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1批準對EPC HF標準和標簽數據標準的修訂
非營利性質的供應鏈標準組織物品編碼協會(GS1)于上月批準了兩項EPCglobal標準: EPC 高頻(HF)RFID空中接口協議2.0.3和標簽數據標準(TDS)1.6版。新的空中接口協議規定13.56 MHz RFID技術可采用電子產品代碼(EPC);修訂后的TDS將允許航空航天和軍事國防用戶在現有的EPC識別系統中自定義行業前綴編碼。這兩個標準可以從GS1網站中EPCglobal標準處免費下載。
GS1報告指出:EPC高頻RFID空中接口協議V2.0.3首次批準高頻標簽制造商生產EPC編碼的13.56 MHz無源標簽和讀寫器。新修訂的HF標準可替代其他GS1空中接口協議和基于EPC Gen 2標準的無源超高頻(UHF)標簽和讀寫器規范。
EPC HF V2.0.3協議可與ISO 18000-3模式3(3M3)標準兼容,后者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2010年11月發布的。事實上,GS1和ISO一直保持合作關系,以確保ISO 18000 - 3M3和GS1 EPC高頻V2.0.3協議可以通用。GS1硬件標準處主任Giselle Ow-Yang說: ISO 18000 - 6C和EPC UHF Gen 2 RFID標準對數據結構的規定是相同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得一臺讀寫器可讀取高頻和超高頻兩種標簽。當然,這種讀寫器內部需安裝標準化的多頻組件。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這種可讀取HF(ISO 18000 - 3M3)和超高頻(ISO 18000 - 6C)兩種不同類型標簽的讀寫器。
Ow-Yang 說:“與其他GS1的規范一樣,標準的制定把用戶的需求作為首要考慮因素?!?2006年,基于EPC編碼的高頻標簽可有效管理醫療用品在供應鏈以及醫院的貨運存儲,這引起制藥和保健行業的成員對HF標準的濃厚興趣。業界認為,醫療行業中在某些場合需要高頻標簽,另外一些場合需要超高頻標簽。
大約兩年來,GS1物品編碼協會一直致力于這種特殊空中接口協議的研究,建立可供HF和UHF兩個頻率傳輸的 “邏輯層”,在已有的UHF系統中加入高頻模塊便可讀取兩種類型的標簽。
早在幾年前就已完成初步設計,然而開發后不久,一些用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某些應用中醫院開始尋找其他自動識別解決方案。
盡管這樣,還存在醫療市場以外的應用需求,而且醫療行業并沒有完全放棄該技術。高頻技術常用在近場范圍內,例如,預付費的飲料自取服務,醫院或法院的文件存儲等。
2011年4月,恩智浦半導體推出符合ISO 18000 - 3M3標準的Icode ILT芯片。 然而,由于GS1尚未開發針對EPC HF標準的一致性測試方法,還沒有與該標準兼容的技術出現。
恩智浦的RFID解決方案的營銷總監Victor Vega說:隨著物品編碼協會高頻標準的批準, HF和UHF標簽芯片的內存結構相似,包括一個轉發編號(TID),EPC和用戶內存選項和類似的命令集。
不同類型標簽需要用與之對應的讀寫器讀取,要做到使用同一臺讀寫器,那這種讀寫器需安裝多頻組件。應用層現在是泛在的,這意味著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用指令和路由與GS1 EPC HF讀寫器輕松對接,就像Gen 2 UHF讀寫器接口一樣。所以現在,無論使用ISO - 18000 - 6C(EPC Gen 2超高頻)系統還是ISO - 18000 - 3M3(EPC 2.0.3高頻)系統,應用層和數據結構的接口和人機界面幾乎是相同的。
標簽數據標準(TDS)1.6將航空航天和國防標識符(ADI)作為EPC碼的一部分。標簽數據標準的主要研究如何將數據編碼到RFID標簽的內存中。 TDS 1.6標準規定航空航天和軍事國防用戶可自定義編碼作為EPC的前綴。自定義的標簽標識符包括安全帶,氧氣面罩或墊子的使用情況。這樣一來,航空工作人員便可以有目的性的進行檢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