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樓宇對講產業發展困局揭秘
對國內樓宇對講行業來說,佛山是一個特殊的城市。
首先,樓宇對講“佛山制造”聞名全國,它們以價格低廉著稱。如果實地走訪,在國內相對較為低端的安防電子市場上,消費者可以輕易地看到兩類樓宇對講產品,一類是山寨知名品牌產品,另一類就是佛山出產的樓宇對講產品。對此,業內戲稱,“要低價貨?從佛山調。”
其次,國內樓宇產業的發源地就是佛山。二十多年前,正是佛山第一批研究樓宇對講技術的人,將樓宇對講這個產品引入國內,并成為第一批樓宇對講產業的建設者。彼時,佛山樓宇品牌響徹全國,“大約在1986年,佛山就開始有機構和大企業在研究樓宇對講技術。隨后兩年內,佛山樓宇對講產業便開始慢慢走向成熟,并推廣至全國。可以說,我們開始在這個行業耕耘的時候,國內絕大部分地區還沒有樓宇對講市場這一概念。”佛山某樓宇對講資深人士回憶道。
不可否認,如今佛山樓宇產業早已打上了“低層次”的“烙印”,因為產品沒有技術含量可言。但“佛山制造”的產品仍銷向全國,并強勢占領國內中低端市場。這個現象讓許多老一輩的佛山樓宇對講行業人士十分窩心。
這二十幾年來,從行業技術引領者到低端市場的“杰出代表”,佛山樓宇對講產業到底發生了什么?
現 狀
“佛山樓宇對講已是昨日黃花”
7月中旬,為探究佛山樓宇對講產業現狀,記者曾趕赴佛山,在樓宇對講產業圈內進行大面積走訪。
在進行中國安防產品質量調查智能安全小區中國行廣東省佛山站的調查中,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佛山智能小區中樓宇對講系統絕大多數應用的是本地品牌的產品。本地品牌在本土市場占有絕對優勢,這一現象與國內另一樓宇對講集散地——福建較為相似,從這方面也能印證佛山樓宇市場產業區域優勢較為明顯。但是不得不正視,從整體市場的應用效果來看,佛山生產的產品與國內一線品牌還有差距。
拋開市場占有率不談,對佛山樓宇對講整體產業的不良狀況比較熟知的佛山廠商不少,記者在后期走訪不少樓宇對講廠商時便能感受到。在佛山走訪期間,記者曾與安防工程商佛山市鴻泰偉業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北水就該話題進行過深刻交流。在佛山安防行業闖蕩多年的曾北水向記者感嘆,興盛的佛山樓宇對講產業已是昨日黃花,“目前佛山樓宇對講產業已經明顯不如一線區域,如深圳、廣州以及福建地區,主要體現在品牌及科研實力上。事實上,市場占有率方面差距并沒有拉大,但是市場口碑方面,我們已經落后不少了。目前市場對佛山樓宇產品的定位就是價格低廉,所以圈內有句俗語,‘要低價貨,從佛山調’。”
曾北水認為,盡管目前佛山樓宇產業與一線區域樓宇產業差距不小,“不過目前佛山一些有研發及售后實力的樓宇企業也在慢慢追趕,比如星光樓宇。相信在它們的帶領下,能使佛山樓宇產業混沌狀況有所改觀,促進其健康發展。”同時,有佛山廠商明確表示,目前整個佛山樓宇產業缺研發和誠信經營氛圍,也缺乏凝聚力……
而在二十年前,佛山樓宇對講產業狀況如何?
1992年,當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成立時,不少佛山樓宇對講廠商就成為了其首批會員單位。據介紹,當時在公安部公安大學安防產品展示廳內,佛山生產的樓宇對講產品占據了重要的展示位置,成為早期國內樓宇對講市場宣傳普及的“急先鋒”。
1994年,公安部出臺了樓宇對講產業的第一個行業標準,其參照藍本便是當時廣東省的樓宇對講地方標準,而廣東地方標準的原型就是當時佛山某著名樓宇對講生產企業的企標。
……
毫無疑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佛山樓宇對講產業引領國內樓宇對講產業向前發展。但隨后,盡管因為眾多中小企業借勢牢牢攥緊了市場,佛山樓宇對講所占據的國內市場份額始終沒有出現大的變動,但是市場對其的態度明顯開始下滑。
回 憶
“帶頭大哥”的非正常“死亡”
曾是國內第一代樓宇領袖 造就佛山“黃埔軍校”
1995年,國內有兩家著名的樓宇對講廠商問世,一個是廣州安居寶,另一個是深圳視得安。
在1996年這個國內樓宇產業發展的黃金年頭,龍頭級樓宇對講企業廈門立林改制成立。同年,佛山一家名為時聯音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聯)的專業樓宇對講廠商倒閉。
在倒閉前,時聯作為國內首批樓宇對講廠商,可謂“天下無人不識君”,風光一時。在其帶領下,佛山樓宇產業迅速形成優勢發展,成為佛山一大產業支柱。但也正是時聯的倒閉,讓佛山樓宇對講市場的“金牌光環”開始褪色,最終成為行業底端產線。
成立于1988年
目前佛山樓宇對講產業身處尷尬窘境,不禁讓許多業內人士憶起當年的輝煌。
8月24日,記者在與佛山市華寶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尤建國交流時了解到,佛山是國內樓宇對講的發源地。據尤建國介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樓宇對講技術從香港引進,“登陸點”就在珠三角。“當時這種技術一被引進,佛山就有一批科研單位對其很感興趣并進行研究。比如佛山大學就有專門研制對講產品的專業,還有一些與通訊領域有關的事業單位工程師也參與其中。我記得是有位夏姓工程師對通訊電子行業很熟,最早研制出了樓宇對講機器。”
在這樣的氛圍下,佛山有數家樓宇對講企業紛紛成立,時聯也應勢而生。經過1987年的前期籌備,1988年,佛山通用集團成立直屬子公司,命名為時聯音響有限公司,專門研發生產樓宇對講。據知情人士透露,時聯是由佛山通用集團與香港商人貝時雄、貝時強聯合成立的,屬于通用集團直屬子公司,故名為“時聯”。其首任總經理名為陳京洲,畢業于華南工學院。
曾是行業技術旗幟
自成立起,時聯就開始了在行業內的“風光”。星光樓宇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時聯在廣東乃至全國樓宇對講產業地位舉足輕重,“當時全國知名樓宇企業不多。時聯在全國范圍內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名牌。”
尤建國曾是時聯的員工,1993年至1995年曾擔任時聯銷售部經理。據尤建國介紹,時聯公司注重技術研發,“這在當時十分難得。當時,大部分樓宇廠商都是搬一套技術后便照著樣子生產,極少有像時聯一樣對技術研發孜孜追求的。時聯在創立之初就已經有獨立的研發部門,并由專業的技術權威牽頭。比如首任總經理陳京洲先生就是技術出身。”由于對技術的重視,并在行業中取得技術上的領先,時聯獲得了許多榮譽。
據了解,中國安防行業協會于1992年底成立,時聯便率先成為其會員單位。在1993年舉辦的評選中,時聯旗下產品被認定為“全國領先產品”,“同時獲得這一榮譽的還有深圳寶石工貿,時聯是因為技術優勢而獲獎,而深圳寶石工貿是因為市場占有率方面的優勢而獲獎。”尤建國回憶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內樓宇對講才剛剛起步,對于市場來說,樓宇對講還是新鮮事物。由于時聯是全國第一批樓宇對講廠商,并且是其中佼佼者,于是,在相關部門的邀請下,時聯便成為了行業推廣宣傳員。據尤建國透露,時聯的樓宇產品是第一批進入公安部公安大學展示廳展示宣傳的樓宇對講產品,“因為當時全國各地成立技防辦,但因為領導們都沒有接觸過樓宇對講產品,于是要到公安大學統一學習,時聯的產品便有幸成為第一批被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據了解,廣東省是中國大陸樓宇對講市場最早的“沃土”,其產業也成熟得很早。而且,當時省公安廳就對市場秩序進行了有效的維護,比如很早就出臺了廣東省關于樓宇對講的地方標準,“該地方標準就是參照的時聯的企標。1994年,公安部也出臺了全國首個樓宇對講標準,該國標就是以廣東地標為藍本進行修改制定的。”彼時,時聯成了產業發展的義務宣傳員,不少該領域的新進人士慕名來到時聯“取經”,而且還有不少中高層紛紛被邀請出去講課,僅尤建國就給11個省公安廳上過課。
“黃埔軍校”倒閉
后繼人才緊握“接力棒”
關于時聯的“死”,業內人士除了惋惜之外,就是疑惑。
1993年至1994年,時聯市場額從94萬飆升至276萬;1994年至1995年,其市場額升至415萬。照理說,在這樣良好的發展勢頭下,時聯應該蒸蒸日上才是,但當時的龍頭級企業,為什么就“死”了呢?
曾北水認為,這與其單位內部管理及公司轉制有關。有佛山樓宇廠商分析認為,在發展勢頭良好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其中肯定有鮮為人知的秘密。對此內幕較為熟知的尤建國介紹,1990年,時聯被同是佛山通用集團旗下子公司的通寶收購,這次被收購讓時聯“很受傷”。隨后幾年,雖然時聯一直運轉正常,但發展勢頭已不再。
1996年正是中國樓宇對講市場發展的黃金年。在這年,涌現出一批新興的樓宇對講企業,并順著行業發展潮流逐漸壯大,最終成為行業龍頭級企業。然而在1996年,時聯宣告倒閉。
離開了時聯后,尤建國進入佛山華寶電子廠(佛山市華寶電子有限公司前身),負責產品研發。
與尤建國一樣離開時聯并成為佛山樓宇對講企業骨干的不下十人,星光樓宇總經理張兵也曾是時聯員工。還有佛山新東方、佛山科濠等樓宇廠商負責人,都是從時聯這一佛山樓宇對講產業的“黃埔軍校”里走出來的。他們一直在佛山樓宇對講行業默默耕耘。
探 究
佛山樓宇緣何技術性衰落?
顯然,時聯之“死”只是佛山樓宇產業技術性衰落的一個典型案例,但不能完全解釋其產業為何衰落。
實質上,就市場占有率來看,佛山樓宇對講產業并沒有明顯衰敗。其在全國所占市場份額比例仍達百分之十左右。但其市場影響力及市場評價已經一落千丈。
小作坊產品質量不過關 如慢性毒藥“毒害”市場
據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佛山樓宇市場的強盛是因為有大企業和機構介入,其技術研發具有優勢,因此逐漸形成地區產業。
正因為形成地區產業后,佛山便出現了許多小生產廠商甚至家庭式作坊。“那時候,幾個人到十幾個人不等的廠家很多,他們就憑借‘佛山制造’這一響亮招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掘金。但是,作坊式經營有一個特點,就是賺到錢之后很少進行發展投資或技術投資。他們沒有技術研發,只是簡單地復制別人的產品,再以低廉的價格出售,搶占市場,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肯定是不過關的,絕大部分產品沒有任何認證。”張兵介紹。
“就是純粹的打價格戰,不僅在當時,現在也是一樣。佛山有數十家小作坊式的廠商,沒有技術,模仿貼牌生產出質量不過關產品后,依靠價格優勢銷售,這樣傷害的就是佛山的樓宇產業。如今,小作坊式經營者越來越多,佛山樓宇對講產品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差。”佛山市家衛士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清河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
領袖企業退市使行業“兵荒馬亂”
在中國樓宇對講產業發展之初,佛山能成為技術前沿,產品集散地,就是因為佛山有數家大企業和機構以產業領導者的身份在投資研發,不斷更新技術。
有知情人士分析,在佛山樓宇輝煌的年代,有時聯這類大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為佛山品牌打名聲,小型企業也自然向其看齊,以它為中心,努力謀求發展。市場不至于過度混亂。
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包括時聯在內的佛山樓宇產業幾大名牌企業開始紛紛退出市場,使佛山樓宇市場失去市場和技術權威,行業失去了向心力,于是,市場混亂加劇。
“內斗”加劇產業混亂
據統計,佛山有不下40家樓宇對講廠商,還有數量更多的“夫妻店”、“作坊店”以及“門面店”。而在國內另一樓宇強盛區域福建,全省的樓宇廠商數量都不一定比佛山多。其密集程度令人咂舌,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正當的市場競爭可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但是佛山樓宇市場廠家太過密集,容易引發競爭失序,加之樓宇市場整體并不是高端市場,所以佛山樓宇行業的惡性競爭十分嚴重。”曾北水對此深有感觸。
廈門某樓宇對講企業相關負責人在與記者溝通時直言,長期以來,佛山地區的廠商過于看重競爭的敵對關系,相互攻擊,缺少溝通合作和技術交流。實力稍大的企業依靠品牌優勢置身事外,實力弱小的企業則為訂單相互廝殺。“據我與他們合作時觀察,競爭對手之間經常相互之間攻擊。他們沒有抱團發展的概念,為眼前一點利益就拼得你死我活。這樣下去,只會加劇產業的衰落。”
出 路
摒棄價格戰 加強技術研發實力
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佛山樓宇對講從業者對自身環境開始擔憂。市場日益規范的新局面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摒棄原來純粹靠價格優勢制勝的做法。而且有更多的企業開始投入研發以及品牌推廣。
張兵認為,佛山樓宇產業要想在精神面貌上有所改觀,大力推行發展技術必不可少。“目前佛山的樓宇廠商只有三四家企業有獨立研發能力,其余的全都是在模仿、貼牌。沒有研發,質量肯定上不去的。”某福州樓宇從業人士感嘆,很難想象,一個占有全國樓宇市場百分之十左右份額的地區,只有寥寥數家企業具備獨立研發實力。
再者,梁清河認為,不解決價格戰問題,佛山樓宇對講產業整體不會有發展空間。“價格戰導致的惡果就是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對此,曾北水認為,如要解決價格戰問題,必須要行業協會或相關機構牽頭凈化市場才有成效。
品牌推廣也是佛山樓宇廠商必須加強的一個方面。曾北水甚至認為,對于佛山樓宇對講產品,工程商在外面推廣和宣傳的不一定比廠商少。“我們拿著佛山的產品不停地向全國各地工程甲方推薦,人家就說,我怎么沒聽過這個品牌?這個企業到底怎么樣?有沒有實力?他們自己有沒有做品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