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用一流技術 打造一流新產業

作者:RFID世界網收編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11-10-26 08:37:43
摘要:所謂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俗地講,是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關鍵詞:陜西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俗地講,是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被寫入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范圍內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競爭已經拉開了帷幕。面對機遇和挑戰,陜西物聯網產業現狀和前景如何?

  擁有高新技術,使他們成為業內的“弄潮人”

  在省內,因為對物聯網產業新技術的先知先覺,不少人成為了業內的成功人士。

  西安中星測控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榮祥告訴記者,物聯網由傳感感知、傳輸通信、運算處理、應用解決方案四大關鍵環節構成。傳感器用于第一個環節。如果將物聯網比作一個人,那么傳感器就相當于人的感知系統,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因此也就有了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圖像傳感器。

  谷榮祥回憶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在西安,自動感應門還不多,一些上檔次的星級賓館才擁有。當時在許多人眼中,這種門還挺神奇,人只要一靠近,它自動開合。其實,它的開合是由傳感器在控制。通過觀察和思考,谷榮祥對傳感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大量查閱外國資料,他認定傳感器必將在未來的社會大顯身手。

  盡管當時國內還沒有物聯網這一概念,但是對傳感器的需求卻在增多。抓住這一機遇,谷榮祥做起了傳感器貿易,將國外的傳感器引入國內市場。在搞貿易的過程中,他不斷學習、積累技術,最終決定自己研發生產傳感器,挑戰國外的技術。2001年,西安中星測控有限公司研制出了自己的傳感器,又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轉型為傳感器生產企業,如今銷售的產品中,90%是自己生產的;10%是進口產品。

  順應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大潮,現在企業擁有30多名專家教授和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并在北京、上海、青島、香港等地設立銷售服務機構,產品出口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無獨有偶,西安優勢微電子公司的總經理孫長征也是借助高新技術成為了物流網產業中的“弄潮人”。孫長征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名教師,上世紀九十年代走上了創業之路,起初他搞的產業是機電一體化項目。而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興起,孫長征敏銳地覺察到物聯網技術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于是決定進入物聯網核心芯片研發這一最具挑戰性的領域,并于2009年注冊成立了西安優勢微電子公司。如今,公司研發的物聯網核心芯片各項指標均可媲美國際上流行的同類產品,孫長征將他的芯片命名為“唐芯一號”。

  在陜西的物聯網產業中,像谷榮祥和孫長征這樣的創業者有很多。

  陜西人常常驕傲地說,陜西科技實力雄厚,科研院所和高校林立,陜西不缺技術,陜西不缺人才。從目前我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態勢看,又一次證實了這樣的看法。

  全國范圍內的產業競爭已經拉開序幕

  省工信廳電子軟件處處長彌繼榮介紹說,與其他省市的物聯網產業相比,我省擁有很多優勢。

  首先是基礎條件好。我省軍工行業領域廣泛,是國內傳統傳感器產業的發源地,軟件業中的行業應用企業數量眾多,涉及物聯網相關專業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比較集中。

  其次是產業鏈條較為完整。從物聯網最基礎的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到射頻識別RFID、智能天線、軟件與應用平臺、物聯網系統集成方案提供等均有省內企業涉及,并在各自領域有一定優勢。

  截至2010年,全省與物聯網產業直接相關企業達510多家,實現收入約346億元(其中:傳感器生產廠家約70家,實現收入83億元;系統集成企業96家,實現收入68億元;應用軟件企業340家,實現收入122億元;電信運營商4家,涉及物聯網收入73億元)。另外,其它與物聯網相關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收入約254億元。

  有專家說,物聯網要真正的發展,真正形成大產業,關鍵在于如何深入各個領域實現廣泛的應用,也就是“應用引領”。目前,物聯網在現實中的應用有兩種推動力量。第一種是企業的商業行為,由企業開發出針對某一行業的物聯網系統,出售給使用者,這種物聯網系統往往規模較小,自成體系,在小范圍內使用。另一種是政府的示范推動行為,由政府牽頭出資,不急于獲利,帶有探索性和實驗性,為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前布局,放眼長遠,這些項目影響力覆蓋面比較大。

  在市場驅動下,陜西涌現出一批專注于某些特定行業的物聯網系統集成商,在煤礦、石油、文物、水利、交通、農業、環保等領域得到部分應用,也取得較好成績,諸多應用領域位居國內技術先進或領先水平。但應用范圍不大,網絡結構簡單,企業規模不大,關注多行業的大型公司較少。

  目前,國內一些省市已通過政府推動或大型龍頭企業牽引,使物聯網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推進,為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而我省還沒有靠政府推動實施的物聯網大項目。

  “只有不斷應用,才能漸漸普及,進一步推動技術突破。沒有大規模的示范應用,就沒有物聯網產業化?!痹跓o錫,這一理念已化為一種共識。

  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在國家物聯網產業中承擔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僅僅一年多時間,無錫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路徑,在標準建設、研發核心技術、推動示范應用上取得了突破。

  一年間,以無錫規劃建設的15平方公里物聯網發展核心區為載體,中科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26個科研院所,清華、北大、南大、東大等16所高校及五大國家網絡運營商都在無錫建立了專門的物聯網研發機構;在無錫的物聯網高端研發人才已由起步時的十幾人發展到上千人。

  無錫正成為“感知程度”越來越高的城市: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項目“感知太湖、智慧水利”,是無錫市物聯網應用十二大重點示范工程之一,目前已在太湖羊灣水域布設大量節點進行示范應用,據稱該項目應用成功后只需復制就可迅速推廣;無錫機場防入侵傳感網示范工程的核心技術,由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研發,如今這一項目不僅已應用在浦東機場和世博會,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智利及歐洲一些國家。

  另外,上海、重慶、廣州、杭州等城市的物聯網產業發展也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大力推進,產業的聚集效應不斷在增強,吸引人才的優勢在凸顯。

  誰來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壯大產業?

  陜西在許多行業都擁有很強的技術,如通訊行業、冶金行業等,產業優勢明顯,但產業卻總是做不大做不強,優勢資源整合不到一塊,最后與外省發展的差距不斷拉開。而如今,作為新興產業的物聯網產業,面對外省快速發展的挑戰,使一些業內人士擔憂,會不會陷入以往某些產業的發展怪圈。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李士寧認為,陜西省不缺物聯網方面的技術,目前缺的是物聯網成熟項目在省內的示范帶動,我省不但有研發階段的技術,更有實用及成熟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如:環保監測無線環境物聯網項目、水文監測物聯網項目、土壤水分及農業精細化工程物聯網項目、智能建筑物聯網項目、水電氣熱四大能源節能減排智能監測及控制系統、區域智能交通物聯網項目、智能電網監測物聯網項目、學校及幼兒園管理物聯網項目等。遺憾的是,物聯網產業的研發成果在本地應用相當有限,大多被外地購買應用或者正在幫外地做示范工程項目可研報告,處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境地。

  “我省物聯網產業雖然在基礎研發領域技術領先,但是所形成的企業多而散,幾乎都是小企業,各自為戰,企業間缺乏合作交流,沒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分散的企業和技術貫穿成一條強大的產業鏈,這也導致了物聯網應用市場開拓緩慢。這對于今后產業的壯大將形成制約?!蔽靼侧]電學院教授程文藝指出了我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癥結。

  當前,如何整合我省物聯網產業的現有優勢資源,有效開拓省內物聯網應用市場,已成為我省物聯網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彌繼榮認為,眼下國內一些省、市的物聯網產業發展之所以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是因為他們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成功搭建了物聯網資源整合平臺,而在現階段,這一平臺的搭建,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動。

  他進一步解釋說,首先要在我省打造區域性物聯網產業基地,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加快區域性物聯網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梢曰I劃在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陜西物聯網產業創新園區”,或在西安國家級航天產業園區設立“陜西物聯網產業創新基地”,相應在寶雞高新區和漢中開發區建立特色物聯網產業基地。落實其組建方案、運行機制、經費保障與服務職能,為貫徹落實省政府的產業發展意圖、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吸引規模企業投資、營造良好的產業服務環境、推進我省物聯網產業良性發展奠定基礎。在省內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互動共贏的“一核兩翼”產業發展格局。

  同時,充分發揮示范園區的帶動和孵化作用,增強產業集聚效應。

  通過產業化基地或園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平臺、技術平臺、投融資平臺等的搭建,凝聚高端技術研發團隊,吸引物聯網領軍人才,形成特色化物聯網產品與服務,推動物聯網產業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