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有了一顆“成都芯”10年將完成“三級跳”

作者:鄭其
來源:天府早報
日期:2012-07-10 08:42:44
摘要:據介紹,目前該公司已擁有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遙感遙測、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系統紅外探測、電子識別(RFID)等一系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談及產品的成功研發,在陳天輝看來,“創新是技術進步的生命力所在,在技術創新這一領域,我們平均每年會投入3000萬的費用。”

  2010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是2005年的5倍。對四川而言,這個數據僅是剛剛掀起“紅蓋頭”。根據四川省“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有望主營收入超1萬億,并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

  苦練“內功”10年前“芯”動“魂”牽

  省經濟信息委員會數據顯示:

  2010年時,從長虹脫胎的長虹網絡、國虹數碼、長虹佳華,九洲的衛星系統、數字產品,金網通數字電視網絡與終端產品等軟件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隨著信息技術逐漸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作為國家規劃的三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一場告別“缺芯少魂”的技術革命在四川開始高速驅動。

  回顧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之路,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田云輝感嘆,“10多年前,四川從事電子信息和電子商務產業的只是幾家"國"字號的企業,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缺芯少魂"。”他形象比喻,對整機設備而言,芯片是“心”,軟件是“魂”。“盡管這樣,但四川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卻是大有可為。”田云輝說,從“一五”時期開始,四川就是國家規劃的三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沉淀,在集成電路產業、應用軟件產業、信息安全產業、軍工電子與數字視聽產業、網絡與通信產業已打下一定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優勢。由于缺乏重大產業項目支撐,缺乏帶動產業的龍頭企業,產業發展互動效應不足,難以形成完整產業鏈。

  “電子信息產業既涉及國防工業,也和人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比如,手機、電腦等便是電子信息技術的一種。”田云輝介紹,2000年,電子信息產業被確定為四川省的“一號工程”,并出臺30條優惠政策,“一方面是要筑巢引風,吸引世界頂尖的電子信息公司入駐。另一方面,著力于培育四川本土的拳頭企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經過多年苦練“內功”,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軟件化特征愈漸明顯,傳統電子制造業企業正在經歷逐漸“軟化”的轉型。

  筑巢引鳳 五大產業集群全“立體”

  省經濟信息委員會資料顯示:

  到2010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是2005年的5倍;產業利潤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 193.5億元,是2005年的16倍。

  英特爾的西進,給四川告別“缺芯少魂”的年代起到了轉折點的作用。從第一塊“成都造”芯片“出爐”,如今,“成都造”芯片已于今年初達到破10億的成績。

  在“一號工程”的大力助推之下,四川“筑巢引鳳”初見成效。2003年,全球頂尖級企業英特爾公司將芯片封裝項目正式落戶成都。隨著英特爾的花落成都,截至2010年底,已有微軟、IBM等40余家世界500強巨頭來川投資,相繼落戶成都。“這些世界頂級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的落戶,直接帶動了核心及關鍵配套產業的紛紛入駐,繼而使四川本地配套企業迅速發展,搭建起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立體構建"和升級換代。”據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已有116家電子信息配套企業簽約四川。涉及行業包括顯示設備、電池模組、機殼模具、連接器、測試設備、物流配送等平板和筆電配套等完整產業鏈要素。再加上長虹、九洲以及本省的其它企業,共同構筑起一個由數千家規模以上企業組成的產業群。

  “伴隨著整個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在IT這一領域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終端制造能力。”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十一五”期間,四川省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藍圖上再次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提出發展五大產業集群,分別包括數字視聽、集成電路、軍事電子、軟件、網絡及通信產品。

  2020年目標:3種新興技術享譽國內外

  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規劃:

  四川將在集成電路、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網絡通信、光電子等重點領域,通過戰略性新興產品的牽引,建立起高技術的新型工業化產品創新體系

  到2015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有望主營收入超1萬億,并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

  談及四川省未來在電子信息發展的思路,田云輝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尤其是隨著成都國家級高新區和綿陽科技城的建設,四川已形成了以成都、德陽、綿陽、樂山為中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其中,成都主要以電子信息產品元器件及材料、應用軟件等產業為特色,也是我國重要的軍事電子裝備研發生產基地;綿陽以長虹為代表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數字視聽產品生產聚集地;樂山是我國最大的半導體分立器件生產基地,并正在建設西部第一條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生產線和我國最大的多晶硅項目……一條成-德-綿-樂電子信息產業走廊不斷聚集。到2015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有望主營收入超1萬億,并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

  田云輝講到,“當前,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標志是計算機與信息網絡技術等領域的產品推陳出新。芯片等計算機核心技術的發展速度(摩爾速度)通常說成是18個月翻一番,這已經是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標志速度。”對于眼下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四川省做出相應的十二五規劃,力爭加大步伐趕超“標志速度”。

  成-德-綿-樂電子信息產業走廊

  [成 都]

  主要以電子信息產品元器件及材料、應用軟件等產業為特色,也是我國重要的軍事電子裝備研發生產基地

  [綿 陽]

  以長虹為代表,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數字視聽產品生產聚集地

  [樂 山]

  我國最大的半導體分立器件生產基地,并正在建設西部第一條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生產線和我國最大的多晶硅項目

  ……

  數據>>>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集成電路、軟件、數字視聽及數字媒體、網絡及通信產品以及軍事電子五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擁有1000多家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從事這一行業的專業人才3.4萬人,相關技術從業人員已達10萬人以上。 爭 取 到2020年,3種新興信息技術產品品牌享譽國內外,培育出四川省10個戰略性拳頭產品,60個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系列產品,促成一批新興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

  企業點擊>>>

  “川牌”北斗芯給進口芯說再見

  “四川本地民營企業在這一期間,也開始開花結果。”昨日,在國騰電子產品展示廳里,成都國騰電子集團副總裁陳天輝向記者介紹著各類“四川造”的終端產品。

  “人單力薄”團隊結束“缺芯少魂”歷史

  2003年,成都國騰電子集團(以下簡稱“國騰電子”)的研發隊伍舒展開眉頭,這一年,該公司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系統車載、船載以及手持等型號的終端產品。國騰電子副總裁陳天輝說道,“自從2003年我國發射北斗衛星后,由我們自己一手打造芯、魂齊全的"四川造"北斗芯片、元器件、軟件等終端產品,便開始在我國的國防事業上使用了。”

  回想當年,陳天輝仍難掩走過艱難后的自豪,“國外的電子信息產業比我們早起步半個多世紀。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定位、導航這一領域,以前我們沒有技術自己研發芯片,只能依賴進口。而我們,結束了"缺芯少魂"這段歷史。”

  陳天輝介紹,為了研發出自己的芯片和元器件,從1999年開始,一支只有五六十名研發人員的隊伍在國騰電子成立。“盡管和現在由數百人組成的研發團隊相比,似乎有點"人單力薄"的味道,但正是當年這支團隊,研發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芯片。”

  技術創新不止致力核心優勢產品

  “目前,我們將要新推出北斗二代,包括民用北斗二代,其中包括車載式、手持式等定位導航系統。”拿著兩款大小不一手持式用戶機,陳天輝解釋著,“第一代的機型普通偏大,重量達幾斤,而新一代產品只有200多克,不僅更小巧輕盈、而且定位導航更精準。”

  據介紹,目前該公司已擁有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遙感遙測、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系統紅外探測、電子識別(RFID)等一系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談及產品的成功研發,在陳天輝看來,“創新是技術進步的生命力所在,在技術創新這一領域,我們平均每年會投入3000萬的費用。”

  在未來5-8年,國騰電子集團將重點以“衛星應用”與“軟件和集成電路”為產業基礎,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元器件-整機-系統”協調發展的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基地。