開展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解決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中突出的科技問題。該專項分為重點項目和引導項目進行申報,重點項目申請市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含),引導項目申請市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50萬元(含)。
2011年科技攻關專項重點圍繞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支持開展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解決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中突出的科技問題。該專項分為重點項目和引導項目進行申報,重點項目申請市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含),引導項目申請市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50萬元(含)。
一、重點項目申報內容
(一)電子信息
專題一:RFID芯片、終端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1)
項目內容:支持面向金融、社會保障及其它應用領域的RFID芯片及讀寫終端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具有自主創新、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應用標準、支持多應用的RFID核心芯片、終端設備的實現技術與產業化關鍵技術。
項目要求:芯片通信接口支持接觸式和非接觸式,用戶數據存儲空間不少于16K字節,支持多種傳輸速率、3DES加密算法和真隨機數發生器,支持二級以上防沖突機制、防插拔處理和數據斷電保護機制,通過相關檢測,支持多應用環境;讀寫終端具有較好的電磁兼容性。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5項以上。
專題二: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編號:0602)
項目內容:研究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自組織網絡管理、節點能耗控制等技術;研究面向特定應用領域的專用傳感器,并開發相關的軟硬件系統;研究傳感數據智能傳輸和數據挖掘技術。
項目要求:系統支持100個或以上節點自動連接監測、運行及管理;傳感器節點監測狀態下電池工作壽命不少于1年;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實現規模化應用并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效應。
專題三: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編號:0603)
項目內容:研制低成本北斗/GPS雙模兼容監控終端,支持監控終端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監控管理方面的應用。研究北斗衛星民用接入服務平臺,實現通訊鏈路和編程接口向廣大行業應用開發商開放,與互聯網、無線通訊公網等的互聯互通。
項目要求:監控終端設計符合相關的國家或行業規范。以北斗指揮機或者北斗衛星定位總站專線接入為底層通訊鏈路,形成北斗衛星民用接入服務平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明確的應用項目支撐,產品達到產業化能力,并實現規模化應用。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
專題四:車聯網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4)
項目內容:研究車輛身份識別專用芯片的關鍵技術,研究電子車牌專用芯片封裝技術和配套識別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路網交通信息采集技術、負載均衡的交通誘導技術、交通誘導策略及效用評價方法,在廣州實現產業化應用。
項目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通信協議的專用芯片,工作頻率840-850MHz,兼容相應的國際標準,無源,陶瓷封裝,存儲容量大于256字節,識別率大于99.95%,并通過公安部信息安全認證。構建城市路網交通動態協調控制系統。在廣州形成產業化示范應用,申請發明專利5項以上。
專題五:新一代高端芯片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5)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出移動多媒體應用芯片;3D圖像處理芯片;低功耗、綠色節能的LCD、OLED、LED驅動控制芯片;LED外延片及芯片;集成TD-LTE基帶和射頻功能芯片、數字集群通信關鍵芯片;短距離寬帶傳輸芯片。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流片,進入批量生產。經權威檢測機構測試合格,主要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項目牽頭單位應具有集成電路設計基礎,具有完整的集成電路設計團隊。鼓勵與下游用戶聯合申報。
專題六:新型顯示技術及產業鏈關鍵組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6)
項目內容:研發TFT LCD、OLED、電子紙等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及產業化;研發產業鏈的關鍵配套技術及產業化,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LED背光源、專用模組和材料等。
項目要求:項目應具備一定產業化基礎,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
專題七:新一代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7)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移動互聯網網絡設備及關鍵技術產品,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基站系統、家庭基站、自組織網絡(SON)產品、天線、數字集群通信設備、寬帶接入設備、新型專用通信產品、數字集群通信產品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新應用。
項目要求:優先支持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項目;申報項目所研制產品應具備規模化產業化的潛力。
專題八:新型數字視聽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8)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新型智能數字視聽產品,包括智能電視、網絡電視、立體電視、數字功放及音響、高清播放器、高清機頂盒、家庭影院、微投影、信息發布一體機以及家庭網絡產品。
項目要求:項目研發產品應能規模化生產,2年內產品年銷售不低于1萬臺或銷售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牽頭單位應為廣州本地企業,優先支持行業骨干和自主品牌企業。要求創新產品支持DiiVA、AVS、DRA、CBHD等自主知識產權標準,優先支持采用本地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的項目。
專題九:基于家庭網絡的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編號:0609)
項目內容:基于家庭網絡和智能控制技術,將數字電視、智能家電、智能空調、智能燈光、安防設備等數字家居設備組成有機整體,采用智能控制技術,集成家庭環境控制、安防控制、家庭娛樂、互聯網遠程控制等,實現智能家庭服務和應用。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有良好的數字家庭市場基礎和研發實力,現有數字家庭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銷售規模不少于5000萬/年,具備產業化推廣實力;鼓勵產學研合作;完成試點應用,具備實用性。
專題十:面向家庭云的數字家庭內容服務平臺(編號:0610)
項目內容:建設三網融合條件下開放、安全、可控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能夠有效整合基于互聯網、數字電視等數字內容,為家庭提供三網融合的綜合信息服務;建立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影視娛樂、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數字內容服務平臺和信息資源庫,能通過數字電視終端為家庭提供服務。
項目要求:申報服務平臺的企業應具有不少于3萬用戶;申報數字內容服務的企業應具有不少于3年的運營服務經驗或大規模自主知識產權或獲得授權經營的數字內容基礎。
專題十一:智能汽車車載信息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11)
項目內容:開發智能汽車車載信息系統總線及網絡拓撲結構,形成整車骨干網絡和接口標準,帶動統一標準接口的智能汽車電子器件和產品產業發展;開發以智能汽車為載體的互動應用平臺,使汽車超越作為交通工具的單一功能,成為集交通、通訊和娛樂為一體的可移動“智能空間”;開展整車智能汽車應用示范,建立智能汽車總線標準體系。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研發實力,項目驗收時,產品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
專題十二:電子信息產品質量提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編號:0612)
項目內容:建立面向電子信息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廣州市電子信息企業提供服務,包括原材料檢測,元器件及集成電路檢測、分析,整機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試驗,大型系統的軟件測試。借助質量云計算服務,為企業產品開發、檢測、試驗、信息服務、人才培訓提供全過程的共性技術服務。
項目要求:申報注冊資本不少于5000萬元,每年服務企業不少于500家,每年試驗分析、計量檢測產品不少于10萬批次;有相應試驗室資質。
專題十三:新型顯示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和標準制定(編號:0613)
項目內容:面向全國,建設TFT-LCD、OLED檢測服務平臺,檢測項目應包括器件的產品亮度、對比度、視角、響應時間、色域覆蓋率、相關色溫、亮度均勻度、色度均勻度、功率、用能效率等;參與研究制定新型顯示領域國家或行業標準。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在制定平板顯示領域國家或行業標準方面有良好的基礎,申報單位或其合作單位需有豐富的提供檢測技術服務的經驗,鼓勵申報單位與國家重點科研院所聯合承擔。“
(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專題一、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14)
項目內容:主要支持移動終端訪問與接入系統、移動網絡數據轉換、相關支持系統、系統運維、內容運營、安全管理等軟件與平臺開發,支持移動電子商務與移動終端電子支付平臺、移動電子政務平臺應用開發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具有良好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業開發團隊和一定的研發基礎,產品應用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
專題二、云計算相關技術與服務研發(編號:0615)
項目內容:主要支持云計算平臺相關的海量數據處理平臺、數據搜索、數據存儲、數據備份、數據挖掘、數據安全等技術開發及云計算服務模式在通信、金融、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領域的應用。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應有云計算技術與服務方面專業研發人員,在云計算技術與服務方面有一定的市場基礎,能形成行業示范效應并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專題三、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研發(編號:0616)
項目內容:支持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CAD/CAM)、集成制造、產品數據管理(PDM)、過程控制系統(PCS)、制造執行管理系統(MES)等工業軟件;支持面向工業裝備、移動終端、數字家庭、數字醫療與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以及相關研發設計服務。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單位應在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開發方面有較強的研發能力,項目能獲得1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并產生較大經濟效益,能形成行業應用示范并大規模推廣。
專題四、基礎軟件產品研發(編號:0617)
項目內容: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面向服務架構(SOA)和業務流程管理的中間件、虛擬現實應用工具軟件,面向互聯網應用環境的海量數據管理、數據遠程復制、容災備份、數字認證、安全風險評估與運維管理、網絡訪問管理等軟件產品開發。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單位有良好軟件研發基礎,并擁有1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完成后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或取代進口。
專題五:集成電路設計與產業化(編號:061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物聯網核心芯片、移動終端多媒體處理器、3D圖像處理器、數字集群設備及關鍵芯片等集成電路設計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1.項目實施單位有較強的集成電路設計實力;2.經測試流片已獲得初步成功;3.對相關產業能產生較大拉動作用或取代進口。
專題六: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編號:061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面向融合超級計算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促進汽車、石化、造船、生物醫藥、創意等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的低功耗芯片、并行計算、虛擬化技術、新一代搜索引擎、海量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如:分布式語音識別,語言理解,圖像識別,文本分析,語音、視頻檢索,語義網等)、云安全保護技術(如:敏感信息覆蓋、虛擬環境數據隔離、加密和密碼隨機化、聯合身份管理、基于風險的強身份認證、防欺詐和惡意軟件檢測等)、在線應用信息系統容災備份等技術及解決方案。
項目要求:關鍵技術和產品性能應體現創新性和先進性,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應實驗平臺建設并具有示范推廣應用價值,鼓勵產學研合作聯合申報。
專題七:物聯網接入服務平臺及應用(編號:0620)
項目內容:研究開放式的、共享的物聯網接入平臺體系架構,研究物聯網終端接入關鍵技術,研究多行業多業務數據共享與協同,研究海量數據處理與分布式處理的平臺數據庫。
項目要求:建立通用的傳輸網絡接入平臺,標準化、構件化的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平臺接入終端容量超過100萬,接入成功率超過95%.1到2年內能夠接入至少10萬個終端,在某一兩個行業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本項目完成時至少應獲得2項以上知識產權,提出1項以上的相關行業標準。
專題八:電子商務服務創新與產業化(編號:0621)
項目內容:面向廣州市優勢行業領域的商品和服務銷售或國際采購,以電子商務平臺為載體,通過網絡技術和工具,在營銷、交易、供應鏈、倉儲物流等一個或多個環節實現資源重組和業務流程優化,具有高度創新示范帶動作用的電子商務模式和產業化平臺。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基本完成規劃和技術研發,并開始上線運營,同時具有一定的前期用戶規模和經營服務收入,行業或領域特色突出。申報單位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已取得ICP證及其它相應經營許可資質,運營基礎良好,具有優秀的管理和創新團隊。
專題九:智慧社區政府一站式服務平臺(編號:0622)
項目內容:建立政府一站式社區服務平臺,實現計生、民政、殘聯、勞動保障等市級業務系統和數據在社區的整合應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支持社區自助服務終端的研發,將社區政務服務與家政服務整合到自助服務終端,社區居民使用市民卡、二代身份證直接通過自助服務終端認證并獲取便捷化的社區服務。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國內大中型城市社區信息化項目建設和運維的經驗,擁有社區服務平臺、社區自助服務終端等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
專題十:智慧社區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編號:0623)
項目內容:通過對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的應用研究,探索智慧社區的關鍵共性理論和方法。通過對構建社區發展的智慧環境以及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研究,探索構建全新的社區管理形態。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后應形成智慧社區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建立起適用于智慧社區產業化的技術平臺或示范運行的配套設備及技術、相關標準體系等。各項指標要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專題十一:物聯網條件下的社區管理新模式研究(編號:0624)
項目內容:按照物聯網編碼標準對城市社區部件進行統一編碼,實現社區管理部件全面感知,提高發現和處置問題的效率,實現社區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和精準化。
項目要求:通過項目實施,對城市社區部件進行統一編碼,實現社區管理部件全面感知,形成產品標準或知識產權。
專題十二:智慧社區智能監測平臺(編號:0625)
項目內容:在社區應用各種監控技術,將小區內各種監控數據接入物聯網,使相關部門能夠實時掌握小區的運行狀態,提高小區設施管理、家庭環境監測和安防能力,有力支撐和諧社會建設。在社區樓宇設置物聯網節點,實時收集水、電、空調等資源使用信息,根據人員的活動情況自動調節空調、電燈和水源等,建設智慧的社區節能系統,實現節能減排,建設低碳廣州。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智慧社區”研究基礎和相關成果,項目完成后需建立應用示范模型,展示項目成效,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具備示范推廣效果。
專題十三:智慧社區管理服務體系(編號:0626)
項目內容:建立社區基于物聯網和信息化的事件處理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障體系(公園負離子、溫度、含氧量等監測)、社區內部自治管理體系、可計算的服務管理的效能評測體系、居民溝通的心理服務、數字健康體系,便民、惠民服務體系,前預警的“社保”體系。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具有建設智慧社區的案例經驗,項目完成后需在廣州1個以上社區開展建設和應用試點。
專題十四:政府網站資源云服務平臺(編號:0627)
項目內容:建立政府網站資源云服務平臺,面向政府各部門、各區縣級市、各直屬機構提供網站資源使用的服務,在一定范圍內也為社會用戶提供服務。具有資源使用申請、資源動態調配、日常運行監控、安全管理、用戶管理和計費服務等功能,達到節約成本、共享資源的目的,為實現全市政府網站服務的用戶統一認證、辦事服務全流程管理奠定基礎。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國內大中型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政府網站建設和運維的經驗,項目需將從化市政府門戶網站改版升級建設作為試點,整合集成到政府網站資源服務平臺。
專題十五:基于視頻感知的城市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編號:062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開展視頻圖像識別及分析技術,推進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領域實用智能視頻的研發應用,支持開展城市視頻監控系統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信息技術研究,支持開展視頻資源綜合管理和應用平臺技術。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有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有良好的成果推廣應用渠道。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至少1種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并在實踐中應用。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與相關部門科研機構聯合申報。
(三)新材料
專題一:稀土新材料研發(編號:062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低自放電稀土儲氫材料、高導熱率稀土鋁鎂合金材料、稀土復合高性能鐵氧體磁性材料、特殊物理性能稀土氧化物等材料的制造技術、產業化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應用定位明確,項目完成后應取得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申報單位具有前期研究基礎,通過項目實施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優先支持基于產業鏈整合基礎上的產學研聯合體。
專題二:汽車制造用新型材料研發(編號:063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汽車發動機周邊零部件以塑代鋼的工程塑料、改性塑料與先進復合材料、汽車內外飾件改性塑料、結構件的輕質鋁鎂合金材料等的制備及產業化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具有前期工作基礎和為汽車產業提供配套的經驗。通過項目實施,實現相關材料的批量生產并在汽車制造中成功應用,形成產品標準或知識產權。優先支持基于產業鏈整合基礎上的產學研聯合體。
專題三:能源和環保材料及產業化(編號:063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能源、環保領域基礎關鍵材料的產業化技術。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高性能轉換、儲能、絕熱及其封裝等關鍵材料;高性能、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的電極、薄膜及電解液材料等;二氧化碳存儲、回收、利用等材料、廢水、廢氣及固廢環保處理材料。
項目要求:形成規模化清潔生產,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整體性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性能測試,并實現批量的商業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先進裝備制造
專題一:汽車及零部件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3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開發乘用車設計與工藝集成系統,汽車發動機優化設計及制造技術,自動變速器關鍵技術,動力總成匹配及應用技術,底盤、車身設計技術及制造關鍵技術,汽車輕量化材料應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及應用,汽車主/被動安全技術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或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型式試驗或小批量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二:先進船舶、海洋資源開采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編號:063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發超大型集裝箱船、大型LNG船、客滾船等高技術船舶建造技術,船舶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船用輔機及船用大型窗口蓋構件等,船舶電子系統、動力定位裝置,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技術,海洋鉆采平臺關鍵技術,海洋工程輔助裝備技術和大型港口裝備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三:高端精密制造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高速、高精度、復合化多軸聯動數控加工裝備關鍵技術及關鍵功能部件,高性能數控系統,特種精密加工裝備及關鍵技術,高精度測量裝備及關鍵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與裝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設備及技術,平板顯示器件關鍵生產設備及技術,表面貼裝關鍵生產設備及技術,LED、OLED等高端光電元器件封裝、測試專用設備及關鍵技術,數字化智能化測試分析設備及關鍵技術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項目應完成樣機開發并實現產業化,項目執行期間應申請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四: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軌道交通機動車輛制造與維修,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軌道交通屏蔽門控制設備,軌道交通整體道床,盾構機及大型挖掘機,輕軌車輛空調機組、列車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或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型式試驗或小批量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新能源
專題一: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36)
研究內容:研究純電動(包括增程式)、混合動力(包括插電式、氣電混合式、中度及以上油電混合式)汽車的整車集成技術、控制技術、標定與實驗評價、制造工藝及裝備集成;研究開發電機及其集成控制系統、高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動力電池組、電池組的集成設計及熱管理系統、電池組的性能監控及均衡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的輔助電驅動系統等,開發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試驗平臺等;研究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的相關配套設施及技術,包括整車及零部件等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標準、車輛運行的遠程監控系統相關技術、充電設施及其裝備的研發、示范運行和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廣州市內具備較強研發實力的大型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項目完成后應形成若干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建立起若干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的技術平臺或示范運行的配套設備及技術、相關標準體系等。各項指標要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專題二:新能源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7)
項目內容:研究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利用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并實現產業化。重點發展核電常規島及輔機設備制造關鍵技術、太陽能及熱泵新技術和產品、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及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關鍵技術和設備、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及成套設備、固體廢棄物焚燒發電技術和裝備、超高壓和特高壓輸變電關鍵技術和設備、高效高頻工業電源裝備及關鍵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獲取核心技術發明專利3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3件以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性能達到或超過國家節能環保產品的要求,項目執行期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專題三: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及產業化,LED應用示范工程及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編號:0638)
項目內容:功率型高亮度藍光LED芯片/GaN基外延材料制備技術;照明級藍光LED芯片及其規模化生產工藝;具集成功能的LED芯片光源技術。LED芯片生產核心設備的研發,高質量LED芯片/外延片國產化、本土化生產。功率型LED器件設計及可靠性研究;用于LED照明與顯示的關鍵材料制造及產業化;標準化LED光源模組設計和制造;高端LED通用照明產品、大尺寸LED-TV背光源、LED舞臺燈具、LED汽車照明技術開發;數字智能化LED照明控制系統開發;半導體照明規模化系統集成技術;功率型LED自動化封裝設備與工藝研發;大功率LED照明驅動芯片、電源管理、散熱技術等的研究。圍繞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設的LED公共照明技術示范應用、LED照明技術支撐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LED照明測試技術及專用儀器研發、LED照明標準評價體系建立、LED照明相關的地方標準、檢測標準和驗收規范制訂。
項目要求:項目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項目執行期間至少獲取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2件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四: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編號:0639)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與綠色建筑相關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建筑運行能耗優化技術、分布式能源供應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節能環保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及應用、綠色建筑節能技術集成示范等。
項目要求:項目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項目執行期間至少獲取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2件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要求企業牽頭申報,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六)生物產業
專題一:重大創新藥物臨床研究及產業化(編號:0640)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選擇資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對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確有療效的重大創新藥物品種開展臨床試驗和產業化研究,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進一步鞏固和增強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獲得或申請相關專利,已取得臨床試驗批文。在項目實施期內應完成新藥臨床試驗和新藥證書申報工作,并保證在本地區實施產業化。
專題二:候選藥物研究與開發(編號:0641)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選擇資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性強,已完成相關前期工作,具備良好成藥性的化學藥、中藥、天然藥物、生物技術藥,加快開展主要藥效學、藥理學、毒理學研究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試驗和質量標準研究等臨床前研究工作,并在相關研究中形成新的知識產權。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完成靶點研究、活性篩選、先導化合物優化等相關工作,并已證明具有良好的成藥性。項目實施期內應完成新藥臨床前所有研究,初步確定生產工藝,完成質量標準研究,并申報新藥臨床批件。優先資助研究機構和企業聯合開發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三: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示范及推廣(編號:0642)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一批我市名優、珍稀、瀕危中藥材品種,開展優良品種選育研究、野生變家種與野生撫育技術、種子種苗及相關栽培技術的標準化研究,建設相應GAP種植示范和產業化基地;重點支持開展中藥材原料生產加工過程中先進技術綜合示范應用研究,開展提取、分離、純化技術,在線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先進技術在中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綜合應用示范,支持開展中藥材生產加工新裝備研制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必須具有良好的GAP種植或中藥材生產加工技術創新研究基礎,申報項目相關中藥產品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生產加工示范項目應完成新技術新裝備在中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綜合應用集成,并示范應用。優先資助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GAP基地合作申報的新技術示范應用項目。
專題四: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與質量提升研究(編號:0643)
項目內容:本專題針對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選擇市場需求量大、技術改造需求迫切的藥物大品種,開展對藥物療效、成分、作用機理、制劑、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安全性等研究開發,提高藥品的質量與標準,提升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
項目要求:所申報的項目必須具有較好的技術改造前期工作基礎,申報藥物品種應是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藥品,且單品種年銷售額不低于1億元。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新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制定,且與原工藝和質量標準有明顯提升。
專題五:重大疾病快速檢測試劑開發及產業化(編號:0644)
項目內容:本專題主要針對惡性腫瘤、重大傳染性疾病、重大遺傳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資助開發一批用于重大疾病早期發現、快速診斷和鑒定的新型診斷技術和產品,加快推進臨床評價及產業化。優先資助相關企業合作,開展重大疾病診斷鑒定多種技術合作的整體解決方案研究項目。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具備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相關技術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申報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診斷試劑生產條件。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關診斷產品的臨床驗證和產品生產許可證申報,完成產業化條件建設。
專題六: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45)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支持開展用于常見疾病和重大疾病診斷、治療、監護、保健、康復的新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研制開發,加快推進一批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及產業化。支持生物醫學樣品微納操作和物理特性測試,分析儀器、設備的研制開發。優先支持依托具有產業共性技術的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具備良好的產業化工作基礎,擁有相關專利。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產品的臨床驗證及產品注冊證申報工作,完善產業技術平臺和產業化條件的建設。鼓勵已有合作基礎的產學研團隊的聯合申報。
專題七:干細胞關鍵技術研究、臨床應用及產品開發(編號:0646)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開展干細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及其相關干細胞產品開發,重點支持多能誘導型干細胞技術、大型模式動物干細胞技術、干細胞臨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開展治療重大難治性疾病干細胞產品開發、臨床準入規范、臨床應用安全性評價,支持開展具有生理效應細胞的規模化生產,加快推進干細胞產品臨床應用及產業化。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前期技術基礎。項目實施期間,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應形成相應知識產權,產品開發項目應完成動物實驗,并進入臨床評價。優先資助廣州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聯盟單位之間合作申報的基礎與臨床相結合項目。
專題八:組織工程及生物醫用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編號:0647)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支持開展組織工程皮膚、組織工程骨、組織工程神經、人工肝等組織器官及相關支架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開展組織工程產品臨床應用技術標準、產品準入規范、倫理學指導原則等研究。重點支持開展具有較好基礎和良好臨床應用前景的組織器官代用品、人工組織器官、生物醫用材料關鍵技術及其產品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前期技術基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關產品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完成相應生產條件建設。優先資助已進入臨床試驗的組織工程產品和組織器官代用品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
專題九:生物技術外包服務關鍵技術研發(編號:0648)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開展藥物篩選、合成、評價、制劑等新藥研發外包服務關鍵技術,個性化醫療服務技術,生命科學基礎試劑研發,生物信息服務等外包服務技術及產品開發,支持建立若干生物技術服務平臺,打造有較強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CRO服務技術平臺體系及龍頭骨干企業,形成生物技術服務產業特色。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外包服務前期研究基礎和技術儲備,具備良好的運行機制,能積極開展對外服務工作。項目實施期內應建立相對完善和具有特色的外包服務關鍵技術,完成5項以上對外技術服務合同,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優先支持廣州生物技術外包服務聯盟成員單位的項目申報,鼓勵各單元外包服務技術平臺之間合作申報。
專題十:重大疾病動物模型構建及應用(編號:0649)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利用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等現代生物技術,建立用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腫瘤疾病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猴、狗、豬、小鼠、大鼠、斑馬魚、兔及其它動物模型,人源化動物模型;支持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的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評價疾病動物模型構建;支持建立和完善疾病動物模型比較數據庫和生物學特性數據庫。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初步完成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和實驗動物新品種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研究,已取得相關知識產權。項目實施期間應在重大疾病動物模型構建、關鍵核心技術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七)醫藥衛生與健康
專題一:重大常見多發性疾病綜合防治研究(編號:0650)
項目內容:1.肝癌、肺癌、鼻咽癌、腎癌、喉癌等多發性惡性腫瘤疾病綜合防治研究。2.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治研究3.缺血性小卒中綜合防治研究。4.血液病早期診斷與干預研究。5.糖尿病社區綜合防治研究。6.重大職業病預防與干預措施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在相關重大疾病領域被認定為市級以上重點專科。項目實施期間應形成較為完善的重大疾病綜合防治規范性指導方案,在相關重大疾病防治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優先資助大型三甲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合作申報的項目。
專題二:計劃生育與優生優育關鍵技術(編號:0651)
項目內容:1.輔助生殖新技術。2.重大出生缺陷產前診斷、預防及干預。3.出生隊列相關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在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領域被認定為市級以上重點專科(或重點實驗室)。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申請單位應具有國家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許可資質。項目實施期間應建立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及網絡體系,相關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專題三:艾滋病預防控制新技術研究(編號:0652)
項目內容:針對新時期艾滋病傳播新特點,研究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進一步建立完善艾滋病綜合防控體系。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應形成1-2種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診斷技術。在國內首次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機會性感染的預防措施,制定2-3種主要機會性感染的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為制定和規范主要機會性感染的預防方案提供臨床和理論依據。
專題四:炎癥性腸病規范化診斷及臨床評估研究(編號:0653)
項目內容:針對發病率逐步升高的炎癥性腸病,通過大宗病例的前瞻性臨床及實驗研究,開展炎癥性腸病診斷、鑒別診斷及臨床評估。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建立規范化的炎癥性腸病診斷、鑒別診斷及臨床評估方法,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提高炎癥性腸病的診治水平。
專題五: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預警與篩查研究(編號:0654)
項目內容:通過基因組及蛋白質組技術結合臨床隨訪,獲得外周血中可以測定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標記物,并開展診斷試劑盒研發。
項目要求:建立普通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篩查預警技術,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干預提供依據,開發出早期動脈粥樣硬化診斷試劑盒。
專題六:兒童弱視和近視預防與治療技術研究(編號:0655)
項目內容:對廣州地區學齡前兒童弱視和近視進行大規模篩查,構建集弱視近視篩查、家庭預防治療和轉診醫療功能于一體的臨床科研信息平臺。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逐步構建集弱視篩查、家庭治療或轉診醫療功能于一身的網絡平臺,通過進行早期篩查形成規范化的弱視治療方案,顯著改善弱視患者的預后、降低我市兒童弱視患病率,切實提高兒童及青少年的視覺質量與生活質量。
專題七:腎、肝器官移植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656)
項目內容:支持開展腎、肝等器官移植關鍵技術研究,開展腎、肝移植及其多器官移植的動物模型構建,開展腎、肝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應前期預警診斷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具有國家衛生部器官移植許可資質。項目實施完成后獲得腎、肝移植及其多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動物模型,并建立一種新型的無創性、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的檢測器官移植術后前期急性排斥反應的生物學標志物體系。
專題八: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水平提升工程(編號:0657)
項目內容:支持本地區高水平醫療機構和醫療器械企業合作,在廣州市北部山區8個山區鎮中,選擇2-3家城鄉基層醫療機構為試點,開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條件、醫療器械合理配置與規范管理,建立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及診療技術平臺,建成具有較高診療技術水平的基層醫療機構示范基地。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具有較高的醫療水平及較好的遠程醫療服務相關技術基礎,擁有良好的醫學專家資源。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平臺示范基地建設,并具有示范推廣價值。
(八)農業
專題一: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示范(編號:0658)
項目內容:針對廣州市農業主導產業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產、花卉等生產技術問題,開展規模化生產條件下農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研制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并進行產業化示范,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建立標準化技術示范基地1-2個,優先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二:農產品保鮮與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編號:0659)
項目內容: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鮮、儲運、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重點支持蔬菜、水果、畜禽肉制品、水產品的保鮮和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新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與配料的研制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在實施期內應完成食品標準化工藝規程制訂,并在1-2家企業實現產業化生產應用。優先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三:高效環保生物制劑研究及產業化技術研究(編號:0660)
項目內容:針對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研究開發高效、環保型生物制劑技術,包括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等,并進行產業化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項目實施期內,生物制劑產品獲得生產批文或臨時生產批文,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九)生態環保
專題一: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0661)
項目內容:圍繞清潔生產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污染源,開展清潔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及新裝備研究,支持服務業企業開展減排、節能、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進具有較強示范性的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應用。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為正在開展或已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且申報項目在行業內具有先進性、典型性及示范性并取得知識產權。
專題二:大宗典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編號:0662)
項目內容:以脫硫灰渣、污泥、食品廢棄物、廢棄線路板等的大宗廢棄物為原材料,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及其先進的工藝與設備,并開展應用示范。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要求研發2-3種高附加值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產品,研發相應的生產設備并建成生產線,穩定運行6個月以上,在廣州建立生產示范基地。
專題三:工業廢氣凈化關鍵技術及示范(編號:0663)
項目內容:針對噴涂、印刷、化工等行業排放的硫化氫、氨、苯、甲苯和惡臭性有害廢氣,研究開發典型廢氣凈化技術與設備,開發工業廢氣吸收/吸附材料和高效催化材料及其規模化制備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應建成工業廢氣凈化處理技術生產示范線,生產規模達到中試以上,并穩定運行6個月以上,處理過程中不產生二次污染。
專題四:城市生態綠化建設關鍵技術及示范(編號:0664)
項目內容:支持開展城市綠地植物配置、群落建植技術研究,天橋和立體花壇綠化美化植物栽培模式、節約型養護管理技術、河涌植物群落景觀建植技術研究,城市綠地常見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在項目實施期內,通過研究分析植物群落的景觀性、生態性和生長適應性,提出適宜的種類及群落格局生態模式并應用示范。
(十)食品安全
專題一: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及產業化研究(編號:0665)
項目內容:針對社會影響和健康危害較大的食品污染物,研究其簡便、高效、低成本的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高效、簡便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可現場應用的便攜式檢測儀器設備。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研究開發出檢測技術及產品,并實現產業化和應用示范。
(十一)公共安全科技
專題一:科技強警關鍵技術研究與運用(編號:066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開展視頻圖像識別及分析技術、關鍵證據收集及檢驗技術、信息整合及綜合利用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在刑事偵查中的應用推廣。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至少1種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并在公安系統實踐中應用推廣。
專題二:基于地理空間信息的城市地震小區劃研究(編號:0667)
項目內容:利用已有城市規劃建設勘察資料,開發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地震區劃方法、地震危險性分析和計算方法等關鍵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劃定區域的城市地震小區化,編制出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并設計形成地震區劃空間信息系統。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地震區劃研究相關工作基礎,有良好的資料獲取、成果應用渠道。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較為成熟的地震區劃空間信息系統,并進行初步應用。
(十二)信息化與制造業滲透融合
專題一:智能化企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編號:0668)
項目內容:智能化企業指在企業的設計、生產、管理、營銷和服務等環節廣泛深入應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使得企業生產、管理及運營實現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1)研發設計智能化:重點支持基于三維CAD技術、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網絡協同設計等先進設計手段的行業和企業產品研發知識管理和智能化應用,使企業產品研發過程具有基于知識和方法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等智能化功能;(2)生產過程智能化:重點支持應用制造執行系統(MES)、集散控制、現場總線控制等技術,結合生產過程的信息和知識綜合應用的智能化處理,強化生產過程的在線監測、預警、控制和智能輔助決策,實現柔性、敏捷化制造,精益生產和智能化管控;(3)管理、營銷和服務智能化:重點支持基于構件化、平臺化和基于知識管理、數據挖掘、商業智能等智能化技術的新一代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供應鏈管理(SCM)系統、客戶關系管理(CRM)等研制和應用,提高企業管理、營銷和服務的信息化和綜合知識應用的智能化水平。
項目要求:在企業各業務節點上深入應用信息技術,項目具有技術先進性、創新性或示范推廣價值。重點支持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在各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推動實現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產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在較高層次的應用。
專題二:智能化產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編號:0669)
項目內容:通過在產品中增加各種傳感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編程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深入應用物聯網技術等,對產品進行智能化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支持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系統、工業智能儀表、智能船舶、智能汽車、智能導航、光機電一體化裝備(電氣)產品、智能通信終端以及智能消費類電子產品等。
項目要求:產品相關智能化技術在國內外具有先進性、創新性,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市場前景看好;申報單位具有實現產品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的能力,2010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智能產品電子信息化率達到35%以上,其中消費電子產品的電子信息化率達到65%.專題三: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編號:0670)
項目內容: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統、工業軟件、網絡技術、智能控制和識別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研制中高檔數字化、智能化裝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裝備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重點支持基于工業以太網、標準TCP/IP以太網等通信協議,現場總線技術以及PLC等控制技術的全數字化帶有智能控制功能的裝備和系統研發和產業化。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裝備制造企業,項目技術先進,具有創新性和示范性。
專題四:醫藥行業產品研發及生產管理數字化應用示范(編號:067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技術,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研制能力;建立基于中醫藥產品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基礎上的信息化生產方式;建設醫藥企業原材料及藥品生產、采購、流通及銷售全過程信息化監控管理體系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醫藥制造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專題五:紡織服裝和皮革行業設計、生產、交易等產業鏈集成信息化示范(編號:067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以設計數字化和管理信息化為核心,建立專業設計資源庫,采用虛擬化、數字化在線網絡協同設計方式,提升企業創意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實施網絡化制造模式;推動服裝、皮革行業電子商務營銷平臺與生產設計、物流運輸等產業鏈各環節業務流程的無縫集成,建立信息交流、三維展示、交易支付和知識產權保護于一體的專業性展示交易平臺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紡織服裝和皮革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十三)信息化與服務業融合創新
專題一:信息技術整合物流供應鏈創新示范(編號:067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圍繞物流資源和物流環節整合,完善物流信息編碼、單證、信息交換和接口標準,推進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利用衛星導航技術、地理空間信息系統(GIS)、立體倉技術和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構建與制造產業鏈各環節銜接、配置優化的物流供應鏈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供應鏈系統的效率、服務質量和水平。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廣州市重點物流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專題二:基于生產服務的現代商貿創新示范(編號:067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廣泛應用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和決策支持系統等信息與管理技術,推動企業網上交易和結算,依托品牌優勢,培育網上百貨和網上連鎖市場;支持數碼電器、皮革皮具、玩具禮品、汽車配件、音像制品、服裝等優勢行業專業市場建設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圍繞大宗原材料和可標準化工業產品,建設大宗貨物的網上交易市場,推進商品交付標準化、交易透明化和監管規范化,以“廣州價格”的形態促進廣州現代電子商貿集散地的形成;積極利用三維模擬仿真、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發展網上展會和網上交易會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大宗原材料交易市場或專業批發市場,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十四)兩化融合支撐體系
專題一:兩化融合示范產業園區建設(編號:067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產業園區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進園區管理部門和轄區內企業開展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標準規范推廣和示范,為區域內企業搭建信息化支撐服務平臺等。
項目要求:申報園區產業發展水平較高,集聚效應明顯,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兩化融合工作有較好基礎,擁有一批兩化融合的典型企業、成功經驗及模式,把推進兩化融合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
專題二:兩化融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編號:067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區域和行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機構和科研院所,建立行業信息統計和評價、產品推廣、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咨詢資訊服務等。包括:1、兩化融合相關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兩化融合成果、行業分布、發展趨勢等專項研究;2、具有可執行性的兩化融合績效評估體系及指標標桿體系的建立,基礎數據庫的建立以及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等;3、面向社會的兩化融合宣傳、普及、體驗、推廣、培訓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和扶持等;4、基于兩化融合、面向社會的信息化診斷、咨詢等綜合服務支持平臺和兩化融合技術提供、項目實施等公共技術支持中心的建設等。
項目要求:申報機構須是市或者區政府部門支持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務機構,對兩化融合相關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和前期工作基礎,具有較好的行業資源和整合能力。
二、引導項目申報內容
(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專題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有創新和應用背景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編號:0701)
項目內容:支持新一代操作系統開發平臺的技術研究和應用產品開發,如基于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開發;面向制造、商貿、金融、通信、物流、醫療、教育、交通運輸及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等領域,開發和應用各類業務支撐與管理系統、企業管理軟件和商業智能軟件;開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醫療、網絡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軟件。
專題二、軟件測試與信息安全研究(編號:0702)
項目內容: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測試工具及平臺產品,要求支持互聯網主流網絡協議如Http,Soap,Tcp/IP下大型應用程序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支持測試腳本在線調試、測試數據智能展現與分析、測試變更管理等功能。開發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安全產品,實現信息傳輸安全加密算法,針對電子商務網站惡意攻擊與漏洞代碼進行自動掃描檢測,提升Web應用軟件產品自身的安全性。
專題三:面向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的中間系統研發(編號:0703)
項目內容:研發自主創新的可實現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互聯互通的中間系統。
項目要求:可實現現有市場上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的互聯互通,項目完成后,整合廣州現有摩托羅拉和歐洲宇航兩個品牌的網絡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并逐步向其它地區進行推廣。申報單位必須具備800兆集群設備生產、研發經驗。
專題四:實現移動終端CA證書應用的移動PKI中間件系統研發(編號:0704)
項目內容:開發基于SDKey、Android操作系統的移動PKI中間件系統,實現在SDKey內部生成密鑰對,存儲數字證書,完成數字簽名,數據加/解密等功能及提供應用開發接口,使SDKey可以工作在任何一臺具有SDIO接口的Android移動終端上,為各種基于Android移動終端的業務提供高安全性的身份認證。
項目要求:可實現現有市場上各類數字證書在Android手機終端的應用,并可與市國稅局網上稅務、信息工程招投標中心招投標系統等現有證書應用平滑對接。申報此項目的單位必須具備PKI中間件的開發經驗、具備移動PKI中間件系統研發基礎。
專題五:實現統一的電子認證聯合服務平臺研發(編號:0705)
項目內容:通過制訂電子認證聯合系列技術標準體系,研發自主創新的統一身份認證信任服務平臺,可實現多層次、多級別的身份信任擔保服務;研發跨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數字證書應用集成、互通的PKI中間件系統,實現數字證書應用跨CA機構的互聯互通;實現電子認證服務參與各方業務辦理、服務結算的電子認證聯合管理系統,為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應用數字證書創造互聯互通的、有序競爭的環境。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廣東省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廣東省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天威誠信認證中心等多個電子認證機構數字證書及證書應用的互聯互通。申報單位必須具有相關標準制訂經驗、具備工信部頒發的第三方認證服務機構資質(或具有第三方認證服務機構授權開展數字證書服務的證明文件)、具備統一身份信任服務平臺研發基礎、具有數字證書運營管理經驗。
(二)新材料
專題一:顯示與照明材料研發(編號:070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型顯示和節能照明用關鍵材料,如顯示用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材料、高性能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料、載流子傳輸材料、電極薄膜材料、電子墨水材料、TFT液晶材料;照明用有機(高)分子白光材料、新型外延襯底材料、外延薄膜材料等。
專題二:金屬及非金屬材料研發(編號:0707)
項目內容:大規格工業鋁型材,異型鋁、銅加工材,鋁鎂合金鑄件,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利用鋼鐵、陶瓷固體廢棄物開發高強超輕隔熱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儲氫、發光材料等。高活性光催化材料,醫用高性能硬組織植入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智能型混凝土,高性能建筑物隔熱隔音材料,水處理或大氣凈化用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吸附與離子交換材料,碳基復合儲能材料等。
專題三:能源基礎材料研發(編號:070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型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儲能材料,多孔炭、碳納米管、金屬氧化物復合材料等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低成本、高催化活性、抗毒化性和穩定性優異的燃料電池電極催化材料,性能優異的隔膜材料。
專題四:綠色化工材料研發(編號:070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無溶劑排放的高性能涂料,與食品或人體接觸的安全無毒化工材料,劇毒化工材料的替代材料,高效和環境友好電子化學品。
專題五:高分子材料研發(編號:0710)
項目內容:電子級環氧樹脂與聚酰亞胺,耐高溫尼龍等特種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合金,封裝材料,高性能全降解塑料,醫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生物質復合材料,LED與新能源等產品的關鍵配套材料;高性能橡膠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纖維材料及應用技術;廢舊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術等。
專題六:精細化學品研發(編號:0711)
項目內容:環保型涂料、膠粘劑及油墨,船舶防腐、防污涂料,密封材料,高級潤滑材料,環保型表面活性劑,高分子加工助劑,石化助劑,電子化學品,電子漿料等。
(三)先進裝備制造
專題一:新一代工業及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2)
項目內容:發展具有視覺、觸覺、力覺的智能化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技術、多機器人協調作業技術、重載搬運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產品在線檢測機器人等;以及從事維護、保養、清潔、保安、救援、監護和醫療康復等的服務型機器人。
專題二:現代設計與制造技術、新型輕工成套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基于物聯網的制造技術、虛擬設計與虛擬制造技術、反求工程技術與快速原型技術、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激光加工技術、現代加工刀具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等現代設計與制造技術及應用;智能化注塑、模塑成型裝備、啤酒灌裝生產線、高速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現代制藥生產線、印刷包裝機械成套裝備和木工機械成套裝備等。
專題三:智能化儀器、儀表、設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智能化電工儀器儀表和試驗機、特種和專用自動化儀表、電子式電度表、電工電氣行業專用檢測儀器設備、汽車儀器儀表和環境監測儀器儀表以及高層高速智能化電梯、新型節能電梯、智能式立體停車設備、智能樓宇設備自控系統和現代安防系統等。
專題四:綠色家電、節能環保設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大規格多溫區家用電器變溫節能以及恒溫恒濕技術的研發;家用電器關鍵零部件高效節能及輕量化技術研究;多元化太陽能光伏技術在家用電器領域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家電領域的節能優化智能控制技術研究;新型高效換熱與節能降耗設備,LED等光電子產品的生產與檢測設備,資源綜合利用關鍵設備,清潔生產設備,環境污染監測設備,環境防治設備等研究與開發。
專題五:電力電子、信息設備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1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一代電氣器件及功率電子裝置的開發與應用、電網質量控制設備及關鍵技術、先進的發輸配電技術;光通信設備、無線通信設備、信息網絡設備、移動通信設備、金融電子設備、網絡優化系統、通信機站、信息網絡安全設備等。
專題六:現代醫療設備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1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精密醫學成像設備、高檔診斷治療設備、醫用電子儀器設備、醫用光學儀器設備、醫學超聲儀器及設備、放射治療設備、綜合診療儀器、康復治療設備、家用檢查儀器等現代醫療設備的技術研發。
專題七:智能汽車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18)
項目內容:研制汽車智能電源管理系統,電源安全管理和智能控制,實現過壓、過充、過放、欠壓、過溫、欠溫、過流、短路保護及過程智能控制。研究智能汽車安全的系統集成技術。
(四)新能源
專題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19)
項目內容:支持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系統集成,包括薄膜太陽電池等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支持太陽能光熱轉換材料、太陽能集熱器和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及其系統集成,包括逐日跟蹤系統、拋物面聚光反射鏡、光學鍍膜、鍍膜設備、真空集熱管、波紋管、熱交換器、玻璃基板等有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究。支持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生化轉化、生物質固化技術,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制備燃料和化工品、藻類制備生物柴油等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物質燃料使用的推廣與應用。
專題二:智能電網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編號:0720)
項目內容:支持具有分布式電源和供能/儲能系統的智能配電網技術、支持滿足智能變電站和智能化高壓設備的相關智能變電技術、以及具有交直流混聯輸電系統的智能輸電網關鍵技術研究,包括輸配電線纜、變壓設備及器件、智能電網管理系統及設備等關鍵技術。
專題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21)
項目內容:支持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組)、儲能電池(組)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究;支持氫的生產和儲存、新型儲能材料、能量轉換材料及新型傳熱材料等技術的研發。重點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儲能電池,包括調節電力峰谷差電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儲能電池等;以及重點發展汽車動力電池,包括電池材料(正極、負極、電解質、隔膜等)、電芯、電池組及其管理系統等。
專題四:生產過程中的高效節能降耗技術研究(編號:0722)
項目內容:支持高效節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和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與產業化;余熱回用技術、工業鍋爐窯爐的高效蓄熱燃燒技術和生物水處理、煙氣脫硝關鍵技術和工藝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五)醫藥衛生與健康
專題一:創新藥物臨床前成藥性研究(編號:072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疾病治療基因藥物、抗體藥物、小分子藥物、中藥及天然藥物、疫苗等創新藥物的臨床前成藥性研究。
專題二:院內制劑和傳統經驗方的開發(編號:072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質量穩定的醫院院內制劑和傳統經驗方的開發。
專題三:臨床診斷、治療新方法、新技術與新裝備研制開發(編號:072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慢性腎病、婦科、耳鼻喉疾病等臨床診斷、治療新方法、新技術與新裝備的研制開發。
專題四:重大疑難疾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技術研究(編號:072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老年性疾病、重大慢性疾病、中醫藥治療具有特色和優勢的新技術研究。
專題五:醫學實驗室常規試劑及器材研制開發(編號:072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醫學、生命科學實驗研究和臨床檢測、分析需求量大的常規生化、免疫試劑及器材研制開發。
專題六:殘疾治療與康復技術研究及器材開發(編號:072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殘疾治療及腦損傷者運動功能、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治療康復技術研究及器材開發。
專題七:健康風險預測及亞健康相關研究(編號:072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通過系統調查,開展健康風險預測和運動損傷評估;結合行為、生理、精神、心理等指標體系,開展亞健康研究,提出相關防治和干預措施。
(六)農業
專題一:動植物新品種選育及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研究(編號:073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特色動植物新種質資源挖掘及創新利用,高產優質高抗動植物重要性狀、遺傳改良關鍵技術及優質新品種培育。
專題二: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種養技術集成與示范(編號:073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蔬菜、水果、花卉集約化、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優質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和質量控制技術及設備。
專題三:天然活性物質開發利用研究(編號:073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華南特色動植物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研制具有顯著降糖降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的功能食品基料或保健食品及產業化開發。
專題四:動植物重大疫病和有害生物防控關鍵技術及配套產品研發(編號:073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畜禽水產重大疾病新型高效安全疫苗、獸藥研制,快速診斷技術研究及配套產品開發;主要植物病蟲害防控、快速診斷技術及產品開發。
專題五:農產品副產物資源化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編號:073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能帶動產業鏈延伸和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技術。
專題六:現代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與示范(編號:073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農業生產智能決策、管理、監測、控制及農產品流通信息化技術及產品,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及應用,農村科技推廣和服務信息技術及應用示范。
專題七:廣州地區自然生態保護、林業與園林綠化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073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有特色、適應南方栽培氣候綠化植物種類馴化、繁育及產業化開發;人工濕地保育與水生植物開發技術;林木資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術。
(七)生態環保
專題一: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研發(編號:073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線路板生產、電鍍、印染等典型重金屬工業廢水和高濃度廢水深度處理與高值化再生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研究,支持先進工藝及成套設備開發,支持開展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示范推廣。
專題二:節水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73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工業節水工藝、工業污水深度處理后再生水回用技術以及配套水處理化學品、城市節水器具等節水高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產業化。
專題三:農村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編號:073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技術,農村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專題四: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與設備研發(編號:074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電廠、玻璃廠、造紙廠等工業鍋爐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及處理工藝和相應的處理設備研制。
專題五:河涌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研究(編號:074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城市河涌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發,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濃度和透明度,建立具備自凈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的水體。
專題六:港口、航道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4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航道綜合開發技術,航道疏浚維護技術,航道施工及裝備技術,防治淤積工程結構技術。
專題七: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相關研究(編號:0743)
項目內容:以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目標,創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確理解和處理發展經濟與資源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系,切實找到平衡點和結合點。追求綠色GDP的低碳產業發展模式。
(八)信息化與制造業融合
專題一:鋼鐵、化工、造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研究(編號:074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在鋼鐵、石油化工、造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推廣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建立在線監測預警系統,改造優化傳統工藝和生產流程,促進節能增效和減污控耗。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企業應為生產性企業,項目完成時生產系統必須投入實際運行;節能減排指標突出,通過信息技術應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5%,減少企業污染物排放5%,具有示范性。
(九)科技服務業
專題一: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編號:0745)
項目內容:組建科技服務業行業組織,研究科技服務業行業服務標準與行業統計指標體系,承擔科技服務業調研、統計和行業培訓等;依托行業組織,建立廣州市科技服務業統計信息系統、廣州市科技服務資源庫,提高科技服務資源利用率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支持中介機構引導技術轉移雙方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專題二:科技服務創新模式示范(編號:0746)
項目內容:創新服務模式,以科技服務模式創新帶動科技服務業或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建立科技服務機構為企業創建內部創新體系的示范模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專業性檢測機構,建立檢測與認證產業聯盟,圍繞中小企業研發與成果轉化等需求,在開展檢測、分析、診斷等專業性技術服務的基礎上,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一、重點項目申報內容
(一)電子信息
專題一:RFID芯片、終端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1)
項目內容:支持面向金融、社會保障及其它應用領域的RFID芯片及讀寫終端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具有自主創新、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應用標準、支持多應用的RFID核心芯片、終端設備的實現技術與產業化關鍵技術。
項目要求:芯片通信接口支持接觸式和非接觸式,用戶數據存儲空間不少于16K字節,支持多種傳輸速率、3DES加密算法和真隨機數發生器,支持二級以上防沖突機制、防插拔處理和數據斷電保護機制,通過相關檢測,支持多應用環境;讀寫終端具有較好的電磁兼容性。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5項以上。
專題二: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編號:0602)
項目內容:研究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自組織網絡管理、節點能耗控制等技術;研究面向特定應用領域的專用傳感器,并開發相關的軟硬件系統;研究傳感數據智能傳輸和數據挖掘技術。
項目要求:系統支持100個或以上節點自動連接監測、運行及管理;傳感器節點監測狀態下電池工作壽命不少于1年;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實現規模化應用并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效應。
專題三: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編號:0603)
項目內容:研制低成本北斗/GPS雙模兼容監控終端,支持監控終端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監控管理方面的應用。研究北斗衛星民用接入服務平臺,實現通訊鏈路和編程接口向廣大行業應用開發商開放,與互聯網、無線通訊公網等的互聯互通。
項目要求:監控終端設計符合相關的國家或行業規范。以北斗指揮機或者北斗衛星定位總站專線接入為底層通訊鏈路,形成北斗衛星民用接入服務平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明確的應用項目支撐,產品達到產業化能力,并實現規模化應用。項目完成時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
專題四:車聯網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4)
項目內容:研究車輛身份識別專用芯片的關鍵技術,研究電子車牌專用芯片封裝技術和配套識別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路網交通信息采集技術、負載均衡的交通誘導技術、交通誘導策略及效用評價方法,在廣州實現產業化應用。
項目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通信協議的專用芯片,工作頻率840-850MHz,兼容相應的國際標準,無源,陶瓷封裝,存儲容量大于256字節,識別率大于99.95%,并通過公安部信息安全認證。構建城市路網交通動態協調控制系統。在廣州形成產業化示范應用,申請發明專利5項以上。
專題五:新一代高端芯片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5)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出移動多媒體應用芯片;3D圖像處理芯片;低功耗、綠色節能的LCD、OLED、LED驅動控制芯片;LED外延片及芯片;集成TD-LTE基帶和射頻功能芯片、數字集群通信關鍵芯片;短距離寬帶傳輸芯片。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流片,進入批量生產。經權威檢測機構測試合格,主要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項目牽頭單位應具有集成電路設計基礎,具有完整的集成電路設計團隊。鼓勵與下游用戶聯合申報。
專題六:新型顯示技術及產業鏈關鍵組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6)
項目內容:研發TFT LCD、OLED、電子紙等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及產業化;研發產業鏈的關鍵配套技術及產業化,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LED背光源、專用模組和材料等。
項目要求:項目應具備一定產業化基礎,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
專題七:新一代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7)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移動互聯網網絡設備及關鍵技術產品,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基站系統、家庭基站、自組織網絡(SON)產品、天線、數字集群通信設備、寬帶接入設備、新型專用通信產品、數字集群通信產品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新應用。
項目要求:優先支持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項目;申報項目所研制產品應具備規模化產業化的潛力。
專題八:新型數字視聽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08)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新型智能數字視聽產品,包括智能電視、網絡電視、立體電視、數字功放及音響、高清播放器、高清機頂盒、家庭影院、微投影、信息發布一體機以及家庭網絡產品。
項目要求:項目研發產品應能規模化生產,2年內產品年銷售不低于1萬臺或銷售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牽頭單位應為廣州本地企業,優先支持行業骨干和自主品牌企業。要求創新產品支持DiiVA、AVS、DRA、CBHD等自主知識產權標準,優先支持采用本地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的項目。
專題九:基于家庭網絡的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編號:0609)
項目內容:基于家庭網絡和智能控制技術,將數字電視、智能家電、智能空調、智能燈光、安防設備等數字家居設備組成有機整體,采用智能控制技術,集成家庭環境控制、安防控制、家庭娛樂、互聯網遠程控制等,實現智能家庭服務和應用。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有良好的數字家庭市場基礎和研發實力,現有數字家庭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銷售規模不少于5000萬/年,具備產業化推廣實力;鼓勵產學研合作;完成試點應用,具備實用性。
專題十:面向家庭云的數字家庭內容服務平臺(編號:0610)
項目內容:建設三網融合條件下開放、安全、可控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能夠有效整合基于互聯網、數字電視等數字內容,為家庭提供三網融合的綜合信息服務;建立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影視娛樂、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數字內容服務平臺和信息資源庫,能通過數字電視終端為家庭提供服務。
項目要求:申報服務平臺的企業應具有不少于3萬用戶;申報數字內容服務的企業應具有不少于3年的運營服務經驗或大規模自主知識產權或獲得授權經營的數字內容基礎。
專題十一:智能汽車車載信息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11)
項目內容:開發智能汽車車載信息系統總線及網絡拓撲結構,形成整車骨干網絡和接口標準,帶動統一標準接口的智能汽車電子器件和產品產業發展;開發以智能汽車為載體的互動應用平臺,使汽車超越作為交通工具的單一功能,成為集交通、通訊和娛樂為一體的可移動“智能空間”;開展整車智能汽車應用示范,建立智能汽車總線標準體系。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研發實力,項目驗收時,產品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
專題十二:電子信息產品質量提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編號:0612)
項目內容:建立面向電子信息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廣州市電子信息企業提供服務,包括原材料檢測,元器件及集成電路檢測、分析,整機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試驗,大型系統的軟件測試。借助質量云計算服務,為企業產品開發、檢測、試驗、信息服務、人才培訓提供全過程的共性技術服務。
項目要求:申報注冊資本不少于5000萬元,每年服務企業不少于500家,每年試驗分析、計量檢測產品不少于10萬批次;有相應試驗室資質。
專題十三:新型顯示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和標準制定(編號:0613)
項目內容:面向全國,建設TFT-LCD、OLED檢測服務平臺,檢測項目應包括器件的產品亮度、對比度、視角、響應時間、色域覆蓋率、相關色溫、亮度均勻度、色度均勻度、功率、用能效率等;參與研究制定新型顯示領域國家或行業標準。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在制定平板顯示領域國家或行業標準方面有良好的基礎,申報單位或其合作單位需有豐富的提供檢測技術服務的經驗,鼓勵申報單位與國家重點科研院所聯合承擔。“
(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專題一、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14)
項目內容:主要支持移動終端訪問與接入系統、移動網絡數據轉換、相關支持系統、系統運維、內容運營、安全管理等軟件與平臺開發,支持移動電子商務與移動終端電子支付平臺、移動電子政務平臺應用開發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具有良好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業開發團隊和一定的研發基礎,產品應用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
專題二、云計算相關技術與服務研發(編號:0615)
項目內容:主要支持云計算平臺相關的海量數據處理平臺、數據搜索、數據存儲、數據備份、數據挖掘、數據安全等技術開發及云計算服務模式在通信、金融、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領域的應用。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應有云計算技術與服務方面專業研發人員,在云計算技術與服務方面有一定的市場基礎,能形成行業示范效應并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專題三、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研發(編號:0616)
項目內容:支持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CAD/CAM)、集成制造、產品數據管理(PDM)、過程控制系統(PCS)、制造執行管理系統(MES)等工業軟件;支持面向工業裝備、移動終端、數字家庭、數字醫療與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以及相關研發設計服務。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單位應在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開發方面有較強的研發能力,項目能獲得1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并產生較大經濟效益,能形成行業應用示范并大規模推廣。
專題四、基礎軟件產品研發(編號:0617)
項目內容: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面向服務架構(SOA)和業務流程管理的中間件、虛擬現實應用工具軟件,面向互聯網應用環境的海量數據管理、數據遠程復制、容災備份、數字認證、安全風險評估與運維管理、網絡訪問管理等軟件產品開發。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單位有良好軟件研發基礎,并擁有1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完成后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或取代進口。
專題五:集成電路設計與產業化(編號:061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物聯網核心芯片、移動終端多媒體處理器、3D圖像處理器、數字集群設備及關鍵芯片等集成電路設計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1.項目實施單位有較強的集成電路設計實力;2.經測試流片已獲得初步成功;3.對相關產業能產生較大拉動作用或取代進口。
專題六: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編號:061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面向融合超級計算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促進汽車、石化、造船、生物醫藥、創意等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的低功耗芯片、并行計算、虛擬化技術、新一代搜索引擎、海量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如:分布式語音識別,語言理解,圖像識別,文本分析,語音、視頻檢索,語義網等)、云安全保護技術(如:敏感信息覆蓋、虛擬環境數據隔離、加密和密碼隨機化、聯合身份管理、基于風險的強身份認證、防欺詐和惡意軟件檢測等)、在線應用信息系統容災備份等技術及解決方案。
項目要求:關鍵技術和產品性能應體現創新性和先進性,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應實驗平臺建設并具有示范推廣應用價值,鼓勵產學研合作聯合申報。
專題七:物聯網接入服務平臺及應用(編號:0620)
項目內容:研究開放式的、共享的物聯網接入平臺體系架構,研究物聯網終端接入關鍵技術,研究多行業多業務數據共享與協同,研究海量數據處理與分布式處理的平臺數據庫。
項目要求:建立通用的傳輸網絡接入平臺,標準化、構件化的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平臺接入終端容量超過100萬,接入成功率超過95%.1到2年內能夠接入至少10萬個終端,在某一兩個行業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本項目完成時至少應獲得2項以上知識產權,提出1項以上的相關行業標準。
專題八:電子商務服務創新與產業化(編號:0621)
項目內容:面向廣州市優勢行業領域的商品和服務銷售或國際采購,以電子商務平臺為載體,通過網絡技術和工具,在營銷、交易、供應鏈、倉儲物流等一個或多個環節實現資源重組和業務流程優化,具有高度創新示范帶動作用的電子商務模式和產業化平臺。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基本完成規劃和技術研發,并開始上線運營,同時具有一定的前期用戶規模和經營服務收入,行業或領域特色突出。申報單位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已取得ICP證及其它相應經營許可資質,運營基礎良好,具有優秀的管理和創新團隊。
專題九:智慧社區政府一站式服務平臺(編號:0622)
項目內容:建立政府一站式社區服務平臺,實現計生、民政、殘聯、勞動保障等市級業務系統和數據在社區的整合應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支持社區自助服務終端的研發,將社區政務服務與家政服務整合到自助服務終端,社區居民使用市民卡、二代身份證直接通過自助服務終端認證并獲取便捷化的社區服務。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國內大中型城市社區信息化項目建設和運維的經驗,擁有社區服務平臺、社區自助服務終端等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
專題十:智慧社區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編號:0623)
項目內容:通過對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的應用研究,探索智慧社區的關鍵共性理論和方法。通過對構建社區發展的智慧環境以及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研究,探索構建全新的社區管理形態。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后應形成智慧社區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建立起適用于智慧社區產業化的技術平臺或示范運行的配套設備及技術、相關標準體系等。各項指標要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專題十一:物聯網條件下的社區管理新模式研究(編號:0624)
項目內容:按照物聯網編碼標準對城市社區部件進行統一編碼,實現社區管理部件全面感知,提高發現和處置問題的效率,實現社區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和精準化。
項目要求:通過項目實施,對城市社區部件進行統一編碼,實現社區管理部件全面感知,形成產品標準或知識產權。
專題十二:智慧社區智能監測平臺(編號:0625)
項目內容:在社區應用各種監控技術,將小區內各種監控數據接入物聯網,使相關部門能夠實時掌握小區的運行狀態,提高小區設施管理、家庭環境監測和安防能力,有力支撐和諧社會建設。在社區樓宇設置物聯網節點,實時收集水、電、空調等資源使用信息,根據人員的活動情況自動調節空調、電燈和水源等,建設智慧的社區節能系統,實現節能減排,建設低碳廣州。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智慧社區”研究基礎和相關成果,項目完成后需建立應用示范模型,展示項目成效,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具備示范推廣效果。
專題十三:智慧社區管理服務體系(編號:0626)
項目內容:建立社區基于物聯網和信息化的事件處理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障體系(公園負離子、溫度、含氧量等監測)、社區內部自治管理體系、可計算的服務管理的效能評測體系、居民溝通的心理服務、數字健康體系,便民、惠民服務體系,前預警的“社保”體系。
項目要求:承擔單位具有建設智慧社區的案例經驗,項目完成后需在廣州1個以上社區開展建設和應用試點。
專題十四:政府網站資源云服務平臺(編號:0627)
項目內容:建立政府網站資源云服務平臺,面向政府各部門、各區縣級市、各直屬機構提供網站資源使用的服務,在一定范圍內也為社會用戶提供服務。具有資源使用申請、資源動態調配、日常運行監控、安全管理、用戶管理和計費服務等功能,達到節約成本、共享資源的目的,為實現全市政府網站服務的用戶統一認證、辦事服務全流程管理奠定基礎。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國內大中型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政府網站建設和運維的經驗,項目需將從化市政府門戶網站改版升級建設作為試點,整合集成到政府網站資源服務平臺。
專題十五:基于視頻感知的城市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編號:062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開展視頻圖像識別及分析技術,推進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領域實用智能視頻的研發應用,支持開展城市視頻監控系統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信息技術研究,支持開展視頻資源綜合管理和應用平臺技術。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有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有良好的成果推廣應用渠道。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至少1種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并在實踐中應用。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與相關部門科研機構聯合申報。
(三)新材料
專題一:稀土新材料研發(編號:062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低自放電稀土儲氫材料、高導熱率稀土鋁鎂合金材料、稀土復合高性能鐵氧體磁性材料、特殊物理性能稀土氧化物等材料的制造技術、產業化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應用定位明確,項目完成后應取得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申報單位具有前期研究基礎,通過項目實施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優先支持基于產業鏈整合基礎上的產學研聯合體。
專題二:汽車制造用新型材料研發(編號:063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汽車發動機周邊零部件以塑代鋼的工程塑料、改性塑料與先進復合材料、汽車內外飾件改性塑料、結構件的輕質鋁鎂合金材料等的制備及產業化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具有前期工作基礎和為汽車產業提供配套的經驗。通過項目實施,實現相關材料的批量生產并在汽車制造中成功應用,形成產品標準或知識產權。優先支持基于產業鏈整合基礎上的產學研聯合體。
專題三:能源和環保材料及產業化(編號:063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能源、環保領域基礎關鍵材料的產業化技術。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高性能轉換、儲能、絕熱及其封裝等關鍵材料;高性能、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的電極、薄膜及電解液材料等;二氧化碳存儲、回收、利用等材料、廢水、廢氣及固廢環保處理材料。
項目要求:形成規模化清潔生產,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整體性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性能測試,并實現批量的商業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先進裝備制造
專題一:汽車及零部件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3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開發乘用車設計與工藝集成系統,汽車發動機優化設計及制造技術,自動變速器關鍵技術,動力總成匹配及應用技術,底盤、車身設計技術及制造關鍵技術,汽車輕量化材料應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及應用,汽車主/被動安全技術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或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型式試驗或小批量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二:先進船舶、海洋資源開采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編號:063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發超大型集裝箱船、大型LNG船、客滾船等高技術船舶建造技術,船舶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船用輔機及船用大型窗口蓋構件等,船舶電子系統、動力定位裝置,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技術,海洋鉆采平臺關鍵技術,海洋工程輔助裝備技術和大型港口裝備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三:高端精密制造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高速、高精度、復合化多軸聯動數控加工裝備關鍵技術及關鍵功能部件,高性能數控系統,特種精密加工裝備及關鍵技術,高精度測量裝備及關鍵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與裝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設備及技術,平板顯示器件關鍵生產設備及技術,表面貼裝關鍵生產設備及技術,LED、OLED等高端光電元器件封裝、測試專用設備及關鍵技術,數字化智能化測試分析設備及關鍵技術等。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項目應完成樣機開發并實現產業化,項目執行期間應申請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題四: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軌道交通機動車輛制造與維修,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軌道交通屏蔽門控制設備,軌道交通整體道床,盾構機及大型挖掘機,輕軌車輛空調機組、列車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的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執行期間獲得相關技術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4件以上(或申請并進入實審發明專利2件以上),項目產品通過行業規定的型式試驗或小批量配套,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新能源
專題一: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36)
研究內容:研究純電動(包括增程式)、混合動力(包括插電式、氣電混合式、中度及以上油電混合式)汽車的整車集成技術、控制技術、標定與實驗評價、制造工藝及裝備集成;研究開發電機及其集成控制系統、高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動力電池組、電池組的集成設計及熱管理系統、電池組的性能監控及均衡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的輔助電驅動系統等,開發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試驗平臺等;研究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的相關配套設施及技術,包括整車及零部件等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標準、車輛運行的遠程監控系統相關技術、充電設施及其裝備的研發、示范運行和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廣州市內具備較強研發實力的大型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項目完成后應形成若干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建立起若干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的技術平臺或示范運行的配套設備及技術、相關標準體系等。各項指標要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專題二:新能源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637)
項目內容:研究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利用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并實現產業化。重點發展核電常規島及輔機設備制造關鍵技術、太陽能及熱泵新技術和產品、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及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關鍵技術和設備、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及成套設備、固體廢棄物焚燒發電技術和裝備、超高壓和特高壓輸變電關鍵技術和設備、高效高頻工業電源裝備及關鍵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承擔主體為廣州市范圍內的企業或產學研聯合體,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任務、節點目標、經費安排和知識產權歸屬等。項目獲取核心技術發明專利3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3件以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性能達到或超過國家節能環保產品的要求,項目執行期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專題三: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及產業化,LED應用示范工程及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編號:0638)
項目內容:功率型高亮度藍光LED芯片/GaN基外延材料制備技術;照明級藍光LED芯片及其規模化生產工藝;具集成功能的LED芯片光源技術。LED芯片生產核心設備的研發,高質量LED芯片/外延片國產化、本土化生產。功率型LED器件設計及可靠性研究;用于LED照明與顯示的關鍵材料制造及產業化;標準化LED光源模組設計和制造;高端LED通用照明產品、大尺寸LED-TV背光源、LED舞臺燈具、LED汽車照明技術開發;數字智能化LED照明控制系統開發;半導體照明規模化系統集成技術;功率型LED自動化封裝設備與工藝研發;大功率LED照明驅動芯片、電源管理、散熱技術等的研究。圍繞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設的LED公共照明技術示范應用、LED照明技術支撐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LED照明測試技術及專用儀器研發、LED照明標準評價體系建立、LED照明相關的地方標準、檢測標準和驗收規范制訂。
項目要求:項目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項目執行期間至少獲取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2件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四: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編號:0639)
項目內容:研究開發與綠色建筑相關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建筑運行能耗優化技術、分布式能源供應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節能環保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及應用、綠色建筑節能技術集成示范等。
項目要求:項目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以上,項目執行期間至少獲取發明專利2件以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2件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要求企業牽頭申報,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六)生物產業
專題一:重大創新藥物臨床研究及產業化(編號:0640)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選擇資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對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確有療效的重大創新藥物品種開展臨床試驗和產業化研究,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進一步鞏固和增強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獲得或申請相關專利,已取得臨床試驗批文。在項目實施期內應完成新藥臨床試驗和新藥證書申報工作,并保證在本地區實施產業化。
專題二:候選藥物研究與開發(編號:0641)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選擇資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性強,已完成相關前期工作,具備良好成藥性的化學藥、中藥、天然藥物、生物技術藥,加快開展主要藥效學、藥理學、毒理學研究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試驗和質量標準研究等臨床前研究工作,并在相關研究中形成新的知識產權。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完成靶點研究、活性篩選、先導化合物優化等相關工作,并已證明具有良好的成藥性。項目實施期內應完成新藥臨床前所有研究,初步確定生產工藝,完成質量標準研究,并申報新藥臨床批件。優先資助研究機構和企業聯合開發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三: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示范及推廣(編號:0642)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一批我市名優、珍稀、瀕危中藥材品種,開展優良品種選育研究、野生變家種與野生撫育技術、種子種苗及相關栽培技術的標準化研究,建設相應GAP種植示范和產業化基地;重點支持開展中藥材原料生產加工過程中先進技術綜合示范應用研究,開展提取、分離、純化技術,在線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先進技術在中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綜合應用示范,支持開展中藥材生產加工新裝備研制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必須具有良好的GAP種植或中藥材生產加工技術創新研究基礎,申報項目相關中藥產品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生產加工示范項目應完成新技術新裝備在中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綜合應用集成,并示范應用。優先資助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GAP基地合作申報的新技術示范應用項目。
專題四: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與質量提升研究(編號:0643)
項目內容:本專題針對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選擇市場需求量大、技術改造需求迫切的藥物大品種,開展對藥物療效、成分、作用機理、制劑、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安全性等研究開發,提高藥品的質量與標準,提升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
項目要求:所申報的項目必須具有較好的技術改造前期工作基礎,申報藥物品種應是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藥品,且單品種年銷售額不低于1億元。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新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制定,且與原工藝和質量標準有明顯提升。
專題五:重大疾病快速檢測試劑開發及產業化(編號:0644)
項目內容:本專題主要針對惡性腫瘤、重大傳染性疾病、重大遺傳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資助開發一批用于重大疾病早期發現、快速診斷和鑒定的新型診斷技術和產品,加快推進臨床評價及產業化。優先資助相關企業合作,開展重大疾病診斷鑒定多種技術合作的整體解決方案研究項目。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具備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相關技術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申報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診斷試劑生產條件。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關診斷產品的臨床驗證和產品生產許可證申報,完成產業化條件建設。
專題六: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645)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支持開展用于常見疾病和重大疾病診斷、治療、監護、保健、康復的新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研制開發,加快推進一批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及產業化。支持生物醫學樣品微納操作和物理特性測試,分析儀器、設備的研制開發。優先支持依托具有產業共性技術的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應具備良好的產業化工作基礎,擁有相關專利。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大型數字化醫療器械產品的臨床驗證及產品注冊證申報工作,完善產業技術平臺和產業化條件的建設。鼓勵已有合作基礎的產學研團隊的聯合申報。
專題七:干細胞關鍵技術研究、臨床應用及產品開發(編號:0646)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開展干細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及其相關干細胞產品開發,重點支持多能誘導型干細胞技術、大型模式動物干細胞技術、干細胞臨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開展治療重大難治性疾病干細胞產品開發、臨床準入規范、臨床應用安全性評價,支持開展具有生理效應細胞的規模化生產,加快推進干細胞產品臨床應用及產業化。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前期技術基礎。項目實施期間,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應形成相應知識產權,產品開發項目應完成動物實驗,并進入臨床評價。優先資助廣州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聯盟單位之間合作申報的基礎與臨床相結合項目。
專題八:組織工程及生物醫用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編號:0647)
項目內容:本專題重點支持開展組織工程皮膚、組織工程骨、組織工程神經、人工肝等組織器官及相關支架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開展組織工程產品臨床應用技術標準、產品準入規范、倫理學指導原則等研究。重點支持開展具有較好基礎和良好臨床應用前景的組織器官代用品、人工組織器官、生物醫用材料關鍵技術及其產品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前期技術基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相關產品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完成相應生產條件建設。優先資助已進入臨床試驗的組織工程產品和組織器官代用品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
專題九:生物技術外包服務關鍵技術研發(編號:0648)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開展藥物篩選、合成、評價、制劑等新藥研發外包服務關鍵技術,個性化醫療服務技術,生命科學基礎試劑研發,生物信息服務等外包服務技術及產品開發,支持建立若干生物技術服務平臺,打造有較強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CRO服務技術平臺體系及龍頭骨干企業,形成生物技術服務產業特色。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外包服務前期研究基礎和技術儲備,具備良好的運行機制,能積極開展對外服務工作。項目實施期內應建立相對完善和具有特色的外包服務關鍵技術,完成5項以上對外技術服務合同,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優先支持廣州生物技術外包服務聯盟成員單位的項目申報,鼓勵各單元外包服務技術平臺之間合作申報。
專題十:重大疾病動物模型構建及應用(編號:0649)
項目內容:本專題支持利用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等現代生物技術,建立用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腫瘤疾病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猴、狗、豬、小鼠、大鼠、斑馬魚、兔及其它動物模型,人源化動物模型;支持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的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評價疾病動物模型構建;支持建立和完善疾病動物模型比較數據庫和生物學特性數據庫。
項目要求:申報項目必須具備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已初步完成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和實驗動物新品種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研究,已取得相關知識產權。項目實施期間應在重大疾病動物模型構建、關鍵核心技術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七)醫藥衛生與健康
專題一:重大常見多發性疾病綜合防治研究(編號:0650)
項目內容:1.肝癌、肺癌、鼻咽癌、腎癌、喉癌等多發性惡性腫瘤疾病綜合防治研究。2.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治研究3.缺血性小卒中綜合防治研究。4.血液病早期診斷與干預研究。5.糖尿病社區綜合防治研究。6.重大職業病預防與干預措施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在相關重大疾病領域被認定為市級以上重點專科。項目實施期間應形成較為完善的重大疾病綜合防治規范性指導方案,在相關重大疾病防治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優先資助大型三甲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合作申報的項目。
專題二:計劃生育與優生優育關鍵技術(編號:0651)
項目內容:1.輔助生殖新技術。2.重大出生缺陷產前診斷、預防及干預。3.出生隊列相關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在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領域被認定為市級以上重點專科(或重點實驗室)。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申請單位應具有國家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許可資質。項目實施期間應建立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及網絡體系,相關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專題三:艾滋病預防控制新技術研究(編號:0652)
項目內容:針對新時期艾滋病傳播新特點,研究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進一步建立完善艾滋病綜合防控體系。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應形成1-2種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診斷技術。在國內首次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機會性感染的預防措施,制定2-3種主要機會性感染的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為制定和規范主要機會性感染的預防方案提供臨床和理論依據。
專題四:炎癥性腸病規范化診斷及臨床評估研究(編號:0653)
項目內容:針對發病率逐步升高的炎癥性腸病,通過大宗病例的前瞻性臨床及實驗研究,開展炎癥性腸病診斷、鑒別診斷及臨床評估。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建立規范化的炎癥性腸病診斷、鑒別診斷及臨床評估方法,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提高炎癥性腸病的診治水平。
專題五: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預警與篩查研究(編號:0654)
項目內容:通過基因組及蛋白質組技術結合臨床隨訪,獲得外周血中可以測定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標記物,并開展診斷試劑盒研發。
項目要求:建立普通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篩查預警技術,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干預提供依據,開發出早期動脈粥樣硬化診斷試劑盒。
專題六:兒童弱視和近視預防與治療技術研究(編號:0655)
項目內容:對廣州地區學齡前兒童弱視和近視進行大規模篩查,構建集弱視近視篩查、家庭預防治療和轉診醫療功能于一體的臨床科研信息平臺。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逐步構建集弱視篩查、家庭治療或轉診醫療功能于一身的網絡平臺,通過進行早期篩查形成規范化的弱視治療方案,顯著改善弱視患者的預后、降低我市兒童弱視患病率,切實提高兒童及青少年的視覺質量與生活質量。
專題七:腎、肝器官移植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656)
項目內容:支持開展腎、肝等器官移植關鍵技術研究,開展腎、肝移植及其多器官移植的動物模型構建,開展腎、肝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應前期預警診斷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具有國家衛生部器官移植許可資質。項目實施完成后獲得腎、肝移植及其多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動物模型,并建立一種新型的無創性、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的檢測器官移植術后前期急性排斥反應的生物學標志物體系。
專題八: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水平提升工程(編號:0657)
項目內容:支持本地區高水平醫療機構和醫療器械企業合作,在廣州市北部山區8個山區鎮中,選擇2-3家城鄉基層醫療機構為試點,開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條件、醫療器械合理配置與規范管理,建立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及診療技術平臺,建成具有較高診療技術水平的基層醫療機構示范基地。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應具有較高的醫療水平及較好的遠程醫療服務相關技術基礎,擁有良好的醫學專家資源。項目實施期間應完成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平臺示范基地建設,并具有示范推廣價值。
(八)農業
專題一: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示范(編號:0658)
項目內容:針對廣州市農業主導產業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產、花卉等生產技術問題,開展規模化生產條件下農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研制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并進行產業化示范,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建立標準化技術示范基地1-2個,優先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二:農產品保鮮與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編號:0659)
項目內容: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鮮、儲運、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重點支持蔬菜、水果、畜禽肉制品、水產品的保鮮和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新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與配料的研制與產業化。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在實施期內應完成食品標準化工藝規程制訂,并在1-2家企業實現產業化生產應用。優先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專題三:高效環保生物制劑研究及產業化技術研究(編號:0660)
項目內容:針對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研究開發高效、環保型生物制劑技術,包括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等,并進行產業化開發。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申報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項目實施期內,生物制劑產品獲得生產批文或臨時生產批文,優先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
(九)生態環保
專題一: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0661)
項目內容:圍繞清潔生產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污染源,開展清潔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及新裝備研究,支持服務業企業開展減排、節能、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進具有較強示范性的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應用。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為正在開展或已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且申報項目在行業內具有先進性、典型性及示范性并取得知識產權。
專題二:大宗典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編號:0662)
項目內容:以脫硫灰渣、污泥、食品廢棄物、廢棄線路板等的大宗廢棄物為原材料,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及其先進的工藝與設備,并開展應用示范。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間要求研發2-3種高附加值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產品,研發相應的生產設備并建成生產線,穩定運行6個月以上,在廣州建立生產示范基地。
專題三:工業廢氣凈化關鍵技術及示范(編號:0663)
項目內容:針對噴涂、印刷、化工等行業排放的硫化氫、氨、苯、甲苯和惡臭性有害廢氣,研究開發典型廢氣凈化技術與設備,開發工業廢氣吸收/吸附材料和高效催化材料及其規模化制備技術。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應建成工業廢氣凈化處理技術生產示范線,生產規模達到中試以上,并穩定運行6個月以上,處理過程中不產生二次污染。
專題四:城市生態綠化建設關鍵技術及示范(編號:0664)
項目內容:支持開展城市綠地植物配置、群落建植技術研究,天橋和立體花壇綠化美化植物栽培模式、節約型養護管理技術、河涌植物群落景觀建植技術研究,城市綠地常見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
項目要求:在項目實施期內,通過研究分析植物群落的景觀性、生態性和生長適應性,提出適宜的種類及群落格局生態模式并應用示范。
(十)食品安全
專題一: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及產業化研究(編號:0665)
項目內容:針對社會影響和健康危害較大的食品污染物,研究其簡便、高效、低成本的快速檢測技術及產品;高效、簡便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可現場應用的便攜式檢測儀器設備。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研究開發出檢測技術及產品,并實現產業化和應用示范。
(十一)公共安全科技
專題一:科技強警關鍵技術研究與運用(編號:066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開展視頻圖像識別及分析技術、關鍵證據收集及檢驗技術、信息整合及綜合利用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在刑事偵查中的應用推廣。
項目要求: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至少1種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并在公安系統實踐中應用推廣。
專題二:基于地理空間信息的城市地震小區劃研究(編號:0667)
項目內容:利用已有城市規劃建設勘察資料,開發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地震區劃方法、地震危險性分析和計算方法等關鍵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劃定區域的城市地震小區化,編制出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并設計形成地震區劃空間信息系統。
項目要求: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地震區劃研究相關工作基礎,有良好的資料獲取、成果應用渠道。項目實施期內應開發出較為成熟的地震區劃空間信息系統,并進行初步應用。
(十二)信息化與制造業滲透融合
專題一:智能化企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編號:0668)
項目內容:智能化企業指在企業的設計、生產、管理、營銷和服務等環節廣泛深入應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使得企業生產、管理及運營實現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1)研發設計智能化:重點支持基于三維CAD技術、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網絡協同設計等先進設計手段的行業和企業產品研發知識管理和智能化應用,使企業產品研發過程具有基于知識和方法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等智能化功能;(2)生產過程智能化:重點支持應用制造執行系統(MES)、集散控制、現場總線控制等技術,結合生產過程的信息和知識綜合應用的智能化處理,強化生產過程的在線監測、預警、控制和智能輔助決策,實現柔性、敏捷化制造,精益生產和智能化管控;(3)管理、營銷和服務智能化:重點支持基于構件化、平臺化和基于知識管理、數據挖掘、商業智能等智能化技術的新一代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供應鏈管理(SCM)系統、客戶關系管理(CRM)等研制和應用,提高企業管理、營銷和服務的信息化和綜合知識應用的智能化水平。
項目要求:在企業各業務節點上深入應用信息技術,項目具有技術先進性、創新性或示范推廣價值。重點支持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在各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推動實現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產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在較高層次的應用。
專題二:智能化產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編號:0669)
項目內容:通過在產品中增加各種傳感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編程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深入應用物聯網技術等,對產品進行智能化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支持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系統、工業智能儀表、智能船舶、智能汽車、智能導航、光機電一體化裝備(電氣)產品、智能通信終端以及智能消費類電子產品等。
項目要求:產品相關智能化技術在國內外具有先進性、創新性,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市場前景看好;申報單位具有實現產品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的能力,2010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智能產品電子信息化率達到35%以上,其中消費電子產品的電子信息化率達到65%.專題三: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編號:0670)
項目內容: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統、工業軟件、網絡技術、智能控制和識別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研制中高檔數字化、智能化裝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裝備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重點支持基于工業以太網、標準TCP/IP以太網等通信協議,現場總線技術以及PLC等控制技術的全數字化帶有智能控制功能的裝備和系統研發和產業化。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裝備制造企業,項目技術先進,具有創新性和示范性。
專題四:醫藥行業產品研發及生產管理數字化應用示范(編號:067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技術,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研制能力;建立基于中醫藥產品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基礎上的信息化生產方式;建設醫藥企業原材料及藥品生產、采購、流通及銷售全過程信息化監控管理體系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醫藥制造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專題五:紡織服裝和皮革行業設計、生產、交易等產業鏈集成信息化示范(編號:067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以設計數字化和管理信息化為核心,建立專業設計資源庫,采用虛擬化、數字化在線網絡協同設計方式,提升企業創意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實施網絡化制造模式;推動服裝、皮革行業電子商務營銷平臺與生產設計、物流運輸等產業鏈各環節業務流程的無縫集成,建立信息交流、三維展示、交易支付和知識產權保護于一體的專業性展示交易平臺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紡織服裝和皮革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十三)信息化與服務業融合創新
專題一:信息技術整合物流供應鏈創新示范(編號:067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圍繞物流資源和物流環節整合,完善物流信息編碼、單證、信息交換和接口標準,推進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利用衛星導航技術、地理空間信息系統(GIS)、立體倉技術和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構建與制造產業鏈各環節銜接、配置優化的物流供應鏈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供應鏈系統的效率、服務質量和水平。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廣州市重點物流企業,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專題二:基于生產服務的現代商貿創新示范(編號:067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廣泛應用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和決策支持系統等信息與管理技術,推動企業網上交易和結算,依托品牌優勢,培育網上百貨和網上連鎖市場;支持數碼電器、皮革皮具、玩具禮品、汽車配件、音像制品、服裝等優勢行業專業市場建設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圍繞大宗原材料和可標準化工業產品,建設大宗貨物的網上交易市場,推進商品交付標準化、交易透明化和監管規范化,以“廣州價格”的形態促進廣州現代電子商貿集散地的形成;積極利用三維模擬仿真、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發展網上展會和網上交易會等。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必須是我市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大宗原材料交易市場或專業批發市場,項目體現關鍵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具有示范性。
(十四)兩化融合支撐體系
專題一:兩化融合示范產業園區建設(編號:067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產業園區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進園區管理部門和轄區內企業開展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標準規范推廣和示范,為區域內企業搭建信息化支撐服務平臺等。
項目要求:申報園區產業發展水平較高,集聚效應明顯,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兩化融合工作有較好基礎,擁有一批兩化融合的典型企業、成功經驗及模式,把推進兩化融合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
專題二:兩化融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編號:067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區域和行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機構和科研院所,建立行業信息統計和評價、產品推廣、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咨詢資訊服務等。包括:1、兩化融合相關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兩化融合成果、行業分布、發展趨勢等專項研究;2、具有可執行性的兩化融合績效評估體系及指標標桿體系的建立,基礎數據庫的建立以及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等;3、面向社會的兩化融合宣傳、普及、體驗、推廣、培訓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和扶持等;4、基于兩化融合、面向社會的信息化診斷、咨詢等綜合服務支持平臺和兩化融合技術提供、項目實施等公共技術支持中心的建設等。
項目要求:申報機構須是市或者區政府部門支持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務機構,對兩化融合相關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和前期工作基礎,具有較好的行業資源和整合能力。
二、引導項目申報內容
(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專題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有創新和應用背景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編號:0701)
項目內容:支持新一代操作系統開發平臺的技術研究和應用產品開發,如基于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開發;面向制造、商貿、金融、通信、物流、醫療、教育、交通運輸及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等領域,開發和應用各類業務支撐與管理系統、企業管理軟件和商業智能軟件;開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醫療、網絡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軟件。
專題二、軟件測試與信息安全研究(編號:0702)
項目內容: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測試工具及平臺產品,要求支持互聯網主流網絡協議如Http,Soap,Tcp/IP下大型應用程序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支持測試腳本在線調試、測試數據智能展現與分析、測試變更管理等功能。開發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安全產品,實現信息傳輸安全加密算法,針對電子商務網站惡意攻擊與漏洞代碼進行自動掃描檢測,提升Web應用軟件產品自身的安全性。
專題三:面向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的中間系統研發(編號:0703)
項目內容:研發自主創新的可實現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互聯互通的中間系統。
項目要求:可實現現有市場上各廠商800兆數字集群網絡系統的互聯互通,項目完成后,整合廣州現有摩托羅拉和歐洲宇航兩個品牌的網絡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并逐步向其它地區進行推廣。申報單位必須具備800兆集群設備生產、研發經驗。
專題四:實現移動終端CA證書應用的移動PKI中間件系統研發(編號:0704)
項目內容:開發基于SDKey、Android操作系統的移動PKI中間件系統,實現在SDKey內部生成密鑰對,存儲數字證書,完成數字簽名,數據加/解密等功能及提供應用開發接口,使SDKey可以工作在任何一臺具有SDIO接口的Android移動終端上,為各種基于Android移動終端的業務提供高安全性的身份認證。
項目要求:可實現現有市場上各類數字證書在Android手機終端的應用,并可與市國稅局網上稅務、信息工程招投標中心招投標系統等現有證書應用平滑對接。申報此項目的單位必須具備PKI中間件的開發經驗、具備移動PKI中間件系統研發基礎。
專題五:實現統一的電子認證聯合服務平臺研發(編號:0705)
項目內容:通過制訂電子認證聯合系列技術標準體系,研發自主創新的統一身份認證信任服務平臺,可實現多層次、多級別的身份信任擔保服務;研發跨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數字證書應用集成、互通的PKI中間件系統,實現數字證書應用跨CA機構的互聯互通;實現電子認證服務參與各方業務辦理、服務結算的電子認證聯合管理系統,為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應用數字證書創造互聯互通的、有序競爭的環境。
項目要求: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廣東省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廣東省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天威誠信認證中心等多個電子認證機構數字證書及證書應用的互聯互通。申報單位必須具有相關標準制訂經驗、具備工信部頒發的第三方認證服務機構資質(或具有第三方認證服務機構授權開展數字證書服務的證明文件)、具備統一身份信任服務平臺研發基礎、具有數字證書運營管理經驗。
(二)新材料
專題一:顯示與照明材料研發(編號:070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型顯示和節能照明用關鍵材料,如顯示用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材料、高性能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料、載流子傳輸材料、電極薄膜材料、電子墨水材料、TFT液晶材料;照明用有機(高)分子白光材料、新型外延襯底材料、外延薄膜材料等。
專題二:金屬及非金屬材料研發(編號:0707)
項目內容:大規格工業鋁型材,異型鋁、銅加工材,鋁鎂合金鑄件,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利用鋼鐵、陶瓷固體廢棄物開發高強超輕隔熱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儲氫、發光材料等。高活性光催化材料,醫用高性能硬組織植入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智能型混凝土,高性能建筑物隔熱隔音材料,水處理或大氣凈化用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吸附與離子交換材料,碳基復合儲能材料等。
專題三:能源基礎材料研發(編號:070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型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儲能材料,多孔炭、碳納米管、金屬氧化物復合材料等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低成本、高催化活性、抗毒化性和穩定性優異的燃料電池電極催化材料,性能優異的隔膜材料。
專題四:綠色化工材料研發(編號:070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無溶劑排放的高性能涂料,與食品或人體接觸的安全無毒化工材料,劇毒化工材料的替代材料,高效和環境友好電子化學品。
專題五:高分子材料研發(編號:0710)
項目內容:電子級環氧樹脂與聚酰亞胺,耐高溫尼龍等特種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合金,封裝材料,高性能全降解塑料,醫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生物質復合材料,LED與新能源等產品的關鍵配套材料;高性能橡膠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纖維材料及應用技術;廢舊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術等。
專題六:精細化學品研發(編號:0711)
項目內容:環保型涂料、膠粘劑及油墨,船舶防腐、防污涂料,密封材料,高級潤滑材料,環保型表面活性劑,高分子加工助劑,石化助劑,電子化學品,電子漿料等。
(三)先進裝備制造
專題一:新一代工業及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2)
項目內容:發展具有視覺、觸覺、力覺的智能化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技術、多機器人協調作業技術、重載搬運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產品在線檢測機器人等;以及從事維護、保養、清潔、保安、救援、監護和醫療康復等的服務型機器人。
專題二:現代設計與制造技術、新型輕工成套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基于物聯網的制造技術、虛擬設計與虛擬制造技術、反求工程技術與快速原型技術、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激光加工技術、現代加工刀具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等現代設計與制造技術及應用;智能化注塑、模塑成型裝備、啤酒灌裝生產線、高速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現代制藥生產線、印刷包裝機械成套裝備和木工機械成套裝備等。
專題三:智能化儀器、儀表、設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智能化電工儀器儀表和試驗機、特種和專用自動化儀表、電子式電度表、電工電氣行業專用檢測儀器設備、汽車儀器儀表和環境監測儀器儀表以及高層高速智能化電梯、新型節能電梯、智能式立體停車設備、智能樓宇設備自控系統和現代安防系統等。
專題四:綠色家電、節能環保設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編號:071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大規格多溫區家用電器變溫節能以及恒溫恒濕技術的研發;家用電器關鍵零部件高效節能及輕量化技術研究;多元化太陽能光伏技術在家用電器領域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家電領域的節能優化智能控制技術研究;新型高效換熱與節能降耗設備,LED等光電子產品的生產與檢測設備,資源綜合利用關鍵設備,清潔生產設備,環境污染監測設備,環境防治設備等研究與開發。
專題五:電力電子、信息設備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1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一代電氣器件及功率電子裝置的開發與應用、電網質量控制設備及關鍵技術、先進的發輸配電技術;光通信設備、無線通信設備、信息網絡設備、移動通信設備、金融電子設備、網絡優化系統、通信機站、信息網絡安全設備等。
專題六:現代醫療設備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1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精密醫學成像設備、高檔診斷治療設備、醫用電子儀器設備、醫用光學儀器設備、醫學超聲儀器及設備、放射治療設備、綜合診療儀器、康復治療設備、家用檢查儀器等現代醫療設備的技術研發。
專題七:智能汽車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18)
項目內容:研制汽車智能電源管理系統,電源安全管理和智能控制,實現過壓、過充、過放、欠壓、過溫、欠溫、過流、短路保護及過程智能控制。研究智能汽車安全的系統集成技術。
(四)新能源
專題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19)
項目內容:支持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系統集成,包括薄膜太陽電池等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支持太陽能光熱轉換材料、太陽能集熱器和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及其系統集成,包括逐日跟蹤系統、拋物面聚光反射鏡、光學鍍膜、鍍膜設備、真空集熱管、波紋管、熱交換器、玻璃基板等有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究。支持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生化轉化、生物質固化技術,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制備燃料和化工品、藻類制備生物柴油等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物質燃料使用的推廣與應用。
專題二:智能電網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編號:0720)
項目內容:支持具有分布式電源和供能/儲能系統的智能配電網技術、支持滿足智能變電站和智能化高壓設備的相關智能變電技術、以及具有交直流混聯輸電系統的智能輸電網關鍵技術研究,包括輸配電線纜、變壓設備及器件、智能電網管理系統及設備等關鍵技術。
專題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編號:0721)
項目內容:支持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組)、儲能電池(組)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究;支持氫的生產和儲存、新型儲能材料、能量轉換材料及新型傳熱材料等技術的研發。重點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儲能電池,包括調節電力峰谷差電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儲能電池等;以及重點發展汽車動力電池,包括電池材料(正極、負極、電解質、隔膜等)、電芯、電池組及其管理系統等。
專題四:生產過程中的高效節能降耗技術研究(編號:0722)
項目內容:支持高效節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和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與產業化;余熱回用技術、工業鍋爐窯爐的高效蓄熱燃燒技術和生物水處理、煙氣脫硝關鍵技術和工藝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五)醫藥衛生與健康
專題一:創新藥物臨床前成藥性研究(編號:072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疾病治療基因藥物、抗體藥物、小分子藥物、中藥及天然藥物、疫苗等創新藥物的臨床前成藥性研究。
專題二:院內制劑和傳統經驗方的開發(編號:072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質量穩定的醫院院內制劑和傳統經驗方的開發。
專題三:臨床診斷、治療新方法、新技術與新裝備研制開發(編號:072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慢性腎病、婦科、耳鼻喉疾病等臨床診斷、治療新方法、新技術與新裝備的研制開發。
專題四:重大疑難疾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技術研究(編號:072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老年性疾病、重大慢性疾病、中醫藥治療具有特色和優勢的新技術研究。
專題五:醫學實驗室常規試劑及器材研制開發(編號:072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醫學、生命科學實驗研究和臨床檢測、分析需求量大的常規生化、免疫試劑及器材研制開發。
專題六:殘疾治療與康復技術研究及器材開發(編號:072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殘疾治療及腦損傷者運動功能、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治療康復技術研究及器材開發。
專題七:健康風險預測及亞健康相關研究(編號:072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通過系統調查,開展健康風險預測和運動損傷評估;結合行為、生理、精神、心理等指標體系,開展亞健康研究,提出相關防治和干預措施。
(六)農業
專題一:動植物新品種選育及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研究(編號:073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特色動植物新種質資源挖掘及創新利用,高產優質高抗動植物重要性狀、遺傳改良關鍵技術及優質新品種培育。
專題二: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種養技術集成與示范(編號:073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蔬菜、水果、花卉集約化、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優質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和質量控制技術及設備。
專題三:天然活性物質開發利用研究(編號:073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研究華南特色動植物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研制具有顯著降糖降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的功能食品基料或保健食品及產業化開發。
專題四:動植物重大疫病和有害生物防控關鍵技術及配套產品研發(編號:0733)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畜禽水產重大疾病新型高效安全疫苗、獸藥研制,快速診斷技術研究及配套產品開發;主要植物病蟲害防控、快速診斷技術及產品開發。
專題五:農產品副產物資源化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編號:073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能帶動產業鏈延伸和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技術。
專題六:現代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發與示范(編號:0735)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農業生產智能決策、管理、監測、控制及農產品流通信息化技術及產品,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及應用,農村科技推廣和服務信息技術及應用示范。
專題七:廣州地區自然生態保護、林業與園林綠化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0736)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有特色、適應南方栽培氣候綠化植物種類馴化、繁育及產業化開發;人工濕地保育與水生植物開發技術;林木資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術。
(七)生態環保
專題一: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研發(編號:0737)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線路板生產、電鍍、印染等典型重金屬工業廢水和高濃度廢水深度處理與高值化再生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研究,支持先進工藝及成套設備開發,支持開展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示范推廣。
專題二:節水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編號:0738)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工業節水工藝、工業污水深度處理后再生水回用技術以及配套水處理化學品、城市節水器具等節水高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產業化。
專題三:農村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編號:0739)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技術,農村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專題四: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與設備研發(編號:0740)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電廠、玻璃廠、造紙廠等工業鍋爐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及處理工藝和相應的處理設備研制。
專題五:河涌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研究(編號:0741)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城市河涌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發,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濃度和透明度,建立具備自凈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的水體。
專題六:港口、航道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編號:0742)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航道綜合開發技術,航道疏浚維護技術,航道施工及裝備技術,防治淤積工程結構技術。
專題七: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相關研究(編號:0743)
項目內容:以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目標,創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確理解和處理發展經濟與資源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系,切實找到平衡點和結合點。追求綠色GDP的低碳產業發展模式。
(八)信息化與制造業融合
專題一:鋼鐵、化工、造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研究(編號:0744)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在鋼鐵、石油化工、造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推廣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建立在線監測預警系統,改造優化傳統工藝和生產流程,促進節能增效和減污控耗。
項目要求:項目申報企業應為生產性企業,項目完成時生產系統必須投入實際運行;節能減排指標突出,通過信息技術應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5%,減少企業污染物排放5%,具有示范性。
(九)科技服務業
專題一: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編號:0745)
項目內容:組建科技服務業行業組織,研究科技服務業行業服務標準與行業統計指標體系,承擔科技服務業調研、統計和行業培訓等;依托行業組織,建立廣州市科技服務業統計信息系統、廣州市科技服務資源庫,提高科技服務資源利用率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支持中介機構引導技術轉移雙方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專題二:科技服務創新模式示范(編號:0746)
項目內容:創新服務模式,以科技服務模式創新帶動科技服務業或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建立科技服務機構為企業創建內部創新體系的示范模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專業性檢測機構,建立檢測與認證產業聯盟,圍繞中小企業研發與成果轉化等需求,在開展檢測、分析、診斷等專業性技術服務的基礎上,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